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习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食粽
粽子,即粽籺,是籺的一种,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2、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3、赛龙舟
赛龙舟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4、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5、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在端午节时,古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6、栓五色丝线
端午节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