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显示:近七成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这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
在当前老龄化社会背景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55亿,占总人口近五分之一。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老年人就业问题不仅仅涉及社会保障、子女赡养等问题,还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等问题,不仅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也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下简称“双向往”),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老年人就业意愿强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
一方面,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就业机会不断增加等因素,一些老年人拥有较强的再就业意愿。另一方面,老年人从事再就业需要有较高的劳动能力水平和较高的劳动报酬水平等,退休后又重新投入到劳动力市场中将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劳动价值。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在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下,劳动力市场对于就业人员的收入和技能要求是相对较高的。
二、老年人就业问题与企业用工保障模式
从企业用工保障模式来看,老年人就业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业的风险。如老年人劳动技能不强、缺乏技术含量,工作环境恶劣等。二是家庭成员赡养能力不足。如老年人子女对老年人缺乏足够的关怀和照顾,老人缺乏与子女进行良好沟通和交流的机会等。
三、研究发现:老年群体的就业意愿与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密切相关
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有69.4%选择了退休后再就业;从职业类型来看,与老年人有关的工种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电力和热力燃气水生产制造业。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对老年人就业意愿有直接影响作用。
调查显示:近七成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这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其实很多很多退休的人里面,他们的身体是非常健康的,在身体非常健康的时候突然间让自己休息一下,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事情做,尤其是在忙碌了这么多年,这么多年一直从事这个工作,突然自己停下来了,就会觉得自己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做了,整天闲的不得了,想要找一点事情做,所以说他们就会想要再就业,但是这个时候都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了,又能找到什么样的好工作呢?这个时候这个工作肯定不能太累,因为他是个老年人,肯定不能过于的和年轻人一样去在这个社会上比拼。
再那么努力的去工作,毕竟他们也要照顾一下自己的身体,已经到退休的年纪了,这个身体再好也不可能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拼搏了,所以说这个时候即使。可以再工作,但是也不能从事太过于劳累的工作,近7成的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的欲望强烈,但其实这个时候是他们觉得自己可以有些事情做,毕竟身体健康,找点事情做,对他们来说也挺好的,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而且人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一直处于一个非常稳定的状态。
不至于经常在家里和自己的老伴经常发生一些矛盾啊,那个时候还要花费一些心思去猜对方为什么生气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这些事情上,感觉还不如让自己投入到工作当中也更加纯粹一点,还可以赚一些钱来补贴自己的儿女,给他们一个更好的状态,感觉这样一想,很多退休的老人也是非常的成功的。
当然有一部分退休人员,他们可能只是想要帮自己的儿女带带孩子,然后给他们解决后顾之忧,然后每个月有固定的退休费就可以了,但这也只是一部分人的看法,毕竟在就业不在就业,我就取决于他们找一份比较轻松一点的工作还是可以的,而且可能那个时候收入不会很高,但是退休的老人们他们也不需要公司参考,毕竟他们每个月都是有钱可以领的,最重要的是找个事情做。可以让我们在工作当中感受到更多的情绪,不会再感觉那么的孤单,也让这个社会上多一些劳动力。反映了大家都是勤勤恳恳的生活,工作的状态。
目前,养老服务领域中的老年人多为家庭主妇,子女工作较忙,其不愿意接受其他的劳动力。另外,养老服务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竞争较为激烈,一些退休人员会选择在退休后再就业来缓解自己的就业压力。但是,由于经济水平、身体机能上的差距以及观念上的不同,导致在这种情况之下许多老年群体不愿意再进入养老服务行业从事工作也是情理之中。
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主要集中在65岁以上老人身上,其中男性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到了57.2%。这说明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的需求持续增加,而且老年人对再就业市场有较高要求,所以他们大多选择在65岁以前退休再就业。
目前我国大部分老年人都没有养老金或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是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60%,基本养老金领取条件较为苛刻,没有基本养老金意味着每个月没有多余收益,也就意味着没人要。而基本养老金不能保证每一个月都能有足够的收益,老年人没有自己的收入来源会使他们感到非常无助。为了能够维持基本生活,老年群体不得不选择再次就业工作来维持生活开销。
由于老年人存在对自身生活条件和养老保障需求等方面的顾虑,他们对自身养老条件不是很满意,而不愿接受更高质量和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更愿意找其他经济收入相对较高、养老保障需求较好、且有利于个人生活质量提高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