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茨认为()的人际需要是否得以满足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方式,对其成年后的人际

 我来答
齐通7m
2022-12-09 · TA获得超过92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942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116万
展开全部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在1958年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FIRO)。

该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与他人接触、交往、相容的需要)、支配需要(控制他人或被他人控制的需要)和情感需要(爱他人或被他人所爱得需要)。

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

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舒茨进一步根据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以及个体在表现这三种基本人际需要时的主动性和被动性,将人的社会行为划分为六种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

即:主动包容式(主动与他人交往,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被动包容式(期待他人接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主动支配式(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利)。

被动支配式(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主动情感式(表现对他人的喜爱友善同情亲密)、被动情感式(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方式,对个体成年后人际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表现为:

包容的需要: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若是社会交往的经历过少,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正常的交往,儿童与同龄伙伴也缺乏适量的交往,那么,儿童的包容需要就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与他人形成否定的相互关系,产生焦虑,于是就倾向于形成低社会行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