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师范类专业
师范类专业解释如下:
师范类,泛指一类高校,而不是具体指某些专业。具体说,过去师范类高校中的所有专业均可算为师范类专业,包括不是从事教师工作的心理,教育学等专业。
很多师范类高校改为综合类高校了。因此习惯上将师范类高校中的数学、物理、化学、中文、外语、政治、体育等与中小学教育科目相关的称为师范类教育。同样,将中小学教育的科研基础性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等也称为师范类专业。
师范院校的专业不一定都是师范专业。几乎所有师范院校都开设有非师范类专业,有的比重还相当大,一些师范大学,尤其是一些省级以上重点师范大学甚至已经向综合性教研型或研究型大学转变,非师范专业较师范专业愈加强盛。
当然就一般来讲,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就业仍不太理想。这与前些年的情况刚好倒转过来。究其原因,一是专业设置不合理,在最初决定开办专业时,各师范院校为招揽生源,都热衷于一些“热门专业”,这种在急功近利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非师范专业,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同时,这些专业在教育系统内难以安排,在系统外又无法与那些对口专门院校培养的毕业生竞争;其二,师范院校开办非师范专业,教学质量不高,很多授课老师是由师范“转行”而来,或是“双肩挑”型的,在教学条件与办学经验方面,也有较多不足;其三,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较难得到社会的认同。
不过尽管如此,近十余年来,这种状况已经有了较大突破,师范与非师范已不再是衡量和判定师范院校类别的唯一尺度,一些办学历史较长的省级以上师范大学的非师范与师范专业之比呈不断扩大趋势,有的甚至与综合性大学几无区别,其教学质量亦可与其他一些重点综合性大学相比肩,基本上属于综合性大学。
由于师范专业仍然较为热门,而培养师资又绝非师范院校专利,一些有条件的非师范重点院校,也纷纷开设师范类专业,这样就形成了师范与非师范院校共同培养师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