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现状如下:
(一)德育教学目标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应该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知行合一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参与社会、勇于实践的态度和能力。研究表明学生的年龄特征制约着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而我们传统的德育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过于理想化,从而导致学生知行难于达成统一。
表面上强化了目标意识,实际过于理想化,从而导致学生知行难于达成统一,表面上强化了目标意识,实际上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影响了思品教育者的实效性。
(二)教学方法方面:
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像现象上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生校教育,轻社会教育诸多特征。
(三)评价制度方面:
现在对智育评估非常具体,从每个年级学生的入学成绩开始,往往有一个计划指标,而这个指标完成情况又直接与学校评价,教师奖金,评聘职称等利益挂钩,有这个利益的驱动机制,使得德育工作的考评基本上无章可循,穷于应付。
(四)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协调:
由于家长缺乏应有的教育知识及社会青少年机构的不完善使学校教育势单力薄。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一致的都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品德高尚的人,但由于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期望值不同,对问题的看法、理解和处理方法不同的两种教育集中在一个受教育者身上,有时会发生矛盾。
家庭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能力教育,学校侧注重全面发展。
总之,以上现状为思品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的挑战,要达成本学科的教育目标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与学习的方法不仅获得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且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