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西方哲学史》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Day 1.
何为哲学?哲学就是爱智慧。何为哲学家?哲学家就是爱智慧的人。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
比较有趣的是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苏格拉底说过的给我映像最深的一句话是:“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而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的给我映像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而柏拉图说过的给我映像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看得见的事物都是暂时的,看不见的事物则是永恒的”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的定义是热爱智慧的人,而不是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甘愿为哲学献身,从容面对死亡,即使是在被判处死刑的时候,仍能从容不迫面对,用辩证的方法思考:“我可以在另一个世界继续提问和追求知识,不会再有人将我处死”更可贵的是,苏格拉底一直坚持说自己一无所知。一个人内心的纯洁才是最本质的东西。
苏格拉底在《申辩篇》中为我们清晰地为我们描绘出一类型的人:一个自信满满的人,思维敏捷,不被世俗成败所累,相信自己被一个神圣的声音引导着,并相信唯有思想清明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
柏拉图说:哲学家就是能够“洞见真理”的人。但是对柏拉图的乌托邦不是很能理解。
柏拉图认为“眼睛就仿佛灵魂,而阳光就是真理或者“善”。”还有就是:一个假说如果能够启发人们以一种新的方式去思考事物的话,那么,这一假说不论多么荒谬,它都是有用的。
柏拉图总结出:“不朽的灵魂在脑袋中”“知识在于真理而不在于印象。”
亚里士多德认为“ 能应用理性,并培养自身理性的人,其心灵状态最为美好”“真正的友谊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
亚里士多德在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其中在逻辑学上的影响颇为显著,提出来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关于哲学曾见到过一首打油诗:
莫说玄妙与高深,
哲学就在生活中。
处处留心皆学问,
开窍在于动脑筋。(时2018.04.11)
Day 2.
想起上学期,和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争论起来,忘了是因为什么事了但是争论很是激烈,他可以说是我大学里面比较好的朋友,也是舍友。事后自我反思了很久,突然意识到一个比较有意义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如何更好地让他人认识自己?
然而在这学期读的许多哲学书上都发现了一句话,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门上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这也是苏格拉底常说的一句话。
后来在武志红心理学课上听到这样的一句话:生命的意义在于认识你自己。
所以对“认识自己”,和“如何让他人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感触更加深刻了,这也是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
我们首先需要的是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我相信,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的人永远也不会迷路。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如何让他人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保持心胸的开放和辽阔,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需要去组建团队需要带领团队,我觉得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别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如果别人都不清楚地了解你相信你,那么怎么可能会追随你呢?有人说过,所谓的领导力就是获得追随者的能力,而这一切,首先得让别人更好地认识你。
但是,我们也需要学会允许别人误解自己,要有“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从容和气魄。
对于如何更好地让别人认识自己?我现在的回答是做好你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我有深深的问过自己:你喜欢现在的自己吗?答案现在并不是那么肯定,原因有:比如有所不够自信,有时候被情绪左右,有时候感觉自己虚度了很多时光,有时候甚至感觉I'm a loser,I'm a failure.但我觉得这些能罗列出来的原因都不是主要的,我需要去思考去找出更深刻的原因,然后调整好状态,活出真正的自己! (时2018.04.12)
Day 3.
这次接着谈我对苏格拉底说的“认识你自己”这句话的感触。
武志红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认识你自己”。猎豹CEO傅盛说:“成长就是认知的升级。”
我们要不断去提升我们自己对自我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对人性的认知。
我们不但要追逐诗和远方,也要关心茶米油盐;不但要了解国际风云天下事,也要能深入底层了解社会的本质;不但要了解下里巴人,也要能够曲高和“众”。努力开拓生命的疆域,拓宽人生的格局。去接触和学习更多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东西,去尝试去挑战不同的领域,以从容平和的心态去追逐心中最深最崇高的信仰。
我始终坚信,我所经历过的每一件事,我所走过的每一步路,我所遭遇的挫折或失败,都一定有它存在的意义,只要心中存有感恩与敬畏,一切都能变成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而让我们走得更远。
“生命的意义在于认识你自己”,曾经一个朋友和我聊天他告诉我,大学里面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然后学习它,去追逐它。这也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知道自己真正热爱的是什么?如果一个人能在大学里面就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或者是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那这一定是人生极大的幸运。
信仰引领信念,使命高于生命。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赋予,信仰,信念,使命也是需要我们自己赋予自己的,这也是我们自己心里的东西,如果你用心去听自己的内心,你就能听到它。问一问自己,有哪些事是你即使感到迷茫也会依然坚持的?即使是希望渺茫只有一点点希望也会一直坚持的?
之前从人民日报上了解到“地球上曾活过的人类有1150亿人”,所以我感觉到其实所谓的历史,只是历史上少部分人的故事,我们看到的世界,了解到的世界是不完全的,我总在尝试突破自己思维的局限,突破自己视野的局限,对自己不是真正了解的事不去妄加评论,因为即使是我们亲眼所看到的,也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因为那可能只是事情的局部,很多事情都有很多起伏和转折。
真正的智慧在生活之中,真正的阅读也是来源于生活,因为所有的文字其实都是对世界,对生活,对世界上发生的事的记录以及对世界上的事的思考。我们阅读,必须能够从书本回到生活中来,毕竟读阅读不是生活,生活才是生活,但是可以用阅读指导生活,一切都可以是为了更好地活着而努力。有空就多去看看世界,哪怕只是出去走走也是好的,用心去感受生活,“透物见文”,去阅读更多的“无字之书”。
对于认知,下面是我最近的一些思考,我不再赞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法,我认为,“晓之以理,动之以利,言之以情”才能更好地说服他人。
我们需要从生物学的角度和思维去思考这个社会的本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真理对于我们也是同样适用。曾经的自己有清高的毛病,对自己看不惯的人或事总是避开,但其实这只是无形中束缚住了自己的视界。但现在能够去接受和容纳更多的东西而不为所动,不生气,不愤怒,越来越从容平和,越来越能和各种各样的人相处。因为与人同流才能与人交流,同流却不合污,君子合而不同。有如林肯所言“消灭敌人最好的方式是让他成为你的朋友”以你尊重与包容去赢得对方的尊重。
我一直在改变自己,突破自己,放开自己,挑战自己,这也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曾经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放不开,很容易给自己画地为牢,不过现在我都放开了,我相信“因为锻炼自己而留下伤疤永远不会让你感到低人一等”。
认识自己,我们要相信自己。关于自信,这个很矛盾,我对未来充满了自信,但是在某些方面不够自信。但是我决定好了,要永远超越自己地活着,要一直自信地活着,自信与学历无关,与贫穷还是富有无关,但与你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关,与你决心要怎样过好今后每一天的生活有关。认识自己,需要突破自己。
认识自己,需要敢于直面自己,敢于直面痛苦,敢于直面失去,从而让自己更加强大。无愧我心,无愧自己,便无畏失去。
认识自己,是为了成长。认识自己,这是一个漫长的生命的旅程,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每一个时期的自己,以活出自己。
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对未知的事情心存敬畏。今天听到了一句话:任何人和事失去了敬畏你离失去它就不远了。愿我们都心存敬畏,愿我们都心中有天地,敬天爱人。愿我们都珍惜生命旅途中遇到的每一点感动,理解所有的艰辛与不容易。
哲学是灵魂之药,认识自己才能活出自己。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明白自己擅长做什么?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什么?……这些东西无论是对职业规划或是对人生规划都是需要面对的,都是极其重要的。
人生中有许多的路,许多的挫折,都需要我们自己一个人去面对,这是人生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让自己付出血的代价自己才会成长,能够用自己的血汗,用自己的真金白银,自己的尊严去承担错误。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如果心中有向往,就奋不顾身去追逐吧,all in!
不破不立,突破自我。突破思维的局限,突破认知的局限。明白变乃唯一的不变,万事万物皆在变化,我们要去拥抱变化,也要有所坚守。
我清楚地知道,现在的自己一无所有,但是我心中有不能言说的骄傲,那或许是一份坚持,或许一份坚守,也或许啊一份信仰或者一份相信,但是,我不能说,只有我知道,那样我就可以一直去修正它,就永远也不会把它弄丢了。我想要的其实只是即使一无所有也依然能够坦然开心,可以不为所动不害怕会失去。但是就这个现在我显然还做不到。
生命是一个走向死亡的过程,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殊途同归,走向死亡。所以说有时候结果不是重要的,过程才是重要的,留下了什么才是重要的,我从不害怕死亡,我只怕若干年后自己什么也没留下,如果有我可以留下来的东西,那么我便不再畏惧死亡,如果有可以留下来的东西,那么即使我一无所有,那也应该会很坦然。
有位哲学家说过:“你所看到的都是流变的“假象”,真正不变的是事物背后支配自己的力量,某种恒定的,不可分割的“本体”。”我们要认识自己,就是去努力去找到自己身上那些恒定的东西,当我们把那些恒定的,不随时间或者环境而改变的东西找到,那种东西与外界任何评价或者考核机制无关,而是我们身上我们心中固有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找到,那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一定会很深刻,我们才能活出更好的自己。(时2018.04.13)
Day 4.
接着谈“认识你自己”
我认为认识自己是活出自己的第一步。认识自己,需要找到我们为什么活着?
我热爱阳光,但是却不敢直视它;我喜欢诗词,但是却不懂诗也不懂词;我离不开空气,但是我却常常忽略它。
今早轮滑课,感觉很累不想动,我躺在草坪看着天空,我用手挡住阳光,因为她的光芒太刺眼。太阳在很远的地方,但是阳光却无处不在。
我想听一听,草的声音。虽然微风过处,芳草依然很寂静,但是我知道,草与草之间是有声音有对话的,就如同不远处的两棵树,虽然相隔,只能在空中相望,但是我知道,在大地的深处,它们的根是缠在一起的。
在我们的生活里,一定有被我们所忽略的及其宝贵的东西,我们常常会被我们所追逐的东西局限了视野,可回首发现的时候那些东西已不再,于是我们继续向前,一路追逐着一路遗失着,直到到达没有摆渡人的生命的荒原里,然后继续向前。
认识自己,认识曾经被自己忽略的自己,站在他人的角度来认识自己,能否放下自己对自己固有的认识,去重新去认识自己一次?
放下所有的心中的遗憾,才能让遗憾不再是遗憾。放下所有利己之心审视一下自己,放下所有利己之心去闯荡,全身心投入到最伟大最光辉的事业中去。
我有深深的绝望过,深深的痛哭过,就在昨天,就在夕阳落下的时候。我曾去山上等日出,在深夜出发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爬到了山顶,终于等到了黎明,可却等到了一场大雨。我找不到避雨的地方,那时候我发现自己只是一个没有伞的人。
我曾在人海中漂泊,在深夜行走在北京的大街上直到黎明,因为我想感受一下流浪者的心境,那时候我发现自己就是一个流浪者。
我想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可我发现有些东西一旦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那时候我发现自己像一朵无助的云,不知道下一刻会被风吹到何方?
我深深的痛哭过,而且是撕心裂肺不能自已,难过的时候蹲在树根下望着黑夜,而我最大的安慰就是此时下着雨,老天陪我一起哭泣。我可以抱紧自己的膝盖安慰自己。
我想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我想微笑着面对生活……
我想去看一看大海,但是我不会去。因为我害怕去过了之后我就找不到自己很想去的地方了,那样就可以一直向往。
我知道我会去的,就在当我把第一个梦想实现的时候,然后去感受一下面朝大海的感觉。
我相信春暖花开的世界并不只是在春天,只要心中有阳光,即使是在寒冬,也依然会有鲜花绽放。
莱昂纳德·科恩说: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生活不能给自己太多矫情的时间,因为肩头的重,是力杠山河的霸气。
刚刚做完实验,明天有考试,就写到这。(2018.04.14)
Day 5 .
依然接着谈“认识你自己”
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一定有一个我们渴望成为的自己,那也是我们心中的自己,而且那个自己是可以通过努力和自我改变来实现的。
那么,你渴望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你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如果生命只有三年时光,你会打算怎样去过?
我想我想要的不是去享受生活,而是去提高人生终点的高度。
你如何成为心中的那个自己?我一向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虽然我有很多朋友,但这不矛盾。
要成为心中那个自己,我觉得我们可以不在乎任何人对我们的看法,先允许他人误解自己,勇敢地去改变,勇敢地做自己,先通过正义的途径让自己取得可以支持我们成为心中那个自己所需要的成就,然后修正着朝着心中那个自己前行。
之所以要这样做,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去改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很容易被他人误解,举个很小的粟子就比如你因为想要节约时间去做一些事情而不能和一起经常去吃饭的小伙伴再一起同行了,你突然的改变会不会让他误解呢?
当然,要彻底地改变自己真正的阻力可能比这个强,可能来自方方面面,但是如果内心足够坚定,那就一定阻力也不会有了。
“叛逆者往往比卫道者更衷于层层规范后的内核”,我觉得在某些方面我们出于怎样的目的或态度去做事比我们做了什么更重要。当然这里指的叛逆主要是敢于坚持做自己,敢于坚持自己的内心,敢于去反对外界质疑的声音,敢于去坚持自己的信仰,而不是按他人所期望的或者屈从于某些规范去生活。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要敢于站出来去质疑权威。就如有一句话“即使你现在站在了世界的对立面,也要相信有一天世界会站在你这一面”。
请相信,有的独行的路,终会让你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尽管我前面已经从很多方面来认识自己,但是我一直只把心中的那个自己当做自己,那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我追逐的方向。
前面的所有谈到的对自己的认识都是有意义但却不重要的,有意义是因为只有通过这些全面的对自己的认识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就好像是在回答一下我们来自何方?不重要是因为已经过去了,重要的是我们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们需要回答我们将要去何方?
正如《大学》里面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前一个“止”是到达,达到的意思,后一个“止”是我们人生所要达到的高度,或者境界,或者是目标,或者某种状态,这是我自己的诠释,也是我揣摩了三四年的一些理解。‘明明德’:发扬美德;‘亲民’:去恶从善,自我革新;‘‘至善’是我们整个人一生中所要达到的崇高境界或者到达的人生高度。
‘知止而后有静’,知道我人生所要达到的高度或者境界之后,能够心静不乱,静下心来去拼搏。每当想起“知止而后定”,总能让我静下来去重新去思考一些东西。
“止”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栖息,居住的意思,哪里是你的栖息之所?谁能让你感到心安?你追逐着是为了谁?你最想要去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想去?
你真的有了解自己吗?真正的孤独,不是忘了和他人对话,忘了和世界对话,而是忘了和自己对话。你有认真地对待自己生活中的每一天吗?你有感到充实或者感到快乐吗?用心才会开心,付出才会快乐,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我相信,我们所经历或遭遇的一切,终将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对于过去,我们的总结与思考更重要;对于未来,我们态度与行动更加重要。
向“外”走,向“内”求。如果说向外探索是为了拓宽生命的宽度,那么向内寻求便是为了增深生命的深度。除此之外,我们不但要内心充满阳光,还要努力向外发光发热,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我相信“相信的力量”。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持续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
改变不一定会有改变,但是持续不断的改变一天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风雨兼程,虽不一定到达彼岸,但一定可以到达远方!
通过努力,通过改变,通过坚持,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活成我们自己最想要的模样。关键是你愿意去努力,去坚持,去改变吗?
(2018.04.15)
Day 6 .
今日随笔:
清晨微雨,像极南方,独行在清风里,烟雨笼罩着青山和房屋,有声声鸟语,有一路花开。
禅心无语,花开见禅,只是用心去感受雨后风中的静谧,而不去作任何诠释,只是走着,便觉得很美好。
任目光在书中留步,岁月在笔尖流走,思绪在雨中漂泊…
(2018.04.16)
1.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
2.一种哲学要有价值,应该建立在一个宽大坚实的基础之上,这个知识基础不单是关乎哲学。
3.有一种存在永远不会变化,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
4.逆境是磨练人的最高学府。
5.把你的脸迎朝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6.幸福是把灵魂安放在最适当的位置。
7.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6.那天夜里,我看见了“永恒”,
它像一个纯洁的大光环,
光辉而又寂静。
7.斯宾诺莎认为“人屈从于感情,有如套上枷锁;只有运用理智,人才有自由。”
8.当我们仰望星空,细想人类一生所经历的一切--幸福或不幸--只不过是宇宙中沧海一粟,我们就会感到欣慰。
9.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下,只有理性才能拯救人类。
洛克认为:人世间真理难以辨明,一个知书达理的人应该对现实持几分怀疑态度。
10.洛克认为:“事物或者是善或者是恶,那仅仅是个人对快乐或痛苦的感觉……”但问题是,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11.圣奥古斯丁认为时间有三种:“过去事物的现在是回忆,现在事物的现在是视觉,未来事物的现在是期望”
12.圣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一切精神实质都是非物质的,也是不朽的
13.有个性的灵魂是不死的
14.以理智为基础的哲学真理,以启示为基础的神学真理。
15.罗吉尔·培根在《大著作》中阐明愚昧有四种原因:
(1)信奉权威所树立的典范,而这些权威又是“脆弱的,不适当的”
(2)受习惯的影响
(3)相信无知群众的见解
(4)一些人炫耀表面的“智慧”,掩盖自己内心的愚昧。
16.自由自在地生活,创作,成为很多艺术家,诗人追求的梦想
17.哥白尼对待科学的态度:判断一个事物的真伪,并不在于他们相信的事物本身,而在于它抱什么态度相信它,根据什么理由相信它。
18.弗兰西斯·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19.笛卡尔:“我”的一切本性或本质在于思维作用,不需要以场所或物质事物为存在前提。
我思故我在。
20.卢梭社会契约论可以用以下话来概括:“我们每人把自己的人身及财产共同置于总意志的最高指导之下,我们把每个成员理解为整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1.卢梭: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22.卢梭: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的。
23.卢梭: 如果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放任光阴的流逝而仅仅掌握现在,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不快乐也不忧愁,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说自己得到了幸福。
24.浪漫主义运动的特征总的来说是用审美的标准代替功利的标准。
25.人不是孤独不群的动物,只要社会生活还存在,自我实现就不能说是伦理最高的原则。
26.洛克的名言:“启示必须由理性裁判”
27.洛克认为爱真理的一个标志是:“抱任何主张时,不怀有超出这主张所依据的证明能保证的自信”
28.洛克是经验主义的始祖,他认为:“人是全部知识都是由经验来的”
人们的全部知识都在经验里扎根,知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经验。
29.海拉的观点:“存在是一回事,被感知则是另一个问题”
30.对于“心”和“物质”的拷问:
“心”是唯心论者坚持的东西,认为舍此不能解释世界,而“物质”是唯物论者坚持的东西,也认为舍此不能解释世界。……
一些事件可以既不是心的,也不是物质的;而另一些事件既可以是心的,又可以是物质的。
31.康德:“再没有任何事情会比人的行为要服从他人的意志更可怕”
32.康德:哲学研究应该如何进行:从理性的观点出发,从普遍真理中推导出有关事物的真理还是从经验出发,通过观察得出普遍的结论。
33.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4.黑格尔:“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
35.黑格尔:“精神及精神的发展的发展过程,是历史哲学的研究对象。把精神和它的对立物,即物质加以比较,便可理解精神的本质。物质的实质是重量,精神的实质是自由。物质在自己以外,而精神在自身以内,且具有中心”
36. 黑格尔:存在即合理。
37.黑格尔: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
38. 黑格尔: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39.叔本华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40.叔本华: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41叔本华: 事物的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
42,叔本华: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43.叔本华: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44边沁:善便是快乐或幸福
45.马克思:“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
在马克思看来,一切感觉作用或者知觉作用都是住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客体离开了知觉者的活动,只是原材料。
46.马克思:“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47.在马克思看来,任何时代的政治,宗教,哲学和艺术,都是那个时代生产方式的产物,或者说,是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
48.柏格森说:“理智是生命向外观望”
49.记忆是一种习惯
50.每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都是由改良以前的阶段产生的,而不是否定以前的阶段产生的。
科学的实事求是,是指我们在观察事物和推导结论时,能够不带个人色彩,不带地域性及气质性的偏见。
何为哲学?哲学就是爱智慧。何为哲学家?哲学家就是爱智慧的人。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
比较有趣的是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苏格拉底说过的给我映像最深的一句话是:“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而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的给我映像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而柏拉图说过的给我映像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看得见的事物都是暂时的,看不见的事物则是永恒的”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的定义是热爱智慧的人,而不是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甘愿为哲学献身,从容面对死亡,即使是在被判处死刑的时候,仍能从容不迫面对,用辩证的方法思考:“我可以在另一个世界继续提问和追求知识,不会再有人将我处死”更可贵的是,苏格拉底一直坚持说自己一无所知。一个人内心的纯洁才是最本质的东西。
苏格拉底在《申辩篇》中为我们清晰地为我们描绘出一类型的人:一个自信满满的人,思维敏捷,不被世俗成败所累,相信自己被一个神圣的声音引导着,并相信唯有思想清明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
柏拉图说:哲学家就是能够“洞见真理”的人。但是对柏拉图的乌托邦不是很能理解。
柏拉图认为“眼睛就仿佛灵魂,而阳光就是真理或者“善”。”还有就是:一个假说如果能够启发人们以一种新的方式去思考事物的话,那么,这一假说不论多么荒谬,它都是有用的。
柏拉图总结出:“不朽的灵魂在脑袋中”“知识在于真理而不在于印象。”
亚里士多德认为“ 能应用理性,并培养自身理性的人,其心灵状态最为美好”“真正的友谊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
亚里士多德在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其中在逻辑学上的影响颇为显著,提出来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关于哲学曾见到过一首打油诗:
莫说玄妙与高深,
哲学就在生活中。
处处留心皆学问,
开窍在于动脑筋。(时2018.04.11)
Day 2.
想起上学期,和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争论起来,忘了是因为什么事了但是争论很是激烈,他可以说是我大学里面比较好的朋友,也是舍友。事后自我反思了很久,突然意识到一个比较有意义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如何更好地让他人认识自己?
然而在这学期读的许多哲学书上都发现了一句话,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门上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这也是苏格拉底常说的一句话。
后来在武志红心理学课上听到这样的一句话:生命的意义在于认识你自己。
所以对“认识自己”,和“如何让他人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感触更加深刻了,这也是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
我们首先需要的是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我相信,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的人永远也不会迷路。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如何让他人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保持心胸的开放和辽阔,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需要去组建团队需要带领团队,我觉得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别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如果别人都不清楚地了解你相信你,那么怎么可能会追随你呢?有人说过,所谓的领导力就是获得追随者的能力,而这一切,首先得让别人更好地认识你。
但是,我们也需要学会允许别人误解自己,要有“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从容和气魄。
对于如何更好地让别人认识自己?我现在的回答是做好你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我有深深的问过自己:你喜欢现在的自己吗?答案现在并不是那么肯定,原因有:比如有所不够自信,有时候被情绪左右,有时候感觉自己虚度了很多时光,有时候甚至感觉I'm a loser,I'm a failure.但我觉得这些能罗列出来的原因都不是主要的,我需要去思考去找出更深刻的原因,然后调整好状态,活出真正的自己! (时2018.04.12)
Day 3.
这次接着谈我对苏格拉底说的“认识你自己”这句话的感触。
武志红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认识你自己”。猎豹CEO傅盛说:“成长就是认知的升级。”
我们要不断去提升我们自己对自我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对人性的认知。
我们不但要追逐诗和远方,也要关心茶米油盐;不但要了解国际风云天下事,也要能深入底层了解社会的本质;不但要了解下里巴人,也要能够曲高和“众”。努力开拓生命的疆域,拓宽人生的格局。去接触和学习更多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东西,去尝试去挑战不同的领域,以从容平和的心态去追逐心中最深最崇高的信仰。
我始终坚信,我所经历过的每一件事,我所走过的每一步路,我所遭遇的挫折或失败,都一定有它存在的意义,只要心中存有感恩与敬畏,一切都能变成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而让我们走得更远。
“生命的意义在于认识你自己”,曾经一个朋友和我聊天他告诉我,大学里面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然后学习它,去追逐它。这也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知道自己真正热爱的是什么?如果一个人能在大学里面就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或者是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那这一定是人生极大的幸运。
信仰引领信念,使命高于生命。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赋予,信仰,信念,使命也是需要我们自己赋予自己的,这也是我们自己心里的东西,如果你用心去听自己的内心,你就能听到它。问一问自己,有哪些事是你即使感到迷茫也会依然坚持的?即使是希望渺茫只有一点点希望也会一直坚持的?
之前从人民日报上了解到“地球上曾活过的人类有1150亿人”,所以我感觉到其实所谓的历史,只是历史上少部分人的故事,我们看到的世界,了解到的世界是不完全的,我总在尝试突破自己思维的局限,突破自己视野的局限,对自己不是真正了解的事不去妄加评论,因为即使是我们亲眼所看到的,也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因为那可能只是事情的局部,很多事情都有很多起伏和转折。
真正的智慧在生活之中,真正的阅读也是来源于生活,因为所有的文字其实都是对世界,对生活,对世界上发生的事的记录以及对世界上的事的思考。我们阅读,必须能够从书本回到生活中来,毕竟读阅读不是生活,生活才是生活,但是可以用阅读指导生活,一切都可以是为了更好地活着而努力。有空就多去看看世界,哪怕只是出去走走也是好的,用心去感受生活,“透物见文”,去阅读更多的“无字之书”。
对于认知,下面是我最近的一些思考,我不再赞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法,我认为,“晓之以理,动之以利,言之以情”才能更好地说服他人。
我们需要从生物学的角度和思维去思考这个社会的本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真理对于我们也是同样适用。曾经的自己有清高的毛病,对自己看不惯的人或事总是避开,但其实这只是无形中束缚住了自己的视界。但现在能够去接受和容纳更多的东西而不为所动,不生气,不愤怒,越来越从容平和,越来越能和各种各样的人相处。因为与人同流才能与人交流,同流却不合污,君子合而不同。有如林肯所言“消灭敌人最好的方式是让他成为你的朋友”以你尊重与包容去赢得对方的尊重。
我一直在改变自己,突破自己,放开自己,挑战自己,这也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曾经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放不开,很容易给自己画地为牢,不过现在我都放开了,我相信“因为锻炼自己而留下伤疤永远不会让你感到低人一等”。
认识自己,我们要相信自己。关于自信,这个很矛盾,我对未来充满了自信,但是在某些方面不够自信。但是我决定好了,要永远超越自己地活着,要一直自信地活着,自信与学历无关,与贫穷还是富有无关,但与你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关,与你决心要怎样过好今后每一天的生活有关。认识自己,需要突破自己。
认识自己,需要敢于直面自己,敢于直面痛苦,敢于直面失去,从而让自己更加强大。无愧我心,无愧自己,便无畏失去。
认识自己,是为了成长。认识自己,这是一个漫长的生命的旅程,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每一个时期的自己,以活出自己。
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对未知的事情心存敬畏。今天听到了一句话:任何人和事失去了敬畏你离失去它就不远了。愿我们都心存敬畏,愿我们都心中有天地,敬天爱人。愿我们都珍惜生命旅途中遇到的每一点感动,理解所有的艰辛与不容易。
哲学是灵魂之药,认识自己才能活出自己。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明白自己擅长做什么?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什么?……这些东西无论是对职业规划或是对人生规划都是需要面对的,都是极其重要的。
人生中有许多的路,许多的挫折,都需要我们自己一个人去面对,这是人生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让自己付出血的代价自己才会成长,能够用自己的血汗,用自己的真金白银,自己的尊严去承担错误。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如果心中有向往,就奋不顾身去追逐吧,all in!
不破不立,突破自我。突破思维的局限,突破认知的局限。明白变乃唯一的不变,万事万物皆在变化,我们要去拥抱变化,也要有所坚守。
我清楚地知道,现在的自己一无所有,但是我心中有不能言说的骄傲,那或许是一份坚持,或许一份坚守,也或许啊一份信仰或者一份相信,但是,我不能说,只有我知道,那样我就可以一直去修正它,就永远也不会把它弄丢了。我想要的其实只是即使一无所有也依然能够坦然开心,可以不为所动不害怕会失去。但是就这个现在我显然还做不到。
生命是一个走向死亡的过程,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殊途同归,走向死亡。所以说有时候结果不是重要的,过程才是重要的,留下了什么才是重要的,我从不害怕死亡,我只怕若干年后自己什么也没留下,如果有我可以留下来的东西,那么我便不再畏惧死亡,如果有可以留下来的东西,那么即使我一无所有,那也应该会很坦然。
有位哲学家说过:“你所看到的都是流变的“假象”,真正不变的是事物背后支配自己的力量,某种恒定的,不可分割的“本体”。”我们要认识自己,就是去努力去找到自己身上那些恒定的东西,当我们把那些恒定的,不随时间或者环境而改变的东西找到,那种东西与外界任何评价或者考核机制无关,而是我们身上我们心中固有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找到,那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一定会很深刻,我们才能活出更好的自己。(时2018.04.13)
Day 4.
接着谈“认识你自己”
我认为认识自己是活出自己的第一步。认识自己,需要找到我们为什么活着?
我热爱阳光,但是却不敢直视它;我喜欢诗词,但是却不懂诗也不懂词;我离不开空气,但是我却常常忽略它。
今早轮滑课,感觉很累不想动,我躺在草坪看着天空,我用手挡住阳光,因为她的光芒太刺眼。太阳在很远的地方,但是阳光却无处不在。
我想听一听,草的声音。虽然微风过处,芳草依然很寂静,但是我知道,草与草之间是有声音有对话的,就如同不远处的两棵树,虽然相隔,只能在空中相望,但是我知道,在大地的深处,它们的根是缠在一起的。
在我们的生活里,一定有被我们所忽略的及其宝贵的东西,我们常常会被我们所追逐的东西局限了视野,可回首发现的时候那些东西已不再,于是我们继续向前,一路追逐着一路遗失着,直到到达没有摆渡人的生命的荒原里,然后继续向前。
认识自己,认识曾经被自己忽略的自己,站在他人的角度来认识自己,能否放下自己对自己固有的认识,去重新去认识自己一次?
放下所有的心中的遗憾,才能让遗憾不再是遗憾。放下所有利己之心审视一下自己,放下所有利己之心去闯荡,全身心投入到最伟大最光辉的事业中去。
我有深深的绝望过,深深的痛哭过,就在昨天,就在夕阳落下的时候。我曾去山上等日出,在深夜出发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爬到了山顶,终于等到了黎明,可却等到了一场大雨。我找不到避雨的地方,那时候我发现自己只是一个没有伞的人。
我曾在人海中漂泊,在深夜行走在北京的大街上直到黎明,因为我想感受一下流浪者的心境,那时候我发现自己就是一个流浪者。
我想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可我发现有些东西一旦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那时候我发现自己像一朵无助的云,不知道下一刻会被风吹到何方?
我深深的痛哭过,而且是撕心裂肺不能自已,难过的时候蹲在树根下望着黑夜,而我最大的安慰就是此时下着雨,老天陪我一起哭泣。我可以抱紧自己的膝盖安慰自己。
我想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我想微笑着面对生活……
我想去看一看大海,但是我不会去。因为我害怕去过了之后我就找不到自己很想去的地方了,那样就可以一直向往。
我知道我会去的,就在当我把第一个梦想实现的时候,然后去感受一下面朝大海的感觉。
我相信春暖花开的世界并不只是在春天,只要心中有阳光,即使是在寒冬,也依然会有鲜花绽放。
莱昂纳德·科恩说: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生活不能给自己太多矫情的时间,因为肩头的重,是力杠山河的霸气。
刚刚做完实验,明天有考试,就写到这。(2018.04.14)
Day 5 .
依然接着谈“认识你自己”
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一定有一个我们渴望成为的自己,那也是我们心中的自己,而且那个自己是可以通过努力和自我改变来实现的。
那么,你渴望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你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如果生命只有三年时光,你会打算怎样去过?
我想我想要的不是去享受生活,而是去提高人生终点的高度。
你如何成为心中的那个自己?我一向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虽然我有很多朋友,但这不矛盾。
要成为心中那个自己,我觉得我们可以不在乎任何人对我们的看法,先允许他人误解自己,勇敢地去改变,勇敢地做自己,先通过正义的途径让自己取得可以支持我们成为心中那个自己所需要的成就,然后修正着朝着心中那个自己前行。
之所以要这样做,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去改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很容易被他人误解,举个很小的粟子就比如你因为想要节约时间去做一些事情而不能和一起经常去吃饭的小伙伴再一起同行了,你突然的改变会不会让他误解呢?
当然,要彻底地改变自己真正的阻力可能比这个强,可能来自方方面面,但是如果内心足够坚定,那就一定阻力也不会有了。
“叛逆者往往比卫道者更衷于层层规范后的内核”,我觉得在某些方面我们出于怎样的目的或态度去做事比我们做了什么更重要。当然这里指的叛逆主要是敢于坚持做自己,敢于坚持自己的内心,敢于去反对外界质疑的声音,敢于去坚持自己的信仰,而不是按他人所期望的或者屈从于某些规范去生活。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要敢于站出来去质疑权威。就如有一句话“即使你现在站在了世界的对立面,也要相信有一天世界会站在你这一面”。
请相信,有的独行的路,终会让你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尽管我前面已经从很多方面来认识自己,但是我一直只把心中的那个自己当做自己,那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我追逐的方向。
前面的所有谈到的对自己的认识都是有意义但却不重要的,有意义是因为只有通过这些全面的对自己的认识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就好像是在回答一下我们来自何方?不重要是因为已经过去了,重要的是我们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们需要回答我们将要去何方?
正如《大学》里面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前一个“止”是到达,达到的意思,后一个“止”是我们人生所要达到的高度,或者境界,或者是目标,或者某种状态,这是我自己的诠释,也是我揣摩了三四年的一些理解。‘明明德’:发扬美德;‘亲民’:去恶从善,自我革新;‘‘至善’是我们整个人一生中所要达到的崇高境界或者到达的人生高度。
‘知止而后有静’,知道我人生所要达到的高度或者境界之后,能够心静不乱,静下心来去拼搏。每当想起“知止而后定”,总能让我静下来去重新去思考一些东西。
“止”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栖息,居住的意思,哪里是你的栖息之所?谁能让你感到心安?你追逐着是为了谁?你最想要去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想去?
你真的有了解自己吗?真正的孤独,不是忘了和他人对话,忘了和世界对话,而是忘了和自己对话。你有认真地对待自己生活中的每一天吗?你有感到充实或者感到快乐吗?用心才会开心,付出才会快乐,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我相信,我们所经历或遭遇的一切,终将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对于过去,我们的总结与思考更重要;对于未来,我们态度与行动更加重要。
向“外”走,向“内”求。如果说向外探索是为了拓宽生命的宽度,那么向内寻求便是为了增深生命的深度。除此之外,我们不但要内心充满阳光,还要努力向外发光发热,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我相信“相信的力量”。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持续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
改变不一定会有改变,但是持续不断的改变一天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风雨兼程,虽不一定到达彼岸,但一定可以到达远方!
通过努力,通过改变,通过坚持,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活成我们自己最想要的模样。关键是你愿意去努力,去坚持,去改变吗?
(2018.04.15)
Day 6 .
今日随笔:
清晨微雨,像极南方,独行在清风里,烟雨笼罩着青山和房屋,有声声鸟语,有一路花开。
禅心无语,花开见禅,只是用心去感受雨后风中的静谧,而不去作任何诠释,只是走着,便觉得很美好。
任目光在书中留步,岁月在笔尖流走,思绪在雨中漂泊…
(2018.04.16)
1.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
2.一种哲学要有价值,应该建立在一个宽大坚实的基础之上,这个知识基础不单是关乎哲学。
3.有一种存在永远不会变化,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
4.逆境是磨练人的最高学府。
5.把你的脸迎朝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6.幸福是把灵魂安放在最适当的位置。
7.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6.那天夜里,我看见了“永恒”,
它像一个纯洁的大光环,
光辉而又寂静。
7.斯宾诺莎认为“人屈从于感情,有如套上枷锁;只有运用理智,人才有自由。”
8.当我们仰望星空,细想人类一生所经历的一切--幸福或不幸--只不过是宇宙中沧海一粟,我们就会感到欣慰。
9.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下,只有理性才能拯救人类。
洛克认为:人世间真理难以辨明,一个知书达理的人应该对现实持几分怀疑态度。
10.洛克认为:“事物或者是善或者是恶,那仅仅是个人对快乐或痛苦的感觉……”但问题是,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11.圣奥古斯丁认为时间有三种:“过去事物的现在是回忆,现在事物的现在是视觉,未来事物的现在是期望”
12.圣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一切精神实质都是非物质的,也是不朽的
13.有个性的灵魂是不死的
14.以理智为基础的哲学真理,以启示为基础的神学真理。
15.罗吉尔·培根在《大著作》中阐明愚昧有四种原因:
(1)信奉权威所树立的典范,而这些权威又是“脆弱的,不适当的”
(2)受习惯的影响
(3)相信无知群众的见解
(4)一些人炫耀表面的“智慧”,掩盖自己内心的愚昧。
16.自由自在地生活,创作,成为很多艺术家,诗人追求的梦想
17.哥白尼对待科学的态度:判断一个事物的真伪,并不在于他们相信的事物本身,而在于它抱什么态度相信它,根据什么理由相信它。
18.弗兰西斯·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19.笛卡尔:“我”的一切本性或本质在于思维作用,不需要以场所或物质事物为存在前提。
我思故我在。
20.卢梭社会契约论可以用以下话来概括:“我们每人把自己的人身及财产共同置于总意志的最高指导之下,我们把每个成员理解为整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1.卢梭: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22.卢梭: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的。
23.卢梭: 如果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放任光阴的流逝而仅仅掌握现在,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不快乐也不忧愁,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说自己得到了幸福。
24.浪漫主义运动的特征总的来说是用审美的标准代替功利的标准。
25.人不是孤独不群的动物,只要社会生活还存在,自我实现就不能说是伦理最高的原则。
26.洛克的名言:“启示必须由理性裁判”
27.洛克认为爱真理的一个标志是:“抱任何主张时,不怀有超出这主张所依据的证明能保证的自信”
28.洛克是经验主义的始祖,他认为:“人是全部知识都是由经验来的”
人们的全部知识都在经验里扎根,知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经验。
29.海拉的观点:“存在是一回事,被感知则是另一个问题”
30.对于“心”和“物质”的拷问:
“心”是唯心论者坚持的东西,认为舍此不能解释世界,而“物质”是唯物论者坚持的东西,也认为舍此不能解释世界。……
一些事件可以既不是心的,也不是物质的;而另一些事件既可以是心的,又可以是物质的。
31.康德:“再没有任何事情会比人的行为要服从他人的意志更可怕”
32.康德:哲学研究应该如何进行:从理性的观点出发,从普遍真理中推导出有关事物的真理还是从经验出发,通过观察得出普遍的结论。
33.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4.黑格尔:“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
35.黑格尔:“精神及精神的发展的发展过程,是历史哲学的研究对象。把精神和它的对立物,即物质加以比较,便可理解精神的本质。物质的实质是重量,精神的实质是自由。物质在自己以外,而精神在自身以内,且具有中心”
36. 黑格尔:存在即合理。
37.黑格尔: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
38. 黑格尔: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39.叔本华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40.叔本华: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41叔本华: 事物的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
42,叔本华: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43.叔本华: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44边沁:善便是快乐或幸福
45.马克思:“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
在马克思看来,一切感觉作用或者知觉作用都是住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客体离开了知觉者的活动,只是原材料。
46.马克思:“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47.在马克思看来,任何时代的政治,宗教,哲学和艺术,都是那个时代生产方式的产物,或者说,是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
48.柏格森说:“理智是生命向外观望”
49.记忆是一种习惯
50.每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都是由改良以前的阶段产生的,而不是否定以前的阶段产生的。
科学的实事求是,是指我们在观察事物和推导结论时,能够不带个人色彩,不带地域性及气质性的偏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