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展开全部
第一单元触摸自然
一、教材和丛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按照人文主题“触摸自然”进行编排,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草原》一文,作者在开头描写了草原的独特景色,接着,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了远迎、相见、联欢、话别等几个场景,赞美了草原美景和民族团结。《丁香结》一文,作者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形状和气味,并且写了不同地方丁香花的形态,充分展现了作者眼中丁香花的婀娜多姿。作者由看到的想开去,表达了对丁香结的喜爱之情和面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情怀。《古诗词三首》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时间段,展现了三个不同的画面,宛如三幅山水画,表现了自然的美景。《宿建德江》中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寥寥数语,就写出了当时作者看到的独特景色。《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了望湖楼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是月、鹊、蝉、蛙、星、雨、店、桥等常见的景物,然而诗人把这些普通的意象巧妙地组织起来,让人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花之歌》运用第一人称,描写了花的形象和作用,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独特感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怎么想开去呢?可以从两方面人手。第一,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比如,《丁香结》一文,作者由丁香结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由此可以想到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梅、兰等,想想这些植物象征着什么,并由这些植物联想到人生。第二,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比如,阅读《草原》,读到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可以联想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既是一种学习策略,也是一种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要求学生在习作的时候,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而不要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范文,找出哪部分是详写,哪部分是略写,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然后再动笔,这样习作质量会更高一些。“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是本单元的习作训练重点,也是本单元的习作评价标准之一。
2.丛书分析
与本单元教材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六上1《触摸自然》。本册书编排科学合理,独具匠心,包括“经典诵读”“专题阅读”“整本书阅读”三部分,其中“专题阅读”又分为“范文阅读”“组文阅读”“自由阅读”。“范文阅读”这一板块所选文章直接对应教材课文,与教材课文的双线要素相匹配,便于比较阅读,适合“精读引领课”的教学。比如:《迷人的夏季牧场》和《夏日草原》对应的是《草原》,都是写草原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草原的美,描写的内容和运用的修辞手法有许多相同之处,只是表达方式和切人角度不同而已,完全可以用来对比阅读,提高阅读效率,落实“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一语文要素。《报秋》《广玉兰赞》对应《丁香结》、三篇文章都采用了“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由看到的内容想开去,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体会,有利于“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丛书还针对《古诗词三首》编排了《旅夜书怀》《五月十九日大雨》《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三首古诗词。从书中的这三首诗词与教材一一对应,题材相同,特别适合“以文带文”的精读引领课的设计。《雨之歌》《金色花》对应略读课文《花之歌》,这三篇文章都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视角独特,为读者打开了想象的空间,也让学生感受从“自我”的角度写作的乐趣。“组文阅读”板块围绕单元主题精选了一组文章,旨在强化学生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掌握。“自由阅读”板块的文章,内容丰富,学生可以根据所学方法自由阅读,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识记、偏旁记忆等方法,正确认读并会写“毯、裳、虹、蹄”等22个生字。
理解“洒脱、笨拙”等词语的意思,能够在语境中运用。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记住课文中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优美的段落,丰富语言积累。
3.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梳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运用排比的好处。
5.通过对比阅读和大量阅读,学习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课文内容,把积累的语言和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生活当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对生活的感受能力。
反思:通过对比阅读和大量阅读,让学生读懂课文,从课文内容联想到很多。同时,还要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一、教材和丛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按照人文主题“触摸自然”进行编排,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草原》一文,作者在开头描写了草原的独特景色,接着,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了远迎、相见、联欢、话别等几个场景,赞美了草原美景和民族团结。《丁香结》一文,作者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形状和气味,并且写了不同地方丁香花的形态,充分展现了作者眼中丁香花的婀娜多姿。作者由看到的想开去,表达了对丁香结的喜爱之情和面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情怀。《古诗词三首》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时间段,展现了三个不同的画面,宛如三幅山水画,表现了自然的美景。《宿建德江》中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寥寥数语,就写出了当时作者看到的独特景色。《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了望湖楼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是月、鹊、蝉、蛙、星、雨、店、桥等常见的景物,然而诗人把这些普通的意象巧妙地组织起来,让人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花之歌》运用第一人称,描写了花的形象和作用,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独特感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怎么想开去呢?可以从两方面人手。第一,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比如,《丁香结》一文,作者由丁香结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由此可以想到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梅、兰等,想想这些植物象征着什么,并由这些植物联想到人生。第二,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比如,阅读《草原》,读到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可以联想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既是一种学习策略,也是一种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要求学生在习作的时候,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而不要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范文,找出哪部分是详写,哪部分是略写,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然后再动笔,这样习作质量会更高一些。“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是本单元的习作训练重点,也是本单元的习作评价标准之一。
2.丛书分析
与本单元教材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六上1《触摸自然》。本册书编排科学合理,独具匠心,包括“经典诵读”“专题阅读”“整本书阅读”三部分,其中“专题阅读”又分为“范文阅读”“组文阅读”“自由阅读”。“范文阅读”这一板块所选文章直接对应教材课文,与教材课文的双线要素相匹配,便于比较阅读,适合“精读引领课”的教学。比如:《迷人的夏季牧场》和《夏日草原》对应的是《草原》,都是写草原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草原的美,描写的内容和运用的修辞手法有许多相同之处,只是表达方式和切人角度不同而已,完全可以用来对比阅读,提高阅读效率,落实“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一语文要素。《报秋》《广玉兰赞》对应《丁香结》、三篇文章都采用了“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由看到的内容想开去,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体会,有利于“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丛书还针对《古诗词三首》编排了《旅夜书怀》《五月十九日大雨》《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三首古诗词。从书中的这三首诗词与教材一一对应,题材相同,特别适合“以文带文”的精读引领课的设计。《雨之歌》《金色花》对应略读课文《花之歌》,这三篇文章都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视角独特,为读者打开了想象的空间,也让学生感受从“自我”的角度写作的乐趣。“组文阅读”板块围绕单元主题精选了一组文章,旨在强化学生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掌握。“自由阅读”板块的文章,内容丰富,学生可以根据所学方法自由阅读,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识记、偏旁记忆等方法,正确认读并会写“毯、裳、虹、蹄”等22个生字。
理解“洒脱、笨拙”等词语的意思,能够在语境中运用。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记住课文中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优美的段落,丰富语言积累。
3.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梳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运用排比的好处。
5.通过对比阅读和大量阅读,学习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课文内容,把积累的语言和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生活当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对生活的感受能力。
反思:通过对比阅读和大量阅读,让学生读懂课文,从课文内容联想到很多。同时,还要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