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历史上的“国人暴动”是什么典故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11-13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8.8万
展开全部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大肆搜刮民财

夷王去世后,其子胡即位,就是西周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周厉王。

厉王初即位,就喜欢主张专利的荣夷公。

荣夷公是荣国国君,在周王室担任一定官职,“夷”是其死后的谥号。

所谓“专利”,就是把国都附近的山林川泽,都封锁起来,不让人民进去打柴、采集、捕鱼、捉水产品。

谁要进入这些地区,就要缴纳高额的税金。

周王可以借专利之机大发横财。

但是,国都附近的平民和工商业者,当时称为“国人”的人,生活就发生了困难。

这时,周宫廷中有个贤臣芮良夫评论此事道:“山林川泽之有物,是天地所生。

天地百物,大家都以此为生,怎么可以专利?专利激怒的人甚多,荣公以此教王,王能长久吗?在王身边的人,应引导物质利益布施于上下,使神人百姓各得其所。

即使是这样,还要经常忧惧怨恨的产生。

《文王》诗说:‘布施赐利,以成周业。

’现在王学专利的结果必然归附者少。

王用荣公,周朝必败。”厉王听到芮良夫的议论,只当耳边风。

由于利欲的驱使,厉王还是起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大肆搜刮民财,以供自己奢侈享用。

堵住民众的嘴巴

专利政策推行后,国人由于被王室官府盘剥,难以维持生活,纷纷表示不满。

王室重臣召穆公向厉王进谏道:“百姓已经不能忍受贪暴的政令了!”然而厉王不但不放松专利的剥削,并且从卫国招来巫师,要他们监督京城内百姓,发现谁发表“诽谤”王上的言论,就立即加以杀戮。

这样,国人再不敢发怨言。

亲戚朋友在道路上相见,也不敢说话。

只眨一下眼睛,表示对王室贪婪剥削和残暴镇压的愤怒。

厉王看到这种情况,高兴地对召穆公说:“你看,我能够消除百姓的诽谤,现在他们都不敢说话,天下太平了。”

失去民心的大祸

召穆公严正指出:“这是堵塞人民的口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堵壅河水一旦决口,伤人必多;堵塞人民的怨言不让发表,更会如此。

所以治理河水要疏通,使之流畅,治理人民要开导他们把话都讲出来。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士大夫都献诗,盲人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师官劝告,百工进谏,庶人传话。

在近臣都进行规劝、亲戚观察补缺、各方面都发表意见之后,王再进行归纳、斟酌、取舍,这样王事就能顺利而不发生逆乱。

人民有口,就像土地有山川一样,财富从那里出来,衣食在那里生成,善恶兴败在那里出现。

人民心中有思虑,口中就发言,倾其言而行就能成功,怎么可以堵塞?堵塞人民的口不让讲话,终究会酿成大祸!”

无法阻挡的暴动

厉王不听召穆公的劝谏,仍一意孤行,对各种自然资源都实行专利,有怨言者即行斩首。

这样过了三年,国都中的人民再也忍无可忍。

他们便联合起来,愤怒地冲进王宫,守宫的卫队无法抵挡。

厉王见这么多人汹涌而来,知道民众起来造反了。

他知道被愤怒的民众抓住,后果一定不堪设想,连忙命人驾车,从宫后门溜出,狼狈逃窜。

厉王的车马不停蹄,一直向东北方向亡命奔逃。

他渡过黄河,来到彘邑(即今山西霍州市东南),认为国人不可能再追来抓他了,才在那里找一块地方,避居下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