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题

 我来答
四季教育17
2022-06-09 · TA获得超过567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408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268万
展开全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qiǎn心贯注(  )   赫然(   )   锲而不舍(   )   迭起(   )  

lì尽心血(   )   shuāi微(   )   迥乎不同(   )   kāng慨(   )  

气冲斗牛(   )   兀兀(   )

试题详情

2..结合语境解词有误的一项是(   )

  A.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B. 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C. 平沙无垠,复不见人。    平沙:平旷的沙漠。

  D. 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试题详情

3. 填空。

闻一多先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是_________。

试题详情

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试题详情

5. 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

⑵“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   )

⑶“不动声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

⑷“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

⑸“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

试题详情

6.仿照下列句子造句。

   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和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

   仿写:                            

                                 

试题详情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自来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 能概括选文内容的一句话是什么?

                                     

2. 选文中闻一多先生都“做”什么了?

                                     

3. 分析段中两处划线字的含义。

(1)“诗兴不作”: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4. 选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描写?试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

                                      

5. 选文最后一段,在文章里起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

                                      

试题详情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和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淋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响得很快活。送报少年那双清澈的眼睛总是亮闪闪的,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过得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的儿子闻声从床上跃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赖在床上,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千呼万唤他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年轻人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他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的衣服都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低声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如果送晚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小说中写了两个少年,其中     是作者要表现的主人公。

2.文中加线的文字通过对“我”儿子的        描写和         描写,表现了这个少年的                  。

3..用一段完整的话具体说说送报少年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4..作者写“我”儿子这个人物的用意是什么?

                                      

5..这篇小说要表现的主题什么?

                                    

试题详情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 qiǎn(潜)心贯注    赫然hè    锲而不舍qiè    迭起dié    lì(沥)尽心血    shuāi(衰)微    迥乎不同jiǒng    kāng(慷)慨    气冲斗牛dǒu    兀兀wù

2.C

3.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  臧克家

4.D

5.⑴√  ⑵×  ⑶×  ⑷√  ⑸√

6.略

二、课内精段阅读

1.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2. 写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3. (1)这是文言说法,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这是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4. 肖像描写:炯炯目光、目不窥园。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作用:使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具体再现,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可以具体感知。

5. 过渡。仅。

三、课外拓展阅读[

1. 送报少年

2.动作  语言  懒散,自私,不理解、不关心他人(懒,自私)

3. 门没开时,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时,他有礼貌地说话,这表明他很懂礼貌;他能够替“身体不大好”的父亲送报,表明了他的孝敬、懂事;他被北京大学录取,表明他能够勤奋向上;冒雨坚持送报,表明他有责任感。(符合文意即可)

4. 和送报少年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5. 青少年不仅要学习好,更要思想好、品质好。(意思对即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