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纸船》优秀教案
【泰戈尔《纸船》优秀教案】
目 标:1.知识与技能
①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理解纸船的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
②师生同赏、同析、同悟、同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学生热爱、孝敬父母的高尚品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重 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
难 点:深入品味诗句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读议讲练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 型 :教读品味课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母亲节刚刚过去不久,那么,同学们在母亲节的时候,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的呢?
【学生:鲜花、贺卡、实际行动、好成绩??】
(非母亲节的备选导入:请同学们听老师讲一个故事:从前,在华山脚下,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抚养成人,自己却累得花了眼,驼了背。后来,儿子爱上了一位居住在深山里的姑娘,却不知她是一只千年狐精。一日这对恋人在湖边悠闲的散步,姑娘饿了,竟然提出一个非分的要求,说要他把母亲的心捧来给她吃,更想不到的是他竞然一口答应了。儿子跑来,拿起刀,就将睡梦中母亲滚烫的心挖了出来,然后飞奔回去,不料在跨过小沟时,被杂草绊了一跤,将母亲的心摔出老远老远。这时,传来一个声音:“儿啊,快起来,摔疼了吗?”说这话的是母亲那血淋淋的心。如果说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你怀疑它的真实性的话,那么下面的报道却是千真万确的:一位母亲在飞机失事时,用生命护卫着怀里的孩子,至死都没有松开搂抱孩子的双手;波黑战争中,被埋在废墟里的母亲,割开自己的静脉,让孩子吸鲜血来延续孩子的生命……。同学们听到这,你的心中肯定会猛然抽搐,掀起波澜。)
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然而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我国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却离开了自己20多年从未远离过的母亲,孤身一人,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旅途,
在茫茫的大海上,独坐舟中,她流下了思念的泪水,她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折出一只一只很小的纸船,抛在苍茫的大海上,任凭风吹浪打??一天,她竟然因思念母亲而小病于舟中。当晚,她梦见了自己至爱的母亲,来到了她的床头,手里端着药杯,伸手摸她的额头。第二天,她的病竟奇迹般的好了。这位作家就是被称为“感动了整个中国的”、“最具爱心、夜一般温柔的”作家——冰心!也就是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中,冰心写下了一篇含义隽永感人至深的优美短诗——《纸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伟大的母爱!
二、新课教学
(一)作者生平
提问:说说你们对冰心的认识?
【总结归纳: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原籍福建长乐。冰心是“五四”时期涌现出来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也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是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和《寄小记者》。冰心创作风格被文坛称为“爱的哲学”,它的三个支柱是——母亲、童心和自然。
冰心的一生是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敢于揭露黑暗、腐朽的东西,无私无畏的一生。的确,你会发现无论是她的作品、为人,还是思想都充满着爱。今天,我们就来赏析她的诗《纸船》,看看她是怎么诠释、诉说对亲人、对父母倍感思念。】
(二)自读课文
要求:①注意诗歌的朗读技巧,如重读、节奏、停顿;
②结合课文注释理解重点词句
提问:你们认为这首诗歌我们该用怎样的语速和感情来读呢?
【缓慢、深情、真诚】
(三)整体感知
①播放录音,划分节奏,标出重读。
②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诗歌,整体感受诗歌的情感。
提问:诗歌的感情如何?是愉快的?还是悲伤的?
【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没有固定的答案,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感受】
③学生齐读,完成初步感受
(四)细读赏析(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引导归纳为主)
1.第一节: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
在海里。
①这一节主要写“我”在干什么?
【抓住两个动词理解——“叠”、“抛”纸船。】
②如果将“抛”字换成“放”字,好吗?
【好处:“放”字显得比较庄重,动作也很轻柔,情感韵味儿很浓。
不足之处:“放”字给人的感觉是有的放矢,目标明确,而在茫茫大洋上,作者的心境和目标一样迷惘。用“放”不符合实际。“抛”字可以在空中划出一道孤线,有一种动态美。
②哪些词语突出了“我”的感情?
【从不肯、留着留着】
③这些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感情怎样?
【思念、执着】
2.第二节: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
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
泰戈尔的纸船的教学设计
他到的地方去。
①作者默默的叠着一只一只小小的纸船,然而这些用了作者全部的情感叠成的小船,结果是什么呢?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②面对这样的结果,“我”是怎样做的?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③表达了“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执着、坚持、心中永存希望的人呢】
④这一节在整首诗中有什么特殊作用?
【为下文直接抒情和“托梦”作铺垫。】
3.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①这一节的神来之笔(特殊之处)在哪里?
【纸船入梦】
②这节诗与前两节有什么不同?
【虚写、想象】
③诗的最后一行为什么要用一个“求”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表明女儿渴望之切,希望纸船不管路途有多遥远,风浪有多大,也要将“我”的思念带给母亲的情怀。】
④把作者的.感情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⑤作者叠纸船的时候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含着泪”:邮轮颠簸在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能够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远离母亲,以前钝化了的对母亲的情感突然间变得鲜明起来;女性纤柔敏锐的心灵难堪重负,灵魂难以得到解脱等等。】
⑥什么最后一句不直接用“我的爱和悲哀”,而要用“她的爱和悲哀”呢?
【与“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相呼应。我们似乎听到了作者动情的呼喊和诚挚的心灵剖白,就好像看到作者正伏在母亲的胸前痛哭。人称一变情感的距离就缩短了。】
4.齐读全诗,讨论诗人为什么要借纸船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诗人赋予“纸船”什么含义,
又是如何将至极的思念告诉给母亲的?
【冰心以孩子般的天真和纯洁,在儿童的游戏的世界中找到了寄托母爱的情感中介物。纸船象征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象征思念母亲的一颗心;诗人将象征孤独和思念的纸船送入母亲的梦里,以表达怀念母亲的感情。】
(五)小结
《纸船》是来自远离家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诗人写作角度新颖,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恋念的中介物——纸船展开情思。托物言情,赋予纸船丰富而特别的内涵;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齐读课文,感受诗人的心情
(六)扩展训练
母爱是世界上最博大、无私的爱,俗话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冰心小时曾问她的母亲:“你为什么那么爱我?”母亲回答说“不为什么,因为你是我的女儿!”多么简单的回答啊!
正因为母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我们经常忽视了她的存在,慈母情,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是过早爬上眼角的道道皱纹,慈母情是三春晖啊!下面咱们来用心捕捉生活中平淡的母爱,来进行语言训练,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爱恋。
仿例:
小时侯,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
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
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
【提示:母爱又何尝只是“纸船”、“乳汁”“枕头”“毛衣”“雨伞”呢?请结合自身体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并用诗意的语言来抒发对母亲的爱。
上学后/深夜里/饥饿时/干渴时/调皮时/离家时,母爱 , ,。】
参考:上学后,母爱藏在书包里,读着它,沉甸甸。
上学后,母爱写在书本里,读着它,情真真。
上学后,母爱嵌在灯光下,看着它,暖融融。
上学后,母爱聚在唠叨里,品着它,爱切切。
深夜里。母爱渗在被子里,盖着它,暖烘烘。
饥饿时,母爱浸在饭菜里,嚼着它。美滋滋。
干渴时,母爱冲在牛奶里,啜着它,乐呵呵。
调皮时,母爱藏在巴掌里,挨着它,热辣辣。
离家时,母爱镶在相框里,望着它,泪潸潸。
这就是诗啊,只要做有心人,有情人,你就会发现母爱融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且从不同的角度看母爱,每个人的体验皆不同。
板书设计:
作业:1. 背诵全诗。
2.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感情,“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
依然有不尽的源头之水。”冰心的《繁星》、《春水》中有许多关于母爱主题的诗歌,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赏析阅读。
(一)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二)
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三)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那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吗?
(四)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五)
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3.赏析泰戈尔的同名诗歌《纸船》作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