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是指哪八戒
八戒是指: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
一戒杀生:即无杀意,慈念众生,不得残害蠕动之类。
二戒偷盗:即无贪意,思念布施,却悭贪意。
三戒淫邪:即无淫意,不念房事,修治梵行,不为邪欲。
四戒妄语:即无妄语,思念至诚,言不为诈,心口相应。
五戒饮酒:即不饮酒,不醉迷,去入逸意。
六戒着香华:即无求安,不着花香,不傅脂粉,不为歌舞倡乐。
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即无求安,不卧好床,卑床草席,捐除睡卧,思念经道。
八戒非时食:即奉法,时过中不食。
伟大的佛陀慈悲怜悯在家弟子众让他们能够过的清净斋戒生活,又能够适应在家普通人生活的特点,所以特别制定了在家修行人的斋戒,就是“八关斋戒”。这个“八”字,是指的八条严格戒律。
八关斋戒的由来
斋之梵语为upos!adha,巴利语uposatha,音译乌逋沙他、布萨陀婆,略译为布萨。原为古印度之祭法,即每隔十五日举行一次集会,令各自忏悔罪过、清净身心,于此日,祭主并行断食而住于清净戒之法。至伟大的佛陀时代,尼干子等外道亦沿用此风,集会一处而持断食等四戒;由是,伟大的佛陀亦允于僧团中采用此一行事,此乃僧团布萨之由来。
准此可知,斋之本意原为清净之谓,后渐转指不过中食(过午不食)之法;能持守此法者,称为持斋;持斋期间所食之物,或法会时所供养之食,称为斋食。此外,以食物供养僧侣亦称为斋;此类之法会则称斋会。
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时代,斋食乃特指午前所食之食(又称中食),午后食者即非斋法,此系就其“食时”而言;至大乘佛教时代,乃以慈悲禁杀之意,转而侧重于“食体”,故以素食为斋,如中国大乘佛教徒多将素食习称为“吃斋”、“持斋”;然严格言之,其与戒律中斋之本意并无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