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的作用是什么?
8个回答
展开全部
储存浓缩胆汁
肝与胆囊
在消化期间,通过神经调节,使胆总管括约肌收缩,胆囊扩张,胆道内产生压力梯度。胆汁分泌压为2.933KPa(22毫米汞柱),胆总管静水压1.46KPa(11毫米汞柱),胆囊内压0.400~0。933KPa(3~7毫米汞柱)。肝胆汁因压力差进入胆囊。胆汁储存主要发生在夜间空腹时,但括约肌的关闭不完全,仍有部分胆汁进入小肠。据报道,空腹时仅有50%的胆汁进入胆囊。 胆囊容积约50毫升,它借助其浓缩功能,增加了胆汁的储存。通过吸收胆汁中的90%的水分,约可储存500%毫升胆汁,将大部分胆汁酸池储存其中。研究表明,胆囊粘膜逆电化学梯度吸收氯化钠是钠泵的作用,继而产生渗透压力差,吸收水分,由此使胆汁浓缩5~20倍。 胆囊粘膜可吸收游离胆红素、游离胆汁酸和卵磷脂,但对胆固醇的吸收很有限。对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汁酸几乎无吸收作用。 胆囊造影剂通过肝细胞分泌入肝胆汁,进入胆囊后不被吸收,浓缩后可使胆囊在X线下显影,胆囊浓缩功能受损或胆囊管阻塞时,胆囊不显影。胆囊粘膜受损使造影剂吸收增加,也是胆囊不显影的一个因素。胆囊胆汁PH值较肝胆汁低,这是由于胆囊粘膜分泌H+和H+一Na+交换的结果。亦可能是胆囊粘膜吸收HCO3-,使胆囊胆汁酸化。
排空胆汁
胆囊排空也需要胆囊和胆总管括约肌的互相作用。胆汁排空时胆囊平滑肌收缩,括约肌松弛。 胆囊的静水压约0.863KPa(8.8毫米汞柱),与胆总管区无明显差异。进食1分钟后,胆囊压力上升到1.363KPa(13.9毫米汞柱)。此后2分钟内有约1.5毫升胆汁流入十二指肠,然后胆囊压力降低,胆流停止。这是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所产生的。约7分钟后,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胆流又重复出现,进入稳定状态,每分钟排出约0.6毫升胆汁,胆囊压力增高持续约90分钟。第二期反应主要是缩胆囊肽的作用,它是食物刺激十二指肠时由小肠产生的。缩胆囊肽有收缩胆囊和舒张胆总管括约肌的作用。胆囊最大排出量约27毫升,最小8毫升,很少完全排空。 胆囊每天分泌约20毫升粘液,主要成分为粘蛋白,为乳白色的碱性液体,起保护和润滑胆囊粘膜作用。胆囊管阻塞时,胆汁中的胆红素被吸收,同时粘液含量增加,外观为白胆汁,当钙盐分泌增加时,可在X线下表现为钙胆汁。
调节胆道压力
胆囊有调节胆道内压的作用,胆总管阻塞4小时胆道内压并不增高。但当胆囊切除后,胆总管扩张,胆总管括约肌作用减弱,胆管壁增厚,粘液腺体增多,以适应将更多胆汁排入肠道。
编辑本段中医理论
概述
《千金要方》
胆,原作瞻。《说文·肉部》说:“赡,连肝之腑,从肉詹声。”胆在右胁之内,附于肝之短叶间,其形若悬瓠,呈囊状,现代称之为“胆囊”。胆内贮藏胆汁,是一种清净、味苦而呈黄绿色的“精汁”,亦称“清汁”,故《灵枢·本输》称胆为“中精之府”,《千金要方》称胆为“中清之府”,《难经·三十五难》称之为“清净之府”。《难经·四十二难》说:“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二铢,盛精汁三合。” 胆有经脉与肝的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故《灵枢·本输》说:“肝合胆”。 胆的生理功能,一是贮藏并排泄胆汁;二是主决断。 胆贮藏、排泄胆汁,其与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有关,参与六腑的“传化物”,故胆为六腑之一。但胆不容纳水谷、传化浊物,与其他腑又不同;胆贮藏胆汁为精汁,故胆又属奇恒之府。
胆贮藏排泄胆汁
《东医宝鉴》
《灵枢·本输》说:“胆者,中精之府。”《难经·四十二难》说:胆内“盛精汁三合。”是言胆有贮存胆汁的功能。胆汁是由肝的精气所化生,如《东医宝鉴》说:“肝之余气,溢入于胆,聚而成精。”肝生成胆汁是不间断的,而胆汁排泄到小肠是间断性的,生成与排泄这两个过程显然不是同步的,于是胆就担负着贮存胆汁的功能。贮存的目的是为了调节胆汁生成和排泄之间的关系。所以,贮存是为排泄的需要,是暂时的。 胆的上方有管道与肝相通,肝之余气化生胆汁,然后通过此管道流到胆内;胆的下方有管道与小肠相通,随着消化的需要,胆汁经此管道排泄到小肠中,以帮助对饮食物的消化。清·吴鞠通在《医医病书·小便论》中说:“胆无出路,借小肠以为出路。”《医学衷中参西录·医话》说:“徐灵胎注《神农本草经》则以‘木能疏土’解之,是谓肝胆属木,脾胃属土。徐氏既云‘木能疏土’,是明肝胆助肠胃化食,而胆汁能助小肠化食之理即在其中矣。”因此,胆排泄的胆汁,具有帮助对某些饮食物消化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
胆腑通畅,贮存和排泄胆汁的功能才能正常进行。胆腑阻塞不通,必然会导致胆汁排泄不畅。胆腑阻塞的因素,主要有湿热、瘀血、砂石、寄生虫等直接阻塞管道,或气机紊乱所致胆管痉挛,形成胆腑不通的病理变化,从而产生胁肋胀满、疼痛等症。由于胆汁对消化饮食有特殊作用,所以胆汁排泄不畅,则会影响到消化功能,产生食欲不振、厌食油腻、腹胀、大便秘结或腹泻等症。胆汁上逆,可见口苦、恶心、呕吐黄绿苦水等症。胆汁外溢肌肤,则可发生黄疸。 胆排泄胆汁还与肝有重要关系。肝通过疏泄功能以调畅气机,令胆气疏通,胆汁畅流。所以,肝的疏泄功能直接控制和调节着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肝疏泄正常,胆汁排泄畅达,消化功能就正常。若肝失疏泄,则可导致胆汁排泄不利。胆汁郁结,肝胆气机不利,导致肝胆同病,出现消化吸收方面的病变。所以有“肝胆同主疏泄”的说法。
胆主决断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所谓中正,即处事不偏不倚,刚正果断之意。胆主决断,是指胆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措施的功能。对胆的概念认识,如同其他脏腑一样,既有与实质器官相联系的一面,如贮存、排泄胆汁的胆囊;又有据此而取象类比归类某些功能的一面,如主决断作用的胆,属于精神活动范畴。 胆的决断功能,对于御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如大惊卒恐等)的不良影响,以调节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维持脏腑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变化,特别是剧烈的精神刺激,会影响脏腑气血的正常活动。胆气强壮之人,虽受突然刺激而有所影响,但其影响程度较轻,恢复较快;胆气虚弱之人,则往往因之而形成疾病。这反映了胆有维持精神及脏腑气血活动相对稳定的功能。 胆主决断与心主神志密切相关。《素向·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人的精神活动虽由心主管,但其他脏腑也参与,不同的脏腑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心对精神活动起主宰作用,而胆起决断作用。胆气通于心,不仅是心与胆均“盛精汁三合”(《难经·四十二难》),胆的经脉“上肝,贯心”(《灵枢·经别》),而主要是在神志上的主辅配合关系。心藏神,神之主在心;胆主决断,某些神志活动又决于胆。在神志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临床上,如果胆病,胆气就会上扰心神而出现心悸不宁,惊恐畏惧,嗜睡或不眠等症。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因此,临证时,心病怔忡,可从胆治;胆病战栗、癫狂,尤当治心。 胆主决断功能,实际上是与肝主谋虑相关联的。《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王冰注曰:“勇而能断,故曰将军;潜发未萌,故谋虑出焉”,“刚正果决,故官为中正;直而不疑,故决断出焉。”谋虑,即思维筹划、比较鉴别、分析推理等的思维过程,但潜发未萌,不能付诸实施,只有通过决断,才能对上述思维过程作出行为的决定。这种决定,需要阳刚之气。肝胆之气皆属于木,而肝为体、属阴,胆为用、属阳。谋虑为阴,决断属阳。谋虑出于肝,决断出于胆。故胆决才能肝谋,正如《类经·藏象类》所说:“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因此,胆气壮实,决断无差,使人行为果敢而正确。胆气虚馁,则虽善谋虑,而不能决断,事终难成。故《素问·奇病论》又说:“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王冰注曰:“肝与胆合,气性相通,故谋虑取决于胆。咽胆相应,故咽为使焉。”临证时,对谋虑不决者,常见肝胆同病之证,故施以肝胆同治之法。 胆的决断,还反映了人体正气的盛衰。只有正气强盛,内气充实的人,才能“胆气壮”,才能主决断而有果敢行为。由于正气对外邪具有抵抗作用,所以胆气的壮与弱,标志着人体正气的盛与衰,也标志着人体抗邪能力的强与弱。人有决断和果敢,其生理功能就处于旺盛状态;如果决断不出,其生理功能就处于平静或低下状态。这种不同的生理反应在防病治病方面是有重要影响的。《素问·经脉别论》指出:“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这里的勇怯,即反映了胆气的强弱。它不仅说明了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还反映了人体脏腑功能状态和气血运行的盛衰等。
十一脏取决于胆
十一脏取决于胆,语出《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何如?……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十一脏取决于胆,历代注释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以胆主决断作解释。如王冰注《素问·六节藏象论》说:“上从心脏,下至于胆,为十一也。然胆者,中正刚断无私偏,故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此虽具启示,但尚须进一步阐发。 其二,以胆主春生之气作解释。此重视阳气的升发作用,肝胆虽同属于木,主春升之气,然肝胆这一对脏腑中,肝为阴,胆为阳。如金·李杲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说:“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所以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就是强调了胆的升清宣发作用。《内经》重视阳气的观点不仅在《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有所体现,而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更为明显。如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同时,相火学说中也很重视胆,《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说:“胆与肝连,司相火,……相火之宣布在三焦,而寄居则在胆腑。……胆中相火,如不亢烈,则为清阳之木气,上升于胃。”这就把胆主清阳之气与寄居相火相互贯通了。由此可见,胆主阳气的振奋,参与阳气的旋运机制,包括通达和升发诸脏腑之气机,胆都有其调节的功能。但是李念莪注《素问·举痛论》说:“肝木主春升之令。”说明肝脏亦主春生之气,非独胆腑。 其三,以胆气助正抗邪作解释。如程杏轩引《医参》说:“勇者气行则止,怯者着留为疾。经言最宜旁通。凡人之所畏者皆是也,遇大风不畏,则不为风伤;遇大寒大热不畏,则不为寒热中;饱餐非出于勉强,则必无留滞之患。气以胆壮,邪不可干,故曰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医参》所谓“气以胆壮,邪不可干”,于经义难以相吻合,因为人之勇怯以及正气的强弱,不仅与胆有关,而且同心、肝等脏都有密切的关系。 其四,以胆主半表半里,能通达阴阳作解释。如《类经·藏象类》说:“足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亦曰中正之官,又曰奇恒之腑,所以能通达阴阳,而十一脏皆取决乎此也。”此以足少阳经脉为注,但经脉虽内属于脏腑,而二者毕竟有别,故此注有牵强之感。 《内经》
近来又有人认为:“十一脏取决于胆”,即是十一脏取决断于胆,与《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义同;胆对脏腑的决断作用主要是针对神志活动而言;胆通过影响心神而决断十一脏。 此外,亦有人对《内经》“十一脏取决于胆”的论点及后世的解释提出质疑。认为如果认定“十一脏取决于胆”,就不得不随意扩大胆的功能,拔高胆的地位,此与《内经》原意相悖。因而提出质疑,认为其是衍文或误字,并提出勘误。 以上多种观点解释“十一脏取决于胆”,其认识目前尚难统一,有待学者们进一步探讨。
胆为奇恒之腑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素问·五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内经》述胆既是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六腑总的功能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素问·五脏别论》)。胆贮存并排泄胆汁,“以融化食物,而利传渣滓”(《难经正义·四十二难》),因胆有参与“传化物”的功能特点,故胆属于六腑之一。但胆并不直接接受水谷,也不直接传化糟粕,《素问·五脏别论》称“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指出胆与其他五腑(即传化之腑)的不同。而胆中所藏的胆汁被称为“精汁”,胆有“藏精气”的作用,如《类经·藏象类》说:“然胆居六腑之一,独其藏而不泻,与他腑之传化者为异。”故又属于奇恒之腑。 然而现代有人认为,六腑的特性是“传化物而不藏”,奇恒之腑的特性是“藏而不泻”,胆为“两栖之府”,即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这两种完全相反的特性不应出现于同一个器官。在《内经》原文又出于同一篇,即《素问·五脏别论》,这种自相矛盾现象只能说明,其中必有文字之误。认为《素问·五脏别论》关于奇恒之腑的原文中的“胆”,当为“卵”字之抄误。其理由之一是:奇恒之腑的“奇”,是无相合配偶的意思,观奇恒之腑中其他的器官都符合这一定义,而胆则与肝脏相合,构成一对阴阳表里关系,和其他的脏腑相合表里关系一致。之二是:胆虽藏“精汁”,却不是久藏而不泄,在肝气的疏泄作用下,必须排泄出去,这一点与膀胱对小便的贮存和排泄相似。膀胱“津液藏焉”,在肾气的作用下,“气化则能出矣”。故胆应与膀胱归属相同。之三是:验之临床,胆汁不应“藏而不泻”,若真的是“藏而不泻”,反而要郁滞为病,诸胁痛、黄疸即因此而成。之四是:奇恒之腑中有女子胞,却没有提到男子相应的器官。如果将胆改正为“卵”,指男子外生殖器(睾丸),则一方面解决了胆的归属的疑难问题,同时又补充了男子的奇恒之腑比女子少一个的缺憾,使《内经》在对男女脏腑器官的叙述上达到完善。之五是:奇恒之腑所藏之精,其实皆是肾精所化。女子胞,男子“卵”,都是人体的生殖器官,其所藏之精,皆来自于肾。肾精充足,产生天癸,再促使女子发生月经,男子产生精液,男女和合,便能生育后代。 另有人也认为胆不应属于奇恒之腑,《素问·五脏别论》所论述奇恒之腑中的“胆”,应是“膻中”之误。其根据之一是:胆、膻二字的字形易误。“胆”是“瞻”的简体字,这个简体字至少在唐代已经有人使用。而“膻”字,也在很早以前就有人把它简化成“胆”。经文在古代传抄中,把“膻中”写成“胆中”,去掉了“中”,就成了“胆”。之二是:膻中亦为“府”。如王冰注释《素问·经脉别论》“毛脉合精,行气于府”时说:“府,谓气所聚之处也,是为气海,在两乳间,名曰膻中也。”之三是:奇恒之腑,《素问·五脏别论》称为“地气之所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地气通于嗌。”膻中又名叫“嗌”。
编辑本段生理特性
胆居六腑之首,又隶属于奇恒之府,其形呈囊状,若悬瓠,附于肝之短叶间。胆属阳属木,与肝相表里,肝为脏属阴木,胆为腑属阳木。胆贮藏排泄胆汁,主决断,调节脏腑气。胆的生理特性
胆气主升
胆为阳中之少阳,禀东方木德,属甲木,主少阳春升之气,故称胆气主升。胆气主升,实为胆的升发条达之性,与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同义。甲子为五运六气之首,其时应春,且为阳中之少阳。春气升则万物皆安,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与天地相参,在人体则胆主甲子,胆气升发条达,如春气之升,则脏腑之气机调畅。胆气主升之升,谓木之升,即木之升发疏泄。胆气升发疏泄正常,则脏腑之气机升降出人正常,从而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故曰:“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物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胆气不升,则飧泄、肠痹不一而起矣”(《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
性喜宁谧
宁谧,清宁寂静之谓。胆为清净之府,喜宁谧而恶烦扰。宁谧而无邪扰,胆气不刚不柔,禀少阳温和之气,则得中正之职,而胆汁疏泄以时,临事自有决断。邪在胆,或热,或湿,或痰,或郁之扰,胆失清宁而不谧,失其少阳柔和之性而壅郁,则呕苦、虚烦、惊悸、不寐,甚则善恐如人将捕之状。临床上用温胆汤之治虚烦不眠、呕苦、惊悸,旨在使胆复其宁谧温和之性而得其正。
编辑本段常见病
胆囊炎
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在腹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
胆结石
胆结石又称胆系结石病或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是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又分肝内、肝外)的总称。胆结石应以预防为主,发病后应即时治疗,一般有非手术及手术治疗两类治疗手段
编辑本段动物的胆
蛇胆
蛇胆性凉,味苦微甘;具有祛风除湿清凉明目、解毒去痱的功效;可调补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延缓机体衰老;但因生蛇胆中含有寄生虫,人在食用后很容易引起中毒,如果要服用,可用酒吞服或者将蛇胆蒸食。 蛇胆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名贵药材,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民间。最先记载见于汉朝《名医别录》,有蚺蛇(蟒蛇)胆和蝮蛇胆两种。蛇胆性凉、味苦微甘,有行气祛痰、搜风祛湿、明目益肝的功效。对咳嗽多痰、目赤肿痛、神经衰弱、高热神昏、小儿惊风等症都有良好效果。据临床报道,蛇胆汁用于治疗各种角膜溃疡、浅层点状角膜炎、浅层弥漫性角膜炎、角膜斑等症有较好的疗效,且无副作用。另外,蛇胆应用方便,既可以开水吞服,也可以用黄酒送服。
熊胆
熊胆干燥胆囊呈长扁卵形,上部狭细,下部膨大,长10~20厘米,宽5~8厘米。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显光泽,有皱褶,囊皮薄,迎光视之,上部常呈半透明。质坚硬,破开后,断面纤维性。囊内藏有干燥胆汁,习称"胆仁",呈块状、颗粒状、粉末状或稠膏状。有光泽,颜色不一,金黄色透明光亮如琥珀,质松脆,味苦回甜者习称"金胆"或"铜胆";黑色、质坚而脆或呈稠膏状者,习称"墨胆"或"铁胆";黄绿色、光亮较差、质亦较脆者,习称"菜花胆"。气微清香或微腥,入口溶化,味极苦,清凉而不粘牙。以个大、胆仁金黄色、明亮、味苦回甜者为佳。
狗胆
狗胆味苦,性寒。清肝明目,止血消肿。治风热眼痛,目赤涩痒;吐血,鼻衄;盯耳,疮疡。 内服:入丸剂。外用:涂敷或点眼。 狗胆结石又叫狗宝
编辑本段利胆的食物
冬瓜汁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肝与胆囊
在消化期间,通过神经调节,使胆总管括约肌收缩,胆囊扩张,胆道内产生压力梯度。胆汁分泌压为2.933KPa(22毫米汞柱),胆总管静水压1.46KPa(11毫米汞柱),胆囊内压0.400~0。933KPa(3~7毫米汞柱)。肝胆汁因压力差进入胆囊。胆汁储存主要发生在夜间空腹时,但括约肌的关闭不完全,仍有部分胆汁进入小肠。据报道,空腹时仅有50%的胆汁进入胆囊。 胆囊容积约50毫升,它借助其浓缩功能,增加了胆汁的储存。通过吸收胆汁中的90%的水分,约可储存500%毫升胆汁,将大部分胆汁酸池储存其中。研究表明,胆囊粘膜逆电化学梯度吸收氯化钠是钠泵的作用,继而产生渗透压力差,吸收水分,由此使胆汁浓缩5~20倍。 胆囊粘膜可吸收游离胆红素、游离胆汁酸和卵磷脂,但对胆固醇的吸收很有限。对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汁酸几乎无吸收作用。 胆囊造影剂通过肝细胞分泌入肝胆汁,进入胆囊后不被吸收,浓缩后可使胆囊在X线下显影,胆囊浓缩功能受损或胆囊管阻塞时,胆囊不显影。胆囊粘膜受损使造影剂吸收增加,也是胆囊不显影的一个因素。胆囊胆汁PH值较肝胆汁低,这是由于胆囊粘膜分泌H+和H+一Na+交换的结果。亦可能是胆囊粘膜吸收HCO3-,使胆囊胆汁酸化。
排空胆汁
胆囊排空也需要胆囊和胆总管括约肌的互相作用。胆汁排空时胆囊平滑肌收缩,括约肌松弛。 胆囊的静水压约0.863KPa(8.8毫米汞柱),与胆总管区无明显差异。进食1分钟后,胆囊压力上升到1.363KPa(13.9毫米汞柱)。此后2分钟内有约1.5毫升胆汁流入十二指肠,然后胆囊压力降低,胆流停止。这是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所产生的。约7分钟后,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胆流又重复出现,进入稳定状态,每分钟排出约0.6毫升胆汁,胆囊压力增高持续约90分钟。第二期反应主要是缩胆囊肽的作用,它是食物刺激十二指肠时由小肠产生的。缩胆囊肽有收缩胆囊和舒张胆总管括约肌的作用。胆囊最大排出量约27毫升,最小8毫升,很少完全排空。 胆囊每天分泌约20毫升粘液,主要成分为粘蛋白,为乳白色的碱性液体,起保护和润滑胆囊粘膜作用。胆囊管阻塞时,胆汁中的胆红素被吸收,同时粘液含量增加,外观为白胆汁,当钙盐分泌增加时,可在X线下表现为钙胆汁。
调节胆道压力
胆囊有调节胆道内压的作用,胆总管阻塞4小时胆道内压并不增高。但当胆囊切除后,胆总管扩张,胆总管括约肌作用减弱,胆管壁增厚,粘液腺体增多,以适应将更多胆汁排入肠道。
编辑本段中医理论
概述
《千金要方》
胆,原作瞻。《说文·肉部》说:“赡,连肝之腑,从肉詹声。”胆在右胁之内,附于肝之短叶间,其形若悬瓠,呈囊状,现代称之为“胆囊”。胆内贮藏胆汁,是一种清净、味苦而呈黄绿色的“精汁”,亦称“清汁”,故《灵枢·本输》称胆为“中精之府”,《千金要方》称胆为“中清之府”,《难经·三十五难》称之为“清净之府”。《难经·四十二难》说:“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二铢,盛精汁三合。” 胆有经脉与肝的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故《灵枢·本输》说:“肝合胆”。 胆的生理功能,一是贮藏并排泄胆汁;二是主决断。 胆贮藏、排泄胆汁,其与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有关,参与六腑的“传化物”,故胆为六腑之一。但胆不容纳水谷、传化浊物,与其他腑又不同;胆贮藏胆汁为精汁,故胆又属奇恒之府。
胆贮藏排泄胆汁
《东医宝鉴》
《灵枢·本输》说:“胆者,中精之府。”《难经·四十二难》说:胆内“盛精汁三合。”是言胆有贮存胆汁的功能。胆汁是由肝的精气所化生,如《东医宝鉴》说:“肝之余气,溢入于胆,聚而成精。”肝生成胆汁是不间断的,而胆汁排泄到小肠是间断性的,生成与排泄这两个过程显然不是同步的,于是胆就担负着贮存胆汁的功能。贮存的目的是为了调节胆汁生成和排泄之间的关系。所以,贮存是为排泄的需要,是暂时的。 胆的上方有管道与肝相通,肝之余气化生胆汁,然后通过此管道流到胆内;胆的下方有管道与小肠相通,随着消化的需要,胆汁经此管道排泄到小肠中,以帮助对饮食物的消化。清·吴鞠通在《医医病书·小便论》中说:“胆无出路,借小肠以为出路。”《医学衷中参西录·医话》说:“徐灵胎注《神农本草经》则以‘木能疏土’解之,是谓肝胆属木,脾胃属土。徐氏既云‘木能疏土’,是明肝胆助肠胃化食,而胆汁能助小肠化食之理即在其中矣。”因此,胆排泄的胆汁,具有帮助对某些饮食物消化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
胆腑通畅,贮存和排泄胆汁的功能才能正常进行。胆腑阻塞不通,必然会导致胆汁排泄不畅。胆腑阻塞的因素,主要有湿热、瘀血、砂石、寄生虫等直接阻塞管道,或气机紊乱所致胆管痉挛,形成胆腑不通的病理变化,从而产生胁肋胀满、疼痛等症。由于胆汁对消化饮食有特殊作用,所以胆汁排泄不畅,则会影响到消化功能,产生食欲不振、厌食油腻、腹胀、大便秘结或腹泻等症。胆汁上逆,可见口苦、恶心、呕吐黄绿苦水等症。胆汁外溢肌肤,则可发生黄疸。 胆排泄胆汁还与肝有重要关系。肝通过疏泄功能以调畅气机,令胆气疏通,胆汁畅流。所以,肝的疏泄功能直接控制和调节着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肝疏泄正常,胆汁排泄畅达,消化功能就正常。若肝失疏泄,则可导致胆汁排泄不利。胆汁郁结,肝胆气机不利,导致肝胆同病,出现消化吸收方面的病变。所以有“肝胆同主疏泄”的说法。
胆主决断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所谓中正,即处事不偏不倚,刚正果断之意。胆主决断,是指胆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措施的功能。对胆的概念认识,如同其他脏腑一样,既有与实质器官相联系的一面,如贮存、排泄胆汁的胆囊;又有据此而取象类比归类某些功能的一面,如主决断作用的胆,属于精神活动范畴。 胆的决断功能,对于御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如大惊卒恐等)的不良影响,以调节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维持脏腑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变化,特别是剧烈的精神刺激,会影响脏腑气血的正常活动。胆气强壮之人,虽受突然刺激而有所影响,但其影响程度较轻,恢复较快;胆气虚弱之人,则往往因之而形成疾病。这反映了胆有维持精神及脏腑气血活动相对稳定的功能。 胆主决断与心主神志密切相关。《素向·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人的精神活动虽由心主管,但其他脏腑也参与,不同的脏腑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心对精神活动起主宰作用,而胆起决断作用。胆气通于心,不仅是心与胆均“盛精汁三合”(《难经·四十二难》),胆的经脉“上肝,贯心”(《灵枢·经别》),而主要是在神志上的主辅配合关系。心藏神,神之主在心;胆主决断,某些神志活动又决于胆。在神志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临床上,如果胆病,胆气就会上扰心神而出现心悸不宁,惊恐畏惧,嗜睡或不眠等症。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因此,临证时,心病怔忡,可从胆治;胆病战栗、癫狂,尤当治心。 胆主决断功能,实际上是与肝主谋虑相关联的。《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王冰注曰:“勇而能断,故曰将军;潜发未萌,故谋虑出焉”,“刚正果决,故官为中正;直而不疑,故决断出焉。”谋虑,即思维筹划、比较鉴别、分析推理等的思维过程,但潜发未萌,不能付诸实施,只有通过决断,才能对上述思维过程作出行为的决定。这种决定,需要阳刚之气。肝胆之气皆属于木,而肝为体、属阴,胆为用、属阳。谋虑为阴,决断属阳。谋虑出于肝,决断出于胆。故胆决才能肝谋,正如《类经·藏象类》所说:“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因此,胆气壮实,决断无差,使人行为果敢而正确。胆气虚馁,则虽善谋虑,而不能决断,事终难成。故《素问·奇病论》又说:“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王冰注曰:“肝与胆合,气性相通,故谋虑取决于胆。咽胆相应,故咽为使焉。”临证时,对谋虑不决者,常见肝胆同病之证,故施以肝胆同治之法。 胆的决断,还反映了人体正气的盛衰。只有正气强盛,内气充实的人,才能“胆气壮”,才能主决断而有果敢行为。由于正气对外邪具有抵抗作用,所以胆气的壮与弱,标志着人体正气的盛与衰,也标志着人体抗邪能力的强与弱。人有决断和果敢,其生理功能就处于旺盛状态;如果决断不出,其生理功能就处于平静或低下状态。这种不同的生理反应在防病治病方面是有重要影响的。《素问·经脉别论》指出:“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这里的勇怯,即反映了胆气的强弱。它不仅说明了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还反映了人体脏腑功能状态和气血运行的盛衰等。
十一脏取决于胆
十一脏取决于胆,语出《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何如?……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十一脏取决于胆,历代注释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以胆主决断作解释。如王冰注《素问·六节藏象论》说:“上从心脏,下至于胆,为十一也。然胆者,中正刚断无私偏,故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此虽具启示,但尚须进一步阐发。 其二,以胆主春生之气作解释。此重视阳气的升发作用,肝胆虽同属于木,主春升之气,然肝胆这一对脏腑中,肝为阴,胆为阳。如金·李杲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说:“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所以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就是强调了胆的升清宣发作用。《内经》重视阳气的观点不仅在《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有所体现,而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更为明显。如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同时,相火学说中也很重视胆,《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说:“胆与肝连,司相火,……相火之宣布在三焦,而寄居则在胆腑。……胆中相火,如不亢烈,则为清阳之木气,上升于胃。”这就把胆主清阳之气与寄居相火相互贯通了。由此可见,胆主阳气的振奋,参与阳气的旋运机制,包括通达和升发诸脏腑之气机,胆都有其调节的功能。但是李念莪注《素问·举痛论》说:“肝木主春升之令。”说明肝脏亦主春生之气,非独胆腑。 其三,以胆气助正抗邪作解释。如程杏轩引《医参》说:“勇者气行则止,怯者着留为疾。经言最宜旁通。凡人之所畏者皆是也,遇大风不畏,则不为风伤;遇大寒大热不畏,则不为寒热中;饱餐非出于勉强,则必无留滞之患。气以胆壮,邪不可干,故曰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医参》所谓“气以胆壮,邪不可干”,于经义难以相吻合,因为人之勇怯以及正气的强弱,不仅与胆有关,而且同心、肝等脏都有密切的关系。 其四,以胆主半表半里,能通达阴阳作解释。如《类经·藏象类》说:“足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亦曰中正之官,又曰奇恒之腑,所以能通达阴阳,而十一脏皆取决乎此也。”此以足少阳经脉为注,但经脉虽内属于脏腑,而二者毕竟有别,故此注有牵强之感。 《内经》
近来又有人认为:“十一脏取决于胆”,即是十一脏取决断于胆,与《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义同;胆对脏腑的决断作用主要是针对神志活动而言;胆通过影响心神而决断十一脏。 此外,亦有人对《内经》“十一脏取决于胆”的论点及后世的解释提出质疑。认为如果认定“十一脏取决于胆”,就不得不随意扩大胆的功能,拔高胆的地位,此与《内经》原意相悖。因而提出质疑,认为其是衍文或误字,并提出勘误。 以上多种观点解释“十一脏取决于胆”,其认识目前尚难统一,有待学者们进一步探讨。
胆为奇恒之腑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素问·五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内经》述胆既是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六腑总的功能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素问·五脏别论》)。胆贮存并排泄胆汁,“以融化食物,而利传渣滓”(《难经正义·四十二难》),因胆有参与“传化物”的功能特点,故胆属于六腑之一。但胆并不直接接受水谷,也不直接传化糟粕,《素问·五脏别论》称“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指出胆与其他五腑(即传化之腑)的不同。而胆中所藏的胆汁被称为“精汁”,胆有“藏精气”的作用,如《类经·藏象类》说:“然胆居六腑之一,独其藏而不泻,与他腑之传化者为异。”故又属于奇恒之腑。 然而现代有人认为,六腑的特性是“传化物而不藏”,奇恒之腑的特性是“藏而不泻”,胆为“两栖之府”,即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这两种完全相反的特性不应出现于同一个器官。在《内经》原文又出于同一篇,即《素问·五脏别论》,这种自相矛盾现象只能说明,其中必有文字之误。认为《素问·五脏别论》关于奇恒之腑的原文中的“胆”,当为“卵”字之抄误。其理由之一是:奇恒之腑的“奇”,是无相合配偶的意思,观奇恒之腑中其他的器官都符合这一定义,而胆则与肝脏相合,构成一对阴阳表里关系,和其他的脏腑相合表里关系一致。之二是:胆虽藏“精汁”,却不是久藏而不泄,在肝气的疏泄作用下,必须排泄出去,这一点与膀胱对小便的贮存和排泄相似。膀胱“津液藏焉”,在肾气的作用下,“气化则能出矣”。故胆应与膀胱归属相同。之三是:验之临床,胆汁不应“藏而不泻”,若真的是“藏而不泻”,反而要郁滞为病,诸胁痛、黄疸即因此而成。之四是:奇恒之腑中有女子胞,却没有提到男子相应的器官。如果将胆改正为“卵”,指男子外生殖器(睾丸),则一方面解决了胆的归属的疑难问题,同时又补充了男子的奇恒之腑比女子少一个的缺憾,使《内经》在对男女脏腑器官的叙述上达到完善。之五是:奇恒之腑所藏之精,其实皆是肾精所化。女子胞,男子“卵”,都是人体的生殖器官,其所藏之精,皆来自于肾。肾精充足,产生天癸,再促使女子发生月经,男子产生精液,男女和合,便能生育后代。 另有人也认为胆不应属于奇恒之腑,《素问·五脏别论》所论述奇恒之腑中的“胆”,应是“膻中”之误。其根据之一是:胆、膻二字的字形易误。“胆”是“瞻”的简体字,这个简体字至少在唐代已经有人使用。而“膻”字,也在很早以前就有人把它简化成“胆”。经文在古代传抄中,把“膻中”写成“胆中”,去掉了“中”,就成了“胆”。之二是:膻中亦为“府”。如王冰注释《素问·经脉别论》“毛脉合精,行气于府”时说:“府,谓气所聚之处也,是为气海,在两乳间,名曰膻中也。”之三是:奇恒之腑,《素问·五脏别论》称为“地气之所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地气通于嗌。”膻中又名叫“嗌”。
编辑本段生理特性
胆居六腑之首,又隶属于奇恒之府,其形呈囊状,若悬瓠,附于肝之短叶间。胆属阳属木,与肝相表里,肝为脏属阴木,胆为腑属阳木。胆贮藏排泄胆汁,主决断,调节脏腑气。胆的生理特性
胆气主升
胆为阳中之少阳,禀东方木德,属甲木,主少阳春升之气,故称胆气主升。胆气主升,实为胆的升发条达之性,与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同义。甲子为五运六气之首,其时应春,且为阳中之少阳。春气升则万物皆安,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与天地相参,在人体则胆主甲子,胆气升发条达,如春气之升,则脏腑之气机调畅。胆气主升之升,谓木之升,即木之升发疏泄。胆气升发疏泄正常,则脏腑之气机升降出人正常,从而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故曰:“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物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胆气不升,则飧泄、肠痹不一而起矣”(《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
性喜宁谧
宁谧,清宁寂静之谓。胆为清净之府,喜宁谧而恶烦扰。宁谧而无邪扰,胆气不刚不柔,禀少阳温和之气,则得中正之职,而胆汁疏泄以时,临事自有决断。邪在胆,或热,或湿,或痰,或郁之扰,胆失清宁而不谧,失其少阳柔和之性而壅郁,则呕苦、虚烦、惊悸、不寐,甚则善恐如人将捕之状。临床上用温胆汤之治虚烦不眠、呕苦、惊悸,旨在使胆复其宁谧温和之性而得其正。
编辑本段常见病
胆囊炎
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在腹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
胆结石
胆结石又称胆系结石病或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是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又分肝内、肝外)的总称。胆结石应以预防为主,发病后应即时治疗,一般有非手术及手术治疗两类治疗手段
编辑本段动物的胆
蛇胆
蛇胆性凉,味苦微甘;具有祛风除湿清凉明目、解毒去痱的功效;可调补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延缓机体衰老;但因生蛇胆中含有寄生虫,人在食用后很容易引起中毒,如果要服用,可用酒吞服或者将蛇胆蒸食。 蛇胆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名贵药材,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民间。最先记载见于汉朝《名医别录》,有蚺蛇(蟒蛇)胆和蝮蛇胆两种。蛇胆性凉、味苦微甘,有行气祛痰、搜风祛湿、明目益肝的功效。对咳嗽多痰、目赤肿痛、神经衰弱、高热神昏、小儿惊风等症都有良好效果。据临床报道,蛇胆汁用于治疗各种角膜溃疡、浅层点状角膜炎、浅层弥漫性角膜炎、角膜斑等症有较好的疗效,且无副作用。另外,蛇胆应用方便,既可以开水吞服,也可以用黄酒送服。
熊胆
熊胆干燥胆囊呈长扁卵形,上部狭细,下部膨大,长10~20厘米,宽5~8厘米。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显光泽,有皱褶,囊皮薄,迎光视之,上部常呈半透明。质坚硬,破开后,断面纤维性。囊内藏有干燥胆汁,习称"胆仁",呈块状、颗粒状、粉末状或稠膏状。有光泽,颜色不一,金黄色透明光亮如琥珀,质松脆,味苦回甜者习称"金胆"或"铜胆";黑色、质坚而脆或呈稠膏状者,习称"墨胆"或"铁胆";黄绿色、光亮较差、质亦较脆者,习称"菜花胆"。气微清香或微腥,入口溶化,味极苦,清凉而不粘牙。以个大、胆仁金黄色、明亮、味苦回甜者为佳。
狗胆
狗胆味苦,性寒。清肝明目,止血消肿。治风热眼痛,目赤涩痒;吐血,鼻衄;盯耳,疮疡。 内服:入丸剂。外用:涂敷或点眼。 狗胆结石又叫狗宝
编辑本段利胆的食物
冬瓜汁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上海宇玫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3-08-27 广告
2023-08-27 广告
1)储存:这是胆囊的主要功能,空腹时胆囊舒张,胆汁进入胆囊。 (2)浓缩:胆囊壁吸收储存胆汁的水分和氧化物,可使胆汁浓缩6~10倍。 (3)分泌:胆囊壁每24小时分泌约20ml稠厚粘液,除保护胆囊的粘膜不受胆汁侵蚀外,还有润滑作用,有利于胆...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上海宇玫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展开全部
胆道、胆囊的基本常识
胆道就是那些将肝脏分泌的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的管道结构。一般包括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两部分。肝内胆道有胆小管、左、右肝管;肝外胆道包括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和胆囊。
如果把胆道系统看成是逐渐汇集、由小变大的"河流",那么源头就是位于肝小叶内的无数胆小管,由它们逐渐汇合形成二大干流即左、右肝管,经肝门出肝后,汇合成一条肝总管,下行,并以锐角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最终奔向十二指肠降部,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胆汁就汇入十二指肠腔内。
胆囊由胆囊管连通着,具有储存、浓缩、收缩(排胆)和分泌功能,起着贮存和调节胆汁的作用。
胆道就是那些将肝脏分泌的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的管道结构。一般包括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两部分。肝内胆道有胆小管、左、右肝管;肝外胆道包括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和胆囊。
如果把胆道系统看成是逐渐汇集、由小变大的"河流",那么源头就是位于肝小叶内的无数胆小管,由它们逐渐汇合形成二大干流即左、右肝管,经肝门出肝后,汇合成一条肝总管,下行,并以锐角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最终奔向十二指肠降部,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胆汁就汇入十二指肠腔内。
胆囊由胆囊管连通着,具有储存、浓缩、收缩(排胆)和分泌功能,起着贮存和调节胆汁的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胆
囊长5-8
cm,宽3-5
cm,容积40-60
ml,胆囊的
大小不是固定不变的,空腹时大一些,进食后由
于在其中储存的胆汁排出,体积会变得小一些。
胆囊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浓缩、储存和排出胆
汁。很多人有个误区,以为胆汁是胆囊分泌的,
其实胆汁主要是肝脏分泌的,胆汁由肝脏分泌
后,起初是比较稀薄的,经过胆囊的浓缩,成为
比较浓稠的胆汁,在这里,胆囊主要起到了一个
储存浓缩胆汁的作用。进食后,胆囊收缩,将浓
缩后的胆汁排入肠道,参与食物的消化,在这
里,胆囊主要起到一个排出胆汁的作用。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胆囊的功能非常大
吗?不是。胆囊只是一个浓缩、储存和排出胆汁
的器官,并不会影响胆汁的分泌,而胆汁作为一
种消化液,却是直接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的。胆
囊切除后,胆汁的分泌仍然是正常的,所不同的
是胆汁的排出过程发生了变化。
在有胆囊的情况下,胆汁的分泌是持续的,而
排入肠道是间断的,仅在进食的时候排入肠道。
在切除胆囊的情况下,胆汁的分泌仍然是持续
的,但排入肠道也是持续的,变得不受进食的影
响了。
胆囊切除后,胆总管可稍有代偿性扩大,管壁
增厚,粘膜腺体肥厚增多,从而使肝胆汁在通过
胆管系统时可得到一定的浓缩,这也部分代偿了
胆囊的功能。
总之,胆囊有一定的功能,但胆囊的功能是有
限的,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大的了不得,它
是一个生命的非必需器官,胆囊不同于心脏和肝
脏,人切除心脏或切除肝脏是无法生存的,切除
胆囊,人完全可以生活的很好,对人的消化功能
影响不大。
囊长5-8
cm,宽3-5
cm,容积40-60
ml,胆囊的
大小不是固定不变的,空腹时大一些,进食后由
于在其中储存的胆汁排出,体积会变得小一些。
胆囊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浓缩、储存和排出胆
汁。很多人有个误区,以为胆汁是胆囊分泌的,
其实胆汁主要是肝脏分泌的,胆汁由肝脏分泌
后,起初是比较稀薄的,经过胆囊的浓缩,成为
比较浓稠的胆汁,在这里,胆囊主要起到了一个
储存浓缩胆汁的作用。进食后,胆囊收缩,将浓
缩后的胆汁排入肠道,参与食物的消化,在这
里,胆囊主要起到一个排出胆汁的作用。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胆囊的功能非常大
吗?不是。胆囊只是一个浓缩、储存和排出胆汁
的器官,并不会影响胆汁的分泌,而胆汁作为一
种消化液,却是直接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的。胆
囊切除后,胆汁的分泌仍然是正常的,所不同的
是胆汁的排出过程发生了变化。
在有胆囊的情况下,胆汁的分泌是持续的,而
排入肠道是间断的,仅在进食的时候排入肠道。
在切除胆囊的情况下,胆汁的分泌仍然是持续
的,但排入肠道也是持续的,变得不受进食的影
响了。
胆囊切除后,胆总管可稍有代偿性扩大,管壁
增厚,粘膜腺体肥厚增多,从而使肝胆汁在通过
胆管系统时可得到一定的浓缩,这也部分代偿了
胆囊的功能。
总之,胆囊有一定的功能,但胆囊的功能是有
限的,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大的了不得,它
是一个生命的非必需器官,胆囊不同于心脏和肝
脏,人切除心脏或切除肝脏是无法生存的,切除
胆囊,人完全可以生活的很好,对人的消化功能
影响不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分泌胆汁,但胆汁没有消化酶,能把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分泌胆汁,帮助消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