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中西医之间的差异②
展开全部
三、中医和西医的区别
接下来,我们看下中医和西医有哪些不同之处,其实中医西医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人类健康,其他的还真是大有不同,我想我们从下面几个角度来说明一下,一是中西医的来源不同,二是对生命的认识不同,三是治疗疾病的方式上有所不同,四是中药和西药不同。
中西医的来源不同
中医的来源
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医的来源,中医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差不多同步,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成型,比如说在远古时代,人们以打猎为主,在打猎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磕着碰着的现象,第一反应就是就近取材,顺手抓来把野草树叶之类的敷在伤口上,敷上以后疼痛减轻了,或者说血很快止住了,下一次人们就记住了,长的这种形状的草可以止痛,可以止血。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想到云南白药了呢,云南白药止血快,为什么呢?因为云南那边山多,人们上山打猎或砍柴的时候也避免不来擦伤之类的,甚至还会被猛兽伤害,云南白药就是在抗日战争那个年代发明的,配方至今也是未解之谜。还有比如我们老师也说过,想学风湿的话,当然要去南方求学了,你去北方学风湿肯定学不好,因为南方气候潮湿,容易得这个病,为了满足诊疗需求医家们也会致力研究这个病。我们的国际大师朱良春先生就是南京的,还比如说,《伤寒论》的成书年代,是东汉末年,那个时候三国鼎立,战乱不断,人们颠沛流离,甚至尸骨遍野,大战以后必有大疫,大多数人都得了伤寒,也就是发热为主的病,其实我这里说的是外感的伤寒,张仲景所表达的伤寒有很多层意思,人们得了瘟疫发热等,伤寒杂病论就横空出世了,这说明中医有什么特点,什么时候需要,需要哪方面的,它就会有突破,它就会流传下来。
再说下我们传统的针刺疗法最初就是砭石,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那个时候,如果人们忽然出现了哪里疼痛,包括现在我们哪里疼了,按一下也可以缓解,人们找来比较尖锐的石头,点按刺激一下,当点刺到某一个点的时候,不舒服的症状就会减轻,这种学术发展到今天就成了我们的现在的针灸术,大家俗称针灸,其实针灸是针刺和艾灸两个疗法的合称。很早以前用的针灸针是银针,这样针刺到体内就不会感染,现在我们可以消毒了甚至都是一次性的了,银的代价也高,所以就不多见了。不过砭石也是还有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刮痧板,有牛角的,有砭石的,更符合养生的味道,就算是都没有的话,你就地取材,用梳子背面,硬币,纽扣等等,一样可以做刮痧器具。还有拔罐,你没有专业的,杯子,开口大的瓶子等等痘痘可以代替,不影响疗效其实中医是很贴近我们生活的,觉得哪里不舒服了,怎么办?去厨房找一下也有很多可以入药的食材,缓急一下总是可以的,这就是中医里说的“药食同源”,当然更专业的还是要去医院看医生。我意思是这些保健常识保健手法完全可以信手拈来,时间那么宝贵,也没用必要去医院里排队了不是。
大家都说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我觉得说的很对,我们中医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就是那么一步一步过来的,有用的东西就流传了下来,没用的东西就淘汰了,由于环境地域个体差异等,慢慢的分成了流派,比如说我们传统文化也是一样的道理,儒释道三家,方式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教育大家怎样好好做人,无我利他,为众生做事。宗旨还是一样的,都是正能量,只是在流传的时候,把它分成了流派。中医也是因为太广泛了,根据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因素,所以也有了流派,但一样都可以治病。比如说伤寒论并不是只能治外感病,温病也不是只可以治热病,还有脾胃派,滋阴派,补火派等等,内经,伤寒,医宗金鉴哪一本读好了,都可以治疗所有的病。从远古时代,新石器时代,到了封建社会,历朝历代中医已经很成熟了,也很方便,除了汤剂也有了中成药,比如外膏剂,丹剂,散剂,丸剂等。
中医发展到了今天,不光有了原来那些中成药,还有了胶囊剂,合剂,口服液,喷剂,甚至还有了中药配方颗粒,高科技提纯了,不想煎药的也很方便的。
一、来源不同
西医的来源
一开始我们也说过,西医的引进至今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我们接触最早的时候是明末清初,由于那时候的传教士只是带来了简单的解剖生理学知识,所以当时的影响并不大,后来鸦片战争之后,建立了第一个西医医院,是眼科医院,西医慢慢成了一种医疗模式。西医治病的理论起源于欧美国家,源于近代化学物理学的发展,西医认为人体和其他地球上的物质一样,人的身体也是由各种分子物质等组成的。西医的设备越先进,仪器越精确,医生的诊疗水平就越高,仪器的性能决定一切,当仪器测不出时,很难做出诊断。
我个人的观点,一个好的医生,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不可以过度的依赖辅助检查数据,尤其中医,更不应该被西医牵着鼻子走,中医是辩证的,中医的病名是以症状或者病机来命名,我现在也经常受辅助检查的影响,因为这个原因,我老师经常批评我,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科一个住院的患者来找我老师诊脉,他刚开完方子,化验室那边打电话来了,说此患者丙肝,肝功能受损,显示转氨酶升高,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是乙肝,乙肝就是病毒性乙型肝炎,丙肝即是病毒性丙型肝炎,因为属于传染病,我们都要上报,并单独登记,我听了电话后有些着急,当时老师正在给别的患者诊脉,我就提醒老师,我说刚才那病人查出来丙肝,肝功不好,要不要重新给他处个方,老师接着就说我,你到底是中医还是西医?紧张那些干嘛,方子不用换,一个多星期后,患者再复查,转氨酶已降至正常,内科的同事见了觉得很神奇,就来问我,你们中药哪个是可以降转氨酶的?效果那么好,我说中医没有转氨酶这个说法,也没有丙肝这个病,我们是根据中医的理论来辩证论治,调理患者的机体,就可以恢复正常了。
我经常遇到一些患者,手里拿着一大摞检查单,查的都正常,可自己就是难受,这么说就是功能性的了,需要用中医来调理,西医检查查不出来说明他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一查正常,医生会说没有病,其实功能性的疾病也不能说没有病,只能说是机体本身没什么实质性的病变,中医看来人体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需要正常运行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好比一个企业,日常工作没有问题,都很努力,但是部门和部门之间没有协调好,这当然也会影响到企业正常发展,人体也是如此,功能性的疾病也会很难受,中医可以给你调理,此路不通我给你疏通一下,内环境紊乱了,我给你排好队一切按部就班进行,把你从不正常的轨道上拉回来,就没事了。
这里我提醒大家一下,你们也不要过度相信检查数据,还是相信自己的主观感受,查的都正常了也不可掉以轻心,异常了也不要过于紧张,因为我们人体自带有很强大的免疫系统以及自愈能力,干嘛不好好利用呢?
接下来,我们看下中医和西医有哪些不同之处,其实中医西医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人类健康,其他的还真是大有不同,我想我们从下面几个角度来说明一下,一是中西医的来源不同,二是对生命的认识不同,三是治疗疾病的方式上有所不同,四是中药和西药不同。
中西医的来源不同
中医的来源
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医的来源,中医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差不多同步,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成型,比如说在远古时代,人们以打猎为主,在打猎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磕着碰着的现象,第一反应就是就近取材,顺手抓来把野草树叶之类的敷在伤口上,敷上以后疼痛减轻了,或者说血很快止住了,下一次人们就记住了,长的这种形状的草可以止痛,可以止血。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想到云南白药了呢,云南白药止血快,为什么呢?因为云南那边山多,人们上山打猎或砍柴的时候也避免不来擦伤之类的,甚至还会被猛兽伤害,云南白药就是在抗日战争那个年代发明的,配方至今也是未解之谜。还有比如我们老师也说过,想学风湿的话,当然要去南方求学了,你去北方学风湿肯定学不好,因为南方气候潮湿,容易得这个病,为了满足诊疗需求医家们也会致力研究这个病。我们的国际大师朱良春先生就是南京的,还比如说,《伤寒论》的成书年代,是东汉末年,那个时候三国鼎立,战乱不断,人们颠沛流离,甚至尸骨遍野,大战以后必有大疫,大多数人都得了伤寒,也就是发热为主的病,其实我这里说的是外感的伤寒,张仲景所表达的伤寒有很多层意思,人们得了瘟疫发热等,伤寒杂病论就横空出世了,这说明中医有什么特点,什么时候需要,需要哪方面的,它就会有突破,它就会流传下来。
再说下我们传统的针刺疗法最初就是砭石,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那个时候,如果人们忽然出现了哪里疼痛,包括现在我们哪里疼了,按一下也可以缓解,人们找来比较尖锐的石头,点按刺激一下,当点刺到某一个点的时候,不舒服的症状就会减轻,这种学术发展到今天就成了我们的现在的针灸术,大家俗称针灸,其实针灸是针刺和艾灸两个疗法的合称。很早以前用的针灸针是银针,这样针刺到体内就不会感染,现在我们可以消毒了甚至都是一次性的了,银的代价也高,所以就不多见了。不过砭石也是还有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刮痧板,有牛角的,有砭石的,更符合养生的味道,就算是都没有的话,你就地取材,用梳子背面,硬币,纽扣等等,一样可以做刮痧器具。还有拔罐,你没有专业的,杯子,开口大的瓶子等等痘痘可以代替,不影响疗效其实中医是很贴近我们生活的,觉得哪里不舒服了,怎么办?去厨房找一下也有很多可以入药的食材,缓急一下总是可以的,这就是中医里说的“药食同源”,当然更专业的还是要去医院看医生。我意思是这些保健常识保健手法完全可以信手拈来,时间那么宝贵,也没用必要去医院里排队了不是。
大家都说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我觉得说的很对,我们中医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就是那么一步一步过来的,有用的东西就流传了下来,没用的东西就淘汰了,由于环境地域个体差异等,慢慢的分成了流派,比如说我们传统文化也是一样的道理,儒释道三家,方式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教育大家怎样好好做人,无我利他,为众生做事。宗旨还是一样的,都是正能量,只是在流传的时候,把它分成了流派。中医也是因为太广泛了,根据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因素,所以也有了流派,但一样都可以治病。比如说伤寒论并不是只能治外感病,温病也不是只可以治热病,还有脾胃派,滋阴派,补火派等等,内经,伤寒,医宗金鉴哪一本读好了,都可以治疗所有的病。从远古时代,新石器时代,到了封建社会,历朝历代中医已经很成熟了,也很方便,除了汤剂也有了中成药,比如外膏剂,丹剂,散剂,丸剂等。
中医发展到了今天,不光有了原来那些中成药,还有了胶囊剂,合剂,口服液,喷剂,甚至还有了中药配方颗粒,高科技提纯了,不想煎药的也很方便的。
一、来源不同
西医的来源
一开始我们也说过,西医的引进至今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我们接触最早的时候是明末清初,由于那时候的传教士只是带来了简单的解剖生理学知识,所以当时的影响并不大,后来鸦片战争之后,建立了第一个西医医院,是眼科医院,西医慢慢成了一种医疗模式。西医治病的理论起源于欧美国家,源于近代化学物理学的发展,西医认为人体和其他地球上的物质一样,人的身体也是由各种分子物质等组成的。西医的设备越先进,仪器越精确,医生的诊疗水平就越高,仪器的性能决定一切,当仪器测不出时,很难做出诊断。
我个人的观点,一个好的医生,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不可以过度的依赖辅助检查数据,尤其中医,更不应该被西医牵着鼻子走,中医是辩证的,中医的病名是以症状或者病机来命名,我现在也经常受辅助检查的影响,因为这个原因,我老师经常批评我,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科一个住院的患者来找我老师诊脉,他刚开完方子,化验室那边打电话来了,说此患者丙肝,肝功能受损,显示转氨酶升高,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是乙肝,乙肝就是病毒性乙型肝炎,丙肝即是病毒性丙型肝炎,因为属于传染病,我们都要上报,并单独登记,我听了电话后有些着急,当时老师正在给别的患者诊脉,我就提醒老师,我说刚才那病人查出来丙肝,肝功不好,要不要重新给他处个方,老师接着就说我,你到底是中医还是西医?紧张那些干嘛,方子不用换,一个多星期后,患者再复查,转氨酶已降至正常,内科的同事见了觉得很神奇,就来问我,你们中药哪个是可以降转氨酶的?效果那么好,我说中医没有转氨酶这个说法,也没有丙肝这个病,我们是根据中医的理论来辩证论治,调理患者的机体,就可以恢复正常了。
我经常遇到一些患者,手里拿着一大摞检查单,查的都正常,可自己就是难受,这么说就是功能性的了,需要用中医来调理,西医检查查不出来说明他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一查正常,医生会说没有病,其实功能性的疾病也不能说没有病,只能说是机体本身没什么实质性的病变,中医看来人体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需要正常运行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好比一个企业,日常工作没有问题,都很努力,但是部门和部门之间没有协调好,这当然也会影响到企业正常发展,人体也是如此,功能性的疾病也会很难受,中医可以给你调理,此路不通我给你疏通一下,内环境紊乱了,我给你排好队一切按部就班进行,把你从不正常的轨道上拉回来,就没事了。
这里我提醒大家一下,你们也不要过度相信检查数据,还是相信自己的主观感受,查的都正常了也不可掉以轻心,异常了也不要过于紧张,因为我们人体自带有很强大的免疫系统以及自愈能力,干嘛不好好利用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