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是怎么退避三舍的?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退避三舍是城濮之战。晋文公承诺退避三舍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军事谋略。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晋、楚两个大国在卫国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一场大规模会战。对晋国而言,如果失利,则楚国将会称霸。若晋国能顺利击溃楚国,晋文公重耳便能继齐桓公之后,成为另一位春秋霸主。
退避三舍由来
一次,重耳逃亡到楚国,楚成王认为晋国政局动荡,重耳或许还有机会回国即位。于是,成王以诸侯之礼接待了重耳。酒宴之间,成王问重耳,如若您将来能回到晋国,用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说,假使不得已,晋楚两国交战,我会为您退避三舍,以报答今日的恩情。
前632年,晋、楚两国军队在卫国城濮地区相遇,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文公想起当年流亡楚国时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下令晋军后退九十里。从表面上看,晋军退避三舍是为了兑现重耳当年的承诺。
实际上,是楚军兵锋正盛,晋军仓促对阵难有胜算,为避其锋芒才有战略性撤退。见晋军连退九十里,楚军统帅轻敌,率军冒进被晋军伏击大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