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问一下 是最后你上交的记录表
还是你对调查数据的记录表
关于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活动的教学指导
课题研究的目的:
一个好的主题直接决定着一项活动的成功与否。根据九年级学生,他们学习兴趣浓,学习热情高,但是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却比较低,选择什么样的主题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适应他们的年龄特点呢?活动的主题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感兴趣、贴近生活、亲历体验、预知结论有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手中也有了更多的钱,然而面对手中的钱,很多中学生却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花。那么中学生的消费方式究竟如何?他们的消费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该怎样改进? 他们对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的知识知道多少,知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不仅贴近生活而且还是学生们极为感兴趣的问题。于是我萌生了这样一个主题,并且制定了主题的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开展班级内的调查统计活动,熟悉采访,问卷调查等常用的调查的方法并对全校进行消费情况的调查统计;
2.在当家理财的活动中,掌握根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自己消费情况的回顾,具备初步的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
2.针对围绕消费情况所提出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形成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3.在调查、统计、分析活动中,获得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在调查、研究、设想、行动、检验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合理消费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2.通过开展此次活动,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消费观;
3.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一.准备阶段
阶段目标:
1.引导学生的提出自己感兴趣有关消费的问题
2.学生寻找合作伙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主题的确立
从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来看,任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都必须是围绕某一个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来开展;其过程必须通过问题的探究来呈现。为了使研究活动有地放失,所以我将大部分时间用到指导学生提出:有研究的价值、贴近主题、具体明确的问题上。
我首先指导学生根据《关于中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这个主题,根据他们平时对自己消费情况的了解,从中找出他们最想了解哪些知识。学生们经过筛选列出了三项内容供各个小组进行选择:中学生消费方式;如何学会合理的消费;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设计意图: 集体研究交流,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制定研究计划、小组成员明确任务、合作完成探究。
(二)划分小组
1.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划分小组。
2.通过选定的几个子主题,由学生自主选择小组,推举组长.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三)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间针对自己组的主题先制定出一系列计划,再由我帮助每组学生完善小组计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多种能力,并发挥小组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实施阶段
阶段目标:
1.根据小组计划开展活动。记载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
2.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有效开发各种课程资源。
(一)实施的准备
(二)收集资料
我对各小组的活动计划,加以了及时和细致的讲解、分工、并从中找出疑问。帮助学生解决在收集、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鼓励学生从多种渠道展开搜集,比如:书店、图书馆、网络、问卷调查、调查统计、采访等渠道。从中选取有价值的信息。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整理、分析、归纳资料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我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归纳整理
学生选择的材料要适合自己组的主题,有无太大价值的信息要进行筛选。自主分析、整理资料,对自己组有用的资料进行整合,并整理成册。
对其他组有用的资料可以互赠,找出不足,加以修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收获,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各组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的精神。
三. 总结阶段
(一)成果展示:
中学生的消费方式
1."你追我赶"的消费。现今的学生尽管自己不劳动、不挣钱,但消费起来却足以使家长们"望子兴叹"。"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已成为许多学生追求的目标。尽管有的学生因家庭条件所限,消费档次稍低一些,但其消费总额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也普遍偏高。就这样,孩子们在消费中 你追我赶,"挥金如土"。
2."不切实际"的消费。很多学生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需要和承受能力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而是盲目地赶时髦、攀比、求异、追求时尚等
3."物质享受"的消费。在学生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绝对优势,大部分学生把钱用于购买零食、小礼品、同学聚会等。而学生的"精神消费"却少得可怜。据了解,学生中能拿出"自己"的钱主动去购买书籍、学习资料的学生很少 。
4"自我中心"的消费。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许多父母把舔犊之情集中体现在满足孩子的"物欲"上。要什么,给什么。长此以往,使现在的独生子女养成了惟我独尊的性格,在消费时很少顾及为其辛勤操劳的父母。不少孩子对父母的辛勤劳动熟视无睹,不会劳动,甚至厌恶劳动,形成"只知享受,不讲奉献"的不良思想。
5."懦弱"的消费。在消费中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的情况比比皆是,但是有的学生遇事不如该如何处理;有的学生买到次品不敢去理论......由此可见,学生缺乏维权的意识
合理的消费观念
l 提高抗拒诱惑的能力。
"你追我赶"、"不切实际"、"‘物质享受"其实都是诱惑。诱惑是意志的劲敌。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控制自己,诱惑固然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但是只要我们在心中坚持与之斗争到底,诱惑最终会成为我们的手下败将。
2.制订合理的消费计划。
每位同学都要自主地制订合理的消费计划,做好消费记录,进行消费总结。甚至可以和家长一起,制订家庭消费计划。
3.确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因为学生们的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自己选择商品的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在消费时切忌盲目消费。在消费时,可以先作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不与周围的人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
4.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上的困难,减少消费等。
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为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就应该有维权意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索要发票、保险卡、质量证明、成分说明等材料,并妥善保管,一旦发生纠纷,这些原始材料就可以派上用场。其次就是学习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知识。有了知识的储备,斗争、维权就有了法律的依据和保障。
设计意图:成果展示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赏析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展示后对学生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改善、纠正。通过成果展示,学生先自评。然后再听取其他组及老师的意见,从中取长补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的全新课程。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使我了解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了问题;也了解了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在实践中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而且还了解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更重要的是使我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
还是你对调查数据的记录表
关于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活动的教学指导
课题研究的目的:
一个好的主题直接决定着一项活动的成功与否。根据九年级学生,他们学习兴趣浓,学习热情高,但是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却比较低,选择什么样的主题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适应他们的年龄特点呢?活动的主题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感兴趣、贴近生活、亲历体验、预知结论有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手中也有了更多的钱,然而面对手中的钱,很多中学生却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花。那么中学生的消费方式究竟如何?他们的消费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该怎样改进? 他们对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的知识知道多少,知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不仅贴近生活而且还是学生们极为感兴趣的问题。于是我萌生了这样一个主题,并且制定了主题的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开展班级内的调查统计活动,熟悉采访,问卷调查等常用的调查的方法并对全校进行消费情况的调查统计;
2.在当家理财的活动中,掌握根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自己消费情况的回顾,具备初步的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
2.针对围绕消费情况所提出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形成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3.在调查、统计、分析活动中,获得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在调查、研究、设想、行动、检验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合理消费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2.通过开展此次活动,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消费观;
3.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一.准备阶段
阶段目标:
1.引导学生的提出自己感兴趣有关消费的问题
2.学生寻找合作伙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主题的确立
从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来看,任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都必须是围绕某一个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来开展;其过程必须通过问题的探究来呈现。为了使研究活动有地放失,所以我将大部分时间用到指导学生提出:有研究的价值、贴近主题、具体明确的问题上。
我首先指导学生根据《关于中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这个主题,根据他们平时对自己消费情况的了解,从中找出他们最想了解哪些知识。学生们经过筛选列出了三项内容供各个小组进行选择:中学生消费方式;如何学会合理的消费;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设计意图: 集体研究交流,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制定研究计划、小组成员明确任务、合作完成探究。
(二)划分小组
1.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划分小组。
2.通过选定的几个子主题,由学生自主选择小组,推举组长.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三)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间针对自己组的主题先制定出一系列计划,再由我帮助每组学生完善小组计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多种能力,并发挥小组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实施阶段
阶段目标:
1.根据小组计划开展活动。记载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
2.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有效开发各种课程资源。
(一)实施的准备
(二)收集资料
我对各小组的活动计划,加以了及时和细致的讲解、分工、并从中找出疑问。帮助学生解决在收集、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鼓励学生从多种渠道展开搜集,比如:书店、图书馆、网络、问卷调查、调查统计、采访等渠道。从中选取有价值的信息。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整理、分析、归纳资料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我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归纳整理
学生选择的材料要适合自己组的主题,有无太大价值的信息要进行筛选。自主分析、整理资料,对自己组有用的资料进行整合,并整理成册。
对其他组有用的资料可以互赠,找出不足,加以修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收获,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各组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的精神。
三. 总结阶段
(一)成果展示:
中学生的消费方式
1."你追我赶"的消费。现今的学生尽管自己不劳动、不挣钱,但消费起来却足以使家长们"望子兴叹"。"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已成为许多学生追求的目标。尽管有的学生因家庭条件所限,消费档次稍低一些,但其消费总额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也普遍偏高。就这样,孩子们在消费中 你追我赶,"挥金如土"。
2."不切实际"的消费。很多学生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需要和承受能力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而是盲目地赶时髦、攀比、求异、追求时尚等
3."物质享受"的消费。在学生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绝对优势,大部分学生把钱用于购买零食、小礼品、同学聚会等。而学生的"精神消费"却少得可怜。据了解,学生中能拿出"自己"的钱主动去购买书籍、学习资料的学生很少 。
4"自我中心"的消费。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许多父母把舔犊之情集中体现在满足孩子的"物欲"上。要什么,给什么。长此以往,使现在的独生子女养成了惟我独尊的性格,在消费时很少顾及为其辛勤操劳的父母。不少孩子对父母的辛勤劳动熟视无睹,不会劳动,甚至厌恶劳动,形成"只知享受,不讲奉献"的不良思想。
5."懦弱"的消费。在消费中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的情况比比皆是,但是有的学生遇事不如该如何处理;有的学生买到次品不敢去理论......由此可见,学生缺乏维权的意识
合理的消费观念
l 提高抗拒诱惑的能力。
"你追我赶"、"不切实际"、"‘物质享受"其实都是诱惑。诱惑是意志的劲敌。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控制自己,诱惑固然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但是只要我们在心中坚持与之斗争到底,诱惑最终会成为我们的手下败将。
2.制订合理的消费计划。
每位同学都要自主地制订合理的消费计划,做好消费记录,进行消费总结。甚至可以和家长一起,制订家庭消费计划。
3.确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因为学生们的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自己选择商品的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在消费时切忌盲目消费。在消费时,可以先作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不与周围的人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
4.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上的困难,减少消费等。
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为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就应该有维权意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索要发票、保险卡、质量证明、成分说明等材料,并妥善保管,一旦发生纠纷,这些原始材料就可以派上用场。其次就是学习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知识。有了知识的储备,斗争、维权就有了法律的依据和保障。
设计意图:成果展示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赏析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展示后对学生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改善、纠正。通过成果展示,学生先自评。然后再听取其他组及老师的意见,从中取长补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的全新课程。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使我了解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了问题;也了解了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在实践中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而且还了解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更重要的是使我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