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关于这些人物的故事名

迎春惜春元春王熙凤史湘云秦可熙妙玉巧姐李纨如果你们知道的话,就帮一下... 迎春 惜春 元春 王熙凤 史湘云 秦可熙 妙玉 巧姐 李纨
如果你们知道的话,就帮一下
展开
 我来答
遥望两重天8336
高赞答主

2007-03-08 · 一个有才华的人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5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亿
展开全部
贾府里的二小姐迎春,除了名字与迎春花相同外,在品性方面几乎很难找到共同点,她是贾赦之女,贾琏的同父异母妹,庶出.第三回写她的外貌”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可是她的性格却是懦弱无能,正如兴儿所说”二姑娘的浑名是’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贾府里的小姐们都有一个专长,不是能诗就是会画,独是她才具平庸.她在书中最突出的表现是贾府里出现风波,抄检大观园时,迎春的丫头司棋因与表兄秘密往来,自主婚约,被抄出“罪证”,行将驱逐出境。司棋百般央求迎春援救,而迎春却无动于衷,不加过问,听任司棋受辱被撵,最后愤而撞墙自尽。所以迎春这位弱女子注定了没有好的命运:《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判词写她: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后来书中写她由贾赦作主,嫁给了一个大同府人氏,祖上系军官出身,现袭指挥之职的孙绍祖,此人绰号“中山狼”,是个骄奢淫逸,作践妇女的虐待狂。可怜迎春这个金闺小姐在他的拳打脚踢折磨之下只有一年时间就一命呜呼了。
宋代刘敞一首咏迎春花的诗:秾李繁桃刮眼明,东风先入九重城.黄花翠蔓无人顾,浪得迎春世上名.------所以红楼梦中的迎春其实也只是徒有其名.
贾迎春----是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垒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 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

惜春
“原应叹息。”“原”总领下文——贵妃的领袖地位;“应”多理性而少感情——迎春的传统与懦弱;“叹”——中心词语,探春对家庭破败的深刻意识与深沉感情;而“息”——大事已去,煞尾的音节,余韵犹在,读来令人痛彻心扉。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读来有尺幅千里、意境深远之感,不愧为永远的惜春。她艰难的心路历程,是否有画中一般难以琢磨?
或许,面对难以挽回的倾褪,她走了一条多少人用悲叹走过的路。在她之前的八大山人、青藤、雪个,再远一点的还有更多,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人或为皇室后裔,或为山野之人,但他们对一种秩序的破灭总有一种清醒的认识,然而他们超脱世俗的悲情,使他们的笔底山河一样具有破败萧条之美。八大山人等人,他们的画笔下流露出的是一种震慑力,秃鸟,怪石,以极端的丑来嘲弄破灭的现实。然而,八大山人不会忘记,他的真实姓名叫——朱耷。他是明朝皇室的后代。同样,惜春也不会忘记,她的全名叫——贾惜春。对旧有秩序的感情上的留恋,那是他们最后的存身之所;对国家、家庭的爱,同时也是一种对责任的蔑视——或者说无法尽到责任,所以选择逃避,但逃避了之后,却还是逃不开那种对旧有秩序的感情的羁绊。于是,在山河飘零之际,他们用画笔记录下了岁月的流逝,与美的脆弱。一个王朝的背影,正是他们心灵的“山水横拖”,笔底的楼台高起。不知他们心灵的画布上,有几寸尺幅千里、有几重意境深远!
说到这里,不妨荡开笔说一说绘画技法与王朝末世之事,尽管笔者水平很低,不免让诸位见笑。或许,大家都不会忘记,北宋王朝的覆灭,金兵的入侵,与《满江红.怒发冲冠》深沉悲凉的曲调。但是,大家是否还记得,《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瘦金体(一种字体)、皴染法?
“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北宋院诚鲜二术,南唐法从弗多皴。当惊常世王和赵,已讶一堂君与臣。( )不自思为臣者,尔时调鼎作何人?”这是《千里江山图》的题诗,作者可能是蔡京。千里江山,只是,不久便被蹂躏得疮痍满地。尽管这样,北宋的青绿山水画水平已经达到了顶峰,而《千里江山图》作为青绿山水的奇葩,也就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贾惜春的千里江山是?她的家庭?她的绘画?还是她向往着的宗教殿堂?我们无从得知,只知她的青春与美貌在黄卷青灯间消耗殆尽。
北宋,那个末代的王朝,在绘画技法上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皴法的运用。名目繁多,如鬼脸皴、蟹脚皴等,一时难以说全。然而,这也是那个时期绘画技巧的一大缺点——皴法的运用过于生硬、死板。一个王朝的背影,在绘画技巧上,也留下了如此这般的痕迹。
这样做作的技巧,想必惜春是不会用的。这个充满灵性的女孩,素长写意山水,这在《红楼梦》中也有提到。她的清洁,原本不该世俗去玷污。然而,一个可笑而有可悲的决定作成了——让她去画大观园的图景!
这可能是她耗费心血最多的作品了。因为对旧有秩序的留恋,和害怕家庭覆灭的空虚,促使她提起画笔,作出一幅她根本就不擅长的锦绣图画。画面上的花团锦簇,掩盖不住失去灵性的死气沉沉,同时,家族覆灭的痕迹,在这幅图中可曾有体现?
最终,一个家庭,一个王朝覆灭了。而守在经院中的惜春,是否会在午夜梦回时,如梦似幻地记起,她曾经是那个已经很难想象是她的人?
无论如何,她用画笔收住了,属于她的千里江山。
最后,用笔者曾经写过的咏《千里江山图》诗作为结尾:
半壁寥寥半壁沉,亦难二术亦难皴。横拖山水八千里,纵起苍衣万仞尘。翠意绝嚣南国梦,青烟落曳北疆魂。昨宵藕榭悲歌没,隔世高台晚照沦。力透三分风里泪,湍流一季故园心。难夺耀日春光烬,可追深情末路吟。沧海遗珠千仞立,半为黄土半为云。

元春省亲
荣国府二老爷贾政的大女儿元春被封为贵
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贾府为迎
接元春省亲,专门修了一座大观园。元宵节之日,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前
呼后拥来到大观园。大观园内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既有竹林掩映的江南风景,
也有桑榆成荫的乡间田舍。
元春将大观园各处分别赐名,并命众兄弟姐妹各展才华题诗一首,以示庆贺。
元春被选入宫,到了"那不得见人的地方",此番见到贾母、王夫人等,
彼此悲喜交集,欲泣无声,不由得泪水频垂,强作欢颜。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首先,王熙凤对宁国府做了一次家族诊断。她极其尖锐地指出,宁国府存有“五大弊病”:“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件,事列专管,临期推诿;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管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针对这五大弊病,王熙凤决定采用猛药。一到宁国府,她就发表了措辞极其强硬的就职演说:“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再别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治。”

根据这一思路,王熙凤开始制定规则,按岗定编,强化监管。这一措施收到了效果,宁国府的面貌立刻改变了。由此可见,王熙凤的权威性确实是很强的。

然而,同样是这个王熙凤,在给贾母理丧时却出乎意料地陷入“权威性不足”的泥潭困境。她既调不动人,也调不动钱,只得哀求众人:“大娘婶子们可怜我吧!我上头挨了好些说,为的是你们不齐截,叫人笑话。明儿你们豁出些辛苦来罢!”尽管如此,仍然玩不转,被气得“眼泪直流,只觉得眼前一黑,嗓子一甜,便喷鲜红的血来,身子站不住,就栽倒在地”。

为什么王熙凤在协理宁国府时威重令行,而给贾母理丧时却权威不足、指挥失灵呢?这是因为,王熙凤的权威主要依靠贾母和娘家做靠山。一旦靠山倒了,王熙凤的权威便马上土崩瓦解。

其次,王熙凤肆无忌惮地以权谋私、行贿受贿、盘剥众人,在贾府上下积怨极深,毫无人缘。对于这一点,她本人也意识到了:“若按私心藏奸上论,我也太行毒了。也该抽回退步,回头看看。”

显而易见,王熙凤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权威,有的仅仅是一时的权势而已;靠山一倒,便寸步难行,一败涂地,任凭她再有管理才能也无力回天。

还应该指出的是,正是王熙凤的这种贪婪和疯狂才给贾府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因此,王熙凤并不是贾府的维持会会长;恰恰相反,她是贾府真正的掘墓人。在《红楼梦》里,王熙凤的下场实际上是最惨的。这是完全符合历史逻辑的,也值得王熙凤的崇拜者们不断地深思和反省。

史湘云,
是曹雪芹怀着诗情画意,浓墨重彩地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读者一闭上眼睛,这个人物就活蹦乱跳地出现: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作"爱哥哥"...这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令人喜爱的人物。

史湘云是金陵显贵史侯家的遗孤,贾府的老祖宗——贾母的孙侄女。由于她"襁褓之间父母违",颇受贾母爱怜,时常到贾府里住,与宝玉在天真烂烃漫的童年建立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她身上佩带了一只金麒麟,且与宝玉后来得到的一只金麒麟又恰恰是一雌一雄,成双配对,——用脂砚斋的话说,这是作者用绘画的"间色法",隐然又写一"金玉良缘"——这种像征意义使她若即若离地卷进了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的纠葛中。因而使这个悲剧更加曲折动人。由此可知,她在《红楼梦》中的重要地位,对表现全书主体题、深化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所起的重要作用。

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命运多舛,依靠婶母过活。然而,她生性豪放,心胸开阔,是个"大乐天"。我们在《红楼梦》里,似乎没有见过她真正发过什么愁,总是嘻嘻哈哈,对生活兴味盎然,充满热情。对于她这一性格特点,作者不仅在判调和红楼梦曲中作过点化,而且曾多次做过诗意的彩绘。她第一次出现,作者就表现了她"大说大笑"和"咬舌"的性格特点,并且说她陷入宝、黛、钗的爱情纠葛。她的到来,使黛玉两面吃醋,与宝玉发生争吵。第二天清晨宝玉前去看黛玉、湘云:

只有他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那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湘云却一把青丝,托于枕畔;一幅桃红绸被,只齐胸盖着,着那—弯雪白的膀子,撂在被外,上面明显着两个 金镯子。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

通过两人睡态的描写,表现不两个迥然不同的性格,并且将黛玉的处事精密与湘云的大而化之作了鲜明的对比。

曹雪芹在塑造美女形像时,从不把人物写得完美无缺,尽善尽美;而往往是写成美玉微疵。如黛玉的弱症、宝钗的热症、鸳鸯的雀斑等。这些"微疵"不仅未影响人物形像之美,反而增加了特色,使人物形像更加鲜明。在塑造史湘云这一形像时,也运用了这一美学上的辩证法。他不仅使这一美丽的少女有"咬舌"小疵,而且让她于抚媚中杂染了一些风流倜傥的男风。她在穿着上总是喜欢男装。一次下大雪,她的打扮就与众不同:身穿里外烧的大褂子,头上戴着大红猩猩昭君套,又围着大韶鼠风领。黛玉笑她道:"你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拿着雪褂子,故意妆出个小骚达子的样儿来。"众人也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于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她与宝玉、平儿等烧鹿肉吃。黛玉讥笑他们,湘云回击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我们这会子腥的胞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就是写诗,‘她也会吟出"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的诗句,俨然以隐女自居。俏丽抚媚杂染些风流偶傥,使史湘云这一形像更富有魅力了。

曹雪芹在塑造史湘云这一形像时,还表现了她的热情豪爽和心直口快。她是一个极爱说话的人,是"话口袋子",对人对事都表现出热情。香菱要学诗;不敢罗唆宝钗,向湘云请教,她"越发高兴了,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为此,宝钗批评她"不守本分";"不像个女孩儿家"。她表里如一,心直口快,说话不防头儿。一次看戏,凤姐儿指着戏台上的一个小且说:"这孩子打扮起来活像一个人。"众人都知道凤姐所指是何人,恐怕得罪人,只是不肯说出来,湘云却直言不讳地说:"我知道,像林姐姐v。为此得罪了期五,也与宝玉发生了矛盾。有一次,她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让宝玉下了"逐客令"。有人说,这表现了湘云封建意识浓厚。其实并非如此,而恰恰说明她的天真幼稚。后来她到贾府,总与宝钗同住,受其影响是有的,但劝宝玉的那些话,绝不是湘云自己的思想,只不过是鹦鹉学舌罢了。

作者还表现了湘云超逸的才情和诗思的敏捷。芦雪庭联句、凹晶馆联句以及每次诗社赛诗,湘云的诗来得最快,也来得最多,并且表现出了她那潇洒迭宕的风格。咏白海棠,她来迟了,在别人几乎已将意思说尽的情况下,她竞一连弄了两首,且新颖别致,另有意趣,赢得了众人的赞叹和激赏。芦雪庭联诗时,由于她吃了鹿肉,饮了酒,诗兴大作,争联既多且好,竟出现了宝琴、宝钗、黛玉共战犯云的局面。众人都笑道:"这都是那快鹿肉的功劳。"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圃",那是一首青春的赞歌,生命的乐章,写得笔酣墨饱,热闹非常,而史湘云则是其中最活跃的分子。大家划拳猜枚,饮酒赋诗,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庭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玩了一回,散席时却忽然不见了湘云: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说: :姑娘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石后头 一块青石板凳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 别吵嚷。"说着,都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 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 身,满头胎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 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 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 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掺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 说酒令,嘟嘟嚷嚷说:"泉香洒冽,......醉扶归,—— 宜会亲友。".....

这是画,这是诗,是诗情画意化的史湘云。面对这样一个人物,谁不觉得可爱呢?谁不为之倾倒呢?

然而,遗憾的是,在最终完成史湘云这个人物塑造之前,曹雪芹过早地死去了。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史湘云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人物,她的性格和形像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书中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回目;脂批有"卫若兰射圃"的提示;特别是有关她的判词和曲子中,我们大致知道她的命运和归宿;她写的一些诗词里,也屡屡有所流露和暗示。红学家的一般看法是:史湘云后与卫若兰结婚,她对自己的"苏貌仙郎"和婚后的幸福生活十分满意。但好景不长,由喜转悲,最后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归入了太虚幻境的薄命司。

秦可卿
曹雪芹在《红楼梦》总纲第五回中对秦可卿这一人物的评判是:“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此诗结合“诗后又画了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这一人物结局的暗示.构成了作者对秦可卿这个人物完整的形象设计。因此.对这首判词的理解正确与否直接关乎到对秦可卿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和评价。

一般认为这首判词是对秦可卿淫荡生活的揭露和批判。主要体现在:一是对秦可卿与公公贾珍不正当关系的暗示。“情既相逢:暗指秦可卿与贾珍不正当关系。”[1]p82把这句诗翻译为:“滥情人既然相遇就必然导致荒淫。”[1]p83是对秦可卿是荣府祸端的暗示。“‘造衅’句:坏事的开端实在还在宁国府。意思是引诱宝玉的秦可卿的堕落是她和她公公有暖昧关系开始的。”[2]p54把与此句意思相同的“家道消亡首罪宁”翻译为“家道消亡的祸首是宁府的可卿”。[3]p91对此.作者并不敢完全苟同.这里也固揣浅陋.谈一下自己对这首判词的理解。

一、关于秦可卿与贾珍关系的理解

“情既相逢必主淫”.对这句诗寓意的解读.我们往往只注意到了其中的这个“淫”字.把秦可卿与贾珍的两性关系简单地定性为淫.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而却忽视了诗中另一个关键词——“情”字。“情既相逢必主淫”,作者在这里讲的非常明白.他们的淫是因情而起。他们之间的私通不同于一般淫乱行为.而是情之所至.是两情相悦的结果.是两情相遇的必然。

情是我们解读秦、珍关系的钥匙也是我们解读《红楼梦》的钥匙。因为.作者是一个唯情主义者。洋洋大观一部《红楼梦》.说到底就是一个“情”字。情的美好.情的毁灭.自有因缘。作者所精心塑造的、带有自传色彩的主人公贾宝玉.就是一个“情痴情种”。因此.对作品任何两性关系的理解.只有以情为标准.才能够更接近作者的本意.才能够更深刻地揭示人物形象的意义。对秦可卿与公公贾珍关系的理解.亦然。如果站在道统的观念和立场上去认识秦可卿与其公公贾珍的关系.彼此之间俨然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然而,在作者的笔下.秦可卿与贾珍翁媳名分的背后.却蕴涵着难以为世人所接受的情愫.蕴涵着一种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愫,我们可以从贾珍对待秦可卿的态度上充分感受到这一店。一是作为公公贾珍对儿媳秦可卿生病的焦虑和关切。一般来讲.儿媳生病.作为公公是不宜多问、也不必多问的。而贾珍则不然.他显得是那么的忧心忡忡、焦虑万分.这和他那什么都不放在心上的性格形成了极大反差:“方才冯紫英来看我.‘他见我心里烦’.‘我告诉他媳妇身子不大爽快.因为不得个好大夫.断不透是喜是病.也不知有妨碍没妨碍.所以心里实在着急’。”对媳妇诊脉换衣裳这样的细小之处.他都萦心于怀.大不以为然:“可是这孩子也糊涂.何必又脱脱换换的.倘或又着了凉.更添一层病.还了得?任凭什么好衣裳.又值什么呢.孩子的身体要紧.一一就是一天穿一身新的.也不值什么。”对媳妇的用药.他也要过问.交待要用好的。作为公公对儿媳妇的关爱.远远超过了儿子和婆婆.达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一是对秦可卿死亡的悲痛和丧事办理的隆重。首先是秦可卿的死,最为悲痛和伤心的莫过于贾珍了,堂堂一个男子汉竟然不顾自己做公公的身份,不顾自己一家之主、二品官衔的体面,“哭得泪人一般”。丧事的办理,更是恣意奢华,大行其事。请钦天监阴阳司择日。停灵七七四十九日,请108众僧人超度亡灵;99位全真道士打19日解冤洗业蘸。然后停灵于会芳园中,另请50位高僧,50位高道,按七做好事。在贾府,秦可卿是个小字辈,年纪轻轻,便一命归西,也没有给长门留下一男半女,却受如此隆重之礼遇,确实出乎寻常。清人陈其泰评曰:“贾敬死后,有如此排场否?”“卑末之丧,哀礼过当,不己甚乎。”[4]p82其二,所使用棺木,原系忠义亲王之物,人称为“铁网山上出的”,“晚年不坏”。“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香,以手扣之,声如玉石”。连不爱多管闲事的贾政都感到太过,并劝阻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用,碱以上等杉木也罢了”。而贾珍却置若罔闻。其三,为了把秦氏的丧礼办得更加风光,又花去了一千两银子,为贾蓉捐了一个五品龙禁尉的官衔,秦氏灵前供用执事等物俱按五品职例。那个气魄,那个风光:大门洞开,鼓乐齐鸣,幅旗招展,佛音鼎沸。“这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管去管来”,其隆重热烈程度,堪与元春省亲相比美。

妙玉讨人嫌

只用1000多字,便塑造出一个鲜活的艺术形象,并给阅读者留下极其广阔的想像空间,这是我们不能不膺服老祖宗曹雪芹的地方。

我指的是他笔下的妙玉。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妙玉排名第六,比王熙凤还靠前,是惟一一个既无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血统,又并非嫁给这四族任何一家做媳妇的女性。在现在可以看到的真本《红楼梦》(绝大多数情况下,它的第一符码是《石头记》)里,妙玉的“正传”,只有第四十一回中的1000多字——按庚辰本逐字计算,是1325字;这段文字现存各抄本字数似无差别,异文也寥寥——虽然第七十六回她还有一次亮相,但那段情节里的主角是林黛玉和史湘云,只能作为她的“别传”看。其余与她有关的文字,都属“暗场”,而且把元妃省亲时“忽见山环佛寺,忙……焚香拜佛……又额外加恩与一般幽尼女道”的含混交代也计算在内,统共也不过四次。

在1325字的妙玉正传里,妙玉的性格主要是通过十次“台词”体现出来的,共321字。其中最凸现她性格的,是黛玉问她:“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她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不用多分析,读者试把这些字句读上两遍,一个天性怪僻的人物,已恍在眼前。

前几天和王蒙通电话,他问我正在做什么,我说正写“红学”探佚小说《妙玉之死》。他很直率地说出他的直觉:“我讨厌妙玉。”我想如果曹雪芹能听见这样的考语,会很得意。他仅用了1325个汉字,便能使阅读者在情感上有所付出。其实在真本《红楼梦》即前八十回的脂评抄本里,曹雪芹已通过书中另外的人物,表达过妙玉一定会为人所厌的性格悲剧。一次是第五十回,李纨宣布:“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一次是六十三回,与妙玉曾为邻十年,号称与妙玉乃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的邢岫烟,虽然对妙玉的来历和想法提供了一些信息诠释,却也批判她“放诞诡僻”,“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

不过,许多读者嫌厌妙玉,是受了高鹗续书的影响。按高鹗的思路,妙玉是个“假正经”。早在清朝,如裕瑞这样的评家,就看出来高续是违背曹雪芹原意的,他在《枣窗闲笔》中指出:“伪续四十回……妙玉走火入魔,潇湘馆鬼哭等处,皆大杀风景。”今周汝昌先生更指出:“妙玉是雪芹书中抱着悲愤心情而重彩描绘的一个最重要最奇特的女性……乃是一个异样高洁(虽然有点矫俗太过)而不肯丝毫妥协的少女,对她的评价,在全书中恐怕应居首位。”(见《红楼梦的真故事》)我想周先生的看法是对的,因为在第五回关涉妙玉的《世难容》曲里,明写着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她的结局:“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风尘”在这里是“俗世”而不是“娼门”的意思,“肮脏”在这里要读作kǎng zǎng,是不屈不阿的意思;如果曹雪芹那八十回后的真本尚存,一定会有与第四十一回相呼应,却又把对妙玉的“观感”平衡过来的笔墨,应不至于再产生出对于妙玉的“误读”。这里且不拟就“厌玉”与“尊玉”的两派观点孰是孰非展开讨论。我想强调的是,曹雪芹在其亲撰的第四十一回“妙玉正传”中,仅用1325个汉字,就活跳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且在人物关系上、悬念设置上、命运结局上,给阅读者留下了那么宽阔的想像空间,以至不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是嫌厌者有其“理”,而珍颂者有其“据”。这样的文笔,实在太了不起了!

现在我们中国内地当代作家,特别是年轻一代中,不少人谈及自身创作所受影响,言必及乔依斯、卡夫卡、福克纳、马奎斯、博尔赫斯、纳博柯夫等等,既是真实状况,也从中体现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当代文学创作的营养来源愈趋丰富。但我觉得,曹雪芹的文笔,实在更应成为我们营养源的首选。毕竟我们是用跟曹雪芹一样的符码——方块汉字——进行写作,上述的“言必及”者,所阅读到的诸西方大家的作品,也大体都是译成方块汉字的“符码重组”,所谓深受启发云云,其实恐怕首先是深受汉译者文风的启发。

我们这些曹雪芹的后人,有谁还能仅用不到1500个方块字,在十次“道白”中,便令一个艺术形象活跳出来,并引出阅读者强烈的感情反应,及对角色命运发展的强烈好奇呢?

“回到曹雪芹”,或曰“从曹雪芹再出发”,至少,可以成为一部分中国当代作家的追求吧。
妙玉之谜

妙玉在太虚幻境“薄命司”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居第六位(第五页);在《红楼梦十二支曲》中,关于她命运暗示的“世难容”一曲,亦安排在涉及黛玉、宝钗、元春、探春、湘云的曲后,仍是第六位,这是很费解的。金陵十二钗中,只有她一人不属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既非其血统,亦非李纨、秦可卿那种嫁到其中的女子,可是她却不仅名列于基本上由四大家族女性垄断的名册中,并且还排名居中,大有云断高岭之势,这实在值得探究。

所谓《金陵十二钗正册》以及《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的女性排名,并不以辈分长幼为序,更不是先贾氏成员再及其他,而完全是以该女性在《红楼梦》全书中的重要性来排座次的。所以黛玉、宝钗稳居一、二(她们在册中合为一画一诗,在曲中亦合二为一);元春因是关系四大家族,特别是贾氏荣辱沉浮的首要角色,故排第三;紧接着的是探春,她虽比迎春小,且是庶出,但作者极为看重她,该女子是在家族危难时,独能站出来支撑残局的顶梁柱,因此排第四;第五是史湘云,说实在的,把这位与黛、钗一样与宝玉有着不寻常的情感关系,并最后相厮守,且仅前八十回中便有大量篇幅精心刻画、令读者目眩心醉的角色排第五,已有委屈之感(由此也可反证出,探春这一“脂粉英雄”在作者构思中具有多么重的分量);谁该排第六呢?难道不该是王熙凤?“原应叹息”已出其二,难道不该推出迎春和惜春?可是,偏偏连霸王似的凤姐儿,以及正门正户的迎、惜姐妹都“靠边站”,第六位竟是一位不知姓氏为何、真名失传、单知其法号的妙玉!

曹雪芹著《红楼梦》,在整体构思中将妙玉置于如此重要的地位,一定有他充分的道理。但在现在所留下的前八十回真本中,除去第五回的册页、仙曲中提及不算,妙玉也就出现了六次而已,并且其中四次都是暗出,真站出来亮相,只有两回罢了。

先说四次暗出。一次是第十七回至十八回中,大观园已造好,并且从姑苏采买的十二个女戏子,还有聘买的十个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6aab7156507
2007-03-08 · TA获得超过78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http://bk.baidu.com/view/2571.htm
这里有你需要的红学一切!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