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验心理学的问题:怎样选择和控制实验变量?急……谢谢!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自变量的控制:(1)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由Bridgeman提出该概念)。指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定义就是操作定义;例如,把疲劳定义为,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时间量。
(2)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所谓自变量的水平,指自变量的一个取值;(因素型实验的自变量一般不超过4个水平;如果考察线性关系,可取3--5个水平,如果函数关系复杂,至少要5个水平)
2)因变量的种类与控制
因变量的种类:反应速度;反应速度的差异;反映的正确性;反应标准;主观指标主要是口语纪录;
因变量的控制:(1)反映控制,目的:是让被试的反应确实发生在实验者感兴趣的因变量纬度上。其中指导语能够控制被试的反应,指导语应符合以下要求:内容确定;完全;简单明确;标准化;
(2)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一个恰当的因变量指标应该具有:可靠性,有效性,敏感性; (有效性,客观性,数量化)
(3)避免量程限制:天花板效应与地板效应:反映指标的量程不够大,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底端;
3)额外变量及其控制
额外变量的定义:又叫控制变量,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被试的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
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3)匹配法:旨在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使用匹配法的具体做法就是:先就某些与实验有着高相关的特性对所有被试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匹配分组让实验
组和控制组相等。
(4)随机化法:被试随机地分配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术。它的逻辑是:如果总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到任一处理组,那么可以期望随机分别形成的各处理组的各种条件
和机会均等。
(5)统计控制法:事后采用统计技术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6) 抵消平衡法:ABBA法,拉丁方法;
( 上述各种方法为实验者提供了控制额外变量的有力手段,但它们各有所长,所有实验者应分
析实验的具体条件,适当地运用它们。)
(2)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所谓自变量的水平,指自变量的一个取值;(因素型实验的自变量一般不超过4个水平;如果考察线性关系,可取3--5个水平,如果函数关系复杂,至少要5个水平)
2)因变量的种类与控制
因变量的种类:反应速度;反应速度的差异;反映的正确性;反应标准;主观指标主要是口语纪录;
因变量的控制:(1)反映控制,目的:是让被试的反应确实发生在实验者感兴趣的因变量纬度上。其中指导语能够控制被试的反应,指导语应符合以下要求:内容确定;完全;简单明确;标准化;
(2)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一个恰当的因变量指标应该具有:可靠性,有效性,敏感性; (有效性,客观性,数量化)
(3)避免量程限制:天花板效应与地板效应:反映指标的量程不够大,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底端;
3)额外变量及其控制
额外变量的定义:又叫控制变量,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被试的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
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3)匹配法:旨在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使用匹配法的具体做法就是:先就某些与实验有着高相关的特性对所有被试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匹配分组让实验
组和控制组相等。
(4)随机化法:被试随机地分配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术。它的逻辑是:如果总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到任一处理组,那么可以期望随机分别形成的各处理组的各种条件
和机会均等。
(5)统计控制法:事后采用统计技术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6) 抵消平衡法:ABBA法,拉丁方法;
( 上述各种方法为实验者提供了控制额外变量的有力手段,但它们各有所长,所有实验者应分
析实验的具体条件,适当地运用它们。)
展开全部
心理实验的中的变量一般可以分为自变量,应变量,和额外变量。
不是很清楚你指的实验变量是指哪个~~~我就凭我自己的感觉答吧~~~~
做一个心理实验,最先你要清楚你做这个实验的目的,一旦目的明确了,自变量和应变量就确定了。比如,实验目的是探究大学生学习成绩与交际能力的关系,那自变量自然就是学习成绩,应变量就是其交际能力了(当然这里反过来也可以)。
确定自变量和应变量后,就得考虑额外变量,也就是控制变量。这个没有严格的标准,说一个实验中一定得有几个控制变量,其实控制变量完全是由实验设计者自己想出来的。不过实验中的控制变量越多,这个实验越精确,当然实验也越复杂。最简陋的实验就只有自变量和应变量,其他的变量都不考虑。这样的实验虽然简陋,但若不需要很高精确的,也是可行的。
举上面说的那个实验为例,我能想到的控制变量就有大学生的性别,来至农村还是城市这两个。而实验时,就得保证控制变量一定是同一水平的。既必须是同样的性别和出生。不过这是一个相关性的实验,在大样本的情况下,上面提到的两个控制变量也可以作为自变量。做成一个性别与交际能力相关性,出生于交际能力相关性等综合的多个自变量的实验。
不是很清楚你指的实验变量是指哪个~~~我就凭我自己的感觉答吧~~~~
做一个心理实验,最先你要清楚你做这个实验的目的,一旦目的明确了,自变量和应变量就确定了。比如,实验目的是探究大学生学习成绩与交际能力的关系,那自变量自然就是学习成绩,应变量就是其交际能力了(当然这里反过来也可以)。
确定自变量和应变量后,就得考虑额外变量,也就是控制变量。这个没有严格的标准,说一个实验中一定得有几个控制变量,其实控制变量完全是由实验设计者自己想出来的。不过实验中的控制变量越多,这个实验越精确,当然实验也越复杂。最简陋的实验就只有自变量和应变量,其他的变量都不考虑。这样的实验虽然简陋,但若不需要很高精确的,也是可行的。
举上面说的那个实验为例,我能想到的控制变量就有大学生的性别,来至农村还是城市这两个。而实验时,就得保证控制变量一定是同一水平的。既必须是同样的性别和出生。不过这是一个相关性的实验,在大样本的情况下,上面提到的两个控制变量也可以作为自变量。做成一个性别与交际能力相关性,出生于交际能力相关性等综合的多个自变量的实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推荐一本书
心理学实验的设计与报告 (英) 彼得·哈里斯(Peter Harris); 吴艳红等译
http://lib.gzhu.edu.cn:8080/bookle/search/detail/200054133?index=default&source=biblios
看完就知道一个大概了
很清晰易懂的
跟国内的教材很不一样
心理学实验的设计与报告 (英) 彼得·哈里斯(Peter Harris); 吴艳红等译
http://lib.gzhu.edu.cn:8080/bookle/search/detail/200054133?index=default&source=biblios
看完就知道一个大概了
很清晰易懂的
跟国内的教材很不一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