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什么风俗活动?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风俗活动有赛龙舟、端午食粽、佩香囊、悬艾叶菖蒲、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等。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5、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以上内容参考:黄河新闻网-端午节的习俗
吃粽子是端午节最经典的风俗,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340年屈原投江殉国的历史事件。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投入江中大米,希望江中的鱼虾不要毁坏屈原的尸体,于是后来衍生出了吃粽子的习俗。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它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为了纪念投江祭父的曹娥和为父报仇的伍子胥。这项活动已经成为了全民运动,非常受人们的喜爱。
系五彩绳是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它源于五行观念。五彩绳又被称为续命绳、百索子、长寿绳,五色源于五行,常有祈福避灾之意。人们通常将五彩绳系在臂膀手腕上,或系于脚腕处。
此外,还有做香角子、贴五毒、喝雄黄酒、画额、吃十二红等许多其他习俗,这些活动都与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拥有丰富的民俗活动,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