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有什么特征
纯种的满族人面部特征:仅供参考(因现今多满汉混血缘故,很多特征已不明显,请勿对号入座)
1. 头型:分长头型和圆头型两种;吉林以南多为长头型,黑龙江以及远东地区(俄罗斯的通古斯族群)多为圆头型,即宽面,颞叶(眼睛两侧)部位发达。
2. 鼻子:鼻梁挺直,是指从眉弓到鼻梁骨(山根部位)连贯,没有明显的塌陷。
鼻尖并不像白人那么高,所以从侧面观看的话,鼻梁的侧轮廓不会有太大的倾斜角度。
3. 眼睛:大多数的满族人眼睛颜色偏黄或褐色;还有更加珍贵的灰色的眼睛,即瞳孔的颜色偏蓝灰色,在夜晚用灯光照耀会更加明显;现今在部分锡伯族人中能发现此种特征。
4 . 上眼皮内眦现象。
5 . 少数满族人头发或者胡须的颜色发黄。
6 . 颧骨结构明显。
满族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年前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一带地区。
满族的直系祖先原称"黑水鞠",后发展为"女真"。
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各部,创立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建立后金,皇太极继位称帝后,率清军进关,统一全国,废除"女真"旧称,定族名为"满州",建国以后才通称为"满族"。
满族是一个英勇善战的马上民族,她在保卫祖国边疆、制止外国侵略方面作出了贡献。
康熙年间,众八旗子弟就驱逐了沙俄侵略者,乾隆时又与西 *** 民共同打败了英国殖民者。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也涌现了一批像陈翰章、关向应等英雄人物。
满族人民在文化方面也是颇有造诣,对祖国文化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语言学家罗常培,作家老舍等都是满族杰出的知识分子。
抬神:过去满族人信奉萨满教,祭司人叫察玛、老察玛为了考验新察玛,要把在农历七月初七采回的捻祈香放在新察玛的鼻子下点燃,待捻香燃尽(三柱香),受考验者流出鼻涕、眼泪才算心诚,否则没资格当察玛,此谓"招神"经过考验允许当察玛的人要跟老察玛学习祭神歌词,学击鼓甩腰铃,学会后就可以参加祭祖活动。
(族长叫穆昆达) 滚冰:一般正月十五晚上观灯,十六晚上就去"滚冰",满族青年由年轻的媳妇领着到村边的小河冰上或村中井台旁的结冰处,在冰上翻身打滚,目的是滚掉晦气以迎喜洋。
(荤油坛子挪一下动大荤,今年婚事能成) 不吃狗肉典故:相传在一次战役中,努尔哈赤身受重伤,精疲力竭沉睡在一个草棚中,敌军进行夜间偷袭放火烧棚,追随他许久的一条猎犬机智过人,自己跑到河中用身体淋水在努尔哈赤身边的草堆上,就这样一次次淋水跑了一夜终于累死了。
为感激狗的救命之恩,努尔哈赤下令,不许任何人吃狗肉。
满族烹调以烧、烤为主,擅用生酱(大酱)。
蔬菜随季节不同而变化,经常食野菜(蔷蒿、蒙菜等)及菌类。
满族先人好渔猎,喜吃肉食,尤其猪肉。
猪肉多用白水煮,谓之"白煮肉"。
设大宴时多用烤全羊。
满族饮食中,主食以黏食、面食、甜食、凉食为主,兼食米饭,如粘豆包、切糕、豆面卷子、茄子叶和菠萝叶饼、水团子、灼子、锅贴等。
副食可分为肉类和菜类。
肉类一部分是野兽、野禽,一部分是家禽家畜。
满族的特色肉类有全羊席、蜜汁羊肉、七星羊肉、糟蒸小猪、野参七星肘子、白肉血肠等、特色禽类菜、挂炉鸡、蘑菇炖鸡等。
满族的菜类一是山菜如蕨菜、山白菜、苦条菜、还有木耳、猴头蘑、榛蘑、元蘑、白蘑、松蘑等,二是人工种植的菜如白菜、萝卜、茄子、芹菜、菠菜、韭菜、辣椒等。
满族人还发现了晒、腌、渍、窖储等保存肉、菜的方法。
晒:肉脯、干菜、土豆干、黄瓜钱;腌:酱腌;渍:渍酸菜;窖储:白菜、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