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复习资料
展开全部
第一章 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传声。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物体振动得快,音调就高;振动得慢,音调就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第二章 光现象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108m/s。
3.光的反射:
(1)概念: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上,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几个名词:
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②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①镜面反射:在光滑的镜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仍为平行光线,只是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由于反射光线都在同一个方向上,因此从这一方向看很刺眼,而从别的方向上却看不到反射光线。
②漫反射:在粗糙表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漫反射。平行光线发生漫反射后,反射光线就不再平行了,而是按照反射定律射向各个方向,由于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因此从不同的方向上都能看到反射光线,而且光线不刺眼。
(5)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由这个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
4.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实像和虚像:
区别 概念 能否用光屏承接 倒立与正立 举例
实像 真实光线会聚成的像 能 一般为倒立 小孔成像
虚像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 否 一般为正立 平面镜成像
6.光的折射:
(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3)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发现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到水等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等透明物质斜射到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7.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反射现象、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8.透明、不透明物体有不同颜色的原因: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第三章 透镜
1.凸透镜、凹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3.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主要部件是一个凸透镜。
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 像的性质 应用
倒正 大小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
2f >u>f 倒立 放大 实像 投影仪
u< f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第四章 物态变化
1.温度:
(1)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的单位:℃。
(3)液体温度计:
①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②正确使用方法:
首先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者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常见的晶体、非晶体:各种金属、冰、海波、萘等是常见的晶体;蜡、沥青、玻璃是常见的非晶体。
3.熔化: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2)熔点:晶体熔化时温度叫熔点。
(3)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有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没有确定的熔点。
(4)冰的熔点:0℃。
4.凝固:
(1)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2)晶体与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有凝固点;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降低,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3)水的凝固点:0℃。
5.汽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2)沸腾:
①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沸腾的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④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100℃。
(3)蒸发:
①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速。要加快蒸发,就要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要减慢蒸发,应采取相反的措施。
③蒸发致冷: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4)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地点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 只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发生
剧烈程度 平和 剧烈
相同点 汽化现象、吸热过程
6.液化:
(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2)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增大压强)。
7.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
8.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9.雾、露、霜的成因:
(1)雾、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2)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
第五章 电流与电路
1.电荷:
(1)带电: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正负电荷: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验电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通过验电器两片金属箔是否张开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6)电荷量:用字母Q表示。
①定义: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②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2.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
(2)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胶、塑料、玻璃、陶瓷、油等。
3.自由电子: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
4.电流: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5.电路:
(1)电路就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电路各部分作用:
①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它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常见的电源有电池、发电机。
②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它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接通和断开电路。控制用电器是否工作。
④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形成电流的通路。它用来传输电能的。
5.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做通路。
(2)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做断路。
(3)短路:用导线直接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这时电流不经过用电器,且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
6.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电路:
电路 连接方法 电流
路径 有无节点 各用电器间是否互相影响 开关个数 改变开关位置是否影响电路
串联电路 用电器首尾相连 一条 无 互相影响 一个 不影响
并联电路 用电器两端分别连接在一起 两条或多条 有 互不影响 可以多个 可能影响
7.电流(强度):
(1)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简称电流。用字母I表示。
(2)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μA。
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8.电流表:
(1)清楚实验室使用的电流表的符号、外观、表盘、量程、接线柱。
(2)电流表使用注意事项: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②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
9.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1)串联电路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公式表示:I = I1= I2。
(2)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公式表示:I = I1+ I2。
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传声。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物体振动得快,音调就高;振动得慢,音调就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第二章 光现象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108m/s。
3.光的反射:
(1)概念: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上,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几个名词:
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②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①镜面反射:在光滑的镜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仍为平行光线,只是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由于反射光线都在同一个方向上,因此从这一方向看很刺眼,而从别的方向上却看不到反射光线。
②漫反射:在粗糙表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漫反射。平行光线发生漫反射后,反射光线就不再平行了,而是按照反射定律射向各个方向,由于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因此从不同的方向上都能看到反射光线,而且光线不刺眼。
(5)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由这个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
4.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实像和虚像:
区别 概念 能否用光屏承接 倒立与正立 举例
实像 真实光线会聚成的像 能 一般为倒立 小孔成像
虚像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 否 一般为正立 平面镜成像
6.光的折射:
(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3)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发现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到水等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等透明物质斜射到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7.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反射现象、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8.透明、不透明物体有不同颜色的原因: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第三章 透镜
1.凸透镜、凹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3.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主要部件是一个凸透镜。
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 像的性质 应用
倒正 大小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
2f >u>f 倒立 放大 实像 投影仪
u< f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第四章 物态变化
1.温度:
(1)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的单位:℃。
(3)液体温度计:
①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②正确使用方法:
首先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者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常见的晶体、非晶体:各种金属、冰、海波、萘等是常见的晶体;蜡、沥青、玻璃是常见的非晶体。
3.熔化: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2)熔点:晶体熔化时温度叫熔点。
(3)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有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没有确定的熔点。
(4)冰的熔点:0℃。
4.凝固:
(1)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2)晶体与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有凝固点;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降低,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3)水的凝固点:0℃。
5.汽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2)沸腾:
①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沸腾的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④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100℃。
(3)蒸发:
①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速。要加快蒸发,就要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要减慢蒸发,应采取相反的措施。
③蒸发致冷: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4)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地点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 只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发生
剧烈程度 平和 剧烈
相同点 汽化现象、吸热过程
6.液化:
(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2)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增大压强)。
7.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
8.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9.雾、露、霜的成因:
(1)雾、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2)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
第五章 电流与电路
1.电荷:
(1)带电: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正负电荷: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验电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通过验电器两片金属箔是否张开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6)电荷量:用字母Q表示。
①定义: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②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2.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
(2)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胶、塑料、玻璃、陶瓷、油等。
3.自由电子: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
4.电流: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5.电路:
(1)电路就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电路各部分作用:
①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它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常见的电源有电池、发电机。
②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它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接通和断开电路。控制用电器是否工作。
④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形成电流的通路。它用来传输电能的。
5.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做通路。
(2)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做断路。
(3)短路:用导线直接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这时电流不经过用电器,且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
6.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电路:
电路 连接方法 电流
路径 有无节点 各用电器间是否互相影响 开关个数 改变开关位置是否影响电路
串联电路 用电器首尾相连 一条 无 互相影响 一个 不影响
并联电路 用电器两端分别连接在一起 两条或多条 有 互不影响 可以多个 可能影响
7.电流(强度):
(1)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简称电流。用字母I表示。
(2)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μA。
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8.电流表:
(1)清楚实验室使用的电流表的符号、外观、表盘、量程、接线柱。
(2)电流表使用注意事项: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②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
9.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1)串联电路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公式表示:I = I1= I2。
(2)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公式表示:I = I1+ I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