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首先,要有良好的英文阅读能力。
切莫以为能“大致看懂”原文,再加上字典,就可以做翻译了。信息在传导过程中必然会有损失,我们“断断续续”地听人说话,或许能大概明白意思,但这 并不是说,原文的意思只需要依靠我们接受到的片段就可以表达。而且,如果我们把这些“片段”再次表达出来,仍然会有损失——如此,译文的读者只能接受到“ 片段之片段”,自然无法理解了。
良好的英文阅读能力是指,能够基本完整准确地理解原文——包括文章要传达的思想,单词的确切含义,结构的组织,以及“文字之外”的其他内容,譬如双关语、 典故……这样才能保证译文读者尽可能多地接受原文的信息。当然,要做到这些很有难度,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这些信息——至少要能感觉到:你或许不明白典故的 来龙去脉,但至少要能判断出,这里有一个典故。
缺乏英文阅读能力,许多时候就根本谈不上翻译:
the longest bar(sell drinks)翻译成“最长的酒吧(卖饮料的)”。我们都知道,bar可以指“条、棒、酒吧、吧台”,原文作者也清楚这点,为了避免混淆,特地注明是“卖 饮料的”,所以理所当然是“吧台”,翻译成“卖饮料的酒吧”,就是没有弄懂原文。
economics in one lesson翻译成“一个教训中的经济学”,仅仅从字面来看,这是算不上错的,但如果我们具备基本的英文阅读能力就会知道,真正的意思应当是“一堂课就能说明白的经济学”(更直白一点,可以说“经济学一点通”,当然,这是后话)。
其次,要有好的词典。
再次,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以及查找资料的能力。
文章所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且,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也不是原文作者的义务,这时候,译者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就必须进行一些介绍、补 充和衔接。这时候,知识积累就非常重要了:因为我们无法预先判断需要哪类背景知识,做到“精确准备”,所以只能大致循某个方向,日常多积累。积累越多,补充和衔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难度也越小。
最后,要持续培养自己对中文的感觉。
已经有许多人说过,“翻译的问题在中文”。对此我有保留地赞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在做到上述三方面的前提下,“中文”的问题才会冒出来;但是,“中文”的问题确实很大、很重要。
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文字和结构要整齐之外,我觉得,解决“中文”问题,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打破“条件反射”、“约定俗成”的模式,努力发现和把握细微的差 异:这句话,刨除那几个词语,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譬如我们常见的“贯彻”,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某一种表述方式,是否能替换为另一种(可以说“道路的 修建使交通效率极大地提高了”,也可以说,“道路修好之后,交通效率大大提高了”)?看似不相干的两个词,在怎样的情境下,竟然是可以替换的(“预测得到 ”的情节,和“千篇一律”的情节,其实是一回事吧)?同一个词语,其实可以表达好几种不同的意思(你注意过吗,“原来”原来有两种意思,一种表示“之前 ”,一种表示“竟然”)……
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就会有许多收获,翻译的时候也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切莫以为能“大致看懂”原文,再加上字典,就可以做翻译了。信息在传导过程中必然会有损失,我们“断断续续”地听人说话,或许能大概明白意思,但这 并不是说,原文的意思只需要依靠我们接受到的片段就可以表达。而且,如果我们把这些“片段”再次表达出来,仍然会有损失——如此,译文的读者只能接受到“ 片段之片段”,自然无法理解了。
良好的英文阅读能力是指,能够基本完整准确地理解原文——包括文章要传达的思想,单词的确切含义,结构的组织,以及“文字之外”的其他内容,譬如双关语、 典故……这样才能保证译文读者尽可能多地接受原文的信息。当然,要做到这些很有难度,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这些信息——至少要能感觉到:你或许不明白典故的 来龙去脉,但至少要能判断出,这里有一个典故。
缺乏英文阅读能力,许多时候就根本谈不上翻译:
the longest bar(sell drinks)翻译成“最长的酒吧(卖饮料的)”。我们都知道,bar可以指“条、棒、酒吧、吧台”,原文作者也清楚这点,为了避免混淆,特地注明是“卖 饮料的”,所以理所当然是“吧台”,翻译成“卖饮料的酒吧”,就是没有弄懂原文。
economics in one lesson翻译成“一个教训中的经济学”,仅仅从字面来看,这是算不上错的,但如果我们具备基本的英文阅读能力就会知道,真正的意思应当是“一堂课就能说明白的经济学”(更直白一点,可以说“经济学一点通”,当然,这是后话)。
其次,要有好的词典。
再次,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以及查找资料的能力。
文章所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且,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也不是原文作者的义务,这时候,译者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就必须进行一些介绍、补 充和衔接。这时候,知识积累就非常重要了:因为我们无法预先判断需要哪类背景知识,做到“精确准备”,所以只能大致循某个方向,日常多积累。积累越多,补充和衔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难度也越小。
最后,要持续培养自己对中文的感觉。
已经有许多人说过,“翻译的问题在中文”。对此我有保留地赞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在做到上述三方面的前提下,“中文”的问题才会冒出来;但是,“中文”的问题确实很大、很重要。
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文字和结构要整齐之外,我觉得,解决“中文”问题,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打破“条件反射”、“约定俗成”的模式,努力发现和把握细微的差 异:这句话,刨除那几个词语,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譬如我们常见的“贯彻”,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某一种表述方式,是否能替换为另一种(可以说“道路的 修建使交通效率极大地提高了”,也可以说,“道路修好之后,交通效率大大提高了”)?看似不相干的两个词,在怎样的情境下,竟然是可以替换的(“预测得到 ”的情节,和“千篇一律”的情节,其实是一回事吧)?同一个词语,其实可以表达好几种不同的意思(你注意过吗,“原来”原来有两种意思,一种表示“之前 ”,一种表示“竟然”)……
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就会有许多收获,翻译的时候也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