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罗丹雕塑的巴尔扎克像没有手?
罗丹创作这尊《巴尔扎克像》塑像花费了七年时间。巴尔扎克身披睡袍,昂首仰视前方。罗丹将这位文学大师睿智、深邃而又富于激情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这尊雕像却没有手,原来,他的一位弟子看完雕像后对其赞不绝口,并将目光停留在雕像的手上,大声地喝彩说:“先生,这是我看到过的最精美的一双手啊!”不料罗丹听了这话,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了。
他再次审视自己的作品,仿佛看出了问题的所在。他又叫来几位弟子,他们同样对雕像的双手感兴趣,罗丹变得异常不安,他决然地抄起斧头砍去了巴尔扎克雕像的手。原来罗丹以为:巴尔扎克是个有着丰富思想的伟大作家,要通过他硕大的头颅和伟岸的身躯来表现。
而雕像的手太突出,它有了自己的生命,已不属于这座雕像的整体,反而破坏了这尊雕塑的完整性,所以必须砍掉它。被卸去双手的巴尔扎克雕像却因此而更具艺术感染力,成为罗丹雕塑作品的传世之作。
扩展资料:
《巴尔扎克像》,形神俱备,是一个全新的人体雕塑理念,当作品于1898年在沙龙展出时,激起了广泛的社会抨击。说它是“印象主义”,是怪异的、病态的表现,脱离现实的人体的塑造型式。有的尖刻的批评者甚至把这尊雕像说成是“麻袋里装着的癞蛤蟆”。
作协拒绝接受它,作协主席——诗人扬·爱卡德因拒收订货而气愤得辞了职。作家左拉、法朗士、画家莫奈、劳特累克、音乐家德彪西等人,联合起来支持罗丹,并发表了宣言。最后,罗丹不堪忍受这种长时间的争执,毅然决定把作品运回自己的工作室,退还了稿费。
但他坚信:“假如真理应该灭绝,那么后代就会把我的《巴尔扎克像》毁成碎块,若是真理不该死亡,那么我向你们预言:我的雕像终将立于不败之地。”1939年,这座雕像终于被铸成铜像矗立在巴黎,此时,罗丹已逝世22周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尔扎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