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社会动荡的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和诸侯间的争霸导致烽火连年,战乱不止,战争成为了一件常事。诸侯们通过频繁的战争争夺土地、兼并人口,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增强自己的政治地位。
社会意识产生于社会存在,由此,专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套战争观应运而生,它普遍存在于那个传奇的乱世,同时具有丰富深厚的内涵。其中,“尚武”观念,是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观最具代表性的内容。
在这样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武力”成为了最强有力的政治手段,无论是“游说”还是“论战”,在它面前都相形见绌。谁的武力最强,谁就是最终的赢家。谁的武力处于劣势,谁就无法拥有发言权。
由此可见,盛行尚武精神是时代趋势下必然的结果。以尚武思想为核心,简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观,并从历史角度出发阐释其盛行的原因。
一、尚武思想盛行的原因
1、核心——尚武思想
“尚武”即崇尚武力,俗话就是只认拳头。尚武观念是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观的核心,也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军事观散差念。尚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君的好战、刺客的流行、视剑为宝的观念、教育倾向等。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有些国君崇尚以武力征服其他诸侯的思想,希望通过军事战争来扩大势力范围,提升综合国力。
其次,刺客的出现及流行是尚武思想的重要见证之一。刺客们不畏强权,不求富贵,只为了报答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或为了自己所追求的理想而英勇献身,表现出崇高的尚武精神。
另外,当时的人对剑的崇拜,自先秦时代就可见端倪。下至平民,上至贵族,无不对剑表现出酷爱。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教育,提倡“文武兼备”,“六艺”中除礼、乐、书、数之外,还强调“射、御”两个方面。
2、常规——重信守礼
其实,各国之间的战争交流不是仅仅强调“诉诸武力”,同时遵守着“重信守礼”的交战之道,即注重和坚守信用及礼节。其中有四条原则,是当时无成文规定却约定俗成的:
第一,两国交战,不斩使者。首先,发动战争必须“师出有名”,而且不能在对方国家身处灾难(如瘟疫、内乱)时“趁火打劫”。其次,面对前来下战书或议和的使臣不能进行杀害,否则会受到他国唾弃。
第二,不鼓不成列。在敌方未摆好兵阵前,不得趁人之危施以攻击。
第三,不重伤对方的士兵。在激战中,如果对方士兵受伤了,要及时停止攻击,攻击的对象只能是未受伤的敌人。
第四,不能乘胜追击。获胜的军队不能追击撤退逃跑的士兵超过五十步。
3、关键——兵不厌诈
在战争中,光有“匹夫之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诈术”,即计谋和策略。尤其是弱小的国家,往往依靠一些兵法谋略扭转劣势,从而反败为胜。孙武曾言道:“兵者,诡道也。”这句话在春秋战国的战争中得以完美呈现。
其中经典的如著名的“围魏救赵”一故事。战国时,赵国遭受魏国的攻打而苦战一年,终陷于都城被围攻的困境,只好向盟国齐国求救,于是齐国派出将军田忌及其军师孙膑率兵援助。
田忌运用孙膑的计谋,趁魏国主要军力在赵国境内,而魏国国内兵力空虚,引兵直捣魏国都城。由此驱使魏国大军撤退回救,并在途中乘其疲惫而一举歼灭,最终成功解冲山皮救赵国。
尚武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观的中心,在当时极为盛行,背后的原因值得发掘和思考。从历史角度出发,春秋战国时期尚武思想盛行的原因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
二、历史的角度
1、经济的蓬勃发展
经济的发展是战争频发的根本原因,同时是尚武思想盛行的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该经济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和生产力的变革。
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冲击了商周以来的奴隶制,使农奴得以解放,变成自由平民,为尚武思想的盛行提供了人力条件。
而生产力的变革与发展推进了武器的改进和升级,例如出现了铁剑、铁甲等铁制武器,为广泛的军事战争奠定了优质的物质基础。这些都为尚武思想的盛行提供了可能性。
2、国家战争的需要
军事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在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立足的关键。国家战争需要强大的军队,而强大的军队需要强有力的唯昌精神支柱,而这也就是尚武思想盛行的必然结果。
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特殊时代环境中的君王,几乎都是战争的倡导者,他们崇尚武力,广纳天下刚毅神武的勇士,为国家的强盛注入活力。由此,尚武的风气之盛是理所当然的。
3、尚武古风的继承
其实,尚武思想并非完全是当时新生的事物,对武力的崇尚观念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萌发。在对抗大自然的斗争以及同敌对部落的冲突中,武力都是人们自我保护和御敌取胜的法宝。此外,在古代部落的图腾文化中,红色代表着强大、勇敢和生命力。
远古的武力时代,经过历史的淘洗,孕育出浓厚的尚武风气,并在先秦时期渐变为一种社会风尚,春秋战国时期的尚武思想正是对这一古风的继承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政治诉求和文化特征,其核心“尚武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战争观念,更是一股独特的社会风尚。崇尚武力,是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必然产物,同时是政权更迭,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阶段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