
黑洞到底存不存在?有什么依据?
自从施瓦茨柴尔德解诞生以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认为宇宙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天体,称为黑洞。当一颗比太阳大很多倍的大质量恒星即将死亡时,它在自身的引力下开始坍缩,最终形成一个奇点,被称为黑洞。黑洞的引力是如此强大,甚至连光都无法逃脱。但科学研究表明,这可能只是一种猜测,黑洞可能实际上并不存在。北卡罗来纳大学的一位教授已经做了数学计算来证明这一点。她说,根据她的计算,一颗恒星不可能坍缩成一个奇点。如果她是对的,我们可能不得不推翻以前所有的理论,重新思考宇宙是如何诞生的。
这项研究是由理论物理学家梅尔西尼-霍顿教授领导的一个美国科学家团队进行的。梅尔西尼-霍顿说,当一颗恒星达到其生命的最后阶段时,它会发出霍金辐射。这种辐射是由斯蒂芬-霍金教授在1973年提出的,并最终在2010年得到证实。在霍金辐射的过程中,恒星会失去很多质量,以至于它的密度不足以形成一个黑洞。她认为一颗恒星在成为真正的黑洞之前会膨胀并最终爆炸。恒星不会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坍缩成一个奇点,也不会形成黑洞的事件视界。
梅尔西尼-霍顿教授说她对这个计算结果感到震惊。因为科学家研究黑洞已经有50多年了,这个结果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科学家们也许有一天会通过实验来证明黑洞是否真的存在,但就目前而言,梅尔西尼-霍顿认为她的团队的计算结果是明确无误的。这一结果不仅对黑洞理论提出了质疑,甚至对大爆炸理论也提出了质疑。许多科学家都认为,宇宙是在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诞生的,那次大爆炸发生在一个奇点。根据梅尔西尼-霍顿的计算,奇点可能不存在,这将动摇大爆炸理论。
事实上,长期以来,黑洞理论最奇怪的一个方面是,它需要两种相互冲突的理论融合在一起才能解释它的存在。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预言了黑洞的存在。所有进入黑洞的物质和信息都无法逃脱,也就是说,信息会消失在黑洞中。但根据量子力学,宇宙中没有任何东西会消失。所以把这两个理论放在一起,就会出现所谓的黑洞悖论,也就是。如何预测质量会在黑洞中永远消失?梅尔西尼-霍顿的工作能够使这两种理论达到数学上的平衡,但它意外地对黑洞理论产生了严重影响。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两个物理学的基本理论结合起来,而梅尔西尼-霍顿认为这是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