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V、 M分别指什么?
C是指包含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V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由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M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简单说C就是原材料价格,V就是工人工资,M就是利润。
总资本C分为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生产一个剩余价值m。我们把这个剩余价值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m/v叫作剩余价值率,并且用m'来表示。这样,m/v=m',因而m=m'v。
这个剩余价值如果不是同可变资本相对比,而是同总资本相对比,就叫作利润(p),而剩余价值m和总资本C的比率m/C,就叫作利润率p'。这样我们就得到:p'=m/C=m/(c+v),用m的上述的值m'v代替m,我们又得到:p'=m'v/C=m'v/(c+v)。
这个方程式也可以用如下的比例来表示: p':m'=v:C;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之比,等于可变资本和总资本之比。
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利润率p'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m',因为可变资本v总是小于C,即v+c之和,可变资本加上不变资本之和;不过要把v=C这种唯一的、但是实际上不可能有的情形除外,也就是要把资本家完全不预付不变资本,不预付生产资料,而只预付工资的情形除外。
扩展资料
社会的价值与尊严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生活在社会和群体中的个体比脱离社会与群体的个体更能成功地实现自己的愿望、目的与需要。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体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体自由”。
其二,个体的发展是以整个物种的进化发展水平为前提基础的,离开了社会共同体世代积累起来的文化遗产、文明成果或客观知识世界,任何个体要想有所发明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
其三,正如社会本位论者所看到的那样,个体是社会的产物,个体生活的大部分来源于社会、依赖于社会,个体只有生活于群体中,参与社会生活才能成为“人”。个体自我概念的形成也离不开社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