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庄子的作文高三600字
诸子百家,尤其喜欢庄子的“道”,他是少有的极具个性的古代哲人。他的豁达、淡泊以及对于自然与自由的追求,也是很多人一直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有关庄子的 作文 高三600字,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有关庄子的作文高三600字1
在我的认知中,庄子是一个冷静、豁达、超凡脱俗的人。他的豁达逍遥并不是像阿Q那样逃避一切,而是看淡一切。庄子的豁达逍遥是在经过一番磨难,心智进步后的豁达,是在经历挫折后才体验到的自由。这一份心智让庄子的人生变得超凡脱俗,注定他的一生会在不凡中度过。
而反观21世纪之现代人,缺少的恰恰就是一颗豁达的心。人们似乎都急功近利,人心不古。只知道大步向前赶,而忽视了路上的美丽风景。人们因此常常抱怨活得累,锦衣玉食却索然无味,不知幸福在哪里。其实,我们还有庄子!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无妨,你也许看不到树叶从枝头落下,但你可以去听空气的声音,那里有庄子所说的“天籁”可能就在离你不远的地方。“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山密林之中,当你在流动的水中听出一份安静,在鸟语花香的宁和中获得一丝欣喜,你就是体验到了生活的美,你就是遇到了庄子!
然而现实中总是 说说 容易做起来难,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庄子那样既“出世”又“入世”的。既要奋斗,又不注重结果,几人能有这样的心境?我想,我还做不到!我努力学习,为的就是那一份结果。每当收获与付出不成比例时,就掉入纠结与烦恼中了。因此,我佩服庄子!
庄子的心性注定了他的不凡,他身上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圣人,却没有几个朋友。据说在惠子死后,庄子就孤独一人了,再也没有人和他斗嘴了,再也没有人和他谈人生了,自然也不会再有“濠上之辩”了!他的不凡注定他要寂寞一生,不入俗世之人,又怎会食“人间烟火”呢,普通人又怎会读懂他呢?所以圣人是注定要孤独的。
总之,我佩服庄子,他能耐得住寂寞,弃得了功名,任何事情都不能在他心里泛起涟漪。正如他所说:“泉涸,鱼相处于陆,相响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有关庄子的作文高三600字2
庄子淡汩名利,拒绝利诱,乱世之中,独做清流。
当时群侯争霸天下,庄子不愿同流合污,便隐居山林专心著书,他将“贵生,为我,达我,忘我”归结为道我合一。“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文笔清新幽默,加入想象,采用 寓言 故事 的形式,教会人们做人处事的道理。“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善用譬喻,活泼风趣,睿智深刻,意趣横生。总体来说,庄子的 文章 极具浪漫主义风格,赢得无数文学人士的仰慕,代表了先秦 散文 的最高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脱离了当时语录体的形式。
庄子学问渊博,无意仕途。
曾游历过很多多国家,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曾一度受到好评,被楚威王相中,想收了他做相国,庄子拒绝厚礼,日: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效祭之牺牛乎?子独不见郊之养食,衣以文绣,以刀大庙,当是之时欲为河豚,岂可得乎亟去,无污我。庄子言下之意让使者快快离去,不要玷污了他,自己宁愿终生归隐山林自由自在的生活,也不愿被国事束缚。他终生不做官,只为让自己身心愉悦。
斯人已去,虽死犹生,尽管他早已不在人世,但他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都给予中国历代思想家以深刻的影响,在中国的文学及思想界都有着重要地位,《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都集中反映了庄子倡导的自由主义思想,发扬了老庄哲学,传承了老子思想。
诸子之中,孔武权谋,王诩迷信,惠施势力,韩非冷酷,在我眼中,唯有庄子,不惧风雨,用言行做出表率,影响着我们,引导着我们。
有关庄子的作文高三600字3
古往今来,如此多名人志士,说实话,我个人认为最具神秘色彩的人便是庄子。
为什么?
因为我认为,他不可以被称为“人”,而是“桥”。是连通现实与虚幻的桥。生活在战乱困苦时代的他,看似只是个衣着破烂的小老头子,然而他腐朽的身躯里寄居着极伟大的灵魂,那是个忧国忧民,极富哲思的灵魂。可惜受时代所迫,爱国之情无法抒发。但与此同时,他灵魂的真正伟大之处被激发了。
“若是现实真如此惨淡,那么便引领人们走向另一个现实。”庄子用离奇荒谬的语言诉说着这一点。他笔耕不辍,在文字中透出理想世界的真正美好。他不顾物质生活,一心追求个体在精神方面的幸福。就算现实再艰难,也没人能把手伸进他的大脑,那是他自己的安乐乡,充斥着强烈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的美好社会在这里构建……
这个腐朽社会,他用冷眼相对,冷漠的弃之不顾。
他,真是如此吗?
不,不是吧。所有的一切都是希望将人民引往正确的道路。但谁又知道,在他对世界冷眼旁观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无奈与辛酸。
“有待”与“无待”,正是于此之上建立的思想。
正因为庄子深知这个世界充斥的绝望,才希望将所有人引向美好的自由世界。不依靠他人,不依托社会,方能获得绝对自由。正因为看见时代的悲哀,才愈叫人们去追求“绝对自由”,因为那才是脱离苦海的惟一道路。
但伟大的灵魂终究敌不过现实,化成蝶飞走了。但庄子思想的精髓,还依然留在此地。
今天,尽管社会美好,但欲望、疾病、恐惧依然横行。我相信,无论何时,庄子的思想都会像一颗飞逝的流星,尽管时间很短,仍会照亮黑暗的时代。
“飞吧。”我仿佛听到庄子在耳边的呓语。
有关庄子的作文高三600字4
我们无法懂得庄子,但勾得出他依稀的轮廓。
真的,遗憾。
遗憾千年了,不知多少文献丢失,遗憾不知多少儒人政客的损毁,遗憾那伟岸的身躯只有轮廓。
真的,幸甚。
幸甚千年前有一个庄子,幸甚他能不凡不俗,无挂无牵,幸甚那里还有一个渺远的轮廓。
第一笔是他的超脱,无功于世,是其能极。能够极力延展自己的思想,无限而没有边界。楚境的对话,只是一个小角,庄子于名无求,于利无求,如有求,则将有待。而且是低级的待,不如六月息,其待以脱待为目的,而名,利、功以待束其境,不能更加深远的发展,困于死水深潭,此待将待更多的事物,待更多的人,物、事。超脱于庄子无可赞谔,是常态,是无待的必然先提。
第二笔是他的艺术。庄子很有艺术,不是条框,不是提纲,穿插的哲理在于庄子的世界中。只有庄子才能鲲鹏,才有屠龙者,才有这濠梁,才有这梁国之吓,才有这凡于此世界而不凡于庄子世界的万千之物。没有此类,庄子思想仍在,但无可流传,从此可见,庄子仍在有待之境,他放下心灵魂魄,以有待而引众生,这艺术是其待,而为无待。这个伟大的生灵没有弃万物,而是在思想中无待之境以求有待之万物无待之境,这是转换的艺术,心的艺术,不同世界的艺术。
第三笔是离。欲无待,先有待,而有待之后,需离,是精神与身躯的离,身有待以助神无待,才能有今日的庄子。其次是与人世之离,离人世而离众生,有境之旷,才有心之旷,形之旷,万物之旷。庄子在精神上与人世所离,于是有鼓盆而歌,于是有庄周梦蝶,于是有鲋鱼之问。庄子离万物而渐融其中,以达无待。
轮廓于我是勾完了,幸甚!有庄周可感,呜呼!惜感不足也!
有关庄子的作文高三600字5
初识庄子,是那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平平淡淡的语气,却在我心中勾勒出清晰的痕迹。庄子迫于那个特殊年代的尘世喧嚣,不得不作惊人之语。他在一个疯狂的年代里,用更疯狂的语调喊出真理。
他是自由与真理的偏执狂。
首篇大谈自由的逍遥游,通过借助外物而“自由”遨游天地的例子,来衬托圣人放开心神而遨游天下的自由。为什么古往今来,无数的贤人名士喜欢庄子?因为在庄子的思想中,宣扬着在无法改变的现实面前,解放自己,获得精神自由的释怀法则。这种自由比起依托外物更加高级,它来自于精神,依托于精神,并且可以通过人的精神降低自己对世俗的渴望,从而鹤立鸡群,平和理智,行为“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自由也便随之而来。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顺从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天地变化,行游于绝对自由的境界。这在当时的民众的眼中,分明就是神话,嗤笑一下就过去了。可它却成为求道者心中的“道”,不示功名,不求名望,摒弃小我,追求绝对自由、通达、物我两忘的境界。
仅仅依靠无,依靠道。我很难想象“无待”的境界。我们都是凡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庞大的社会中,我们有家庭,有事业,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无依无靠、无所牵挂固然理想,但我们生来的自身条件便已束缚了我们。我们真的可以达到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但我抬头,透过漫漫的历史长河。思想的洪流中,映着一只轻巧的银蝶。它拍拍翅膀,抖落一身银光;又眨了眨眼睛,安然地向那幽深的天幕中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