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会怀旧?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怀旧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从心理学层面分析,怀旧隐含着人的“退行”心理,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面临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我们就会通过怀旧,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来寻求安全保护。这种冲突可以是内心的(如自己的本能与道德、良心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是外界的(如自我和现实的冲突)
怀旧”,最早源于希腊语的nostos和algia,前者有“返回家园”之意,后者表示一种痛苦的状态。顾名思义,就是指渴望回家之痛苦;所以作为一个病理学用语,最初指的是“思乡病”,包含沮丧、抑郁,甚至倾向自毁等情绪的疾病。后来,“怀旧”这个词逐渐远离医学范畴,慢慢融入了社会,其内涵也有了扩展和延伸,指向个人的意识和社会文化趋势,被当作“某种人类疏离的基本状况”来谈论。
在今天,“怀旧”已经成为了一种正常的人类反应和一种社会学现象,已不局限于个体对自己过去的回忆,或是一种“年华渐逝”的印记,而是作为一种正常的情况,既带有浓烈的个人特征,也具有社会的普遍意义。
怀旧的社会成因
怀旧并没有特定的人群和年龄,它可以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也可以发生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是一种稳定的个人心理倾向。只是最容易发生在中年和退休之后,并且在过渡阶段表现得尤为强烈。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逐渐老化,新陈代谢及内分泌功能不断减弱,思维、记忆、理解等各种能力均有降低,但“阅历丰富”的大脑贮存的“往日信息”却根深蒂固,遇到某种刺激极易触景生情,往事在脑海中不断涌现。
因而,当个体面临离职退休这样一些扳机性事件时,对自我能力衰退的恐惧,对外界掌控力下降的恐惧,对退休之后完全未知的生活的焦虑,很容易触发“怀旧情绪”,以期能获得心理安慰和情感支持,能抓住过去的掌控感与安全感。
怀旧是寻找一种安慰。所以,尤其是在危机之下或社会动荡时代,怀旧能给人以舒适、亲切等正性情感,成为人内心的庇护所。因为对于未来,我们总有着各种各样无法预期的焦虑,只有对于过去,我们能自由而单纯地在脑海里为之加工,进行评价分析,解读重构,甚至进行功能性的利用。
毫无疑问,怀旧是对于过去的一种重构与思念,包括对一种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可掌控感和安全感。而将这一保护或认同进一步放大,怀旧也可以唤起共同兴趣社团成员间的亲密感并获得群体性的认同。
从社会学角度看,在人生经历重大转变的时刻,人们需要用怀旧来保持身份,而对过去的感知可以唤起过去的自我,清晰地认识、定义自己,因此怀旧是自我感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怀旧的心理起因
怀旧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从上文可以看到,表现为美化“故乡”、感叹夸大“过往”的人和事,其中更多的是优点,甚至忽略了不足,呈现出了想像胜于实际的特征。如故友相见,杯酒正酣,对少年亲密无比的朋友关系之怀念,对社会复杂人际关系之感慨;如锦衣华服,荣归故里,独自站立于已然干涸的小溪前,感慨昔日下河摸鱼力逮泥鳅黄鳝之欢乐时光。
一般的怀旧总是甜蜜的温馨的,甚至都有点不自觉的幻想成分。或许这也是人们喜欢怀旧的一个原因,如果怀旧总是噩梦,相信就没人喜欢怀旧了。
从更深的心理学层面分析,怀旧隐含着人的“退行”心理,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面临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我们就会通过怀旧,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来寻求安全保护。这种冲突可以是内心的(如自己的本能与道德、良心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是外界的(如自我和现实的冲突)。
特别是在老年人当中,因为他们意识到生命所剩无多,心里隐隐产生恐慌,于是反复回想过去的时光并加以美化,安慰自己。在这些时候,怀旧通过退行到过去替代性地满足了人的本能欲求。它所造成的时空错觉,正好能以一种象征的方式带给人安全和爱。
一般来看,怀旧更多的是情感记忆,而不是认知记忆。这种记忆是有选择的,其所包含的情感结构比较复杂,既包括温暖、喜悦、感激、友爱和单纯等正面情感,也有失落、悲伤和渴望等负面情感。但总体而言,怀旧情感多是正面的,是通过过滤掉不愉快因素来保持或强化个人的自我认同。
怀旧心理几乎每个人都会产生,但正所谓过犹不及,因为怀旧而否认现在和将来,就会陷入病态。这是因为当事人遭遇社会变迁、价值观改变,或是因生活环境改变等引发个人的失落感,当面对突变,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去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反而自我收缩,采取了回避或对立的态度,避免直接面对这不适应的现实,陷于怀旧不能自拔。更糟糕的是,过于怀旧会造成更大的挫折和不适应,继续强化对过去的依恋,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个体与环境的隔阂便如同滚雪球一般不断扩大,形成了病态的怀旧心理和行为。
作为一种记忆功能和心理安慰的手段,怀旧产生的满足感能使人生更加充实。但是对于不懂得善待怀旧情结的人来说,怀旧发展到令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则可能变成沉重的精神羁绊,就要加以重视了
怀旧”,最早源于希腊语的nostos和algia,前者有“返回家园”之意,后者表示一种痛苦的状态。顾名思义,就是指渴望回家之痛苦;所以作为一个病理学用语,最初指的是“思乡病”,包含沮丧、抑郁,甚至倾向自毁等情绪的疾病。后来,“怀旧”这个词逐渐远离医学范畴,慢慢融入了社会,其内涵也有了扩展和延伸,指向个人的意识和社会文化趋势,被当作“某种人类疏离的基本状况”来谈论。
在今天,“怀旧”已经成为了一种正常的人类反应和一种社会学现象,已不局限于个体对自己过去的回忆,或是一种“年华渐逝”的印记,而是作为一种正常的情况,既带有浓烈的个人特征,也具有社会的普遍意义。
怀旧的社会成因
怀旧并没有特定的人群和年龄,它可以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也可以发生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是一种稳定的个人心理倾向。只是最容易发生在中年和退休之后,并且在过渡阶段表现得尤为强烈。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逐渐老化,新陈代谢及内分泌功能不断减弱,思维、记忆、理解等各种能力均有降低,但“阅历丰富”的大脑贮存的“往日信息”却根深蒂固,遇到某种刺激极易触景生情,往事在脑海中不断涌现。
因而,当个体面临离职退休这样一些扳机性事件时,对自我能力衰退的恐惧,对外界掌控力下降的恐惧,对退休之后完全未知的生活的焦虑,很容易触发“怀旧情绪”,以期能获得心理安慰和情感支持,能抓住过去的掌控感与安全感。
怀旧是寻找一种安慰。所以,尤其是在危机之下或社会动荡时代,怀旧能给人以舒适、亲切等正性情感,成为人内心的庇护所。因为对于未来,我们总有着各种各样无法预期的焦虑,只有对于过去,我们能自由而单纯地在脑海里为之加工,进行评价分析,解读重构,甚至进行功能性的利用。
毫无疑问,怀旧是对于过去的一种重构与思念,包括对一种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可掌控感和安全感。而将这一保护或认同进一步放大,怀旧也可以唤起共同兴趣社团成员间的亲密感并获得群体性的认同。
从社会学角度看,在人生经历重大转变的时刻,人们需要用怀旧来保持身份,而对过去的感知可以唤起过去的自我,清晰地认识、定义自己,因此怀旧是自我感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怀旧的心理起因
怀旧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从上文可以看到,表现为美化“故乡”、感叹夸大“过往”的人和事,其中更多的是优点,甚至忽略了不足,呈现出了想像胜于实际的特征。如故友相见,杯酒正酣,对少年亲密无比的朋友关系之怀念,对社会复杂人际关系之感慨;如锦衣华服,荣归故里,独自站立于已然干涸的小溪前,感慨昔日下河摸鱼力逮泥鳅黄鳝之欢乐时光。
一般的怀旧总是甜蜜的温馨的,甚至都有点不自觉的幻想成分。或许这也是人们喜欢怀旧的一个原因,如果怀旧总是噩梦,相信就没人喜欢怀旧了。
从更深的心理学层面分析,怀旧隐含着人的“退行”心理,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面临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我们就会通过怀旧,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来寻求安全保护。这种冲突可以是内心的(如自己的本能与道德、良心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是外界的(如自我和现实的冲突)。
特别是在老年人当中,因为他们意识到生命所剩无多,心里隐隐产生恐慌,于是反复回想过去的时光并加以美化,安慰自己。在这些时候,怀旧通过退行到过去替代性地满足了人的本能欲求。它所造成的时空错觉,正好能以一种象征的方式带给人安全和爱。
一般来看,怀旧更多的是情感记忆,而不是认知记忆。这种记忆是有选择的,其所包含的情感结构比较复杂,既包括温暖、喜悦、感激、友爱和单纯等正面情感,也有失落、悲伤和渴望等负面情感。但总体而言,怀旧情感多是正面的,是通过过滤掉不愉快因素来保持或强化个人的自我认同。
怀旧心理几乎每个人都会产生,但正所谓过犹不及,因为怀旧而否认现在和将来,就会陷入病态。这是因为当事人遭遇社会变迁、价值观改变,或是因生活环境改变等引发个人的失落感,当面对突变,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去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反而自我收缩,采取了回避或对立的态度,避免直接面对这不适应的现实,陷于怀旧不能自拔。更糟糕的是,过于怀旧会造成更大的挫折和不适应,继续强化对过去的依恋,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个体与环境的隔阂便如同滚雪球一般不断扩大,形成了病态的怀旧心理和行为。
作为一种记忆功能和心理安慰的手段,怀旧产生的满足感能使人生更加充实。但是对于不懂得善待怀旧情结的人来说,怀旧发展到令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则可能变成沉重的精神羁绊,就要加以重视了
展开全部
人开始怀旧,证明人变老了。人生宛如过眼云烟,几十年恍如一梦,绞尽脑汁你都不可能想起太多过去的事,而年轻人则很少怀旧,而是在期待明天,盼着长大。
过去总是会有温暖的事,让我们难以忘怀,尤其是童年时光,几乎每个人都会记得儿童时期的一些事,一些小伙伴,爷爷奶奶,父母亲的一些关爱。甚至一些小动物,小玩具,小 游戏 。
直到现在,我都能想起,当时七十多岁的小脚奶奶,拿把小斧头,趁着上午太阳光照进家的地面,一下一下凿地面,小时候地面是土的,高低不平,奶奶经常在太阳光下凿地面,还拿把小笤帚扫呀扫,一会就会把地面弄的干干净净,平平整整的。
儿时的小伙伴,一放学,就在一块空地上,跳皮筋,丢沙包,玩的天黑了都不想回。玩的累,是不存在的,总有使不完的劲,不像现在一样,动动就累了。
人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就老了,感觉自己还是小孩子,被父亲背着过河,突然就已为人母,背上已经背着宝宝了。
应该是对以前的回想吧,想念从前的幸福!小时候很不理解为什么老人可以坐在那里盯着远方一坐好久,现在有些明白了!他们也是从年轻到年老!我们不也是一步步老去么!现在我都在想如果哪一步换了一个选择会如何,想必他们也在怀念从前的快乐与悲伤!初中的时候老师说做好你们的每一步选择。爸爸说先走好这一步,下一步自己就出来了!往事历历在目,发现自己距离初中也已经有十年了!离开了很多人,我自然坚信走好这一步,下一步自己就出来了!
悠悠岁月,几十年恍然一梦,时至暮年,我喜欢写怀旧的文字,极易触景生情。
昨天,把家里几个房间全部清理了一遍。打开书柜,捧起了一夲年代久远的诗集,书页有些发黄,逝去的记忆浮现在目。
记得当年买这夲书时,我囊中羞涩,但《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诗句使我爱不释手,最后还是忍痛买了。
两夲保存完好的黑白影集,记载了我的青春年华。照片上年轻而充满朝气的我,与现在判若两人。那跨上单车,一路飞奔的矫健身姿己渐行渐远了。
翻着丈夫生前的照片,几许感伤,几许忧郁,那些丝丝缕缕的昨天,早己深藏心底,“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花开终有落,花落终成空”,清浅几笔,絮不尽往事如烟。怀念那些过去,过去却再也回不去了。
(图片源于网络)
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人生阶段,而每到一个阶段,你的见识,心境和思想都不达到一个新的层面。无论是往好了发展,还是往坏了发展,终归和以前是不一样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那么一些人越来越怀念从前,越来越留恋以前的人和事。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这是人性使然。
有一些人怀旧往往是因为当下的他没有以前的他过得满意。人生无常,祸福旦夕皆无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谁也晓不得人的一生会经历多少的波折与坎坷。有些人的确会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也许,只有怀念一下从前,才能使自己饱受创伤的心灵得到一丝慰藉。
有些人怀旧则是因为他经历太多的变迁,这些人往往已经走到了风烛残年的年龄,他们会预知到自己是否将要抵达人生的终点,是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不舍之情在驱使着自己不断地回顾过往,不想漏掉一丝一毫的记忆,因为,那是属于他们的人生。我们经常会看到老人们一个人静静地发呆,或许,他们的思绪早已飞到了遥远的以前,飞到了那个属于他们的芳华时代。
有些人怀旧则是因为天生多愁善感,他们拥有着诗人和作家的体质,对待任何的事与物都能产生万千感受,而他们对外界的一切也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尤其是时间。在他们看来,时间是人世间最残酷的东西,抓不着也留不住,人的生命在滚滚的时间长河里就如同茫茫大海里的一叶扁舟,只有记忆是属于自己的。
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的怀旧,都是人之常情。我们怀念以前,但我们更要展望未来,尤其是年轻人,千万不要活在以前的影子里,千万不要沉沦在过去的美好记忆中无法自拔,如果是那样,你不仅会活得无比痛苦,还会活得毫无意义。
《请回答1998》剧照
近几年,回力鞋、铁皮青蛙重返市场,《致青春》《变形金刚》等怀旧主题电影屡屡刷新票房纪录,怀旧产品和卖点几乎涵盖衣食住行各方面。思想上,“70后”怀想当年意气风发,连“80后”都开始追忆“那些年追过的女孩”了。
据一项有两千多人参与的网络调查显示,43.7%的人有时怀旧,37.5%的人经常怀旧。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喜欢怀旧呢?
怀旧是对记忆的美化
///
“怀旧”这个词最早源于希腊语的nostos和algia,前者有“返回家园”之意,后者表示一种痛苦的状态,顾名思义,就是指渴望回家之痛苦。
后来,“怀旧”这个词逐渐远离医学范畴,慢慢融入 社会 ,其内涵也有了扩展和延伸,指向个人的意识和 社会 文化趋势,被当作“某种人类疏离的基本状况”来谈论。
如今“怀旧”已经成为一种正常的人类反应和一种 社会 学现象,已不局限于个体对自己过去的回忆,或是一种“年华渐逝”的印记,而是作为一种正常的情况,既带有浓烈的个人特征,也具有 社会 的普遍意义。
一般来说,怀旧是甜蜜与温馨的,甚至还有点不自觉的幻想成分。或许这也是人们喜欢怀旧的一个原因,如果怀旧总是噩梦,相信就没人喜欢怀旧了。但是,今天在我们心目中的旧日美好事物,大都经过了我们的想象力的美化。因为人的记忆是会骗人的,大多数的人总会不自觉地把记忆中的痛苦和不如意的部分过滤掉,把美好的部分更深刻地留存下来。
怀旧是心理防御机制
///
如果从更深的心理学层面去分析,怀旧还隐含着人的“退行”心理,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面临矛盾和冲突时,我们就会通过怀旧、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来寻求心理上的安全保护。
怀旧同时也可以让人寻找一种安慰。所以,尤其是在危机之下或 社会 动荡的时代,怀旧能给人以舒适、亲切等 情感 ,成为人们内心的庇护所。因为对未来,我们总有着各种各样无法预期的焦虑,只有对过去,我们能自由而单纯地在脑海里为之加工,进行评价分析、解读重构。
此外,怀旧还可以增加亲密感。怀旧是对过去的一种重构与思念,包括对一种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可掌控感和安全感。将这一保护或认同进一步放大,怀旧也可以唤起共同兴趣社团成员间的亲密感并获得群体性的认同。彼此一起缅怀过去,可以增添爱与亲密感。
为什么会爱听老歌?
///
近年来,心理学家已经证实,怀旧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由我们的神经系统下达的指令,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觉得在青少年时期听的那些歌曲比后来听到的任何歌曲都更优美动听。
不是人们的音乐鉴赏力发生了改变,也不是后来听到的那些歌真的都不好听,而是因为年少时听的那些歌在我们的情绪之中留存着很强的力量。
研究者发现,相较于成年之后听到的歌曲,我们的大脑会将青少年时期听到的歌维系得更加牢固。因为从12-22岁期间,正是我们大脑神经系统迅速发育的阶段,在这段时间内,我们所喜欢的歌曲和音乐会与我们的脑叶永久性地关联到一起,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记忆痕迹,并且这种记忆痕迹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弱。
为什么老人更爱怀旧?
///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逐渐老化,新陈代谢及内分泌功能不断减弱,老年人的思维、记忆、理解等各种能力均有降低,但“阅历丰富”的大脑贮存的“往日信息”却根深蒂固,遇到某种刺激极易触景生情,往事在脑海中不断涌现。
有人认为,当人步入老年时,人们对自我能力衰退的恐惧,对外界掌控力下降的恐惧,对退休之后未知生活的焦虑,很容易触发“怀旧情绪”,以期能获得心理安慰和 情感 支持,能抓住过去的掌控感与安全感。
此外,意识到生命所剩无多,心里隐隐产生恐慌,于是反复回想过去的时光并加以美化,安慰自己。
“80后”为啥也怀旧?
///
据观察,“80后”怀旧文化的盛行在如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80后”怀旧文化的主题餐厅、酒吧也早已开门大吉、生意兴隆。
在一些餐厅里,餐桌是木质的课桌,就餐需要佩戴红领巾,点菜的菜单是一张考试卷,服务员被称作小队长,买单被称为“交学费”;在酒吧里,“80后”仿佛经历了一次时光的倒流,红白机、旧桌椅、老木盒钟、铁皮青蛙玩具……承载的全都是“80后”儿时的回忆。
中国 社会 科学院的尹韵公先生曾对“80后”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80后”中的大多数人是“数字移民”,“90后”和“00后”是“数字原住民”,而“80后”的父母辈这一代人很多已经沦为了“数字难民”。
按照这种说法,“80后”在“数字移民”的过程中,在适应新环境的同时,在与新环境摩擦、博弈的过程中,肯定会自然而然地回忆起过去,回忆起儿时的美好。
其实我们90后也很怀旧的。
莫 名 推 荐
《西南联大的遗产》
罗威尔
中信出版社
内容介绍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抗战开始后高校内迁、始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由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三校合并。在当时艰苦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下,联大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中国的战后重建做出了贡献。
陈寅恪、闻一多、朱自清、钱钟书、沈从文、吴晗、钱穆、冯友兰、金岳霖、朱光潜、许渊冲、陈省身、华罗庚、费孝通、吴有训、傅斯年等均在西南联大任教。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汪曾祺、穆旦等都曾在联大求学。了解西南联大的 历史 及影响,对当代高校教育有深刻意义。
是人就会怀旧,这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人之怀旧多数都是对过去 情感 的回味,年龄不同对怀旧的感情也不同。
大部份人的怀旧,多数都跟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有关,他们的怀旧是对心灵的一种解压,也是逃避现实的一种做法。
比如刚迈入 社会 的学生,在面对残酷无情的现实 社会 ,他们肯定会怀念在校时的安逸平静,想想学生时期的自己,再看看现在的自己,恍惚两个世界。
成年人的怀旧则更为简单,就是想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个暂时没有烦恼的地方,好让压力山大的心灵,有个解压的场所。
适当的怀念过去,有助于帮助人们舒缓自己内心的紧张,紧迫感。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适当的怀旧可以缓解内心的压力,但过于频繁的怀旧不但无助解放心灵,更有可能让本已压力山大的心,雪上加霜,更为严重。
怀旧作为一种记忆和安慰的方式,会一生伴随在我们身边,怀念过去不但能让我们有一种满足感,还能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可如果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把过去当成现实,一味地依赖怀旧,则有可能是抑郁症的并发所以,怀旧是一把双刃剑,即可以伤敌也可能伤己,怎么用全在自己。
喜欢怀旧的人都是一些上岁数的人,这是人 情感 上的自然反应,真情留露,他们感叹岁月逝去太快,。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自己青春芳华,自己的事业如过眼云烟转眼就过去了,转眼到了晚年。有些伤感。人老了后,退休了,不忙了,有时间了,脑海中就会自觉不自觉的浮现出过去美好的生活场景,学习,工作,玩乐,恋爱的情景认为都是美好的,永远忘不了,但不可能重现了,但现实中触景生情,经常勾起回忆。
有正常 情感 的人都会怀旧,不忘过去,才能正视未来的生活,过好今后的日子。
怀旧是 情感 的栖息地
怀旧大多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花在怀旧事情上的时间越多。
人到中年应该是怀旧的分水岭,年轻人,朝气蓬勃,及时行乐,有几人能够把时间浪费在怀旧上。进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磨灭了棱角,负重前行。偶尔的闲暇之余也是蜷缩一隅开始了怀旧的事宜。随着年龄的老去,仿佛就剩下旧日时光可追忆。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激情殆尽。
怀旧是 情感 的栖息地
一个旧字说明了人性重感情。故土难离,旧情难忘。这总归是怀旧的土壤。窗前塌上茶间酒后每每总是能够激发怀旧之情。
怀旧是成功者的歌功颂德,怀旧是失败者的墓志铭!
怀旧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从心理学层面分析,怀旧隐含着人的“退行”心理,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面临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我们就会通过怀旧,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来寻求安全保护。这种冲突可以是内心的(如自己的本能与道德、良心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是外界的(如自我和现实的冲突)
过去总是会有温暖的事,让我们难以忘怀,尤其是童年时光,几乎每个人都会记得儿童时期的一些事,一些小伙伴,爷爷奶奶,父母亲的一些关爱。甚至一些小动物,小玩具,小 游戏 。
直到现在,我都能想起,当时七十多岁的小脚奶奶,拿把小斧头,趁着上午太阳光照进家的地面,一下一下凿地面,小时候地面是土的,高低不平,奶奶经常在太阳光下凿地面,还拿把小笤帚扫呀扫,一会就会把地面弄的干干净净,平平整整的。
儿时的小伙伴,一放学,就在一块空地上,跳皮筋,丢沙包,玩的天黑了都不想回。玩的累,是不存在的,总有使不完的劲,不像现在一样,动动就累了。
人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就老了,感觉自己还是小孩子,被父亲背着过河,突然就已为人母,背上已经背着宝宝了。
应该是对以前的回想吧,想念从前的幸福!小时候很不理解为什么老人可以坐在那里盯着远方一坐好久,现在有些明白了!他们也是从年轻到年老!我们不也是一步步老去么!现在我都在想如果哪一步换了一个选择会如何,想必他们也在怀念从前的快乐与悲伤!初中的时候老师说做好你们的每一步选择。爸爸说先走好这一步,下一步自己就出来了!往事历历在目,发现自己距离初中也已经有十年了!离开了很多人,我自然坚信走好这一步,下一步自己就出来了!
悠悠岁月,几十年恍然一梦,时至暮年,我喜欢写怀旧的文字,极易触景生情。
昨天,把家里几个房间全部清理了一遍。打开书柜,捧起了一夲年代久远的诗集,书页有些发黄,逝去的记忆浮现在目。
记得当年买这夲书时,我囊中羞涩,但《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诗句使我爱不释手,最后还是忍痛买了。
两夲保存完好的黑白影集,记载了我的青春年华。照片上年轻而充满朝气的我,与现在判若两人。那跨上单车,一路飞奔的矫健身姿己渐行渐远了。
翻着丈夫生前的照片,几许感伤,几许忧郁,那些丝丝缕缕的昨天,早己深藏心底,“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花开终有落,花落终成空”,清浅几笔,絮不尽往事如烟。怀念那些过去,过去却再也回不去了。
(图片源于网络)
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人生阶段,而每到一个阶段,你的见识,心境和思想都不达到一个新的层面。无论是往好了发展,还是往坏了发展,终归和以前是不一样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那么一些人越来越怀念从前,越来越留恋以前的人和事。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这是人性使然。
有一些人怀旧往往是因为当下的他没有以前的他过得满意。人生无常,祸福旦夕皆无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谁也晓不得人的一生会经历多少的波折与坎坷。有些人的确会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也许,只有怀念一下从前,才能使自己饱受创伤的心灵得到一丝慰藉。
有些人怀旧则是因为他经历太多的变迁,这些人往往已经走到了风烛残年的年龄,他们会预知到自己是否将要抵达人生的终点,是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不舍之情在驱使着自己不断地回顾过往,不想漏掉一丝一毫的记忆,因为,那是属于他们的人生。我们经常会看到老人们一个人静静地发呆,或许,他们的思绪早已飞到了遥远的以前,飞到了那个属于他们的芳华时代。
有些人怀旧则是因为天生多愁善感,他们拥有着诗人和作家的体质,对待任何的事与物都能产生万千感受,而他们对外界的一切也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尤其是时间。在他们看来,时间是人世间最残酷的东西,抓不着也留不住,人的生命在滚滚的时间长河里就如同茫茫大海里的一叶扁舟,只有记忆是属于自己的。
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的怀旧,都是人之常情。我们怀念以前,但我们更要展望未来,尤其是年轻人,千万不要活在以前的影子里,千万不要沉沦在过去的美好记忆中无法自拔,如果是那样,你不仅会活得无比痛苦,还会活得毫无意义。
《请回答1998》剧照
近几年,回力鞋、铁皮青蛙重返市场,《致青春》《变形金刚》等怀旧主题电影屡屡刷新票房纪录,怀旧产品和卖点几乎涵盖衣食住行各方面。思想上,“70后”怀想当年意气风发,连“80后”都开始追忆“那些年追过的女孩”了。
据一项有两千多人参与的网络调查显示,43.7%的人有时怀旧,37.5%的人经常怀旧。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喜欢怀旧呢?
怀旧是对记忆的美化
///
“怀旧”这个词最早源于希腊语的nostos和algia,前者有“返回家园”之意,后者表示一种痛苦的状态,顾名思义,就是指渴望回家之痛苦。
后来,“怀旧”这个词逐渐远离医学范畴,慢慢融入 社会 ,其内涵也有了扩展和延伸,指向个人的意识和 社会 文化趋势,被当作“某种人类疏离的基本状况”来谈论。
如今“怀旧”已经成为一种正常的人类反应和一种 社会 学现象,已不局限于个体对自己过去的回忆,或是一种“年华渐逝”的印记,而是作为一种正常的情况,既带有浓烈的个人特征,也具有 社会 的普遍意义。
一般来说,怀旧是甜蜜与温馨的,甚至还有点不自觉的幻想成分。或许这也是人们喜欢怀旧的一个原因,如果怀旧总是噩梦,相信就没人喜欢怀旧了。但是,今天在我们心目中的旧日美好事物,大都经过了我们的想象力的美化。因为人的记忆是会骗人的,大多数的人总会不自觉地把记忆中的痛苦和不如意的部分过滤掉,把美好的部分更深刻地留存下来。
怀旧是心理防御机制
///
如果从更深的心理学层面去分析,怀旧还隐含着人的“退行”心理,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面临矛盾和冲突时,我们就会通过怀旧、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来寻求心理上的安全保护。
怀旧同时也可以让人寻找一种安慰。所以,尤其是在危机之下或 社会 动荡的时代,怀旧能给人以舒适、亲切等 情感 ,成为人们内心的庇护所。因为对未来,我们总有着各种各样无法预期的焦虑,只有对过去,我们能自由而单纯地在脑海里为之加工,进行评价分析、解读重构。
此外,怀旧还可以增加亲密感。怀旧是对过去的一种重构与思念,包括对一种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可掌控感和安全感。将这一保护或认同进一步放大,怀旧也可以唤起共同兴趣社团成员间的亲密感并获得群体性的认同。彼此一起缅怀过去,可以增添爱与亲密感。
为什么会爱听老歌?
///
近年来,心理学家已经证实,怀旧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由我们的神经系统下达的指令,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觉得在青少年时期听的那些歌曲比后来听到的任何歌曲都更优美动听。
不是人们的音乐鉴赏力发生了改变,也不是后来听到的那些歌真的都不好听,而是因为年少时听的那些歌在我们的情绪之中留存着很强的力量。
研究者发现,相较于成年之后听到的歌曲,我们的大脑会将青少年时期听到的歌维系得更加牢固。因为从12-22岁期间,正是我们大脑神经系统迅速发育的阶段,在这段时间内,我们所喜欢的歌曲和音乐会与我们的脑叶永久性地关联到一起,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记忆痕迹,并且这种记忆痕迹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弱。
为什么老人更爱怀旧?
///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逐渐老化,新陈代谢及内分泌功能不断减弱,老年人的思维、记忆、理解等各种能力均有降低,但“阅历丰富”的大脑贮存的“往日信息”却根深蒂固,遇到某种刺激极易触景生情,往事在脑海中不断涌现。
有人认为,当人步入老年时,人们对自我能力衰退的恐惧,对外界掌控力下降的恐惧,对退休之后未知生活的焦虑,很容易触发“怀旧情绪”,以期能获得心理安慰和 情感 支持,能抓住过去的掌控感与安全感。
此外,意识到生命所剩无多,心里隐隐产生恐慌,于是反复回想过去的时光并加以美化,安慰自己。
“80后”为啥也怀旧?
///
据观察,“80后”怀旧文化的盛行在如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80后”怀旧文化的主题餐厅、酒吧也早已开门大吉、生意兴隆。
在一些餐厅里,餐桌是木质的课桌,就餐需要佩戴红领巾,点菜的菜单是一张考试卷,服务员被称作小队长,买单被称为“交学费”;在酒吧里,“80后”仿佛经历了一次时光的倒流,红白机、旧桌椅、老木盒钟、铁皮青蛙玩具……承载的全都是“80后”儿时的回忆。
中国 社会 科学院的尹韵公先生曾对“80后”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80后”中的大多数人是“数字移民”,“90后”和“00后”是“数字原住民”,而“80后”的父母辈这一代人很多已经沦为了“数字难民”。
按照这种说法,“80后”在“数字移民”的过程中,在适应新环境的同时,在与新环境摩擦、博弈的过程中,肯定会自然而然地回忆起过去,回忆起儿时的美好。
其实我们90后也很怀旧的。
莫 名 推 荐
《西南联大的遗产》
罗威尔
中信出版社
内容介绍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抗战开始后高校内迁、始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由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三校合并。在当时艰苦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下,联大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中国的战后重建做出了贡献。
陈寅恪、闻一多、朱自清、钱钟书、沈从文、吴晗、钱穆、冯友兰、金岳霖、朱光潜、许渊冲、陈省身、华罗庚、费孝通、吴有训、傅斯年等均在西南联大任教。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汪曾祺、穆旦等都曾在联大求学。了解西南联大的 历史 及影响,对当代高校教育有深刻意义。
是人就会怀旧,这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人之怀旧多数都是对过去 情感 的回味,年龄不同对怀旧的感情也不同。
大部份人的怀旧,多数都跟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有关,他们的怀旧是对心灵的一种解压,也是逃避现实的一种做法。
比如刚迈入 社会 的学生,在面对残酷无情的现实 社会 ,他们肯定会怀念在校时的安逸平静,想想学生时期的自己,再看看现在的自己,恍惚两个世界。
成年人的怀旧则更为简单,就是想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个暂时没有烦恼的地方,好让压力山大的心灵,有个解压的场所。
适当的怀念过去,有助于帮助人们舒缓自己内心的紧张,紧迫感。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适当的怀旧可以缓解内心的压力,但过于频繁的怀旧不但无助解放心灵,更有可能让本已压力山大的心,雪上加霜,更为严重。
怀旧作为一种记忆和安慰的方式,会一生伴随在我们身边,怀念过去不但能让我们有一种满足感,还能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可如果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把过去当成现实,一味地依赖怀旧,则有可能是抑郁症的并发所以,怀旧是一把双刃剑,即可以伤敌也可能伤己,怎么用全在自己。
喜欢怀旧的人都是一些上岁数的人,这是人 情感 上的自然反应,真情留露,他们感叹岁月逝去太快,。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自己青春芳华,自己的事业如过眼云烟转眼就过去了,转眼到了晚年。有些伤感。人老了后,退休了,不忙了,有时间了,脑海中就会自觉不自觉的浮现出过去美好的生活场景,学习,工作,玩乐,恋爱的情景认为都是美好的,永远忘不了,但不可能重现了,但现实中触景生情,经常勾起回忆。
有正常 情感 的人都会怀旧,不忘过去,才能正视未来的生活,过好今后的日子。
怀旧是 情感 的栖息地
怀旧大多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花在怀旧事情上的时间越多。
人到中年应该是怀旧的分水岭,年轻人,朝气蓬勃,及时行乐,有几人能够把时间浪费在怀旧上。进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磨灭了棱角,负重前行。偶尔的闲暇之余也是蜷缩一隅开始了怀旧的事宜。随着年龄的老去,仿佛就剩下旧日时光可追忆。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激情殆尽。
怀旧是 情感 的栖息地
一个旧字说明了人性重感情。故土难离,旧情难忘。这总归是怀旧的土壤。窗前塌上茶间酒后每每总是能够激发怀旧之情。
怀旧是成功者的歌功颂德,怀旧是失败者的墓志铭!
怀旧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从心理学层面分析,怀旧隐含着人的“退行”心理,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面临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我们就会通过怀旧,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来寻求安全保护。这种冲突可以是内心的(如自己的本能与道德、良心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是外界的(如自我和现实的冲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