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是怎么从汉语演变的?

 我来答
星闻密探
高粉答主

2019-07-25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3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5.7万
展开全部

三国时代,汉字传入日本,唐代时日本人发明了通行于女性之间的假名,官文为文言文,因此现代日本语受古代汉语影响极大。

以昭和31年(1956年)的《例解国语辞典》为例,在日本语的语汇中,和语占36.6%、汉语占53.6%,昭和39年(1964年)日本国立研究所对90种杂志用语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和语占36.7%、汉语占47.5%、西洋语占近10%的结论。

日语的起源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

明治时代的日本人把日语划为阿尔泰语系,但阿尔泰语系这个说法已经普遍遭到否定,霍默·赫尔伯特(Homer Hulbert)和大野晋认为日语属于达罗毗荼语系,西田龙雄认为日语属于汉藏语系,

白桂思(Christopher I. Beckwith)认为日语属于日本-高句丽语系(即扶余语系),列昂·安吉洛·塞拉菲姆(Leon Angelo Serafim)认为日本语和琉球语可以组成日本语系。

有一种假设认为南岛语系、壮侗语族和日本语系可以组成南岛-台语门(Austro-Tai languages),即认为三者都有共同的起源。

扩展资料:

日语与汉语的联系很密切,在古代(唐朝)的时候,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随着汉字由中国东北的渤海国和朝鲜等地被传入日本。

近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其近代化及工业化进程,大量的欧美词汇随着工业革命成果及启蒙运动思想一同引入日本(主要是英文,此外亦有德文和法文),

又由日本人重新组合成大量现代日语词汇并被传到邻近的中韩两国,因此被汉语采用,如电话、干部、共产党、社会主义、机器、生产、经济、教育、军事、列强、物理、数学、化学、生物、英语、航空母舰等等。

阿肆说教育
2021-08-02 · 我是阿肆,专注于分享教育知识。
阿肆说教育
采纳数:1988 获赞数:28959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三国时代,汉字传入日本,唐代时日本人发明了通行于女性之间的假名,官文为文言文,因此现代日本语受古代汉语影响极大。

以昭和31年(1956年)的《例解国语辞典》为例,在日本语的语汇中,和语占36.6%、汉语占53.6%,昭和39年(1964年)日本国立研究所对90种杂志用语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和语占36.7%、汉语占47.5%、西洋语占近10%的结论。

日语的起源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

明治时代的日本人把日语划为阿尔泰语系,但阿尔泰语系这个说法已经普遍遭到否定,霍默·赫尔伯特(Homer Hulbert)和大野晋认为日语属于达罗毗荼语系,西田龙雄认为日语属于汉藏语系

白桂思(Christopher I. Beckwith)认为日语属于日本-高句丽语系(即扶余语系),列昂·安吉洛·塞拉菲姆(Leon Angelo Serafim)认为日本语和琉球语可以组成日本语系。

有一种假设认为南岛语系、壮侗语族和日本语系可以组成南岛-台语门(Austro-Tai languages),即认为三者都有共同的起源。

使用情况

日语的使用范围包括日本国全境(琉球地区大部分使用,有原住民使用琉球语,日本不承认琉球语为独立语言)。

日语在世界范围使用广泛,因为日本动漫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虽不是联合国工作语言,在世界上影响力也很大。特别是对于与ACG相关的物什,日语几乎是唯一的用语。

日语主要在俄罗斯,东亚,东南亚,南亚,大洋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及欧洲的英国为少数的重要语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jjbjdp
推荐于2017-11-23 · TA获得超过38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4.3万
展开全部
汉字东传日本 ,日本才有了自己的文字。汉字的日本文字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音读、 训读的成立阶段 ,万叶假名阶段 ,片假名、 平假名阶段 ,汉字假名混写阶段。日本的文字改革是在明治维新以后开始的。1949 年公布的 《当用汉字字体表》 ,其目的就在于简化字形 ,其中有简体字 774 个,正式确立了简体字的地位。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 ,自古就开始经济文化交流。虽然中日两国语言不同 ,但却共同使用汉字。一直到今天,汉字在日语中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日语仍然难以舍弃汉字。汉字在日本是怎样传入日本的 ,又是如何演变的 ,日本汉字是怎样整理简化的。笔者拟对此略作分析、 探讨。
一、 日本汉字的由来
汉字由中国传入日本 ,并被日本接受 ,日本才有了自己的文字。中国汉字传入日本 ,可以从中日两国的出土文物和文献等方面来考证。
王莽时期所造的一种叫 %26ldquo;货泉%26rdquo; 的货币 ,在日本丝岛出土。 %26ldquo;货泉%26rdquo; 两字 ,可能是最早传入日本的汉字。公元 1784 年在日本九州出土了%26ldquo; 委奴国王%26rdquo;印。
其中的 %26ldquo;倭%26rdquo; 作 %26ldquo;委%26rdquo;,有可能是中国古代传入日本的第一个简体字。这些材料证明 ,公元前 1 世纪至公元后 1 世纪 ,汉字已经传到日本。不过此时传入日本的汉字还是十分零散的。他们还没有把汉字作为文字使用 ,还没系统地接触汉字。
在文献上有关汉字传入日本的记录要追溯到日本奈良时代的学者万侣编写的 《古事记》 。
自汉字和中国典籍大量传入日本后 ,日本人就开始学习汉字。汉字文献越来越多地进入日本 ,日本人逐渐认识到汉字的用途 ,表现出对汉字极大的热情。日本上层社会掀起了学习汉语和中华文明的热潮 ,一部分人掌握汉字 ,会写文章 ,还会写汉诗。汉字逐步在日本传播开来。
二、 汉字在日本的演变
汉字的日本文字化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音读、 训读阶段 ,万叶假名阶段 ,片假名、 平假名阶段 ,汉字假名混写阶段。
(一) 音读、 训读的产生
由于汉语与日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 ,因此汉字不可能一传入日本就能立即融入日语中。日语汉字按汉语的发音读出来 ,叫音读 ,是在符合日语发音习惯的基础上 ,模仿我国古代对该汉字的发音方法而形成的。
由于日本分阶段从不同的地方引进汉字 ,且汉字的发音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因此 ,日语汉字的音读音非常复杂 ,主要分为吴音、 汉音、 唐音、 惯用音等几种。所谓训读 ,就是借用中国汉字的字义 ,但仍然按日本原有的发音来读音。
(二)万叶假名的产生
万叶假名又叫做真假名 ,产生于奈良初期(8 世纪初) ,因其用法主要集中在日本古典名著 《万叶集》中而得名。
所谓真假名的 %26ldquo;真%26rdquo; 指的是汉字 ,而假名则是对汉字的一种假借和假用。他们从汉字中找出一些与日语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这时的汉字已不是表意的记号 ,而是拼音的记号。万叶假名可以看作是日本文字的开始。万叶假名的出现 ,使汉字的日语文字化功能进一步加强。日本重要文学作品 《古事记》 、 《万叶集》 等都是以万叶假名的形式记录的。
(三)片假名和平假名的产生
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从万叶假名发展而来的。万叶假名大量使用时 ,为书写方便 ,出现了略草体和省略体,后来逐渐演变成假名文字。
片假名的产生有一种说法:遣唐使吉备真备长期在长安学习汉语,精通汉文 ,回国后就取汉字的偏旁简化成片假名。另一种说法是片假名来源于僧侣。平安初期正是汉文学及佛教经典传入的鼎盛时期。
由于那时讲解佛经盛行 ,听讲的僧侣要在很短时间内,在经书的狭小字里行间记录下来 ,加上注释和读音,用万叶假名很不方便 ,于是尽可能用简单的字书写,只写汉字的偏旁 ,仅用汉字的部分笔画代替全字。
平假名又叫草假名、 女手、 女假字 ,但并非女人专用。它也是从万叶假名分化出来的一种假名形式。
平安初期 ,男子都以学习汉字和汉文为主 ,女子则学习赠答歌和消息文等。日本妇女在书写情书、日记、 诗歌时,一般采用草体假名 ,用行书和草书体 ,使假名的书写方式越来越简略化 ,这样慢慢地形成了潇洒的平假名。
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由汉字简省笔画而成的 ,符合文字工具必须简易的要求。片假名和平假名的形体统一 ,读音统一 ,而且拼写简易 ,这是日本文字改革的一大进步。
(四) 汉字假名混写的形成
片假名与平假名出现以后 ,日语的标记形式由纯汉字形式发展到汉字假名混写形式。汉字多用来表实词性的词汇 ,而假名多用来表虚词性的词及外来语。时至今日 ,汉字假名混写已经成为日本常用的文字形式。
三、 日本汉字的整理与简化
(一)日本汉字的整理
日本的文字改革是在明治维新以后开始的。古代的日本 ,读书识字的多属贵族阶级、 僧侣和武士。明治维新前后 ,日本人为了赶上西方 ,学习西方的文化。
许多学者研究了西方的文字后 ,觉得日本文字有很多缺点:汉字不是音节文字 ,除了硬记以外没有其他办法 ,不能用字典自学等。日本人认识到文字改革的必要性。当时有不少激进的主张 ,有人主张废除汉字而用罗马字 ,有人主张废除汉字而用假名完全代替。但汉字在日本已有 1600 多年的历史 ,日本的重要典籍和文物都是用汉字记录的 ,废弃汉字等于切断历史 ,使日本人与他们的传统文化隔绝。
日文的同音字太多 ,同样的读音 ,往往可以写成几十个汉字。每种写法在表达思想上都有细微差别 ,它们是汉字文化的精华 ,用假名是表现不出来的。
最终决定限制汉字 ,压缩汉字数量。1919 年日本提出了 《汉字整理案》 ,字数为 2600 个。1946 年日本政府公布了 《当用汉字表》 ,字数为 1850 个。1949 年公布了 《当用汉字字体表》,将 800 个左右的当用汉字的字形作了整理 ,同时对异体字作了处理。1977年公布了 《新汉字表试行草案》,字数为 1900 个。经试用和研究后 ,1981 年 10 月 ,日本政府正式公布了《常用汉字表》,明确规定在法令、 公文、 报纸、 杂志等一般社会生活所使用的汉字字数为 1945 个。
(二)日本汉字的简化
1946年日本公布的 《当用汉字表》 中的 1850 个汉字就有 131 个简体字。1949 年公布的 《当用汉字字体表》,其目的就在于简化字形 ,其中有简体字774 个 ,正式确立了简体字的地位。1981 年 《常用汉字表》 中简体字就达 800 多个。
日本对汉字的简化 ,其方法和中国的大同小异 ,主要有以下几种:简省偏旁。将繁体字的部分结构或笔画省去 ,以求简便。 (编辑:pulp)

摘 要: 日语的暧昧表达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讲,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有时很难把某些场合的日语对译成合适的汉语。 正确地理解日语的暧昧表达是中国日语学习者学习的重要任务。 文章主要从日语语法结构的角度对其暧昧性的表现进行了分析, 又从日本文化角度对日本人的暧昧性的心理进行了论证。
一、 引言
日本人说话含糊、模棱两可、不确切的表达方式,是日语显著的语言特点之一,也是日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日语的暧昧表达,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体现了日本人的含蓄也常常被人误解。
正确理解日语的暧昧表达,能够更好地同日本人进行语言交流,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本文对日语中的暧昧表达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日语暧昧表达产生的文化根源。
二、 现实语言生活中常见的日语暧昧的表达方式
1.随声附和的应用
随声附和是日本人的语言习惯,在谈话过程中常插些 「はい」 「そうですね」 「なるほど」等词语,这些话实际上不是表达的是或者不是,而是一种暧昧的表达,一种应酬场面的随声附和。尤其是 「そうですね」 出现的频率最高,这是一个专门用来附和赞成对方的短语,相当于汉语的%26ldquo;不错,是这样啊%26rdquo;。
在日常生活和应酬活动中,它成了日本人说话的积癖。
电视采访中出现最多的就是 「そうですね」 这个词,比如节目主持人问%26ldquo;对于友情问题你怎么看%26rdquo; ,被采访的人就会这样回答 「そうですね、友情といえば%26hellip;」 对于友情究竟怎么看的这个问题还没有表态,就先来一句 「そうですね」 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句多余的废话,对于日本人却必不可少。日本人的对话过程中不管你同意还是不同意,在听完对方的话之后总是先说一句 「 そうですね」 然后才进入正题。
这种随声附和,一般情况下都表明自己在洗耳恭听,同时也表示出自己参与会话的积极性,使会话圆满进行。这种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的语言心理和行为是日本人追求和睦的人际关系! 增添和谐气氛所特有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也就是说,是%26ldquo;和%26rdquo;的思想理念造成的一种自发性的合作意识。
2.委婉的拒绝的表达方式%26ldquo;和%26rdquo;的精神还体现在拒绝言语行为中,日本人重视人际交往中的和谐关系,对别人的请求、邀请、建议等即使办不到或不能答应,也很少说不,而多用一些间接性的拒绝表达方式。例如:
A 「あした、买い物にいかない」 (明天去买东西吗?)
B 「あしたはちょっと%26hellip;」 (明天么%26hellip; )用 「ちょっと 」表示犹豫、不太好办、又不便说出口。对方多不再勉强。日本人轻易不对别人说%26ldquo;不%26rdquo;。日本人认为对直接拒绝,否定他人的请求是对别人人格的否定,这样做是会损害人际关系的。
3.暧昧模糊的词语的使用
日本人在日常会话中常使用暧昧模糊,意思不明确的词语如 「なかなか」 「そろそろ」 「なんだか」 「まあまあ」 等等,这些暧昧模糊的词语对初学日语的外国人来说,说话人的真实用意不明确,不好理解,甚至会产生误解。例如:
A「 中国语はお上手ですね 」 (你的汉语真好啊)
B 「まあまあ」 (一般般)在这个会话中, 「まあまあ」 既表现了说话人谦虚的一面,同时和 「まだまだ」 相比还表现出对自己一定程度的满意,初学者一般很难理解其中的意思。
4.省略语的运用

日本人说话常常含糊其辞,很多话只说一半,甚至有时候连前半句都没有讲清楚,却能理解对方的意思,日本的文学作品及日常会话中的省略现象比比皆是。
在日常会话中,很少听到日本人说%26ldquo;你%26rdquo;%26ldquo;我%26rdquo;如何如何,也不太用%26ldquo;你%26rdquo;%26ldquo;他%26rdquo;这样的人称代词。除了主语省略之外,双方已知的信息也经常被省略。
如外面打来电话,姓田中的日本人拿起电话来说
「 こちらは田中ですけれども%26hellip;」 (我是田中%26hellip;)在这个句子当中有了 「けれども」 不仅使句子委婉,而且有了一定的言外之意%26ldquo;你有什么事呀%26rdquo;等,被省去的部分靠对方去体会。

5.避免断定的句末表达方式
日语的暧昧表达往往除了采用不明确的词语和非直率的表达方式,在句尾表达上也往往含糊不清,或半吞半咽,致使整个语言表达暧昧模糊。
例如,在句尾加上 「であろう」 (大概%26hellip;) 「ようだ」 (好象%26hellip;) 「かもしれません」 (可能) 等表达方式使句子变得温和婉转,达到避免武断,缓和语气的作用。例如:
「あした、雨が降るかもしれません。」 (明天可能会下雨)「 あの人は学生でしょう 」 (那个人是学生吧)
三、 日语暧昧表达的文化背景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日语口语中的暧昧语言正是在日本的一些特殊文化条件下产生发展的,这些特殊的文化条件与日本所处的地理环境、日本人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是哪些因素的影响,导致产生了这种暧昧文化呢?
1.自然条件的关系
日本人这种暧昧的语言习惯,是与日本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同时日本也是个单一民族的国家,主要以稻作物为主,相互间协同劳动极其重要,因此,长期以来在集团生活中日本人形成了共同协作的关系。日本人之间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而且彼此之间都不轻易外露感情和想法。
日本人之间有着丰富、细腻的感觉,可以通过微小的眼神(编辑:pulp)
( ) 。更换偏旁。有些繁体字的偏旁 ,特别是形声字的声符。例如:尺(睾) 、 ( ) 、 ( ) 、 釈(释) 。
草书楷化。将草书的连绵笔画断开 ,改成点横竖撇等楷书笔形 ,整齐规划。例如: 楼 ( ) 、 寿(寿) 。
简存轮廓。将繁体字笔画加以减省 ,只保留原字轮廓 ,或保留原字特征。例如: ( ) 、 尽(尽) 、 鶏(鸡) 。
同音代替。在不引起意义混淆的前提下 ,用笔画少或常用的字代替同音或音近的字。例如: 皈( ) 、 叉(差) 。
采用古体。古代繁简并用 ,互相通借 ,将笔画简单的选作正体字。例如:処(处) 、 与(与) 、 乱(乱) 。符号代替。将繁体字的复杂部件改为简单的符号 ,以化繁为简。例如: 仏(佛) 、(齿) 。
采用连笔。许多汉字的笔画 ,分笔连笔分不清 ,为简化 ,统一采用连笔组合。例如: 増 (增) 、 墨(墨)
希望能帮到你~~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5-06-26
展开全部
汉字东传日本 ,日本才有了自己的文字。汉字的日本文字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音读、 训读的成立阶段 ,万叶假名阶段 ,片假名、 平假名阶段 ,汉字假名混写阶段。日本的文字改革是在明治维新以后开始的。1949 年公布的 《当用汉字字体表》 ,其目的就在于简化字形 ,其中有简体字 774 个,正式确立了简体字的地位。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 ,自古就开始经济文化交流。虽然中日两国语言不同 ,但却共同使用汉字。一直到今天,汉字在日语中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日语仍然难以舍弃汉字。汉字在日本是怎样传入日本的 ,又是如何演变的 ,日本汉字是怎样整理简化的。笔者拟对此略作分析、 探讨。
一、 日本汉字的由来
汉字由中国传入日本 ,并被日本接受 ,日本才有了自己的文字。中国汉字传入日本 ,可以从中日两国的出土文物和文献等方面来考证。
王莽时期所造的一种叫 %26ldquo;货泉%26rdquo; 的货币 ,在日本丝岛出土。 %26ldquo;货泉%26rdquo; 两字 ,可能是最早传入日本的汉字。公元 1784 年在日本九州出土了%26ldquo; 委奴国王%26rdquo;印。
其中的 %26ldquo;倭%26rdquo; 作 %26ldquo;委%26rdquo;,有可能是中国古代传入日本的第一个简体字。这些材料证明 ,公元前 1 世纪至公元后 1 世纪 ,汉字已经传到日本。不过此时传入日本的汉字还是十分零散的。他们还没有把汉字作为文字使用 ,还没系统地接触汉字。
在文献上有关汉字传入日本的记录要追溯到日本奈良时代的学者万侣编写的 《古事记》 。
自汉字和中国典籍大量传入日本后 ,日本人就开始学习汉字。汉字文献越来越多地进入日本 ,日本人逐渐认识到汉字的用途 ,表现出对汉字极大的热情。日本上层社会掀起了学习汉语和中华文明的热潮 ,一部分人掌握汉字 ,会写文章 ,还会写汉诗。汉字逐步在日本传播开来。
二、 汉字在日本的演变
汉字的日本文字化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音读、 训读阶段 ,万叶假名阶段 ,片假名、 平假名阶段 ,汉字假名混写阶段。
(一) 音读、 训读的产生
由于汉语与日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 ,因此汉字不可能一传入日本就能立即融入日语中。日语汉字按汉语的发音读出来 ,叫音读 ,是在符合日语发音习惯的基础上 ,模仿我国古代对该汉字的发音方法而形成的。
由于日本分阶段从不同的地方引进汉字 ,且汉字的发音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因此 ,日语汉字的音读音非常复杂 ,主要分为吴音、 汉音、 唐音、 惯用音等几种。所谓训读 ,就是借用中国汉字的字义 ,但仍然按日本原有的发音来读音。
(二)万叶假名的产生
万叶假名又叫做真假名 ,产生于奈良初期(8 世纪初) ,因其用法主要集中在日本古典名著 《万叶集》中而得名。
所谓真假名的 %26ldquo;真%26rdquo; 指的是汉字 ,而假名则是对汉字的一种假借和假用。他们从汉字中找出一些与日语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这时的汉字已不是表意的记号 ,而是拼音的记号。万叶假名可以看作是日本文字的开始。万叶假名的出现 ,使汉字的日语文字化功能进一步加强。日本重要文学作品 《古事记》 、 《万叶集》 等都是以万叶假名的形式记录的。
(三)片假名和平假名的产生
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从万叶假名发展而来的。万叶假名大量使用时 ,为书写方便 ,出现了略草体和省略体,后来逐渐演变成假名文字。
片假名的产生有一种说法:遣唐使吉备真备长期在长安学习汉语,精通汉文 ,回国后就取汉字的偏旁简化成片假名。另一种说法是片假名来源于僧侣。平安初期正是汉文学及佛教经典传入的鼎盛时期。
由于那时讲解佛经盛行 ,听讲的僧侣要在很短时间内,在经书的狭小字里行间记录下来 ,加上注释和读音,用万叶假名很不方便 ,于是尽可能用简单的字书写,只写汉字的偏旁 ,仅用汉字的部分笔画代替全字。
平假名又叫草假名、 女手、 女假字 ,但并非女人专用。它也是从万叶假名分化出来的一种假名形式。
平安初期 ,男子都以学习汉字和汉文为主 ,女子则学习赠答歌和消息文等。日本妇女在书写情书、日记、 诗歌时,一般采用草体假名 ,用行书和草书体 ,使假名的书写方式越来越简略化 ,这样慢慢地形成了潇洒的平假名。
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由汉字简省笔画而成的 ,符合文字工具必须简易的要求。片假名和平假名的形体统一 ,读音统一 ,而且拼写简易 ,这是日本文字改革的一大进步。
(四) 汉字假名混写的形成
片假名与平假名出现以后 ,日语的标记形式由纯汉字形式发展到汉字假名混写形式。汉字多用来表实词性的词汇 ,而假名多用来表虚词性的词及外来语。时至今日 ,汉字假名混写已经成为日本常用的文字形式。
三、 日本汉字的整理与简化
(一)日本汉字的整理
日本的文字改革是在明治维新以后开始的。古代的日本 ,读书识字的多属贵族阶级、 僧侣和武士。明治维新前后 ,日本人为了赶上西方 ,学习西方的文化。
许多学者研究了西方的文字后 ,觉得日本文字有很多缺点:汉字不是音节文字 ,除了硬记以外没有其他办法 ,不能用字典自学等。日本人认识到文字改革的必要性。当时有不少激进的主张 ,有人主张废除汉字而用罗马字 ,有人主张废除汉字而用假名完全代替。但汉字在日本已有 1600 多年的历史 ,日本的重要典籍和文物都是用汉字记录的 ,废弃汉字等于切断历史 ,使日本人与他们的传统文化隔绝。
日文的同音字太多 ,同样的读音 ,往往可以写成几十个汉字。每种写法在表达思想上都有细微差别 ,它们是汉字文化的精华 ,用假名是表现不出来的。
最终决定限制汉字 ,压缩汉字数量。1919 年日本提出了 《汉字整理案》 ,字数为 2600 个。1946 年日本政府公布了 《当用汉字表》 ,字数为 1850 个。1949 年公布了 《当用汉字字体表》,将 800 个左右的当用汉字的字形作了整理 ,同时对异体字作了处理。1977年公布了 《新汉字表试行草案》,字数为 1900 个。经试用和研究后 ,1981 年 10 月 ,日本政府正式公布了《常用汉字表》,明确规定在法令、 公文、 报纸、 杂志等一般社会生活所使用的汉字字数为 1945 个。
(二)日本汉字的简化
1946年日本公布的 《当用汉字表》 中的 1850 个汉字就有 131 个简体字。1949 年公布的 《当用汉字字体表》,其目的就在于简化字形 ,其中有简体字774 个 ,正式确立了简体字的地位。1981 年 《常用汉字表》 中简体字就达 800 多个。
日本对汉字的简化 ,其方法和中国的大同小异 ,主要有以下几种:简省偏旁。将繁体字的部分结构或笔画省去 ,以求简便。 (编辑:pulp)

摘 要: 日语的暧昧表达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讲,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有时很难把某些场合的日语对译成合适的汉语。 正确地理解日语的暧昧表达是中国日语学习者学习的重要任务。 文章主要从日语语法结构的角度对其暧昧性的表现进行了分析, 又从日本文化角度对日本人的暧昧性的心理进行了论证。
一、 引言
日本人说话含糊、模棱两可、不确切的表达方式,是日语显著的语言特点之一,也是日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日语的暧昧表达,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体现了日本人的含蓄也常常被人误解。
正确理解日语的暧昧表达,能够更好地同日本人进行语言交流,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本文对日语中的暧昧表达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日语暧昧表达产生的文化根源。
二、 现实语言生活中常见的日语暧昧的表达方式
1.随声附和的应用
随声附和是日本人的语言习惯,在谈话过程中常插些 「はい」 「そうですね」 「なるほど」等词语,这些话实际上不是表达的是或者不是,而是一种暧昧的表达,一种应酬场面的随声附和。尤其是 「そうですね」 出现的频率最高,这是一个专门用来附和赞成对方的短语,相当于汉语的%26ldquo;不错,是这样啊%26rdquo;。
在日常生活和应酬活动中,它成了日本人说话的积癖。
电视采访中出现最多的就是 「そうですね」 这个词,比如节目主持人问%26ldquo;对于友情问题你怎么看%26rdquo; ,被采访的人就会这样回答 「そうですね、友情といえば%26hellip;」 对于友情究竟怎么看的这个问题还没有表态,就先来一句 「そうですね」 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句多余的废话,对于日本人却必不可少。日本人的对话过程中不管你同意还是不同意,在听完对方的话之后总是先说一句 「 そうですね」 然后才进入正题。
这种随声附和,一般情况下都表明自己在洗耳恭听,同时也表示出自己参与会话的积极性,使会话圆满进行。这种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的语言心理和行为是日本人追求和睦的人际关系, 增添和谐气氛所特有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也就是说,是%26ldquo;和%26rdquo;的思想理念造成的一种自发性的合作意识。
2.委婉的拒绝的表达方式%26ldquo;和%26rdquo;的精神还体现在拒绝言语行为中,日本人重视人际交往中的和谐关系,对别人的请求、邀请、建议等即使办不到或不能答应,也很少说不,而多用一些间接性的拒绝表达方式。例如:
A 「あした、买い物にいかない」 (明天去买东西吗?)
B 「あしたはちょっと%26hellip;」 (明天么%26hellip; )用 「ちょっと 」表示犹豫、不太好办、又不便说出口。对方多不再勉强。日本人轻易不对别人说%26ldquo;不%26rdquo;。日本人认为对直接拒绝,否定他人的请求是对别人人格的否定,这样做是会损害人际关系的。
3.暧昧模糊的词语的使用
日本人在日常会话中常使用暧昧模糊,意思不明确的词语如 「なかなか」 「そろそろ」 「なんだか」 「まあまあ」 等等,这些暧昧模糊的词语对初学日语的外国人来说,说话人的真实用意不明确,不好理解,甚至会产生误解。例如:
A「 中国语はお上手ですね 」 (你的汉语真好啊)
B 「まあまあ」 (一般般)在这个会话中, 「まあまあ」 既表现了说话人谦虚的一面,同时和 「まだまだ」 相比还表现出对自己一定程度的满意,初学者一般很难理解其中的意思。
4.省略语的运用

日本人说话常常含糊其辞,很多话只说一半,甚至有时候连前半句都没有讲清楚,却能理解对方的意思,日本的文学作品及日常会话中的省略现象比比皆是。
在日常会话中,很少听到日本人说%26ldquo;你%26rdquo;%26ldquo;我%26rdquo;如何如何,也不太用%26ldquo;你%26rdquo;%26ldquo;他%26rdquo;这样的人称代词。除了主语省略之外,双方已知的信息也经常被省略。
如外面打来电话,姓田中的日本人拿起电话来说
「 こちらは田中ですけれども%26hellip;」 (我是田中%26hellip;)在这个句子当中有了 「けれども」 不仅使句子委婉,而且有了一定的言外之意%26ldquo;你有什么事呀%26rdquo;等,被省去的部分靠对方去体会。

5.避免断定的句末表达方式
日语的暧昧表达往往除了采用不明确的词语和非直率的表达方式,在句尾表达上也往往含糊不清,或半吞半咽,致使整个语言表达暧昧模糊。
例如,在句尾加上 「であろう」 (大概%26hellip;) 「ようだ」 (好象%26hellip;) 「かもしれません」 (可能) 等表达方式使句子变得温和婉转,达到避免武断,缓和语气的作用。例如:
「あした、雨が降るかもしれません。」 (明天可能会下雨)「 あの人は学生でしょう 」 (那个人是学生吧)
三、 日语暧昧表达的文化背景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日语口语中的暧昧语言正是在日本的一些特殊文化条件下产生发展的,这些特殊的文化条件与日本所处的地理环境、日本人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是哪些因素的影响,导致产生了这种暧昧文化呢?
1.自然条件的关系
日本人这种暧昧的语言习惯,是与日本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同时日本也是个单一民族的国家,主要以稻作物为主,相互间协同劳动极其重要,因此,长期以来在集团生活中日本人形成了共同协作的关系。日本人之间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而且彼此之间都不轻易外露感情和想法。
日本人之间有着丰富、细腻的感觉,可以通过微小的眼神(编辑:pulp)
( ) 。更换偏旁。有些繁体字的偏旁 ,特别是形声字的声符。例如:尺(睾) 、 ( ) 、 ( ) 、 釈(释) 。
草书楷化。将草书的连绵笔画断开 ,改成点横竖撇等楷书笔形 ,整齐规划。例如: 楼 ( ) 、 寿(寿) 。
简存轮廓。将繁体字笔画加以减省 ,只保留原字轮廓 ,或保留原字特征。例如: ( ) 、 尽(尽) 、 鶏(鸡) 。
同音代替。在不引起意义混淆的前提下 ,用笔画少或常用的字代替同音或音近的字。例如: 皈( ) 、 叉(差) 。
采用古体。古代繁简并用 ,互相通借 ,将笔画简单的选作正体字。例如:処(处) 、 与(与) 、 乱(乱) 。符号代替。将繁体字的复杂部件改为简单的符号 ,以化繁为简。例如: 仏(佛) 、(齿) 。
采用连笔。许多汉字的笔画 ,分笔连笔分不清 ,为简化 ,统一采用连笔组合。例如: 増 (增) 、 墨(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阿梅达
高粉答主

2011-01-17 · 活到老学到老,自乐其中
阿梅达
采纳数:33953 获赞数:7593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日本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固有的词汇,因此日语并不是从汉语演变而成的。但是古代日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后来受汉字的影响,大量汉字传入日本,同时汉语词汇也大量输入到日本,形成利用汉字和假名一起记述日语的日文。因此只能说日语受汉语的影响很大而不能说是从汉语演变而成的。
楼上的回答很有参考价值,但好像有点答非所问。他谈的是日本汉字的由来,演变。。。而没回答日语是不是从汉语演变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