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教育有何不同

 我来答
平调红豆寄思N
2022-07-05 · TA获得超过27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01
采纳率:20%
帮助的人:173万
展开全部
谈及中西方教育的差别,我有一些感受。我没有去过国外,对西方教育的了解主要是从书中和各种媒体中获得。我眼中的中西方教育的显著差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因材施教。虽然在我国每天都在提因材施教,但并没有几个人理解因材施教的真谛。反而是西方的教育在这方面体现的较好,更适合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

二. 赏识教育。在中西方都有赏识教育,中国的赏识教育比较模糊笼统,对孩子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往往是用一句“你真棒”加以赞赏,而西方是把棒在哪里告诉孩子。中国家长有耐心的少,光心里着急是不够的。

三. 惩罚教育。在中西方都有惩罚教育,在中国孩子受到惩罚都是以大人的眼光来判断,比如孩子把东西拆坏了,家长往往要打骂孩子,而在西方家长认为孩子并没有错,反而鼓励孩子多动手。

四. 爱心教育。我在书中了解的和我亲眼看到的西方人的爱心有胜于我们。

中西方的教育各有优缺点,如能取长补短,也许会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很多优点,这几年国外也在借鉴我们的教育方法。

一、学校的教育
1、中西方教育的本质区别:
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

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操作(并非所谓的真学习)按部就班,在经验的指导下学习实践,同样,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但是往往很难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

两者的最大差异就在于西方教育以人为本,从人的学习的本能出发,符合学习论,而中国教育是一种消除错误的“生产”教育,将学生当作产品,希望在生产线上生产出的是合格品,而不是次品。正是不能正视“学习是可以犯错的”这一规律,使得学生缺乏应有的创新思维。

2、从教师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看中西方文化教育的差异:
西方教育大都是基于人文思想展开的,从小开始培养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开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学习,这在西方是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学以致用。

在中国,课堂属于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涛涛不绝的讲课,学生认真的听讲、记笔记,对课本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种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紧密沟通,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牢而不固。

3、考生成绩的计算方式也是中西方文化教育的一个显著差异:
在西方学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是:课堂纪律和出勤率占15%,课余作业成绩占15%,小组互动讨论占20%,论文写作和答辩占50%,从这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情况,比较客观和公正。由于西方教学的目的是运用,而不是分数,所以分数只是一个参考值。

在中国,成绩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命根子,一切唯高分是从。一些综合分数低,而偏科成绩比较严重的学生,反而被埋没了。成绩主要以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来定,主要是笔试,比较单一,另笔试的成绩很容易被复制。像高考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方式很容易因为发挥失场,而与大学教育失之交臂。高分低能那是我们国人的最大悲哀呀!

4、从知识层面来说,西方教育更容易发掘天才:
西方教育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对学生的教育是点到为止;西方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比如,一位学生对物理、化学或生物不感兴趣,感觉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只选修比较基础的课程,而选修较多的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课程,只选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门,同样可以达到高中毕业要求,也能进入顶尖大学,同样有机会成为“精英”。

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以数学为例,中国教育使用题海战术,教师让学生重复练习,直至“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说,中国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识学得精深的人淘汰出去。中国教育要求数理化各科面面俱到,哪一科学得不好都有可能对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影响。

二、家庭的教育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 西方家长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 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而中国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轻生厌世。

●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 西方家长“鼓励创新”,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和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但中国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闹钟,就算自己能装回,恐怕也没几个敢告诉家长的。孩子往往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被熄灭了创造性火花。

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外国家长重视的恰恰是中国家长忽视的。西方家长教导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做错事自己纠正,自尊并尊重别人,全身心锻炼,按兴趣学习。他们鼓励孩子成为梦想家,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成功者。中国的家长们,您不妨借鉴一下。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中国最缺的,是责任教育!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社会、民族负责!教育不是只在学校,还在家里,在周围环境,在社会氛围。而现在,常见到家长,学校,周围环境在推卸责任:

家长说:“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好他就是学校的责任”;
学校说:“他逃学都是因为周围的,歌房太多了”;
老板说:“我只是开一家店挣点钱养家糊口,是他自己逃学来玩的”。

来看看美国,经常可以见到大人教育小孩,而那个小孩并不是他的孩子,大人也不是什么教师。为什么?就是因为:“美国人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是自己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一个美国人的责任”;在英国,每一个欧巴桑的威力大家都知道,她们总是在自觉的监督年青人的行为,好像一般。这两个国家已经把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交给了每个公民,每个公民也在为国家的未来负责。
白二十三
2022-07-11
知道答主
回答量:5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4万
展开全部

说到中西方教育,就得提到日本,丹麦和英国这三个国家;

一种是日本的集体主义和严格教育。

    日本孩子的团队性、服从性,非常的高,学校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凝聚成一股力量。 为了培养这种意识,学校对他们的仪表规范要求的非常高,幼儿园孩子的一举一动,就像黏贴复制一样

    国土面积狭小的日本是亚洲培育出最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家,近19年里拿了18个诺贝尔奖。

    震惊了吗,这不得赶紧学学学,把日本那套教育制度都搬过来,肯定是世界上最好的?我们在看丹麦。


一种是丹麦这个国家,奉行快乐教育,教育资源平均分配,不管什么人都接受同样的教育资源。

    在丹麦的学校里,你听到最多的词语是“平等”,丹麦的幼儿教师灌输的思想是每个人都一样,每份职业都一样,不论贫富,不论贵贱,人人平等。为了实现人人平等,从小学到初中,丹麦的学校几乎没有考试,避免一切形式的竞争。 在丹麦,所有的学校得到的资源都是一样的,没有好学校,也没有坏学校。在丹麦,最好的学校,就是最近的学校,因为每个学校都差不多。 由于没有了应试教育的压迫,教师们可以诱导出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为了防止孩子的创造力被抹杀,丹麦的孩子们上课时想干嘛就干嘛,想吃零食就吃零食,想躺着就躺着,教师一概不问,奉行快乐教育。由于孩子的创造力得到了完整的保存,丹麦的科研实力异常强大。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是世界上最顶级的大学,建校至今已诞生了3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么小一个国家,取得了那么多的科研突破,简直可怕。由于科研强,掌握了核心科技,丹麦异常的富裕,人民幸福指数排全球第三。你被震惊了吗,丹麦教育这么强还不赶紧学习学习?我们在看看英国。


一种是英国,几百年来一直奉行精英教育,把绝大部分资源投入到了少量的贵族学校。

    英国,是世界上最崇尚精英教育的国家,他们认为按照自然规律,优秀的人类注定是少数,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所以应该集中教育资源给予这些精英,这样才能利用有限资源,获取最大的成绩。

    进入21世纪以来,最近19年里,英国总共拿下了32个诺贝尔奖,仅次于美国,科研实力位居世界第二强。

    可怕吗,精英教育这么好使,这不赶紧学?

问题来了,选哪个?

日本的教育制度,我挑不出毛病。丹麦的教育制度,我挑不出毛病。英国的教育制度,我也挑不出毛病。

    吹捧素质教育的文章告诉你,西方国家都盛行素质教育,所以他们很强大。为了中国的未来,我们必须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这些文章没有告诉你,西方很多国家,都是穷人的孩子享受素质教育,而富裕家庭的孩子,采用的是比应试教育还要残酷很多的精英教育。

    丹麦的小学和初中的确不考试,但高中需要考试,丹麦哥本哈根的录取率低的令人发指。把所有大学的录取人数绑在一起,整个丹麦,也只有18~20%的人能够上大学,其余的高中毕业就可以出去打工了。大学也不傻,肯定是择优录取,那你猜是精英的孩子上大学,还是平民的孩子上大学?你觉得,丹麦的精英阶层,会让他们的孩子天天玩,从小玩到大么?丹麦教师从幼儿园就开始灌输人人平等,职业不分贵贱的思想,这个时候就开始发挥威力了。高中一毕业,丹麦平民就开开心心的搬砖去了,他们觉得自己和首相是平等的。而丹麦的精英,钻到哥本哈根大学里开始冲击诺贝尔奖了,或者去挑战首相之位。而你的孩子天天玩,长大了还想当首相?

我们要分清先后顺序,这些强国不是因为教育制度好,才变得富裕,而是因为富裕了,才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

    所以,中国的应试教育,是对平民最友好的教育制度,完全不需要改。只有应试教育,才能让平民有翻身的机会,任何鼓吹应试教育无用论,甚至鼓吹教育无用论的文章,都是有毒的,轻则坑家长,重则坑国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