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歌写作文编故事
1. 用古诗写一篇故事作文两百字
聆听诗人的声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古诗词的金光。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汇聚了多少文化的清泉。在文化的清泉中,诗人用他们的才学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有的像镜子,反射出历史的光环;有的像春天的溪流,浇灌出心灵的花朵;有的像大河之水,呈现出壮阔的波澜。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了县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归隐田园而不与世争,开荒南野际而守拙归园田。他,低头锄地耕菊花,抬头采菊酿诗酒,对酒当歌,能悠然下千言。此中的真意,也是欲辨已忘言。这就是陶渊明的声音,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自号五柳先生,难怪世人都羡慕五柳,能度过那淡泊的年月。
他,“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领略过直奔入海不复回的黄河水,也想像大鹏鸟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寂寞时会把月亮当做朋友月下独酌却对影成三人,想念朋友时“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游遍了大江南北和黄河两岸的李白,仕途上经历过严重的挫折,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追求。他那奔放的性格,奔流的人生,奔腾的生活,就好似他笔下的江河之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豪迈。
她,声声慢,一剪梅……淡淡的忧伤,“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饱经战乱,家破人亡,身在无能的宋朝,自愧为何不托生男儿,像岳飞一样去保家卫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人生的苦水,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
回眸历史长河,古代诗人词人的声音在耳畔回响。“今人不识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虽然没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他们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食粮,一生也取之不尽。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给我们留下了千古绝唱,白居易的叙事长诗《琵琶行》永远是秋夜江上的一轮明月,而李煜的春花秋月不会了。啊,古诗古词,美不胜收,“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诗古词若流水,共叹人生皆如此。听,那潺潺的声音,永久,永久……
2. 以一首古诗编写一个故事
秋天到了,孤寂的村庄屹立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火红火红的太阳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云彩,渐渐地消失在阴暗的天空中.剩下的,只有一片灿烂的晚霞.霞光映照着天空,天空立即变成了一片橙色.诗人在田野上散步,田野上的村庄,冒出缕缕炊烟,飘出几丝饭菜的香味.有几个小孩子还在门前的大树旁嬉戏耍闹,诗人望着他们,仿佛看见了自己儿时的模样.这时,飘来几阵秋风,诗人不禁打了个寒颤.深山,很寂静.诗人一抬头,望见有几只乌鸦飞过田野,伴着“嘎——嘎——”,消失在这深山中.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忽然,一排“人”字形的大雁从天空中飞过,打破了原有的寂静.诗人向远远方的山脉眺望,只见远处的山脉一片万紫千红.霞光洒在花瓣上,让它们显得更加朝气蓬勃、美丽动人,平添了几分姿色.诗人望着这深山中的青山绿水,立即触景生情、诗兴大发,伴着几群归鸟的鸣叫声,写下了一首小令《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3. 用古诗编故事
心绝
寒风
窗 前 烈 日 屋 中 寒,
苦 心 愁 郁 强 笑 颜。
人 生 之 路 坎 呵 难,
誓 若 不 平 敢 逆 天。
日落西山难忘颜
思绪若飞愁何年
梦醒方晓孤成仙
午夜时至亦无眠
——寒风愚作梦囬忆梦
梦 壹 忆 午 醒 眼 想 夜 亦 望 如 深 ! 觉 去 飞 思 ! 苦 多 回 忧 ! 无 少 从 难 寒 言 年 前 眠
风 书
自娱
兴来写诗乱涂鸦, 误以此文锦上花。 情深似苦难作佳, 枯作壹首忙白瞎。 ——寒风
4. 用古诗写故事
午后,我怀着悠闲的心情散步,无意间看见一座 又小又低的茅屋。小溪两旁有许多碧绿的青草;南瓜藤随着竹竿爬上屋顶;屋旁的大树弯曲着身子,好像正在欢迎我;小溪里的荷叶伴着莲蓬随风舞动。
屋子里,两位满头白发的老翁、老妇,正用吴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乐说笑呢!在溪的东面,老人的大儿子正在卖力地为自家豆田锄草,不时用毛巾擦头上的汗;二儿子正坐在树下,编织着鸡笼,看他认真的态度,他家的鸡一定是很久没笼子看护了;可爱的小儿子正趴卧在溪边,剥着莲蓬呢。我猜想,他肯定想把莲蓬的果实,送给辛苦了一天的大哥,让大哥尝尝这甜甜的味道,忘记一天的辛劳。
多么幸福的家庭啊,让我久久不能离去!
黄昏时分,太阳轻轻地投进大山的怀抱,有如一位出色的魔术师似的,轻轻摇身一变,就成了一弯明月。那皎洁的月光宛如一层薄纱,轻轻盖在宁静的田野上。野草轻柔地舞动着——在月夜的茫茫碧草之中;在轮月那淡淡微光的映衬下;稍有些羞涩,又夹带着一丝欢乐,舞动着……
听——是谁吹出了那样欢快柔美的悠扬笛声,时续——时断,伴随清风在原野上回荡。走进一看,原来奏笛者是一位骑在健壮黄牛身上的晚归牧童,他身披蓑衣,头戴草帽,俩只小脚丫在牛背两侧摇来摆去,欢快的回到了小溪边上的一座茅草屋中。而我则站在树丛中,久久凝望那灯火通明的窗口上……不一会儿,那位小童又迈着轻快的步子出来了,他仍旧披着那件绿蓑衣,头戴那顶小草帽,手心儿里紧握着那只竹笛。又是一路小跑,在林间穿梭。我不声不响的跟了上去,只见他又来到了那片田野上,找了一块平坦的地方,伸一个懒腰,打一个哈欠,竟连蓑衣都不脱,草帽儿也依然带着,就卧躺下来休息了,嘴里还叼着一根纤细的茅草。此时此刻,我也累了,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走进了梦乡……
公鸡开始歌唱,太阳也沉睡了一宿,就开始工作了,林中又传来了那一阵阵的悠悠笛声。
近离黄昏,广阔的原野上绿草如茵,整齐的铺在原野上,隐约从远处传来几声欢快曲调夹杂在晚风中,原来是牧童归来,他放着牛羊,吹着笛子,身盖蓑衣向着儿走来.
饭饱之后,已经是黄昏了,他有困又累,来不及脱掉蓑衣就卧在月夜的露天地里吹奏笛乐,不禁想起自己美好生活.
这样的月,这样宁静的夜晚,这样动听的笛声,这样悠闲的生活,牧童早以沉醉.
好难找!!!!
5. 【用古诗编一个故事,急
我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来到泗水边观花赏草,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万紫千红总是春.”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电脑坏了不能复制粘帖,字字手打,给点可怜分,选我吧。
6. 【考场上用古诗词改写成作文怎么样
不知这位亲是要高考还是中考啊.高考的话要以议论文为主、若想用诗词的话最好用诗词中的名句及该诗的背景或典故等作为一个材料事例.若执意要改写的话难度略大.中考的话我个人建议这种形式用在话题作文上,编故事什么的就算编了也一定是和生活挂钩的,千万不要让思想野马任意驰骋= =!或者将诗句当做线索来写,必要时还可对诗中的一两个字进行适当修改(换用另一字什么的)线索的这种形式如果用好了会很吃香的.不过不管是什么考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字.这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的心情和作文的分数、、、再就是开头要扣题.如果可以的话要处处点题、使得文章更紧凑.但开头点题是最重要的。
7. 拿一首诗来编故事作文400
叶绍翁和好朋友葛天民约定:第二天去他家花园观赏美丽的春景。
第二天清晨,当叶绍翁来到葛天民家门口时,一不小心木屐踩住了苔藓,叶绍翁说:“对不起,苔藓,是我一不小心踩着了你,实在对不起,我应该爱惜你才对。”于是,他把木屐放到了路边,小心翼翼地来到门前。
叶绍翁轻轻地敲着那扇用木柴做成的门,可是葛天民久久不来开门。叶绍翁想:葛天民平常很忙,是不是会友去了?会不会有什么急事?不可能呀!葛天民一般是不会失约的呀!于是叶绍翁索性坐在花园门口耐心地等他,可是葛天民迟迟没有归来。
叶绍翁想:是不是葛天民在屋里睡着了,春意绵绵嘛!对!喊喊他,叶绍翁放开嗓子,大声喊着葛天民,可葛天民也不来开门。叶绍翁失望地抬头望望天,哈哈!他无意中看到了一只粉红色的杏花枝出了墙头。
在万里无云的天空衬托下,越发显得生机勃勃。叶绍翁自言自语:“不让我在你家里欣赏世外桃源,我就在门口欣赏粉红色的杏花。”
叶绍翁一边欣赏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杏花,一边做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
暑假到了,我上了新起点补习班.我想这将是我这个暑假的一个新的起点,不再像过去一样沉浸在电视和电脑的虚幻中,而是用心投入到一次新的学习旅程中.这给了我一次机会,使我能让自己的耐心和毅力得到展现.在这个补习班中我将重温很多旧知识,同时也将学到很多新知识,古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这里是我知新的起点.我遇到了新的同学和老师,我想我也会展现出一个新的我.我将尽力改掉以往学习中散漫的学习态度,用全新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旅程中.虽然自古至今上补习班总是受到很多非议,但我认为还是个人的态度起决定因素.只要抱着真正学习的态度,而不是想着来玩,就总会有收获,有了收获补习班也就没有白上.我认识的新同学们看起来也都很热情洋溢,也是抱着认真学知识的态度而来.不仅如此,我想新起点补习班还会激发我对学习新的兴趣,让我对这个学科更加喜欢.我会时刻督促自己,用新的热情在学习的天空划下新的轨迹!字有点不够,自己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