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十则》的问题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都是写关于什么的?人身修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展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都是写关于什么的?人身修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展开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的<论语》翻译
学而篇第一
和尘
二零零四年十月
首先须明确,孔子是一个思想家!
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和尘翻译:
学问,本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累积过程,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这不仅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拓宽知识面,同时也要求我们不时地反思已经学过的知识,巩固和加深对它的理解。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和其他事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所谓触类旁通、道乃一体是也;而且前人的生活环境,思想之境界各不相同,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明白而懂得他们。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到了五十岁,才有信心可以正确认识《易经》的道理(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难道你们没有感受到这种深化自己学识修养的乐趣么?这样的人,自然会吸引同道、志友,不管远近,前来交流思想,切磋学问。这不正是我们做学问的最高兴的事么?大家应该懂得,朋友间是互相学习,增加学养,是为了理想。每个人的思想、观点不可能要求一致,个人的学识、境界也不可能相同,因此而心生间隙,这就不是做学问应有的态度,更背离了最起码的、君子的作为。
一般人的翻译(蔡希勤,汉英对照《论语》):
对学过的知识按时去实习它,不也是很好的是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是么?不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抱怨,不是很有修养的君子风度吗?
朱熹注解:
第一句。学之为言效也。人心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即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悦,其进自不能已矣。程子曰“习,重习也。时复思绎,浃洽于中,则悦也。”又曰:“学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则所学者在我,故悦。”谢氏曰:“时习者,无时而不习。坐如尸,坐时习也;立如齐,立时习也。”
第二句。朋,同类也。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程子曰:“以善及人,而信从者重,故可乐。”又曰:“说在心,乐主发散在外。”
第三句。愠,含怒意。君子,成德之名。尹氏曰:“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程子曰:“虽乐于及人,不见是而无闷,乃所谓君子。”愚谓及人而乐者顺而易,不知而不愠者逆而难,故惟成德者能之。然德之所以成,亦曰学之正、习之熟、说之深,而不已焉耳。程子曰:“乐由说而后得,非乐不足以语君子。”
1、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到别人的优点就要设法使自己也获得同样的优点,看到别人的缺点,就要反思自己身上是否也具有类似的缺点。”
6、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8、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或者只看自己的优点退�说娜钡悖�床坏阶约旱娜钡愫退�说挠诺悖话�米约旱某ごλ�说亩檀Ρ取T谟肴讼啻χ校�捅硐治�杂庞诩骸⑶坑诩赫卟环��欢杂腥钡愦砦笳弑墒印⑾悠�谎嫌谠鹑硕�碛谠鸺海荒谜�返牡览淼笔值缤玻�徽毡鹑耍�徽兆约骸U庋��榷氯�讼蛩�搜�疤岣咦约旱牡缆罚�材衙庠斐扇思始涞牟缓托常�灾脸逋弧?
所以,重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认真领会它的深刻内涵,并且努力去做,还是很有意义的。
学而篇第一
和尘
二零零四年十月
首先须明确,孔子是一个思想家!
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和尘翻译:
学问,本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累积过程,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这不仅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拓宽知识面,同时也要求我们不时地反思已经学过的知识,巩固和加深对它的理解。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和其他事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所谓触类旁通、道乃一体是也;而且前人的生活环境,思想之境界各不相同,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明白而懂得他们。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到了五十岁,才有信心可以正确认识《易经》的道理(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难道你们没有感受到这种深化自己学识修养的乐趣么?这样的人,自然会吸引同道、志友,不管远近,前来交流思想,切磋学问。这不正是我们做学问的最高兴的事么?大家应该懂得,朋友间是互相学习,增加学养,是为了理想。每个人的思想、观点不可能要求一致,个人的学识、境界也不可能相同,因此而心生间隙,这就不是做学问应有的态度,更背离了最起码的、君子的作为。
一般人的翻译(蔡希勤,汉英对照《论语》):
对学过的知识按时去实习它,不也是很好的是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是么?不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抱怨,不是很有修养的君子风度吗?
朱熹注解:
第一句。学之为言效也。人心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即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悦,其进自不能已矣。程子曰“习,重习也。时复思绎,浃洽于中,则悦也。”又曰:“学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则所学者在我,故悦。”谢氏曰:“时习者,无时而不习。坐如尸,坐时习也;立如齐,立时习也。”
第二句。朋,同类也。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程子曰:“以善及人,而信从者重,故可乐。”又曰:“说在心,乐主发散在外。”
第三句。愠,含怒意。君子,成德之名。尹氏曰:“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程子曰:“虽乐于及人,不见是而无闷,乃所谓君子。”愚谓及人而乐者顺而易,不知而不愠者逆而难,故惟成德者能之。然德之所以成,亦曰学之正、习之熟、说之深,而不已焉耳。程子曰:“乐由说而后得,非乐不足以语君子。”
1、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到别人的优点就要设法使自己也获得同样的优点,看到别人的缺点,就要反思自己身上是否也具有类似的缺点。”
6、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8、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或者只看自己的优点退�说娜钡悖�床坏阶约旱娜钡愫退�说挠诺悖话�米约旱某ごλ�说亩檀Ρ取T谟肴讼啻χ校�捅硐治�杂庞诩骸⑶坑诩赫卟环��欢杂腥钡愦砦笳弑墒印⑾悠�谎嫌谠鹑硕�碛谠鸺海荒谜�返牡览淼笔值缤玻�徽毡鹑耍�徽兆约骸U庋��榷氯�讼蛩�搜�疤岣咦约旱牡缆罚�材衙庠斐扇思始涞牟缓托常�灾脸逋弧?
所以,重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认真领会它的深刻内涵,并且努力去做,还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全部
三个方面都有!!!
但是又很难说它只具备这几个方面的启迪和鸣视,自我总结以下四点,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吧!
一、学习:学习方面一定要能下定决心,持之以恒;要能不断创新,推陈出新;要坚持温习学过的知识;学习还要多思考,用心去领会;学习要能向他人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二、人身修养:在做人方面要能不断反省自己,保持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短处,才能不断提高;
三、学习态度: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不断推陈出新,提高自己;做人还要诚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四、生活处世态度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是又很难说它只具备这几个方面的启迪和鸣视,自我总结以下四点,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吧!
一、学习:学习方面一定要能下定决心,持之以恒;要能不断创新,推陈出新;要坚持温习学过的知识;学习还要多思考,用心去领会;学习要能向他人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二、人身修养:在做人方面要能不断反省自己,保持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短处,才能不断提高;
三、学习态度: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不断推陈出新,提高自己;做人还要诚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四、生活处世态度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学习而常常去实践,不是很愉快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学习方法
人身修养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人身修养
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人身修养
人身修养
人身修养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人身修养
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人身修养
人身修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通吃,大哲理不分类别。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