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为什么能够感动观众?你有何看法?

 我来答
旅行者dimo
美妆达人

2022-07-17 · 分享关于成长和变美的干货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29
展开全部

这种有特定背景和历史的电影看起来很舒服。它最初是一部30年前的电影,是一个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故事。整部电影充满了复古的色彩,有一种强烈的怀旧感。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能够感动观众的原因,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电影里的故事有一个原型。是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存在的,日本人也拍过类似的影视作品,但被欧美人改编成《忠犬八公的故事》,真实的故事最动人。

2、影片中的细节非常深刻。一个冷血的教授告诉男主角,狗忘恩负义。如果男主角坚持要养它,有人建议他养另一只理解能力很高的狗。而男主坚持养八公,但男主的做法更容易打动观众。

3、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狂风暴雨,小巴总是去车站接教授。一年到头都是这样,年复一年。并一直延续到最后。这些细节反映出人与狗之间简单而深刻的感情,让人印象深刻。男主死后,八公可以在火车站等十年,等他回家。但是在男主死后,八公不想住在男主的孩子们的房间里享受温暖,而是出来感受寒冷。即使有台风,暴雨,甚至冰天雪地,他也会准时来等待。因为它的坚持,终于打动了之前建议放弃它的冷血教授,亲自跑去见它,也赢得了群众的全力支持。

4、对剧中各种角色的忽视。细心的观众会发现,除了男主角,剧中所有人一开始都嘲笑公八。男主角的妻子一开始不接受八公到处找他的主人,见八公走了,不去追,任其随波逐流。即使是从未养过宠物的人,在观看这些片段时也能感受到这种感觉的真诚和简单。情感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而不仅仅是人类。我也注意到了教授妻子情绪的变化。起初,她反对养狗,因为这对夫妇曾经养狗养到死。她担心教授会再次伤心,所以她强烈反对丈夫养狗。因为女儿坚持,教授也没有反对,她才同意。

豪ah

2023-12-04 · TA获得超过244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122
采纳率:63%
帮助的人:181万
展开全部

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为什么能够感动观众?你有何看法?

因为大多数人做不到狗狗这样的忠贞和陪伴。狗狗的世界只有你,你的世界却没有狗狗。

或许这就是人比动物“高级”的地方,人有思想会根据形势改变自己的立场,而动物就只能默默地等待,甚至用生命去守护和等待一个人。

为什么会被感动?因为我们自愧不如,而生活中往往能感动你的,都是你没做到或做不到的事。

这部影片改编自1935年在日本发生的真实故事,1987年日本拍成了电影,名叫《忠犬八公物语》,继而在2009年被美国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重新执导改编为《忠犬八公的故事》上映于美国。

两部影片都以此事件为原型改编,只是换了演员,换了国籍,换了环境。但唯一不变地依旧是那贯穿全片的人与狗之间的爱与温情。

电影讲述了一位大学教授在小镇火车站捡到了一条被丢弃的狗。虽然妻子尽力反对,但看到丈夫与女儿对八公无微不至的关爱,最终还是接受了八公成为家庭的一员。

之后八公每天会送教授上下班,与教授一起玩耍、一起生活。有一天教授中风离世,再也没有回到车站,八公依旧每天下午五点在车站等候,就这样坚持等待了九年,直到自己老去。

这样的故事罕见所以珍贵,超乎常人所以令人动容。

继而我分析了影片之所以能引起众大反响,引起观众共鸣的原因,在这里我总结了三点:

1.人和动物的主人公设置

在天生自带优越感的人类眼里,自己就是宇宙万物主宰的王,是最优秀最高贵的物种,会思想、会说话…,所以,人类在潜意识里觉得其他物种是低贱的,是为我所用,为我服务的。这是人潜意识里的身份不对等。

观众会感动会很惊讶,是因为一个狗做出了人做的事,甚至比人还更有人性的事。让观众觉得破天荒、稀有、震撼。

接着人会用自己和狗作比较,这条名叫八公的狗每天接送主人上下班,在主人离世后,依旧蹲在车站老地方等那个和他一起回家的人。

春去秋来,夏过寒往,整整等待了十年。

自己可以做到这样吗?观众的心理就产生了疑问。其实答案很清楚,大部分人做不到,于是就产生了人不如狗的想法。

这时观众的心理其实还存有疑惑,他们持一种观望态度,想继续往下看,看看到底是怎么个感动。

不同物种的主人公设置,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将观众领到了故事的大门口,让观众带着惊讶和好奇的心理慢慢地走进故事。

1988年,美国黄石公园发生了一次大火,有位护林员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只烧焦的鸟,虽然死了,但这只鸟却像雕塑一样保持着一种姿势,护林员就用树枝拨了拨那只鸟,没想到几只雏鸟从母亲的翅膀下钻了出来。

原来那只鸟在大火来袭时,用自己的身体为它的孩子撑起了一个保护伞。

可见动物也是有感情的,一切生命都是有感情的,只是愚蠢的人类没有发现罢了。

有的观众是被这份情所吸引,而有的观众是对人不如狗的对比而感叹,那么,你是被什么而吸引呢?

2.人与狗之间界限的模糊

自小八被捡回家后,因为它,教授和自己的妻子产生争执;因为它,教授尽心去寻觅一个好的归宿;

当妻子同意收留小八后,教授与它一起散步,一起玩耍,一起洗澡。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这不是一条狗,而是一个被抛弃的婴儿,被一对好心的夫妇收留。

教授开始承担起照顾、陪伴它的责任,用爱和关心去呵护它。

小八也用无言的爱去陪伴和回报教授,每天早晨送教授上班,下午定点接教授回家,与教授一起看球赛,同吃一桶爆米花…

教授和小八之间的种种表现,如果没有提前说明双方人狗的身份,我们会潜意识地认为这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但眼前确实是一个人和一条狗,这种真实画面的呈现使观众心理有了震撼之余又多了一份感动。人与狗的界限开始模糊,模糊到观众以为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最能使人产生共鸣的是,与自己情感相近的事物。所以,同一类物种之间更能产生共鸣。

影片将狗人性化,贴合了观众的心理需求,与观众的情感产生交融。多处拟人化镜头地运用像是给观众带了一副模糊镜,狗一瞬间在观众的眼里变成了一个人。

3.一个真实的事件

真实,总会带给人震撼的心理体验,如果这只是编剧在脑海里构造的一个虚幻故事,那观众就只会在影片当中感动。感动过后,会告诉自己“唉,没事,都是假的。”

但冲破观众内心防线的,是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么一段故事,一只狗陪伴了他的主人十几年,在主人离世后,仍然在主人下班的车站旁等待了九年。

当观众还深陷在半信半疑的情绪时,突然影片的结尾告诉你:“此影片改编于一个真实的事件,1935年日本…”。

一下将观众的情绪拉回到现实,这种感动的情绪突然有了坚实的着陆点,会使人暂时无法相信眼前发生的事实。但当理智战胜情感后,观众的情感经历了一次由浅入深、由模糊到逼真地递进。

影片从主人公的设置、人与狗界限的模糊化再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步步地把观众心里的疑惑、惊讶和感动情绪坐实并加强。最终实现了感动和震撼观众的终极效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牛芒看天下
2022-07-21 · 看天下的事,悟自己的人生。
牛芒看天下
采纳数:8 获赞数:25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电影里的故事有一个原型。是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存在的,日本人也拍过类似的影视作品,但被欧美人改编成《忠犬八公的故事》,真实的故事最动人。 影片中的细节非常深刻。一个冷血的教授告诉男主角,狗忘恩负义。如果男主角坚持要养它,有人建议他养另一只理解能力很高的狗。而男主坚持养八公,但男主的做法更容易打动观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葬身北海道
2022-07-21 · TA获得超过56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6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6.3万
展开全部
因为八公对于主人的情谊实在是太深了。其实电影名字就概括了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内容,那就是来自秋田犬小八的忠诚。当然,这部电影最令观众动容的亦是来自小八至死不忘的对它主人的忠诚。 我也觉得非常感动,当时看的时候哭了一下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