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战争与苏联解体有着什么关系?
展开全部
大阵营时代的到来使得世界中的大国与小国之间带来了各种困境,以及他们在进行多边外交组织的时候还要面临一系列的麻烦。从而就直接影响到了国际秩序体系的行程以及发展的历史。之后这一时代的结束还要得益于1991年苏联的解体。那苏联解体和大阵营时代的结束,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们下面就来说一下。
当然了,想要真正说清楚苏联解体的问题,那就得先来看看导致它解体的导火索是什么。实际上也就是在1979年底苏联入侵阿富汗造成的。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阿富汗这个国家到底是怎么来的。
阿富汗国家的形成
从地里位置来看,阿富汗地处帕米尔高原以西,境内自东向西有着庞大的兴都库什山脉贯穿着,其地形极为复杂,而当地人又有点桀骜不驯,所以阿富汗一直以来都被称为是“帝国的坟场”。这实际上就是说,外部世界很容易征服阿富汗,但由于上述所说的那一系列特征,所以外部世界想要统治它所需花费的成本就非常之高。所以那些外部力量基本上都不能有效地统治当地。
但因为阿富汗有着极为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所以外部世界对征服当地常常有着浓烈的兴趣。阿富汗北连中亚,南接印度,西通伊朗,可以说是连接各个方向的一种交通要道,所以自然旁边的大帝国都会或多或少对它有些想法。
奇怪的是,不仅是外部世界难以统治阿富汗,就连阿富汗自己内部也不大容易形成稳定的政治秩序,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统治成本太高了。所以在历史上,阿富汗地区基本上一直以来都是处在动荡之中,而我们今天所知道的阿富汗这个国家,实际上是在十九世纪后期,英国与沙皇俄国在中亚进行的大博弈过程中被塑造出来的。
当时的沙皇俄国极力想要从中亚这个方向南下,冲到印度洋去获得出海口,可是这样一来,沙皇俄国就会直接跟大英帝国治下最重要的领土,也就是印度相互接壤,这对于英国来说是极度危险的。所以,英国和俄国就在中亚进行了一系列的博弈,最后双方在各自往前推进到一定程度之后,便达成了妥协条件,即在双方中间建立一个缓冲国,规定谁都不能往前走。这个缓冲国所在地便被动地成为一个国家,这也就是后来的阿富汗。
值得一提的是,阿富汗在刚建立(形成)的时候是一个君主制国家,在二战之后,阿富汗出现了一位叫做查希尔的国王,他大力推动现代还改革。当时的阿富汗是一个非常开放、自由的国家。但我们都很清楚,这种改革需要有外部力量的支持,以便来对抗国内的保守力量,而由于阿富汗的重要战略地位,没过多久,美国和苏联便被吸引了过来,暗暗较量在阿富汗的影响力,而当时阿富汗政界高层也形成了亲美和亲苏两派。到了七十年代的时候,亲苏派的一支力量发动政变推翻了国王,随即建立起了一个共和国。
当然了,这对于苏联来说是很值得高兴的,但是问题是,这个新上台的亲苏派政党的统治实在过于残暴,所以在1979年的时候又发生了一场政变,亲苏派政党被推翻了。这时,苏联便在1979年底苏派遣军队进入阿富汗,又推翻了这个反苏政权,并重新扶植了一个新的亲苏政权。但此时,阿富汗战争也就开始了,苏联的噩梦也就随之开始了。
阿富汗战争
上文我们说到,阿富汗这个地方,容易征服但是却很难统治,所以此时在阿富汗民间便兴起了各种反抗力量来反抗苏联扶植起来的傀儡政权。而傀儡政权根本没有力量去压制,所以苏联就就只好亲自动手。那此时苏联人面对的具体敌人又是谁呢?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又得来说一下阿富汗内部的民族构成了,当然这也跟阿富汗本身复杂的地形相关。而说到阿富汗的复杂地形,就不得不说到兴都库什山。
我们都知道,兴都库什山横贯阿富汗全境,把它分为南北两半。这条山脉以北住着塔吉克、乌兹别克等族的人,山南住的主要是普什图人。山南山北都有反抗力量,但最让苏联头疼的还是山南的普什图人。普什图人为了反抗苏联,他们建立起来了一个名叫“塔利班”的组织。这是由一群宗教学生和宗教人士所发起的,而这个“塔利班”实际上也就是学生的意思,他们自称是最虔诚的信徒,要以圣战的精神来对抗苏联。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在通行的国际法之外,还有两种国际秩序的观念也卷入了进来;一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理念,苏联认为大家庭的内部事务是不受通信国际法管辖的;二是阿富汗这边的圣战理念,因为阿富汗在反抗时需要足够的精神动员和组织力量,所以宗教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对于苏联来说,问题似乎比较简单,只需要打掉塔利班组织就可以了。但事与愿违,在真正执行的过程中,另外一个更麻烦的要素又卷入了进来。什么要素呢?它就是此前大英帝国时代所留下来的“遗产”。这个遗产就是,大英帝国的扩张,把普什图人给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住在阿富汗,另一部分住在巴基斯坦。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其原因是,今天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交界处有一座大山。大山中间有个山口,叫做开伯尔山口,英国当年在统治印度的时候,为了防止中亚的游牧者从开伯尔山口进入南亚次大陆,就把英属印度的领土一直向北推进到了开伯尔山口,只要守住这里,那么印度就安全了。
而南北住着的都是普什图人,这也就意味着有一部分普什图人被英属印度给统治了。到后来印度宣布独立,印巴分治之后,这群普什图人就住在巴基斯坦境内。但那个地方依然是山区纵横,交通极为困难,巴基斯坦的中央政府对这些普什图人没有实际的管理能力,这些普什图人其实也只是名义上属于巴基斯坦国民而已,在现实中还是与阿富汗的普什图人的关联非常密切。而苏联的麻烦也就是在这里了。
此时的塔利班同时分布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普什图人地区,一旦苏联加大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攻势,那么他们就会跑到巴基斯坦的普什图兄弟那里,等到北边的压力减小之后,他们又会通过开伯尔山口,回到阿富汗的土地上,继续进行反苏的游击战。等到苏联的压力一来,他们又会跑到巴基斯坦这边,循环往复。
那么问题来了,苏联为何不直接去巴基斯坦打塔利班呢?很简单,因为它们做不到,因为巴基斯坦并不属于社会主义大家庭,苏联如果这样做,那就是越过了通行国际法发所认可的边境。假如苏联真的跑到了巴基斯坦打击塔利班,那么这就给了美国介入的理由,所以苏联是不敢冒这个险的。
所以此时我们会发现,一个更为复杂的要素被卷进来了;传统的大英帝国出于自己地缘考虑所留下的边界线,使得塔利班的反抗有了一个足以转圜的空间,而国际法的理念,又使得苏联没有办法突破塔利班这个转圜的空间。
总结
综上我们看到,传统帝国的理念,国际法的概念,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理念,再加上塔利班的宗教圣战文明冲突的理念,所有这些东西都搅混在了一起,使得苏联在阿富汗这边的处境变得极为复杂。而此时苏联想撤军也几乎不太可能了,因为对于大阵营时期的政治逻辑来说,苏联只能扩张,不能收缩。因为一旦开始收缩,那么整个苏联阵营就会彻底涣散掉,失控的局面会给苏联带来一系列控制不住的连锁反应。此时的苏联,可以说是进退两难,所以很快就被拖住了。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另外一个雪上加霜的事情出现了,苏联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最终促使苏联走向解体之路!关于这一点,我们下文再说!
当然了,想要真正说清楚苏联解体的问题,那就得先来看看导致它解体的导火索是什么。实际上也就是在1979年底苏联入侵阿富汗造成的。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阿富汗这个国家到底是怎么来的。
阿富汗国家的形成
从地里位置来看,阿富汗地处帕米尔高原以西,境内自东向西有着庞大的兴都库什山脉贯穿着,其地形极为复杂,而当地人又有点桀骜不驯,所以阿富汗一直以来都被称为是“帝国的坟场”。这实际上就是说,外部世界很容易征服阿富汗,但由于上述所说的那一系列特征,所以外部世界想要统治它所需花费的成本就非常之高。所以那些外部力量基本上都不能有效地统治当地。
但因为阿富汗有着极为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所以外部世界对征服当地常常有着浓烈的兴趣。阿富汗北连中亚,南接印度,西通伊朗,可以说是连接各个方向的一种交通要道,所以自然旁边的大帝国都会或多或少对它有些想法。
奇怪的是,不仅是外部世界难以统治阿富汗,就连阿富汗自己内部也不大容易形成稳定的政治秩序,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统治成本太高了。所以在历史上,阿富汗地区基本上一直以来都是处在动荡之中,而我们今天所知道的阿富汗这个国家,实际上是在十九世纪后期,英国与沙皇俄国在中亚进行的大博弈过程中被塑造出来的。
当时的沙皇俄国极力想要从中亚这个方向南下,冲到印度洋去获得出海口,可是这样一来,沙皇俄国就会直接跟大英帝国治下最重要的领土,也就是印度相互接壤,这对于英国来说是极度危险的。所以,英国和俄国就在中亚进行了一系列的博弈,最后双方在各自往前推进到一定程度之后,便达成了妥协条件,即在双方中间建立一个缓冲国,规定谁都不能往前走。这个缓冲国所在地便被动地成为一个国家,这也就是后来的阿富汗。
值得一提的是,阿富汗在刚建立(形成)的时候是一个君主制国家,在二战之后,阿富汗出现了一位叫做查希尔的国王,他大力推动现代还改革。当时的阿富汗是一个非常开放、自由的国家。但我们都很清楚,这种改革需要有外部力量的支持,以便来对抗国内的保守力量,而由于阿富汗的重要战略地位,没过多久,美国和苏联便被吸引了过来,暗暗较量在阿富汗的影响力,而当时阿富汗政界高层也形成了亲美和亲苏两派。到了七十年代的时候,亲苏派的一支力量发动政变推翻了国王,随即建立起了一个共和国。
当然了,这对于苏联来说是很值得高兴的,但是问题是,这个新上台的亲苏派政党的统治实在过于残暴,所以在1979年的时候又发生了一场政变,亲苏派政党被推翻了。这时,苏联便在1979年底苏派遣军队进入阿富汗,又推翻了这个反苏政权,并重新扶植了一个新的亲苏政权。但此时,阿富汗战争也就开始了,苏联的噩梦也就随之开始了。
阿富汗战争
上文我们说到,阿富汗这个地方,容易征服但是却很难统治,所以此时在阿富汗民间便兴起了各种反抗力量来反抗苏联扶植起来的傀儡政权。而傀儡政权根本没有力量去压制,所以苏联就就只好亲自动手。那此时苏联人面对的具体敌人又是谁呢?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又得来说一下阿富汗内部的民族构成了,当然这也跟阿富汗本身复杂的地形相关。而说到阿富汗的复杂地形,就不得不说到兴都库什山。
我们都知道,兴都库什山横贯阿富汗全境,把它分为南北两半。这条山脉以北住着塔吉克、乌兹别克等族的人,山南住的主要是普什图人。山南山北都有反抗力量,但最让苏联头疼的还是山南的普什图人。普什图人为了反抗苏联,他们建立起来了一个名叫“塔利班”的组织。这是由一群宗教学生和宗教人士所发起的,而这个“塔利班”实际上也就是学生的意思,他们自称是最虔诚的信徒,要以圣战的精神来对抗苏联。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在通行的国际法之外,还有两种国际秩序的观念也卷入了进来;一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理念,苏联认为大家庭的内部事务是不受通信国际法管辖的;二是阿富汗这边的圣战理念,因为阿富汗在反抗时需要足够的精神动员和组织力量,所以宗教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对于苏联来说,问题似乎比较简单,只需要打掉塔利班组织就可以了。但事与愿违,在真正执行的过程中,另外一个更麻烦的要素又卷入了进来。什么要素呢?它就是此前大英帝国时代所留下来的“遗产”。这个遗产就是,大英帝国的扩张,把普什图人给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住在阿富汗,另一部分住在巴基斯坦。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其原因是,今天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交界处有一座大山。大山中间有个山口,叫做开伯尔山口,英国当年在统治印度的时候,为了防止中亚的游牧者从开伯尔山口进入南亚次大陆,就把英属印度的领土一直向北推进到了开伯尔山口,只要守住这里,那么印度就安全了。
而南北住着的都是普什图人,这也就意味着有一部分普什图人被英属印度给统治了。到后来印度宣布独立,印巴分治之后,这群普什图人就住在巴基斯坦境内。但那个地方依然是山区纵横,交通极为困难,巴基斯坦的中央政府对这些普什图人没有实际的管理能力,这些普什图人其实也只是名义上属于巴基斯坦国民而已,在现实中还是与阿富汗的普什图人的关联非常密切。而苏联的麻烦也就是在这里了。
此时的塔利班同时分布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普什图人地区,一旦苏联加大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攻势,那么他们就会跑到巴基斯坦的普什图兄弟那里,等到北边的压力减小之后,他们又会通过开伯尔山口,回到阿富汗的土地上,继续进行反苏的游击战。等到苏联的压力一来,他们又会跑到巴基斯坦这边,循环往复。
那么问题来了,苏联为何不直接去巴基斯坦打塔利班呢?很简单,因为它们做不到,因为巴基斯坦并不属于社会主义大家庭,苏联如果这样做,那就是越过了通行国际法发所认可的边境。假如苏联真的跑到了巴基斯坦打击塔利班,那么这就给了美国介入的理由,所以苏联是不敢冒这个险的。
所以此时我们会发现,一个更为复杂的要素被卷进来了;传统的大英帝国出于自己地缘考虑所留下的边界线,使得塔利班的反抗有了一个足以转圜的空间,而国际法的理念,又使得苏联没有办法突破塔利班这个转圜的空间。
总结
综上我们看到,传统帝国的理念,国际法的概念,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理念,再加上塔利班的宗教圣战文明冲突的理念,所有这些东西都搅混在了一起,使得苏联在阿富汗这边的处境变得极为复杂。而此时苏联想撤军也几乎不太可能了,因为对于大阵营时期的政治逻辑来说,苏联只能扩张,不能收缩。因为一旦开始收缩,那么整个苏联阵营就会彻底涣散掉,失控的局面会给苏联带来一系列控制不住的连锁反应。此时的苏联,可以说是进退两难,所以很快就被拖住了。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另外一个雪上加霜的事情出现了,苏联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最终促使苏联走向解体之路!关于这一点,我们下文再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