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赵云.张辽

 我来答
野半下独0y
2022-09-26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6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5万
展开全部
故事里的张辽威加合肥,正史里则为陈寿所重,其为人自必有过人之处。今论之。 史言其与徐晃「备详」,为曹营大将之佼佼者。但若参照辽从平昌豨之事,以早期论则不然也: 「袁绍破…辽…与夏侯渊围昌豨于东海,数月粮尽,仪引军还,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乃使谓豨曰:『公有命,使辽传之。』豨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豨乃许降。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欢喜,随诣太祖。太祖遣豨还,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辽谢曰:『以明公威信着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这段记述,曹操谓其「非大将法」,可有两种解释,包括: 1) 认为其以「谓豨曰:『公有命,使辽传之。』」为引,假借主公之名而劝降,是越权; 2) 认为其「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是犯险,也有失为将之威仪。 由此可看出,其在诚信方面仍有待加强。而战术方面,其以城里射出的箭的稀疏去判断战况,从而计划游说昌豨出降,则可见其对形势的观察是细致的,且具有断事明快的信心。这点,在兵变等危机中尤甚重要: 「时…辽屯长社。临发,军中有谋反者,夜惊乱起火,一军尽扰。辽谓左右曰:『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乃令军中,其不反者安坐。辽将亲兵数十人,中阵而立。有顷定,即得首谋者杀之。」 而在合肥,他除了捕捉战机准确无误外,更可见其气概: 「太祖…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匆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 』…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被甲持朝,先登陷陈…至权麾下。权…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 有此武功者,魏将除曹仁外寥寥无几。张辽能与死士共甘苦,实有李广之风。在讨伐陈兰一役中,可见其领奇兵实力的大盖: 「陈兰…叛,太祖遣…辽…讨兰。成伪降禁…将其众就兰,转入灊山。灊中有天柱山,高峻二十余里,道险狭,步径裁通,兰等壁其上。辽欲进,诸将曰:『兵少道险,难用深入。』辽曰:『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遂进到山下安营,攻之,斩兰、成首,尽虏其众。」 从上述诸条得出的结论是:张辽乃一逐步成长型的将领。在后期,张辽基本上已能独当一面,无奈将兵者多为曹魏宗室,故只可屈居副职。若能让张辽成为大军统帅,其用兵未尝亚于子孝。 2008-04-22 16:47:49 补充: 备曰:「云乃一身是胆」但由于本人对蜀汉之历史未有熟识
不能论及。 2008-04-30 17:12:02 补充: foris123456 网友的行为将会受到互联网所有历史爱好者及 *** 所鄙视
看出赵云冷静的事件: 1)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率军进攻汉中,次年黄忠在定军山打败夏侯渊,于是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争夺汉中,黄忠便领军出击。但黄忠过了约定的时间仍未回来,赵云便带数十骑出了兵营的围栅查看情况,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军,赵云遭到敌人攻击,声势逼人。赵云且战且退。曹军凭借数量优势将赵云包围起来,赵云便突围并退入蜀军的围栅内。此时曹军已追至蜀军的围栅, 赵云下令大开栅门,然后令蜀军偃旗息鼓。曹军见此情况,便向后退却。此时赵云下令打响战鼓,鼓声震天,又令蜀军以弩箭射向曹军,曹军为之惊骇,自相蹂践,坠入汉水中淹死者甚多。 从这事中看出赵云面对敌军,也很冷静。 看出张辽冷静的事件: 1)曹操派遣张辽跟随夏侯渊讨伐东海的昌豨。张辽与夏侯渊同围昌豨于东海,历经数月,粮秣将尽,张辽向夏侯渊说:「数日以来,当我每次行于重围以外时,昌豨都会特别注视着我。而且其军所发矢石越来越稀少,此必是昌豨不求力战。我希望能跟他商谈,试探一下他的实情。倘若可以成功诱使昌豨下山,岂非更好?」于是命人向昌豨说:「曹公有命,着我前来传达。」昌豨果然下山与张辽对话。张辽便表示:「曹公正想以德政怀兼四方之众,所以先依附曹公者皆能受大赏。」昌豨听罢答应投降。张辽于是只身上三公山,拜候其家人。昌豨见张辽如此坦诚相对,便随之往见曹操。 从这事中看出张辽深入虎穴,也很冷静。 2)当时荆州未定,曹操派张辽还驻长社。出发前,军中有人谋反,全军混乱。张辽对左右说:「不要乱动。这不会是全营的人都发生动乱,必定有制造叛乱的人,想要引起其他人的骚动而已。」便令军中不是反叛的人立刻坐下。接着张辽率领数十兵,立于阵中。不一会,即查获生事者的头领,并将其斩杀。 从这事中看出张辽面对部下叛乱,也很冷静。
参考: 维基
赵云的历史评价: 「关张马黄赵传」陈寿的传评「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12]、滕[13]之徒欤?」 「邓张宗杨传」引杨戏《季汉辅臣赞》「征南(赵云)厚重,征西(陈到)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云别传》引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聪,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諡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諡。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忘身。谨按諡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諡云曰顺平侯。」 唐朝大臣薛登上疏时引前代故事曰:「至如武艺,则赵云虽勇。资诸葛之指㧑;周勃虽雄,乏陈平之计略。若使樊哙居萧何之任,必失指纵之机;使萧何入戏下之军,亦无免主之。将长于摧锋,谋将审于料事。」 宋朝萧常: 「云虽虎臣。其所建明。通达国体。如还田宅以系民心。留军资以须冬赐。赦吴而专事魏。有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纳赵范之兄嫂。以远同姓之嫌。律己之严如此。方时诸将。其最优乎。」 元朝郝经:「云忠缱绻御侮。始终不渝。为汉爪士。功烈志胆。曹樊之俦。云尤识虑经远。壮而不疏。每进忠益輙中。」 清安溪先生李安地:「灌摧项羽于垓下,滕脱孝惠于彭城,比于定军当阳之事。」 清文史学者姜宸英:「赵关张及武侯之后。先后殉国。一时君臣相得之雅。奕世猷同。休戚千载。而下为之慨慕不已。」 清学者王复礼:「顺平真儒将哉。其律己也严。接人也慎。其见理也明。其去私也力。若夫当阳救主,奋不顾身。汉水立功,威还似虎。语云,胆欲大而心欲小,志欲圆而行欲方。其顺平之谓乎。」 卢弼《三国志集解》:「樊氏国色,而子龙不取,贤于关羽之乞娶秦宜禄妻去远矣。」 依赵云所得到的諡号和评论,历史中的赵云形象亦是文武双全、忠勇兼备的:他一方面是严肃厚重、强挚壮猛、克服战祸、救主于危难的猛将,一方面又是柔贤慈惠、执事有班、统时选士、跟随先主经营天下的开国忠臣。赵云的这种表现,正好符合传统儒家社会对武将和人臣的要求,因而特别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在民间说书人和剧作家、小说家的口述和演义之下,赵云慢慢成为一个近乎完美的梦幻武将。 一个例子是在《三国演义》中,当刘备被东吴陆逊打败而危急时,得到赵云的救援,他一登场就刺杀东吴大将朱然,并迫使陆逊主动退让。 而事实上根据历史,朱然和陆逊未曾和赵云交战,朱然后来官至吴大司马,安享天年。而演义对此段历史的颠倒改写,让赵云为蜀汉复仇,令以蜀为正统主角的读者感到痛快淋漓,出了一口气。 赵云在传统民间说书人的三国武将武勇排名中经常名列前十名之一,而近代[14]曾有一吕二赵三典韦的说法,更是将赵云的武勇地位提高到三国第二的程度。而《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更进一步让赵云成为文武双全、忠勇兼备的古代将领典范,时至今日,在各种影视媒体和动漫游戏的大力介绍推广之下,「常山赵子龙」已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古代勇将代名词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