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孟子的舍身取义思想
孟子的舍身取义思想就是孟子一直以来提倡的“仁义”思想,“仁义”是孟子的道德论的核心思想。孟子所说的“仁义”,是有阶级性的,是建筑在封建等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反对国与国和家与家的战争。
来自孟子的《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意思是“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扩展资料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几句论证说:生命是我珍爱的,但还有比生命更为我所珍爱的(指正义),所以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为我所厌恶的(指不义),所以有时对祸害(死亡)不愿躲避。这是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孟子最重仁。孟子对于孔子仁的思想的发展,特别表现在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础,提出由此而生仁义礼智四德,其中心点是为仁。还进一步论述仁义礼智四者的关系,第二,在关于仁的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仁政的学说。孟子以仁作为施政的出发点,要求统治者“施仁政于民(《梁惠王》上),还具体地提出了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具体的仁政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孟子提出性善说,就是善分为仁,义,礼,智四个方面. 仁指恻隐之心. 义指善恶之心. 礼指恭敬之心. 智指是非之心. 孟子认为生命虽然是人人都想要拥有的,但人们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死亡虽然是人人所厌恶的,但人们所厌恶的还有比这更厉害的东西.所以做人不会苟且偷生,遇到祸患也不会躲避.这就是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
.生命虽然可贵,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决不仅仅停留于"活着".当面临生死抉择时,应牢记心中的"义",让生命绽放出光芒.
孟子在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这个典故就是我们今天的常用成语“嗟来之食”。 这个成语来源于《礼记·檀弓》:“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屡,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舍身取义与《孟子》中本心的联系:本心是指羞恶之心,而舍身取义是指舍弃生命获取道义.两者用对比的方式巧妙的突出孟子对自己思想的不断升华.
这都是儒家的对于“仁义”的经典思想。
孔子讲,杀身成仁。为成仁,不惜牺牲自己。
孟子讲,舍生取义。为取义,可以舍弃生命。
都表现了自己对于追求崇高的“君子”理想,达到“道”的境界,完成大我,牺牲小我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