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和精读的比较

 我来答
草慧恒1
2022-06-08 · TA获得超过576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3.6万
展开全部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种,略读虽然是大多数人读书的方法,但精读同样是我们阅读时常见的主要模式。

关于读书的方法我算不上专业,不过还是想借机会说一说我对阅读特别是精读的一些看法。关于什么样的书适合精读,我认为有“三二一”的判断步骤。

首先,符合三个条件或者三个条件之一的书籍应该重点留意其内容。条件一:作为经典书籍,书籍造成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像《红与黑》、《飘》、《巴黎圣母院》等等)。这样的书籍经过历史的考验,不断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那么必然有其特殊之处,我们面对这样的书籍时,理应好好阅读、仔细端详。条件二:作为我们工作和专业必须或是必备的指导书、工具书、专业技能分享书等等,这一类书籍由于和我们的本职工作息息相关,因而不论是什么时候读这样的书,都应该慎重对待,切不可囫囵吞枣、瞎看一气。条件三:广受好评的哲学书籍,这里的哲学书籍既可能是地地道道的哲学书籍,也有可能仅是在某一领域富有哲学意味的书籍,比如《孙子兵法》有点战争哲学,《韩非子》有点统驭哲学……无论是战争哲学职场哲学甚至投资哲学的书,即便某些属于畅销书从而因符合当下人们的主流需求而受到读者的热捧,也应该端正态度好好读一番。可能有些书籍的内容名不副实,不过就一般而言,能畅销大江南北并富有哲学意味的书籍就算读完后对自己没什么帮助,也还能掌握社会主流思想和方法论,纯当增添些阅历罢。以上三个读书之前的审视小技巧,应该在我们拿起一本书之前就有所知晓,这样才能在翻页前做好是要精读还是略读的心理准备。

其次,所谓的“二”是指精读时的两个需要做到的标准。我认为精读的标准一是在阅读的时候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有很多方式,有些人喜欢直接在书山记录所读所想,有些人喜欢保持页面的干净而在另外的地方进行抄写、创作……不管是哪种方式,我们的记录就是一个读书时的“过程量管理”。另一个标准是和别人讨论书中的内容、情节和思想。把一本书分享给别人或是和别人讨论、辩论,都是加深阅读理解的深度,也是让书中的内容深深留在脑海里的好方法,如果做笔记是对书籍内容的咀嚼,那么与他人分享和沟通就是对书籍内容的消化了。任何人经过反复的锻炼,都能逐渐萌发出自己的读书心得与体会,也能在讲述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概括、描绘、升华等能力。

最后的“一”是要一直坚持、一心一意的意思,俗话说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潦草看完十本书不如把一本书好好吃透。这就是“一”的精神,所谓“一”不是说我们要钻牛角尖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而是把眼前精读的这本书上升到心灵的更高层次,它应该像皇帝一样凌驾于众臣之上,起到指导和影响着凡略读过的书籍,因为在第一阶段的筛选环节中,我们已经筛选了值得我们好好读、认真读的经典名著,所以如无意外,这样的书一般都有相当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对此我们应该围绕着这样的书配套似的略读一些其他相关的书籍来加深印象,这样下来就能形成以某本或某些书为核心,以多本或众多相关书籍为辅导的思维体系星球,这些精读的书籍像恒星般处于中间位置,略读的书像行星般围绕着恒星旋转,并接受它的光与热,长此以往我们的知识星图就会越加丰富,思维体系就会越加完善,必然“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关于精读,我自己总结出来的“三二一”模式还是带来了不少的帮助,也许并不是什么完美和独特的读书方法,但就我而言能有一套工具度量那些书应该精读,那些书应该略读、泛读,精读的时候做些什么之类的问题,便也足够了。如果未来还能学习、总结、提炼出更好的读书方法,再回到今天的这个文章里进行补充。

读书和进食没什么两样,对好的食材进行细嚼慢咽才能品出其独特韵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