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的原因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的原因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孙刘联军在此次战争中表现出色,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曹操乘胜而来,收复了荆州,却因为骄傲轻敌,同时攻打两个敌人,最终促成了联合抗曹的局面,使自己陷入了不利地位。
孙刘联军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不为强敌所吓倒,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通过冷静的分析,看到了曹操16万大军前来进攻,但也看到了曹操后方不稳、部队远来疲惫等因素,具备了取胜的基础。
二、联合抗曹,打击主要敌人,如果不联合起来,势必被各个击破,而联合起来,就相对地改变了力量对比,为战胜曹军创造了条件。
三、积极迎战,先机制敌,采取这一方针,是符合当时情势的,孙刘联军挫败了曹军水军,使其难以顺江东下,迫使曹操只能在江上水战,最终取得胜利。
四、以长击短,出其不意。利用擅长水战的优势,对远来疲惫,不善水战而又麻痹轻敌的曹军,出其不意地采用火攻,然后乘敌混乱,迅速投入主力,实施有力的突击,击败曹军。赤壁一战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曹操失败,无力再向江南进军,孙权和刘备则乘胜发展势力,扩张地盘,这就为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曹操的失误:
(1)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关西军一直是曹操的威胁。
(2)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曹操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荆州水军对抗吴军,可惜他错了,赤壁之战前那场接触战证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会索战船,只不过正是因为这样才被敌人火攻。
说到底还是水军不济造成的。张辽在庾信的《哀江南赋》中提到:“张辽临于赤壁,王浚下于巴丘”。曹操的主力部队悉数开赴赤壁了。他希望以荆州水军为主力,进而利用绝对的兵力优势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荆州水军,低估了吴军和长江。
(3)又今盛寒,马无藁草;《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可见战马没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饥饿与瘟疫是困扰曹军的两大难题,这样的部队即使数量多也很难取胜。
(4)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三国志·曹操传》: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江表传》记载:(曹操)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瘟疫成了左右战局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