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地下室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填充墙墙面裂缝防治措施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地下室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技术防治措施。以下结论可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裂缝;防治 1 地下室裂缝产生的原因 当前,房屋建筑地下室结构普遍存在有裂缝的现象,裂缝不仅影响建筑(构筑)物的使用,且降低了结构的耐久性,维修补救非常困难。基于地下室工程性能需要,就此对不同结构部位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治裂缝的产生。
1.1 混凝土墙裂缝
(1)墙板和顶板交接处产生的水平裂缝。这是在浇筑完墙板混凝土后,没有待墙板混凝土充分沉实和收缩,就进行顶板混凝土的浇筑造成的裂缝,如:两者收缩方向的不同在交接处而产生的水平缝:在墙板的上下端剪力最大的地方,也可能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而产生剪切破坏(要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至于施工缝处的水平裂缝,是施工没有认真处理和清理,或再次浇筑时没有采取铺接缝砂浆所致。
(2)剪力墙体浇筑后,墙侧赔外面未回填土,产生混凝土干缩,而干缩受到周围约束导致的开裂。这是因为,浇筑的混凝土受口照会产生涨伸,温度降低时产生冷缩:且还有墙体内外膨胀差:再有的膨胀反作用,从而使墙体膨胀伸长。另外,由于墙体、板的浇筑时间不一致,如士0.00 m板的膨胀量要比地下层板、墙的膨胀量大得多(因膨胀量随时间增大而降低,地下1层板、墙先于士0.00 m板浇筑),当士0.00 m板不断膨胀时,墙体只有较小的膨胀,甚至还伴随干缩,则墙混凝土收缩受到限制开裂,即墙顶部自由膨胀受到下部约束引起开裂。故由于LE入的膨胀反作用,更加速了墙体开裂。
1.2 地下室楼板裂缝
一般的裂缝只要稍作处理即可防止,这是重点介绍其它情况发生的裂缝,例如:由于楼板设计不合理,因结构外部应力影响,造成板面出现斜裂缝,地下室四周梁与墙交接处出现的竖向裂缝: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利用地下室楼板作为施工辅助用地场所,而结构设计时并未考虑该项因数,从而造成地下室楼板因使用不当,板、梁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
1.3 结构梁裂缝
梁裂缝是由荷载的直接应力和次应力作用,引起结构变形产生裂缝,如将楼板用作生产辅助用地,利用楼板作为基坑围护水平撑等情况。由于结构裂缝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设计不周、地基沉降不均、施工质量、材料质量、环境等因素影响等,所以无论何种原因产生的裂缝,都会给建筑物结构安全性、使用功能及感启’带来影响。而梁裂缝产生的部位有梁受拉区裂缝、梁在支座附近的斜裂缝和梁受压区裂缝。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大部分是施工工艺不当以及设计不合理,施工利用场地未多方面综合考虑等,从根本上造成了地下结构产生裂缝。
2 技术防治措施
2.1 对建筑和结构设计问题的建议
(1)建筑工程的平立面布置应整齐规则,纵横向构件应均匀对称,电梯井应间布置,楼梯宜两侧布置。这样可避免平面突变导致的应力集,而造成的混凝土结构裂缝。
(2)地下室纵横向水平与竖向后浇带应设计合理,纵向后浇带应布置在群楼与地下室体量突变处。这样可避免泵送混凝土引起的收缩裂缝和体量突变处的间接裂缝。
(3)因地下室外墙迎水面保护层较厚,所以要在混凝土外墙受力钢筋外侧的单层双向抗裂钢筋网片,以避免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形成(构造钢筋网片起到遏制裂缝的作用)。
(4)混凝土,要掺加聚丙烯抗裂纤维,以降低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使混凝土裂缝减少,提高混凝土的抗冲击韧性。
(5)在满足结构受力要求的情况下,宜采用较小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现浇连续板周边框架梁或墙交界处,板边的上部应设置负弯矩筋,应控制嵌固处及板周边出现板面裂缝:在转角处钢筋沿两个垂直方向应布置上部构造钢筋,以控制出现45o的斜向裂缝。
(6)对于厚度大于150 mn的混凝土墙体,应沿墙的两侧面配置双排分布钢筋网,且采用的拉筋连系梅花式布置。这是因为在满足受力要求的前提下,双排钢筋网细而密,可改变裂缝间距及形态,从而控制裂缝宽度(水平构造钢筋布置在外侧,以控制混凝土竖向裂缝的形砌。
(7)应削弱剪力墙洞口截面,角部应力要集中,洞口角部应配置双层45o的斜向加强钢筋,以控制角部45o的斜向裂缝。
(8)对地下室顶板覆土700 rrm,地下室外墙应设置外保温系统,这样可有效地控制地下室混凝土板由于温差引起的裂缝。
(9)从设计上控制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情况。
2.2 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水泥:要求一家对混凝土配合比按设计原则和符合规范要求进行配比,要对最小水泥用量原则、最大骨料堆积密度原则和适当水胶比原则进行优化设计。
(2)骨料:级配越好,混凝土骨架稳定,抗变形能力越好,水泥用量越少,二者共同作用,使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越好。而骨料颗粒的优化是将不同粒径的骨料进行级配,选择其紧密密度最大的级配为最佳级配。处于潮湿环境的混凝土,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 mn,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0/y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宜1:3,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3)粉煤灰:粉煤灰的掺量不宜超过基准混凝土水泥用量的30%且粉煤灰代水泥率不宜超过20%
(4)外加剂:一般掺量为总胶凝材料的80/s,100/m。
(5)抗裂纤维:一般在混凝土中,掺加纤维来提高其抗裂性能,具体应根据工程试验及施工经验来确定。
(6)砂率:在满足泵送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抗渗混凝土的砂率,以避免缺浆而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
(7)水灰比:水灰比过大或过小对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不利,需经反复试配确定。
(8)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宜采用较小的坍落度,以防止混凝土的离析和泌水导致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
2.3 主要施工控制措施
(1)应挑选施工经验丰富且责任心强的振捣施工技术人员来进行操作。
(2)应在混凝土浇捣的2h进行表面处理,并养护。
(3)对模板的拆除时间进行延迟,即:14 d后方可拆除外墙侧模板,以利用模板的保温作用来防止表面裂缝,还可防止混凝土产生贯穿性裂缝:楼板后浇带两侧的梁板支撑应子以加强,并形成独立的支撑体系并有足够刚度:在后浇带补偿收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拆除模板。
(4)要利用结构楼板作为生产辅助用地。
2.4 裂缝处理办法
(1)室外处理:①采用外赔做柔性防水:②对小于或等于0.2 mn的裂缝不需处理:③对大于0.2 mm的裂缝做封缝处理:先将裂缝切割或凿成V形缝,嵌填聚硫密封膏,涂刷抗裂胶作为抵抗裂缝变形的蠕变层,再用聚合物一水泥基复合防水涂料作增强处理后作大面积防水层。这是因为聚硫密封膏有极强的粘结、抗拉能力,能很好地修补混凝土裂缝,防止漏水。
(2)室内处理:可采用空气压缩机将树脂浆液、聚合物水泥浆灌入裂缝深部,以达到恢复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及防水性的目的。
(3)表面封闭法。利用混凝土表层微细独立裂缝或网状裂纹的毛细作用来吸收低孰度且具有良好渗透性的修补胶液,并封闭裂缝通道。对楼板和其它需要防渗的部位,应在混凝土表面粘贴纤维复合材料以增强封护作用。
(4)注射法。以一定的压力将低孰度、高强度的裂缝修补胶液注入裂缝腔内。此方法适用于静止的独立裂缝、贯穿性裂缝以及蜂窝状局部缺陷的补强和封闭。注射前,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规定,对裂缝周边进行密封。
(5)压力注浆法。在一定时间内,以较高压力(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确定)将修补裂缝用的注浆料压入裂缝内。此方法适用于处理大型结构贯穿性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蜂窝状严重缺陷以及深而蜿蜒的裂缝。
此外,还有施工现场裂缝修补的常用方法如:填充密封法、水泥注浆、环氧灌浆等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3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预防和控制是保证地下室施工质量的关键,更是防止地下室渗漏的关键,只有通过采取优化建筑和结构设计、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控制措施才能使地下室混凝土工程质量得到有效地控制和保证。
1.1 混凝土墙裂缝
(1)墙板和顶板交接处产生的水平裂缝。这是在浇筑完墙板混凝土后,没有待墙板混凝土充分沉实和收缩,就进行顶板混凝土的浇筑造成的裂缝,如:两者收缩方向的不同在交接处而产生的水平缝:在墙板的上下端剪力最大的地方,也可能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而产生剪切破坏(要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至于施工缝处的水平裂缝,是施工没有认真处理和清理,或再次浇筑时没有采取铺接缝砂浆所致。
(2)剪力墙体浇筑后,墙侧赔外面未回填土,产生混凝土干缩,而干缩受到周围约束导致的开裂。这是因为,浇筑的混凝土受口照会产生涨伸,温度降低时产生冷缩:且还有墙体内外膨胀差:再有的膨胀反作用,从而使墙体膨胀伸长。另外,由于墙体、板的浇筑时间不一致,如士0.00 m板的膨胀量要比地下层板、墙的膨胀量大得多(因膨胀量随时间增大而降低,地下1层板、墙先于士0.00 m板浇筑),当士0.00 m板不断膨胀时,墙体只有较小的膨胀,甚至还伴随干缩,则墙混凝土收缩受到限制开裂,即墙顶部自由膨胀受到下部约束引起开裂。故由于LE入的膨胀反作用,更加速了墙体开裂。
1.2 地下室楼板裂缝
一般的裂缝只要稍作处理即可防止,这是重点介绍其它情况发生的裂缝,例如:由于楼板设计不合理,因结构外部应力影响,造成板面出现斜裂缝,地下室四周梁与墙交接处出现的竖向裂缝: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利用地下室楼板作为施工辅助用地场所,而结构设计时并未考虑该项因数,从而造成地下室楼板因使用不当,板、梁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
1.3 结构梁裂缝
梁裂缝是由荷载的直接应力和次应力作用,引起结构变形产生裂缝,如将楼板用作生产辅助用地,利用楼板作为基坑围护水平撑等情况。由于结构裂缝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设计不周、地基沉降不均、施工质量、材料质量、环境等因素影响等,所以无论何种原因产生的裂缝,都会给建筑物结构安全性、使用功能及感启’带来影响。而梁裂缝产生的部位有梁受拉区裂缝、梁在支座附近的斜裂缝和梁受压区裂缝。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大部分是施工工艺不当以及设计不合理,施工利用场地未多方面综合考虑等,从根本上造成了地下结构产生裂缝。
2 技术防治措施
2.1 对建筑和结构设计问题的建议
(1)建筑工程的平立面布置应整齐规则,纵横向构件应均匀对称,电梯井应间布置,楼梯宜两侧布置。这样可避免平面突变导致的应力集,而造成的混凝土结构裂缝。
(2)地下室纵横向水平与竖向后浇带应设计合理,纵向后浇带应布置在群楼与地下室体量突变处。这样可避免泵送混凝土引起的收缩裂缝和体量突变处的间接裂缝。
(3)因地下室外墙迎水面保护层较厚,所以要在混凝土外墙受力钢筋外侧的单层双向抗裂钢筋网片,以避免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形成(构造钢筋网片起到遏制裂缝的作用)。
(4)混凝土,要掺加聚丙烯抗裂纤维,以降低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使混凝土裂缝减少,提高混凝土的抗冲击韧性。
(5)在满足结构受力要求的情况下,宜采用较小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现浇连续板周边框架梁或墙交界处,板边的上部应设置负弯矩筋,应控制嵌固处及板周边出现板面裂缝:在转角处钢筋沿两个垂直方向应布置上部构造钢筋,以控制出现45o的斜向裂缝。
(6)对于厚度大于150 mn的混凝土墙体,应沿墙的两侧面配置双排分布钢筋网,且采用的拉筋连系梅花式布置。这是因为在满足受力要求的前提下,双排钢筋网细而密,可改变裂缝间距及形态,从而控制裂缝宽度(水平构造钢筋布置在外侧,以控制混凝土竖向裂缝的形砌。
(7)应削弱剪力墙洞口截面,角部应力要集中,洞口角部应配置双层45o的斜向加强钢筋,以控制角部45o的斜向裂缝。
(8)对地下室顶板覆土700 rrm,地下室外墙应设置外保温系统,这样可有效地控制地下室混凝土板由于温差引起的裂缝。
(9)从设计上控制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情况。
2.2 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水泥:要求一家对混凝土配合比按设计原则和符合规范要求进行配比,要对最小水泥用量原则、最大骨料堆积密度原则和适当水胶比原则进行优化设计。
(2)骨料:级配越好,混凝土骨架稳定,抗变形能力越好,水泥用量越少,二者共同作用,使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越好。而骨料颗粒的优化是将不同粒径的骨料进行级配,选择其紧密密度最大的级配为最佳级配。处于潮湿环境的混凝土,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 mn,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0/y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宜1:3,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3)粉煤灰:粉煤灰的掺量不宜超过基准混凝土水泥用量的30%且粉煤灰代水泥率不宜超过20%
(4)外加剂:一般掺量为总胶凝材料的80/s,100/m。
(5)抗裂纤维:一般在混凝土中,掺加纤维来提高其抗裂性能,具体应根据工程试验及施工经验来确定。
(6)砂率:在满足泵送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抗渗混凝土的砂率,以避免缺浆而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
(7)水灰比:水灰比过大或过小对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不利,需经反复试配确定。
(8)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宜采用较小的坍落度,以防止混凝土的离析和泌水导致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
2.3 主要施工控制措施
(1)应挑选施工经验丰富且责任心强的振捣施工技术人员来进行操作。
(2)应在混凝土浇捣的2h进行表面处理,并养护。
(3)对模板的拆除时间进行延迟,即:14 d后方可拆除外墙侧模板,以利用模板的保温作用来防止表面裂缝,还可防止混凝土产生贯穿性裂缝:楼板后浇带两侧的梁板支撑应子以加强,并形成独立的支撑体系并有足够刚度:在后浇带补偿收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拆除模板。
(4)要利用结构楼板作为生产辅助用地。
2.4 裂缝处理办法
(1)室外处理:①采用外赔做柔性防水:②对小于或等于0.2 mn的裂缝不需处理:③对大于0.2 mm的裂缝做封缝处理:先将裂缝切割或凿成V形缝,嵌填聚硫密封膏,涂刷抗裂胶作为抵抗裂缝变形的蠕变层,再用聚合物一水泥基复合防水涂料作增强处理后作大面积防水层。这是因为聚硫密封膏有极强的粘结、抗拉能力,能很好地修补混凝土裂缝,防止漏水。
(2)室内处理:可采用空气压缩机将树脂浆液、聚合物水泥浆灌入裂缝深部,以达到恢复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及防水性的目的。
(3)表面封闭法。利用混凝土表层微细独立裂缝或网状裂纹的毛细作用来吸收低孰度且具有良好渗透性的修补胶液,并封闭裂缝通道。对楼板和其它需要防渗的部位,应在混凝土表面粘贴纤维复合材料以增强封护作用。
(4)注射法。以一定的压力将低孰度、高强度的裂缝修补胶液注入裂缝腔内。此方法适用于静止的独立裂缝、贯穿性裂缝以及蜂窝状局部缺陷的补强和封闭。注射前,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规定,对裂缝周边进行密封。
(5)压力注浆法。在一定时间内,以较高压力(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确定)将修补裂缝用的注浆料压入裂缝内。此方法适用于处理大型结构贯穿性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蜂窝状严重缺陷以及深而蜿蜒的裂缝。
此外,还有施工现场裂缝修补的常用方法如:填充密封法、水泥注浆、环氧灌浆等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3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预防和控制是保证地下室施工质量的关键,更是防止地下室渗漏的关键,只有通过采取优化建筑和结构设计、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控制措施才能使地下室混凝土工程质量得到有效地控制和保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