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综合性能是著名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十倍。
2、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于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于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 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
3、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研究人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策略、思想与技术,构成了生命科学领域新的学科——基因组学,可以用于研究微生物、植物及其他动物。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是人类科学史上的又一个伟大工程,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
4、北斗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一箭三星的成功发射
1981年9月20日,中国第一次用一枚火箭成功发射一组三颗卫星——“科学实验卫星9号”。一箭三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突破。所谓一箭三星是指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卫星。3颗卫星是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和实践二号乙。这次发射当时在世界引起了轰动。
2017年11月21日12时50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发射吉林一号视频04、05、06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成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港珠澳大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类基因组计划
1、第一台国产类人型机器人。
2000年11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台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类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器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首次亮相。类人型机器人问世,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作为一个国家高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类人型机器人集机、电、计算机、材料、传感器、控制技术等多门学科于一体,一直是发达国家重点研究开发的技术之一。
2、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英语: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一项规模宏大,跨国跨学科的科学探索工程。其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并且辨识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
2000年6月26日,参加人类基因组工程项目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的6国科学家共同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工作已经完成。
3、神舟二号
神舟二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二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108圈。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4、天宫一号
2011年,发射了首个试验型空间站天宫一号,并成功完成与后续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成为继前苏联及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发射空间站的国家。
5、航空技术
ARJ21于2008年11月28日12时23分在上海大场机场成功首飞并在2009年成为中国第一个完全自主设计并大规模制造的支线飞机。在民用支线科技领域里有名的还有新舟60和新舟600型涡桨支线客机。同时在大型飞机领域,中国在经历运-10的下马之后开始了第一个市场化的整机全新设计的窄体客机计划C919。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
21世纪中国重大发明有:
1、人类基因组图谱。
2001年2月12日,由6国的科学家共同参与的国际人类基因组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这个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研究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为人类揭开自身奥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绘就,是人类探索自身奥秘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被很多分析家认为是生物技术世纪诞生的标志,也就是说,21世纪是生物技术主宰世界的世纪。
2、北斗导航试验系统。
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神舟二号飞船。
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神舟二号”发射试验,运载飞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入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
4、第一台国产类人型机器人。
2000年11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台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类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器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首次亮相。类人型机器人问世,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作为一个国家高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类人型机器人集机、电、计算机、材料、传感器、控制技术等多门学科于一体,一直是发达国家重点研究开发的技术之一。
5、中国高铁。
中国铁路高速化的过渡始于1999年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本线于2003年开通运营。秦沈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第一条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是中国铁路步入高速化的起点、中国铁路的里程碑式的建设线路,也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高速铁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先行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舟二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斗导航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类基因组图谱
2011-01-20
2000年2月12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科学家联合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其分析结果,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将于今年绘制出。绘制出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破译出人类全部遗传信息。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为人类自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旧,给医药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将促进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
2000年12月2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它与2000年10月31日发射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起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将拥有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个系统建成后,主要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 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服务,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1年1月1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1月16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准确返回并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在新世纪的首次发射,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我国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纳米技术领域屡创佳绩
我国科学家在纳米科技研究方面,居于国际科技前沿。最近的一次,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直接发现纳米金属的“奇异”性能―超塑延展性,纳米铜在室温下竟可延伸50多倍而不折不绕,被誉为“本领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无空隙纳米材料是如何变形的”。从总体看,目前我国有关纳米论文总数排行世界第四,在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已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
2000年11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台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器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首次亮相。类人型机器人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2001年3月,国家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863”计划自1986年3月实施以来,共获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发表论文47000多篇,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863计划重点支持的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整体距离明显缩小,开始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术从无到有,如今已进入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另有25%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原来的基础上也有很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