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分享?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分享?
首先简单的叙述一下本人的情况,我是20考研的往届生,在17年6月份毕业的,在19年七月因为考虑到自己的前途,未来的发展方向等一些缘就辞职从公司跑路回家,全心全意的准备考研。正正开始复习的时间应该是七月底,初试花费时间差不多整整五个月。
现在回想过去种种,一路走来确实不易。
初试复习经验
政治
政治不用着急开始复习,通常9月份开始准备完全来得及。我个人是八月底九月初开始,一开始只是每天听徐涛的强化课,对应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开头马原部分有些许内容对应不上,一度想换成徐涛的书,但还是用下来了,而且感觉精讲精练确实很全很完整,推荐大家就按照肖老的《精讲精练》
搭配徐涛的强化课即可(不用看基础课),每节结束就立刻把1000题对应的题目做了来巩固所学的知识。1000题建议时间富裕的话刷两遍,第一遍用铅笔做或者就找一个电子版的刷题表打印出来或者用平板写,这样方便二刷,一刷的时候把错题圈出来,二刷的时候着重做一遍。科目的顺序是先马原,再思修、史纲、毛中特。肖八肖四到手之前都不用急着背大题素材,只需要跟着视频对整体框架以及每个知识点有个印象即可,其实只要认真刷了1000题,大致的内容和考法也就心里大概有些数了。
十一月份左右肖八会出版,在这之前要尽量把1000题刷完,有时间最好刷两遍,最好每天都做一点政治题目保持手感,可以用刷题小程序每天做几道,很方便,我当时用的是xx考研小程序,好像是一块钱拼团的,上面也有很多同学会讨论题目,环境还是很好的。然后可以买一本腿姐的冲刺背诵手册,搭配腿姐的技巧班视频看看,会有很大的收获(这里提一句,腿姐今年押题很准!),把背诵手册看完,不熟悉的地方做标记,多看几遍,这样政治这门课的整体框架就很清楚了,重要的知识点也很明确。
等到肖八到手后可以开始以两三天一套的频率刷起来了,只需要做选择题!
感受一下真题的出题风格,会涉及到一些时政的内容。一开始做题分数低不要紧,个人认为20分以上都算是正常,我自己第一套只有23分,后面几套也没有上过30,直到第七第八套才真正有感觉了,做了35分以上。所以如果一开始分数低的同学,可以先别急着做下一套,把错题和不熟悉的知识点再完完全全的搞懂,回到背诵手册上去把这些知识点圈圈画画,每天复习前都先看一遍。
在十二月初的肖四出版之前,就得把肖八选择题都做完并且全都搞懂了,至于肖八的大题目,有时间的可以只看看马原的题目适当的背诵一下,其他完全可以先不用急,背肖四就可以了。肖四到手之后也是一样的,先刷选择题,不过可以两天一套的频率来刷,因为这时候不熟悉的知识点已经不多了,每套应该能达到30分以上的水平。并且这时候要开始背诵大题了,每天挑个时间花一两个小时背大题,记住从第一套开始按顺序背,而且是按整套来背,而不是按科目来背,因为肖四向来都是把最重要的几套放在前几套的,如果最后时间来不及了可以把最后一套适当放弃不背了。不过肖老也会出一期点题课画一下肖四的大题重点,可以着重关注一下,减少背诵量。如果你觉得肖四官方答案很难背下来,可以考虑找一些带背的答案或者视频帮助记忆。
最后要推荐一些我复习过程中使用体验好的小程序和app,小程序就是上面说的苍盾考研,App我很推荐xx,是xx背单词的同系列产品,用来背诵肖四肖八的选择和大题都非常棒。
英语
英语我要强调的就是词汇量、词汇量、词汇量!再好的阅读技巧也是需要足够的词汇积累才能有效的,而且词汇量上去了之后真的会感觉做题都简单了很多。
词汇方面我推荐用xx背单词app,(或者再搭配实体书一起背),词汇要尽早开始,一直背到考前,不能停,我大概是连续背了四百多天,一开始每天设置的一百个左右的单词,后期就慢慢加到两三百个,这个根据自己的水平来调整,每天背单词的时间最多控制在两小时左右即可。另外,不要看词汇课,我觉得就是浪费时间,英语要看的网课,首先是作文,其次就是阅读技巧课,
英语我开始的很早了,大概是从前一年的10月份就开始背单词了,也顺便为六级做准备,一直用的都是xx背单词,除了要花钱买单词而且不能二刷之外没啥大毛病。单词一直持续背到考前,英语只需要做真题即可,模拟卷完全没有必要。真题从02年的开始做,我大概是从6月份开始一刷真题的吧,也就是把阅读做一遍,然后精读,把长难句和不认识的单词看一遍,记下来,我使用的是考研真相,它的句子翻译比较详细,很适合基础一般的同学。一开始阅读每篇要错个一两题,当然也有全对的,但是一刷的时候还是不多,更何况单词有好多不认识,所以主要还是去熟悉阅读的解题逻辑和认识单词,有听过唐迟的阅读逻辑课,但只听了一节,因为我觉得我还是习惯用自己做阅读的方式来做,二刷的时候正确率就明显上去了,一个是因为之前做过,文章的大致内容都还记得,另一个是因为解题技巧也蛮熟练了,单词也都背了一遍了,所以2010年之前的真题能保持在4道以内每年,10年太难了没有参考价值,10年之后开始逐渐变得简单,甚至有连续两三年都全对的时候,基本上都错在两三道以内。
翻译、新题型和完型的真题只刷了一遍,因为一刷的时候只做了阅读,是二刷的时候一起做的,没做翻译之前本以为挺简单的,没想到越来越难,10年之后终于变简单了一点,但想拿五分以上还是挺难的,新题型也就那么几个题型,没啥可说的。完型我向来都是不太重视的,甚至打算最后时间来不及了直接全选一个答案拿个3分完事,但是近几年完型越来越简单了,建议完型多练练,比翻译好拿分一点。作文其实开始的还算早,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明确的方向,买了王江涛的书,也看了潘赟的视频,但觉得有一些模板化,但拖拖拖的已经蛮迟了,已经拖到十二月份了,就又看了大家都推荐的xxx,还xx买了作文模板,想着作文没时间了就背个模板拿个15分算了,但是看了几节课还是觉得没有思路,已经很焦急了,最后终于是选了石雷鹏老师,真的是强推,他的课是蛮适合我的,前几节课让我们熟悉一些常用的话术和中文思路,后面几节课就用这些句子来套用真题,而不是一味的套模板,而且主要是中文思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最后在考场上也是很顺利的把两篇作文都写出来了。
最后说一句,考研前的12月份的六级,推荐大家去考,一来你复习了一年的英语,水平已经很高了,二来可以去模拟一下考场的氛围,拿作文练练手,怎么着都不亏的。
数学
数学我算是最没底的一门了,感觉很容易被拉分,随便错几道选择题就十几分几十分的没了。数学我是从3月份才开始的,开始的早的同学从寒假就开始了,我是等到3月份开学才开始正式的复习,我选择跟的是张宇,宇哥的风格确实让我对数学蛮感兴趣的,虽然题难也是真的难,一开始看30讲,配套做那个300题,就感觉有点难了,当时还辛辛苦苦的每节课做笔记,记错题,最后也是一点没看,
基础阶段应该是暑假之前才刚结束,那时候高数看完之后还看了李永乐的线代和余丙森的概率论,习题册就用的李永乐的660
余丙森书里的课后题,
660我把线代和概率论都做了,感觉还是蛮简单的,660的高数没做,结果大家都说660最应该做的就是高数了,线代和概率论分别都用了大概十五天的样子,不得不说真的都是很好的老师,讲的也很细致,真的强推。
暑假开始看高数强化,看的是张宇的18讲,那时候感觉进度已经有点慢了,身边的朋友都已经看了好几章了,习题册也刷了不少,我当时就蛮急的,于是视频都开始倍速看,当时就是花半天的时间,大概是一下午,有时候加上晚上一两个小时,就看数学。我记得视频课我得看个2-4天,然后做1000题得1-2天,主要是我1000题也一节不落的做完看高昆仑的讲解,并且把他讲的干货都记到笔记本上,不知道这是有用还是没用,不过后期我是觉得有点浪费时间的,但是没办法,题都不会啊,不看视频能咋办呢。我记得学到中值定理那一章已经快八月份了,好像才第六章,那时候觉得中值定理可能考压轴题,有点想战略性放弃,就用基础课学的那点知识就行了,就打算先把其他的看完有时间再说,于是就一直赶进度赶进度,好像直到9月22左右我才把18讲看完,1000题写完,那时候已经有点慢了我感觉,因为其他同学都早已过完强化,在刷其他习题集了,我没办法,继续看线代和概率论强化,线代我记得看的是李永乐的暑期八节课直播好像,时间不算长,但真的讲得很好,其实那时候已经有快3个月没有看线代了,基础知识忘记了好多,当时那本强化讲义我觉得排版不是很好,可能就是有点乱,我就照着基础的复习全书一起复习,总算是把基础知识都给捡回来了,同时记一些我自己觉得重要的,经常忘记的知识点记到笔记本上,事实证明笔记本真的蛮重要,我后面复习的时候就经常翻看这本笔记本,印象还是蛮深刻的。
当时看完视频大概只用了10天吧,我预期是15天把线代过完,剩下五天我就用做李永乐的330,其实当时还挺迷茫的不知道330这么点题目够不够,网上也有说330质量不好的,于是又把张宇的1000题线代部分做了几题,做完觉得还是不太够,最后决定再把强化讲义看一遍,于是又刷了一遍,把书上的例题全做了一遍,真的是对线代整个框架体系有了更深的理解,感觉整个掌握程度又上去了一层,二刷真的很有必要。
感悟
走出考场前我把桌子上的标签带走了,留作纪念,考完好像也没什么特殊的感觉,还是有点麻木了,回想这一年的辛苦,晚上回寝室还得继续看网课,虽然早上起不来,但也都是只睡了六个多小时,早饭也没时间在食堂吃,都是打包在路上吃的,九个月来日复一日的坚持下来了,反而考完了觉得空虚,11408,我愿称之为工科最难,我想说我啃下来了。考完回去斗胆对了一下答案,没想到估分320多,我已经很满意了,最后出分360,虽然比不上大佬,但对我来说够上岸了,真的很惊喜,感谢自己这一年来的努力。
而且我了解到,身边的朋友只要最终坚持到最后了,基本都过了复试线了,所以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在,有上岸的决心在,耐得住寂寞,最后结局一定是美好的,时光看得到每一份努力,相信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