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上使用过哪些纸币呢? 20
香港在19世纪使用的是银币,1872年,鉴于香港货币不足,政府特准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发行1元纸币。1895年3月,香港正式制定法例,规定在英国政府批准下银行才可发行纸币。其后,渣打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及有利银行先后于1897年、1898年及1911年获准发行在香港流通的纸币。战后港元才恢复法定地位。1935年11月9日港英政府通过货币条例,公布以“港元”作为香港货币单位,并将港元与英镑汇率定为16.8港元兑1英镑。二次大战日本占领香港时,强行以日本军用手票代替港元。
【汇丰银行于1935年发行的香港1元纸币】
【日治时期的日本军用手票 100元】
香港于1941年5月发行一毫纸币,双面印刷。1945年香港光复后,市面辅币仍然短缺,乃发行一毫纸币,单面印刷,上印有面值和英皇乔治六世的肖像。1961年,亦因市面辅币短缺,港府再度发行一毫纸币,设计与1945年之版本无异,但改印上英女皇伊利莎白二世之肖像。一毫纸币至1969年时才不再是法定货币。
【渣打银行于1970年至1975年间发行的5元纸币】
【汇丰银行于1927年至1959年间发行的5元纸币】
10元纸币早在19世纪中已由当时的3间主要发钞银行──香港上海汇理银行(即后来的汇丰银行)、印度新金山中国渣打银行(即后来的渣打银行)、印度伦敦中国三处汇理银行(即后来的有利银行)发行。
战后,只剩下汇丰银行及渣打银行继续发行战前样式的10元纸币。它们分别在1959年及1961年改变了10元纸币的设计;1992年后各银行停止发行10元纸币以配合香港政府铸造10元硬币的计划。香港政府在2002年委托香港金融管理局重新发行10元纸币(同年9月10日正式推出市面),以紫色为主色,俗称为“花蟹”。
【汇丰银行于1927年至1959年2月间发行的10元纸币】
【这是1929年渣打银行发行的10元纸币(现在相当罕有)】
20元纸币的历史并不悠久,在1985年渣打银行才发行香港首款20元纸币,并以绿色为主调,1年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也开始推出绿色的20元纸币。
【汇丰银行于1986-1989年间发行的香港20元纸币,又称“黑柴”】
50元纸币早在19世纪中已由当时的3间发钞银行──香港上海汇理银行(即后来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印度新金山中国渣打银行(即后来的渣打银行)、印度伦敦中国三处汇理银行(即后来的有利银行)发行,至1941年香港沦陷为止。
直到1968年,汇丰银行才发行新版本的50元纸币,设计以蓝色为主调,而渣打银行也在1970年起发行蓝色的50元纸币。
【汇丰银行于1968年至1983年间发行的香港50元纸币】
【渣打银行于1979年至1982年间发行的香港50元纸币】
100元纸币早在19世纪中已由当时的3间发钞银行发行。战后,3间发钞银行继续发行战前样式的100元纸币。直到1959年,汇丰银行及有利银行改变了100元纸币的设计。在1970年,渣打银行大幅更改钞票设计,终于改以红色为主调。汇丰银行及有利银行也相继在1972年及1974年改变钞票设计。在1993年,两间发钞银行因应香港主权移交日期渐近,更改了原本带有英国色彩的钞票设计。不过,渣打银行的钞票变动不大,沿用过去的“麒麟”图案。到了1994年,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即后来的中银香港)也加入发行100元纸币。
【渣打银行于1934年至1958年发行的香港100元纸币】
【1959年以前发行的汇丰银行100元纸币,俗称“大圣书”】
【汇丰银行于1985年至1988年发行的香港100元纸币】
500元纸币早在19世纪中已由当时的其中2间发钞银行──香港上海汇理银行(即后来的汇丰银行)和印度新金山中国渣打银行(即后来的渣打银行)发行。战后,2间发钞银行继续发行战前样式的500元纸币。而有利银行亦于1948年加入发行500元纸币。1962年、1973年、1979年、1987年、1988年、1993年及2003年,都对500元钞票的设计有所改动。
【2003年系列】
1000元纸币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860年代,当时东藩汇理银行曾发行面值1000港元的样票,不在市面流通。直到1977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才首次发行1000元纸币,渣打银行其后也于1979年发行此面额的钞票,两间银行的1000元纸币尺寸及颜色相同。1985、1988、1993、2003及2010年,设计有所改动。
【汇丰银行于1977年至1983年发行的香港1000元纸币】
【2003年系列】
2011-01-16
港元或称港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的法定流通货币。按照香港基本法和中英联合声明,香港的自治权包括自行发行货币的权力。其正式的ISO 4217简称为HKD(Hong Kong Dollar);标志为HK$。香港金融管理局及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及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等3家香港发钞银行于2010年7月20日公布,将推出2010版港币新钞票系列。
港元的纸币绝大部分是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监管下由三家发钞银行发行的。三家发钞行包括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另有少部分新款十元钞票,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自行发行。硬币则由金融管理
港元
局负责发行。自1983年起,香港建立了港元发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发钞银行在发行任何数量的港币时,必须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兑换汇率向金管局交出美元,记入外汇基金账目,领取了负债证明书后才可印钞。这样,外汇基金所持的美元就为港元纸币的稳定提供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所有钞票的式样都有版权。所以,任何人在未有得到版权持有人的许可前,都不能任意复制钞票的式样。在香港多年来有几家机构因为未得钞票版权持有银行的批准而在广告上运用,结果被判支付巨额罚款。
虽然港元只在香港有法定地位,但在中国内地和澳门特区的很多地方也接受港元。而且,在澳门的赌场,港元是澳门元以外唯一接受的货币。
港元
据考,香港是最先把通货称为“圆”的地方。本来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初,采用英国的货币。但因为当时与中国大陆的贸易主要以银作为单位,使各地的银圆:包括墨西哥鹰洋及中国大陆的银圆都在香港自由通行。后来,政府为更有效规管当地的通货,而采用了银圆为基本通货单位,而银圆一词亦由原先的形容词变成量词。1863年香港首次发行官铸货币,并于1866年在香港成立铸币厂。当时香港生产的一圆银币,都会印上“
1867年香港壹圆
香港壹圆”四字。这个通货的名称亦由香港传回中国大陆、日本及韩国,并成为各地通货的单位名称。后来铸币厂于1868年关闭,香港改以其他银元作为法定货币。
1935年,因为美国等地的银价上升,引起中国及香港的白银外流。香港政府在1935年11月9日通过货币条例,公布以「港元」作为香港货币单位,并将港元与英镑汇率定为16港元兑1英镑。
2009年3月13日为提高内地和香港(以下简称“两地”)跨境支付清算效率,密切两地经济金融联系,中国人民银行今天发布公告,公布了利用境内外币支付系统建立两地多种货币支付系统互通安排的相关细则,对两地支付互通安排的业务范围、内地银行通过两地支付互通安排汇往香港银行的支付路径、两地跨境退汇业务的报文格式和两地跨境转汇业务收费等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
纸币
港元
香港最初的纸币是由1845年在香港成立的东藩汇理银行发行。在1935年政府通过货币条例以前,很多银行都有发行纸币,但这些纸币主要作商业上的交易。政府只接受部分特许银行的纸币为合法通货。1935年以后,政府授权汇丰银行、有利银行(其后被汇丰银行并购)及印度新金山中国汇理银行(其后辗转易名为渣打银行)发行五元以上的港元纸币。而面额一元及以下的港元纸币则由香港政府发行。香港政府在1975年发行五元硬币后,五元纸币停止发行。
现时,香港纸币的发钞银行有三间,分别是中国银行、汇丰银行及渣打银行。
硬币
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之前,市面流通硬币上铸有英皇头像,曾一度成为收藏对象。1993年起,政府逐渐收回旧硬币,以背面上为香港市花洋紫荆的新硬币代替。但英女皇头硬币仍为合法货币,与新硬币同时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