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捐献器官?
捐献器官可以被看作是对生命的延续,因为它可以让病人得到重要的医疗治疗,甚至是拯救他们的生命。
通过捐献器官,一个人的死亡可以成为另一个人的新生命之源,这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
此外,捐献器官也可以给家庭带来慰藉。通过捐献器官,人们可以继续感受到已故亲人的存在,并为他们的贡献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然,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否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是个人选择。我们需要尊重每个人的意愿。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要破解器官捐献率低的窘境,要让“遗爱”洒满人间,任重而道远。新闻媒体、基层政府和村(社区)两委组织要强化宣传教育,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存在,更应该注重生命的延续,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要构建一套理性化、科学化、法律化的制度,促使有效分配利用捐献器官,为器官捐献者提供各种便利及切实利益等。如一些地方设置了器官捐献者纪念园,把捐献者的名字刻在纪念碑上,每年举行纪念活动,其亲属可以得到民政部门的一笔爱心补助;一些地方鼓励党员、干部去世后捐献器官或遗体,同时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这些细微的暖心举措,体现着对逝者的尊重,对生者的抚慰,有利于感染越来越多的人自愿捐献人体器官,把这种大爱精神传承下去。
器官捐献延续的是生命,诠释的是大爱。期待这样的大爱来得更快些、更多些,让越来越多与死亡抗争的人获得新生。如果一个人已经决定好了愿意成为器官捐献者,那么这种行为是对生命的延续和传承的一种美好方式。
“对捐献者来说,捐献器官也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和延续生命的另一种方式。”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副主任侯峰忠认为,捐献者的器官在他人身上存活,也是自己生命的延续。
生命不能等待
因为器官供体严重匮乏,面对濒临死亡的患者,面对家属期盼的目光,医生常常束手无策
重庆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张雷达记不清给多少位患者做过肝移植手术了,在他的记忆中,每次遇到因等不到合适的肝脏供体而死亡的患者,心里都会隐隐作痛。
不久前,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到科室为儿子李强登记肝移植,母亲泣不成声,父亲断断续续述说着儿子的发病过程。
30岁的李强3年前考上了公务员“无偿与救助并不矛盾。捐献者献出了‘大爱’拯救了生命,家里有困难,帮助他们也是理所应当的。”侯峰忠介绍,中国红十字会正在推动建立器官捐献的人道救助体系,例如推出器官捐献者火化、殡葬的优惠政策,减轻捐献者家庭经济负担。
2013年9月,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强制使用。该系统严格遵循国家分配政策,以患者医疗紧急程度和器官匹配程度等医学标准作为器官分配的唯一准则,执行无人为干预的供受者匹配、器官分配过程,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地分配器官。
侯峰忠介绍,全国专门从事器官捐献管理工作的才100多人,每个省的器官捐献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仅有几个人。“器官捐献工作需要队伍、机构和经费保障,希望有关部门给予更多政策支持,让这支队伍快速发展壮大起来。”
协调员是从事器官捐献协调、见证、服务的工作人员,参与整个捐献过程,对器官捐献工作的顺利推进起着重要作用。目前,1/3的器官捐献协调员是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其余由社会爱心人士兼任。侯峰忠建议,应推动协调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给他们工资等待遇保障,让他们更安心地开展工作。
器官捐献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侯峰忠建议,加速推动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立法,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强化保障措施,让器官捐献数量越来越多,以拯救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