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和庙的区别是什么
“寺”和“庙”的区别,则主要可以总结为三点:供奉对象不一样;主要功能不一样;代表文化和发源地不一样。
一、供奉对象不一样
寺自从汉明帝之后,其中便供奉着庄严的佛,而除了佛以外,寺中几乎很少供奉其他存在。但是庙不一样,庙里可以供奉祖先,也可以供奉神鬼,另外供奉那些圣贤也是完全可以的。比如说供奉皇室祖先的“太庙”;供奉土地公的“土地庙”;供奉孔子的“孔庙”。
二、主要功能不一样
而从功能角度出发来看,寺在佛教传入后,从官署逐渐变成了佛家子弟修行、研习、生活的场所。在这个场所之中,不同资历的佛家子弟有不同的身份,当香客来寺中供奉香火时,也会得到专人的服务。
相比于寺,庙中很少会有僧侣的存在,有一部分庙中更是只有神佛像。庙所在的地方如果有富裕的人家,为了自己生活顺遂,会自己出资修庙塑金身,若是庙处于荒郊野外,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庙也会越来越破败。
三、代表文化和发源地不一样
寺和庙在文化方面也有所不同,寺到现在,基本上成为了指代佛教场所的专称,而庙仍然有其他的含义,既可以指代佛教场所,也能够指代供奉先祖的地方。并且寺刚开始的时候是历代政府用得较多,而庙则起源于民间。一直到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寺和庙才逐渐被合在了一起。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来看,其巅峰时期应该在初唐和中唐。而佛教最欣欣向荣、前途光明的时代,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中原混乱黑暗,人们需要有信仰和寄托,才能对生活产生希望,佛教就是当时人们心之所向。
只不过遗憾的是,现如今留存于世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寺院中,那些塑像以及画像严重损毁,我们只能通过数量稀少的传世藏品和部分石窟寺中,窥探当时佛教的发展情况。
唐代帝王虽然自称是道教教祖老子的后裔,但对于佛教唐朝也非常重视。相传是因为唐太宗在消除割据、平息骚乱时,曾经得到了僧兵的帮助,因此他下诏在“交兵之处”树立寺刹。
此后唐朝的历代皇帝也非常关注佛教发展,当时有很多国外佛学人士来国内学习佛学知识,也有很多国内高僧大能前往国外进行佛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