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九五”是我国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阶段,围绕攀登科技新高峰、服务农业主战场的主题,农业科技工作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分别在十大领域相继取得重大进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农民的增产增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条件。
一、种子工程:新品种高产优质
据统计,5年间共育成水稻、小麦、玉米等18种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411个,获国家后补助品种276个,创造出719份优异育种材料。
选育的水稻新品种“中香一号”品质与泰国名牌大米相媲美,而产量超过泰国米一倍;面包小麦济南17、中优9507等综合品质达到美国与加拿大优质小麦标准。
通过强化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大大提升了我国整体的农作物育种水平。
继培育出单价转基因抗虫棉之后,我国已成功地将双价抗虫基因直接导入优良棉花新品种(系)中,培育出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第二代转基因抗虫棉。
二、超级稻:亩产接近800公斤
“九五”期间,通过采用杂种优势与理想株型相结合的育种技术路线,全国主要育种单位通力合作、联合攻关,中国超级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出一批在生产上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组合。
杂交稻先锋组合“两优培九”和“协优9308”在湖南和浙江百亩试验田亩产近800公斤,小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汕优明86、Ⅱ优162、沈农系列粳稻新品种等在20多个百亩片和9个千亩片亩产700公斤以上。
这一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对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保障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畜牧业:六畜兴旺效益高
选育出一批畜禽新品种(系),其中新杨褐壳蛋鸡高产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打破了进口种鸡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继荷斯坦牛之后育成我国第二个肉牛新品种———西门塔尔牛;饲料用植酸酶的研制及中试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结束了我国植酸酶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四、水产养殖:农民增收辟新径
水产养殖业在未来农民增收与膳食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作用。
“九五”期间,我国加大了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力度,并获重大突破。
在苗种选育和繁育方面,成功地解决了大口鲇、南美白对虾、史氏鲟、鲻鱼及人工选育的高寒鲤等5种水产养殖对象的规模化繁育的关键技术,达到可批量生产苗种的技术水平。
在规模化养殖技术方面,建立了草型湖泊高效低耗多种规模化养殖技术模式。
五、旱作节水:省钱省水推广快
通过攻关,研制出的新型渠道防渗材料和技术,可减少水分渗漏损失80%—90%,已累计应用面积1.5亿多亩;研制出的双壁波纹塑料管、薄壁PVC塑料管等多种低压管道输水管材和管件,以管道输水代替土渠输水,可节水30%—50%,已累计推广应用面积8000多万亩;研究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引黄高含沙喷灌技术、膜上灌水技术,可节水30%—60%,增产粮食10%—30%,推广应用面积已达2300多万亩;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微灌技术的改进、创新,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已在果树、蔬菜、花卉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上应用,面积达500万亩以上。
六、区域农业:现代农业树样板
“九五”期间,针对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南方红黄壤地区、北方旱区、松嫩—三江平原等五大区域制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以不同类型区的中低产田治理与农业综合发展为主题,研究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实用性强、覆盖面广的大面积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关键技术,建立了一批能够真正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及提高农民素质、体现科技经济紧密结合的农业现代化样板。
在不同类型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集成配套技术、中低产田治理与生态建设综合技术、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有效地带动了不同类型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七、设施农业:大棚里面好种田
“九五”期间,我国独创的日光温室节能技术取得重要突破,设计出第二代节能日光温室,配套开发集成了多功能复合膜、防雨膜、机械化卷放保温覆盖材料等技术。
充分应用现代生物、信息技术,研制并建成了“智能型”连栋塑料温室等5种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适于我国不同生态类型的现代温室设施,建成12个工厂化育苗基地,建立了40多种蔬菜、西瓜、甜瓜和花卉育苗及温室栽培管理及产后加工保鲜技术体系,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附加值成倍增长。
以设施园艺为主的“工厂化农业”,从改进结构性能、筛选优良品种、增施有机肥和二氧化碳、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集成日光温室节能栽培配套技术,在京、津、冀等13个省区推广应用。
八、病虫害防治:降低损失保丰收
针对病虫危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威胁,“九五”期间研究澄清了长期悬而未决的我国各地棉铃虫虫源性质,并系统研究了棉铃虫迁飞规律,制定了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和新疆地区棉铃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策略。
完成了中国禽流感流行株的分离和鉴定、禽流感重组 *** 白诊断抗原的研制及应用,建立了禽流感免疫酶诊断方法和技术。
九、信息技术:全面改造传统农业
“九五”期间,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攻关,自主开发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旱情遥感监测系统、耕地遥感动态监测系统、主要农作物遥感估产系统、我国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等。
农业信息网络数量及规模飞速发展,目前涉农网站已达2000个左右,内容涉及农产品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和生活信息。
农业专家系统应用及示范已在全国展开,促进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艺措施的适量化和科学化。
十、农产品加工: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通过攻关,“九五”期间农产品加工技术及重要农用机械设备研制取得了重大进展。
研制开发出了农用移动式小麦烘干及清理设备和出粉率提高5%的制粉新工艺;开发出大豆系列产品微生物发酵水清法制取工艺,复合多肽、低聚糖、大豆皂苷生产工艺,开发出微胶囊化大豆油脂、大豆异黄酮等一批新产品;首次建立了我国优质牛肉分级标准,提出了一套以电 *** 为主的牛肉快速排酸成熟技术。
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方面,研制出了水稻育秧精量播种成套设备,填补了国内杂交稻等优良品种小播量精播装置的空白。
《人民日报》 (2001年09月25日第十一版)
一、种子工程:新品种高产优质
据统计,5年间共育成水稻、小麦、玉米等18种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411个,获国家后补助品种276个,创造出719份优异育种材料。
选育的水稻新品种“中香一号”品质与泰国名牌大米相媲美,而产量超过泰国米一倍;面包小麦济南17、中优9507等综合品质达到美国与加拿大优质小麦标准。
通过强化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大大提升了我国整体的农作物育种水平。
继培育出单价转基因抗虫棉之后,我国已成功地将双价抗虫基因直接导入优良棉花新品种(系)中,培育出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第二代转基因抗虫棉。
二、超级稻:亩产接近800公斤
“九五”期间,通过采用杂种优势与理想株型相结合的育种技术路线,全国主要育种单位通力合作、联合攻关,中国超级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出一批在生产上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组合。
杂交稻先锋组合“两优培九”和“协优9308”在湖南和浙江百亩试验田亩产近800公斤,小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汕优明86、Ⅱ优162、沈农系列粳稻新品种等在20多个百亩片和9个千亩片亩产700公斤以上。
这一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对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保障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畜牧业:六畜兴旺效益高
选育出一批畜禽新品种(系),其中新杨褐壳蛋鸡高产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打破了进口种鸡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继荷斯坦牛之后育成我国第二个肉牛新品种———西门塔尔牛;饲料用植酸酶的研制及中试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结束了我国植酸酶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四、水产养殖:农民增收辟新径
水产养殖业在未来农民增收与膳食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作用。
“九五”期间,我国加大了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力度,并获重大突破。
在苗种选育和繁育方面,成功地解决了大口鲇、南美白对虾、史氏鲟、鲻鱼及人工选育的高寒鲤等5种水产养殖对象的规模化繁育的关键技术,达到可批量生产苗种的技术水平。
在规模化养殖技术方面,建立了草型湖泊高效低耗多种规模化养殖技术模式。
五、旱作节水:省钱省水推广快
通过攻关,研制出的新型渠道防渗材料和技术,可减少水分渗漏损失80%—90%,已累计应用面积1.5亿多亩;研制出的双壁波纹塑料管、薄壁PVC塑料管等多种低压管道输水管材和管件,以管道输水代替土渠输水,可节水30%—50%,已累计推广应用面积8000多万亩;研究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引黄高含沙喷灌技术、膜上灌水技术,可节水30%—60%,增产粮食10%—30%,推广应用面积已达2300多万亩;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微灌技术的改进、创新,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已在果树、蔬菜、花卉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上应用,面积达500万亩以上。
六、区域农业:现代农业树样板
“九五”期间,针对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南方红黄壤地区、北方旱区、松嫩—三江平原等五大区域制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以不同类型区的中低产田治理与农业综合发展为主题,研究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实用性强、覆盖面广的大面积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关键技术,建立了一批能够真正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及提高农民素质、体现科技经济紧密结合的农业现代化样板。
在不同类型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集成配套技术、中低产田治理与生态建设综合技术、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有效地带动了不同类型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七、设施农业:大棚里面好种田
“九五”期间,我国独创的日光温室节能技术取得重要突破,设计出第二代节能日光温室,配套开发集成了多功能复合膜、防雨膜、机械化卷放保温覆盖材料等技术。
充分应用现代生物、信息技术,研制并建成了“智能型”连栋塑料温室等5种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适于我国不同生态类型的现代温室设施,建成12个工厂化育苗基地,建立了40多种蔬菜、西瓜、甜瓜和花卉育苗及温室栽培管理及产后加工保鲜技术体系,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附加值成倍增长。
以设施园艺为主的“工厂化农业”,从改进结构性能、筛选优良品种、增施有机肥和二氧化碳、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集成日光温室节能栽培配套技术,在京、津、冀等13个省区推广应用。
八、病虫害防治:降低损失保丰收
针对病虫危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威胁,“九五”期间研究澄清了长期悬而未决的我国各地棉铃虫虫源性质,并系统研究了棉铃虫迁飞规律,制定了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和新疆地区棉铃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策略。
完成了中国禽流感流行株的分离和鉴定、禽流感重组 *** 白诊断抗原的研制及应用,建立了禽流感免疫酶诊断方法和技术。
九、信息技术:全面改造传统农业
“九五”期间,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攻关,自主开发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旱情遥感监测系统、耕地遥感动态监测系统、主要农作物遥感估产系统、我国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等。
农业信息网络数量及规模飞速发展,目前涉农网站已达2000个左右,内容涉及农产品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和生活信息。
农业专家系统应用及示范已在全国展开,促进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艺措施的适量化和科学化。
十、农产品加工: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通过攻关,“九五”期间农产品加工技术及重要农用机械设备研制取得了重大进展。
研制开发出了农用移动式小麦烘干及清理设备和出粉率提高5%的制粉新工艺;开发出大豆系列产品微生物发酵水清法制取工艺,复合多肽、低聚糖、大豆皂苷生产工艺,开发出微胶囊化大豆油脂、大豆异黄酮等一批新产品;首次建立了我国优质牛肉分级标准,提出了一套以电 *** 为主的牛肉快速排酸成熟技术。
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方面,研制出了水稻育秧精量播种成套设备,填补了国内杂交稻等优良品种小播量精播装置的空白。
《人民日报》 (2001年09月25日第十一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