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医从氨基酸代谢角度分析肝昏迷的生化机理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1-01-15
展开全部
1. 食物蛋白经肠道细菌的腐败作用产生胺类等有害物质,尤其是酪胺和苯丙氨酸脱羧产生的苯乙胺,若不能在肝细胞内有效的分解而进入脑组织,则分别被羟化形成β-羟酪胺和苯乙醇胺。它们的化学结构与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相似,称为假神经递质。假神经递质增多可取代正常的神经递质,但不能传递神经冲动,引起大脑异常抑制,导致肝昏迷。此外,严重肝功能障碍时,尿素合成受阻,导致血氨升高。氨进入脑组织与α-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进而形成谷氨酰胺,由于α-酮戊二酸不能穿过血脑屏障,因此脑中的α-酮戊二酸减少,三羧酸循环减弱,大脑ATP生成减少,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同时谷氨酸.谷氨酰胺增多,可产生渗透压效应,引起脑肿。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