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回答
展开全部
《爱的教育》读后感
不记得 从什么时候起,我看书愿意从前言看起,因为在前言里,往往凝聚着作者或者译者的心血;从前言里,往往能够了解与著作相关的重要信息。
当我把刚买到的〈爱的教育〉捧在手里时,我老老实实地从最前一页看起。读到“这本译著则是首次从意大利文直接翻译的全本,遵从了原文的目录和段落”时,我异常兴奋,因为市面上名著的命运是非常凄惨的,形形色色的版本让人真伪难辩。而这本由“梁海涛、蔡雪萍”夫妇从意文直译的〈爱的教育〉,保持的原味应该是最浓的。我暗自庆幸,我拿到了我能够读到的最好的版本。
开始读书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想知道,这本书适合不适合对我的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尽管我早已经知道,许许多多的老师都把本书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必备教材;尽管世界名著的光环早已经戴在它的头上,但我始终没有走进书里去。
读开头的几篇时,我不以为意,甚至为记住书中的人名而感到有些烦躁,语言似乎也那么平淡,没觉得有什么感人或者吸引人之处。
可“名著”的头衔却引领着我一路读下去,这一读就不可收拾。一天的时间,我饭不做,家不收拾,连儿子都推给他爸,就沉浸在这爱的世界里,多少次泪流满面!
柯莱蒂一边忙着扛木柴,招呼顾客,一边见缝插针地复习功课,学着煮咖啡,照顾生病的妈妈,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他又是那么开朗乐观。当他“替母亲在背后垫好枕头,整理好被子”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为一个勤劳能干、乐观好学、体贴父母的好孩子而感动!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啊?柯莱蒂所做的一切,现在哪个孩子能做到?同是三年级的孩子,我班的“公子”“千金”们相差有多大啊!
当奈利的母亲在校长办公室里激动地抱着卡罗内的双肩,“摸索”着要找礼物送给卡罗内的时候,泪水又濡湿了我的双眼。我理解这位母亲的心情,我能够体会得到一个母亲对自己那驼背、瘦小的儿子在学校生活的担心忧虑,和对保护儿子的卡罗内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我流的是作为母亲的泪。
尽管曾经读过无数遍〈佛罗伦萨小文书〉(语文课本里的题目是〈小抄写员〉),多次给学生讲过这篇课文,然而在书中再读这篇文章时,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任它奔流。我相信,父对子之情,许多为人父者都能做到;唯这子对父的深情——愿意为父劳累,宁愿多次受天大的委屈也不声张,仍然深深地爱着父亲的感情,是多么难能可贵!我们现在的孩子,有哪一个能够忍受委屈?别说委屈,即使明明是自己做错了,往往也容不得他人批评!
〈六千里寻母记〉中,当随着可怜的、坚强的、勇敢的小马克历尽磨难,饱偿艰辛,来到梅基内斯工程师的家;当那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怜的母亲听到一个“好消息”,“腾地一下坐起来,移动不动瞪圆眼睛......”,当马克“衣衫破旧,满身灰尘站在门口......”时,我的泪夺眶而出,跟着母子啜泣起来!是对母亲的爱,支撑着13岁的小马克孤身一人,长途跋涉,历尽坎坷;是对母亲的爱,给了小马克巨大的精神动力,克服了常人(我想,现在的我也做不到马克所做的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挽救了思乡心切、正在死亡边缘的母亲!因为儿子的爱,使得刚刚还拒绝手术的母亲,要马上做手术,为了爱和被爱,她要活着!
即使现在,当我回忆着这些故事的时候,当我写着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眼睛也是湿的!爱的力量是如此伟大!
当然,读书的时候,也有笑声。
当恩里科与妈妈出现在幼儿园里,当那些小人儿围着妈妈团团转,等妈妈逃出幼儿园时,“全身的面包屑和污渍,头发凌乱,......”,“从幼儿园里还能听到小孩们像小鸟啼鸣般的声音:‘再见!再见!请再来呀!夫人!”时,孩子们那天真幼稚的形态,妈妈那宽容仁爱的形象,逼真地出现在眼前,我轻轻地笑了。孩子们对大人的友好是真实的,妈妈对孩子们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谁无年幼?谁无幼子啊?这是人间一种最纯粹的感情!
当恩里科去参观斯塔尔迪的图书室,被斯塔尔迪的正统严肃感染,“竟不敢跟斯塔尔迪开玩笑,而且感觉他好象不只比我大一岁似的。出门时,他仍然煞有介事地板着脸对我说:‘再见!’我差一点儿像大人似的回答他:‘向您致敬!’”时,我扑哧一声笑了!是的,当一个人自身有了自尊感,也拥有值得人敬佩的言行时,他就有了人格魅力;当一个人对他人发自内心的敬佩的时候,他会受到同样人格魅力的感染。
... ...
读〈爱的教育〉,有泪有笑,但一直在心底涌动着的是融融的爱意,暖暖的感动!书中几乎涉及到了人世间所有高尚的爱,博大的爱。
有父母与子女之爱,姐弟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爱;还有对弱者之爱,对不幸者之爱,对劳动之爱,对学习之爱,对环境之爱,对大自然之爱;及至对人民的爱,对军队的爱,对祖国的爱... ...
所有爱的内容都不空洞,都是生动丰富的,都是融入了生活的,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这样的爱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地被学生所接受。
新学期,这本书一定要成为我们音乐班孩子们首选的爱的教育的引领者!我甚至有些心急,如果孩子们能够一下子就读完全书,该多好啊!或者,在上学期,这本书的内容就已经深入孩子的心中,学生的精神面貌是不是会有很大变化了呢?
这是一本学校生活的书,书中的某些闪光的人物,一定会成为许多学生心中的偶像,他们应该会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下学期,期待我的班级能够出现一个“卡罗内”似的学生,这对一个班集体,对一个班主任是非常重要的!期待着爱的教育,会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不记得 从什么时候起,我看书愿意从前言看起,因为在前言里,往往凝聚着作者或者译者的心血;从前言里,往往能够了解与著作相关的重要信息。
当我把刚买到的〈爱的教育〉捧在手里时,我老老实实地从最前一页看起。读到“这本译著则是首次从意大利文直接翻译的全本,遵从了原文的目录和段落”时,我异常兴奋,因为市面上名著的命运是非常凄惨的,形形色色的版本让人真伪难辩。而这本由“梁海涛、蔡雪萍”夫妇从意文直译的〈爱的教育〉,保持的原味应该是最浓的。我暗自庆幸,我拿到了我能够读到的最好的版本。
开始读书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想知道,这本书适合不适合对我的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尽管我早已经知道,许许多多的老师都把本书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必备教材;尽管世界名著的光环早已经戴在它的头上,但我始终没有走进书里去。
读开头的几篇时,我不以为意,甚至为记住书中的人名而感到有些烦躁,语言似乎也那么平淡,没觉得有什么感人或者吸引人之处。
可“名著”的头衔却引领着我一路读下去,这一读就不可收拾。一天的时间,我饭不做,家不收拾,连儿子都推给他爸,就沉浸在这爱的世界里,多少次泪流满面!
柯莱蒂一边忙着扛木柴,招呼顾客,一边见缝插针地复习功课,学着煮咖啡,照顾生病的妈妈,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他又是那么开朗乐观。当他“替母亲在背后垫好枕头,整理好被子”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为一个勤劳能干、乐观好学、体贴父母的好孩子而感动!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啊?柯莱蒂所做的一切,现在哪个孩子能做到?同是三年级的孩子,我班的“公子”“千金”们相差有多大啊!
当奈利的母亲在校长办公室里激动地抱着卡罗内的双肩,“摸索”着要找礼物送给卡罗内的时候,泪水又濡湿了我的双眼。我理解这位母亲的心情,我能够体会得到一个母亲对自己那驼背、瘦小的儿子在学校生活的担心忧虑,和对保护儿子的卡罗内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我流的是作为母亲的泪。
尽管曾经读过无数遍〈佛罗伦萨小文书〉(语文课本里的题目是〈小抄写员〉),多次给学生讲过这篇课文,然而在书中再读这篇文章时,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任它奔流。我相信,父对子之情,许多为人父者都能做到;唯这子对父的深情——愿意为父劳累,宁愿多次受天大的委屈也不声张,仍然深深地爱着父亲的感情,是多么难能可贵!我们现在的孩子,有哪一个能够忍受委屈?别说委屈,即使明明是自己做错了,往往也容不得他人批评!
〈六千里寻母记〉中,当随着可怜的、坚强的、勇敢的小马克历尽磨难,饱偿艰辛,来到梅基内斯工程师的家;当那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怜的母亲听到一个“好消息”,“腾地一下坐起来,移动不动瞪圆眼睛......”,当马克“衣衫破旧,满身灰尘站在门口......”时,我的泪夺眶而出,跟着母子啜泣起来!是对母亲的爱,支撑着13岁的小马克孤身一人,长途跋涉,历尽坎坷;是对母亲的爱,给了小马克巨大的精神动力,克服了常人(我想,现在的我也做不到马克所做的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挽救了思乡心切、正在死亡边缘的母亲!因为儿子的爱,使得刚刚还拒绝手术的母亲,要马上做手术,为了爱和被爱,她要活着!
即使现在,当我回忆着这些故事的时候,当我写着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眼睛也是湿的!爱的力量是如此伟大!
当然,读书的时候,也有笑声。
当恩里科与妈妈出现在幼儿园里,当那些小人儿围着妈妈团团转,等妈妈逃出幼儿园时,“全身的面包屑和污渍,头发凌乱,......”,“从幼儿园里还能听到小孩们像小鸟啼鸣般的声音:‘再见!再见!请再来呀!夫人!”时,孩子们那天真幼稚的形态,妈妈那宽容仁爱的形象,逼真地出现在眼前,我轻轻地笑了。孩子们对大人的友好是真实的,妈妈对孩子们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谁无年幼?谁无幼子啊?这是人间一种最纯粹的感情!
当恩里科去参观斯塔尔迪的图书室,被斯塔尔迪的正统严肃感染,“竟不敢跟斯塔尔迪开玩笑,而且感觉他好象不只比我大一岁似的。出门时,他仍然煞有介事地板着脸对我说:‘再见!’我差一点儿像大人似的回答他:‘向您致敬!’”时,我扑哧一声笑了!是的,当一个人自身有了自尊感,也拥有值得人敬佩的言行时,他就有了人格魅力;当一个人对他人发自内心的敬佩的时候,他会受到同样人格魅力的感染。
... ...
读〈爱的教育〉,有泪有笑,但一直在心底涌动着的是融融的爱意,暖暖的感动!书中几乎涉及到了人世间所有高尚的爱,博大的爱。
有父母与子女之爱,姐弟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爱;还有对弱者之爱,对不幸者之爱,对劳动之爱,对学习之爱,对环境之爱,对大自然之爱;及至对人民的爱,对军队的爱,对祖国的爱... ...
所有爱的内容都不空洞,都是生动丰富的,都是融入了生活的,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这样的爱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地被学生所接受。
新学期,这本书一定要成为我们音乐班孩子们首选的爱的教育的引领者!我甚至有些心急,如果孩子们能够一下子就读完全书,该多好啊!或者,在上学期,这本书的内容就已经深入孩子的心中,学生的精神面貌是不是会有很大变化了呢?
这是一本学校生活的书,书中的某些闪光的人物,一定会成为许多学生心中的偶像,他们应该会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下学期,期待我的班级能够出现一个“卡罗内”似的学生,这对一个班集体,对一个班主任是非常重要的!期待着爱的教育,会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