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到底是什么
财富到底是什么
财富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渴望拥有财富,得到财富千方百计的去追求它,有的人追求金钱上的财富,有的人追求物质上的财富,有的人追求精神上的财富,每个人的观念不一样,追求的财富也不一样,那么,我就带大家看看财富到底是什么。
财富到底是什么1
1
每个人都想过更好的生活,拥有更美味的食物、更宽敞的房子、更高端的车子。每天辛苦工作,希望通过努力,获得这些。甚至梦想有一天,财富自由。
于是,更加努力工作。
然而,以纸币结算的工资,在不断被吞噬。工资的上涨速度,远远赶不上通货膨胀速度,更不论房价。
纸币,还是财富吗?
纸币,只是财富的代表,而不是财富本身。
它背后代表的美食、衣服、车子、住房、知识等等,才是财富。
否则,我们开动大马力印钞机,不就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股票,同样是财富的代表,而不是财富本身。
它背后代表的企业家、员工、知识产权、生产线、厂房等等,才是财富。
否则,我们发行更多的股票,不就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事实上这只会稀释股权。
2005年,盛大游戏试图恶意收购新浪,暗中购买新浪股票,当快要达到占股临界点时,新浪才如梦初醒。紧急启动“毒丸计划”,向老股东以低价出售新股,稀释盛大股票,才没让其得逞。
纸币和股票,只是财富的代表,不是财富本身。
2
财富,即物品和权利,一般只表现为动产、不动产、知识产权。
经济学中,财富一般只表现为这三者。如果将纸币和股票,计算到国民财富里,则会出现重复计算。它们只是符号而已。
在我国《民法通则》、《担保法》中对动产和不动产进行了界定:
不动产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的定作物;动产指不动产以外的物。
土地,一直以来就是财富之母,一切财富,都依赖于生产它的土地。
无论农业时代作为耕种的生产要素,还是工业时代的工厂用地,亦或现代城市住宅、商业用地,土地都是最主要的经济要素之一,是宝贵的财富本身。
除了土地,矿产,房屋,公路,铁路,林木,甚至林木上结的果实,都属于不动产。
动产包括所有不动产之外的物品,比如粮食、衣服、家具、汽车、游艇等。
知识产权容易理解,写一部《三体》,谱一曲《白衣飘飘的年代》,发明windows、安卓系统等。
动产、不动产、知识产权,构成财富。这是经济学中的界定。
然而,财富之间有很大差别。比如果树上结的果实和土地,都是不动产,但二者有显著差别。树木可能被砍伐,果实更容易凋零腐烂,而土地、房屋、铁路、公路可以使用很长时间。
其中最重要的差别是:耐久性!
人们希望周围的事物,能持久陪伴我们,我们追求永恒。
没错,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活得久。
不过,这并不是人的意志,而是基因的'意志。
3
我们在文章《不得不承认,我们是基因的资源和工具》中,无奈地介绍了基因为更好地复制和传播,造就了人这台机器。
人始终在执行基因下达的指令,虽然这种指令我们自身意识不到。比如我们会迅速躲避突如其来的危险,会恐惧黑暗,害怕蛇等等。
这些不需要别人教授的本领,经过世代的自然筛选,留在基因里。
我们认为,资源是一切有利于基因复制的事物。
财富,就是有利于基因复制的资源中最宝贵的部分。
在众多的资源和财富中,“最宝贵”,表现为“最耐久”。
一个人,一个人所携带的基因,到底可以活多久?
4
土地很耐久。
如果土地私有,一旦拥有土地,它就打上了人的烙印,你的名字将始终与这块土地连在一起,基因也将与土地连在一起,万世不移。
然而,在我国,人们没有土地所有权,只有使用权,且有期限。城市房产中,住宅70年,商用、工业用更短。
70年也已经相当耐久,足以守护一个人的一生。
只是,70年终会结束,名字可能被抹去。
比房产更耐久的是身体。
我们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0岁,未来70岁也许只是刚刚退休。现在寿命达到八九十岁的人数众多,未来随着医学发展,百岁以上的会更多。
然而,身体虽然耐久,但毕竟也在折旧,到了六十岁以上,体力精力水平下降严重。
但幸运的是,我们有子女,子女又有子女。
看着他们,我们一定觉着,生活都是希望。
比身体更耐久的是孩子。
我们在《阶层跃迁,前易后难》一文中,提到过孩子对于阶层跃迁的重要意义。有人评论说我在鼓励国家二胎政策,这不用鼓励,这是天生就该存在的,剥夺二胎才是错误。生孩子,能够增加家庭的劳动力,创造并传承财富。
但是,孩子更底层的意义,在于传承基因。
孩子就是财富本身,也是我们最珍视的财富。
所以,人们会疼爱自己的小孩,给他吃穿,买最贵的学区房,上最好的学校,为他的工作、婚姻以及他的小孩倾尽心力。
我们甚至不仅珍视自己的孩子,也珍视别人的孩子。
无论是被基因安排,被动追寻,还是单纯为了尘世幸福,基因对我们的重要性,已经很清楚。
它代表着生命的延续,代表着财富的传承与突破,代表着最恒久的意义。
不过,基因虽然恒久,也面临两个风险:被稀释和被淘汰。
生育后代,是精子与卵子的结合,父母双方完整基因各取一半,组成新的基因组合,形成胚胎、婴儿。
每个人的基因组都无可避免地被混合。混合代表稀释,稀释意味着,在两三代三四代之后,基因剩余越来越少。
另一个被淘汰的风险,也许因为竞争激烈,也许因为不同意愿,不养育后代,导致基因中断。
如果一个人决定不养育后代,可以说,他并不孤独,这是很多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也是社会演化中出现的趋势。
对个人而言完全没有关系,因为至少可以让自己愉快自由地度过一生。
而且,世界上存在比孩子,更为耐久的事物。
5
有什么财富,可以穿透岁月,沧海桑田也无法抹去吗?
想一想孔子、李白、牛顿、爱因斯坦,就清楚了,他们虽然生活在几千几百年前,但我们仍能感受到他们的力量。
当面对父母时,懂得孝顺,面对师长时懂得尊敬,偶有闲暇时会去孔庙拜祭;上小学时,要背诵飞流直下三千尺、天成我才必有用;学物理时,要理解牛顿定律,脑补飞船上天,时空弯曲。
这些人的身体已经不复存在,甚至除了孔子家族保留着族谱,其他人连后代脉系也无从追索。
但这不影响他们的耐久性。他们穿透岁月,影响我们,左右我们的思维、行动。
我要说的是:文化基因。
文化基因,并非万物诞生时就存在。有些规律天然存在,宇宙万物依大道而行。但若要把规律从蒙昧状态揭开,为普通人所知,则需要人的活动。
第一个将规律揭示出来的人,便构造了文化基因。
他通过一首音乐、一本书、一篇论文,将文化基因复制表达,传播出去。
另一个人听到这一规律,产生信任,文化基因就植入他的大脑,随身携带,并时时准备复制进入另一个大脑。
基于此,宗教、科学、经济学等各种文化基因,得以产生、传播和发展。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借用基因这一遗传单位的名称,进行类比,将文化复制基因称为“觅母”(meme,取自memory词根),觅母可以看作是从一个脑子,转到另一个脑子的文化概念,从觅母库中进行繁殖。
正如基因通过精子(或卵子)从个体转到另一个个体,实现基因的繁殖一样。
它和生物基因同样具有不断复制和生存的特性,目的就是保留在基因库里边,借助人脑传播。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创造大量物品和思想,但真正能流传的,不一定很多。
只有更符合人性,更被人性需要的物品和思想,才能长久保存。
即使无法确认,它是否能穿透时间,哪怕几天、几个月、几年、几十年,也仍然需要去做。即使你不这样做,也要知道,一定有人在不断创造文化基因,或正在传播复制。
文化基因,是唯一可能打败时间的存在,它能让一个人,活上千年,甚至更久。
在经济学中,纸币、股票等都不属于财富,它们只是财富的代表。而财富一般表现为动产、不动产和知识产权。每一个追求财富的人,都离不开它们。
财富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耐久性,这也是基因追求的目标。孩子是保护和传承基因的房子,是更加珍贵而耐久的财富。他们会保护胜利果实,并能开疆拓土。
文化基因是唯一可能打败时间的东西,它可以让人,实现永恒。
财富到底是什么2
财富,多么诱人的字眼!“财”是指金钱,古时候是指金子、银子、铜板,现在是纸币、硬币、外汇;“富”是“屋檐底下一口田”,意味着家里充实,不缺吃不缺穿。因此,“财富”的字面意义就是有钱花、有吃的、有穿的。
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各种各样的财富,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外,可能还需要更好的家用电器来方便生活,需要更好的科技产品来丰富生活。此外,工厂生产,商店销售,这一切都在和财富打交道,无一不能逃脱。因此,有的专家称:凡是具有某种形式能力的物质,统统称为财富。
可以说,人们现有对财富的解释都没有清楚地阐明财富的本质含义,仿佛给财富披上了一层淡淡的纱,只能隐约看见它的大概轮廓,而不能彻底探究其内涵。由此可见,我们人类对自己一手创造的财富的理解是何等肤浅。
人们通常说,对人有价值的物质就是财富,这只是经济学的看法。所谓的有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比如鸡蛋可以增加营养,汽车可以方便出行,衣服可以美化外形等等,这些价值就是前面所说的某种形式的能力。
新时代,新视角,新观念。几乎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认为:“能为我所用的东西就是财富。”因此,财富蕴藏着人们需要的某种能力,可以满足人们的某种欲望。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得到财富,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其实,归根结底,人们追求的是财富背后的能力,这种能力可能就是客观存在的,是财富的本质,也是所有财富的共性。所以说,能力就是财富,财富就是能力。这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化,让人们摆脱了对财富的过分地渴望。
财富的多少与个人能力的差异有关。能力强者财富多,能力弱者财富少,由此便产生了争端不断的财富战争。古往今来,为财而死的人不计其数,却仍然阻止不了后人追逐财富的脚步。
在争夺财富的战争背后,隐藏着能力的转化和规律的传递,这种名为财富规律的东西指挥着财富井然有序地分配,从而揭示了贫富差距产生的本质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