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向立华,争做励志青少年的手抄报怎么做

 我来答
栤惪薆
2011-01-25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推荐你去看一下向立华优秀事迹报告会,里边内容蛮多的 我打了一点出来,给你看 我是来自溆浦的一位教师,2009年,我走进了一个特殊的家庭,认识了向立华,17岁 他的经历,他的苦难,他的坚强,感动着我, 我相信也能感动在座的每一位。1993年,向立华,出生在1993年出生在我县油洋乡址坊村一个贫穷落后的农村家庭,家里,又老实忠厚的父亲,有身患聋哑残疾但勤劳贤惠的母亲,还有大他5岁的姐姐和年迈的奶奶,5口之家虽清苦但相互温暖、其乐融融。和许多的农村孩子一样,向立华有一个天真、快乐的童年。2000年,姐姐拉着向立华的手迈入了小学的大门,临行前,妈妈一边将煮熟的鸡蛋塞进向立华的书包里,一边咿咿呀呀的比划着,要向立华好好听老师的话,做个好学生。从此,姐弟俩每天欢歌笑语,每天上学相伴同行,放学结伴而归。放学回家,虽然妈妈听不见,但向立华总是张大嘴用最大的声音给妈妈背诵老师教过的唐诗、汉字。每当这时,父亲那爽朗的笑声就会透过破旧的墙壁传递到大山的深处。然而,幸福的时光却是那么短暂,2001年,他的母亲不慎跌落在门前的高台上,当姐弟俩得到消息狂奔回家时,看到的却是紧闭这眼睛的母亲,向立华怎么也不愿意相信妈妈就这样匆匆的走了。从此,向立华再也听不到妈妈熟悉的声音,再也感受不到妈妈那温暖入骨的抚摸。第一次失去亲人的伤痛让向立华悲伤不止。他扯着爸爸的衣襟,拉着爸爸的手使劲的摇着、哭着、喊着:“爸爸,妈妈真的死了吗,我要妈妈!妈妈你听的见吗?妈妈你不要死!”向立华的哭喊声回响在空荡的山里,是呀,有谁不留恋母亲温暖的怀抱,又有谁不渴望母亲慈爱的呵护呢?何况一个七岁的孩子,他甚至来不及回味,就永远的失去了母爱……从此,母亲,成了他记忆中永远的伤痛,和无尽的眷恋。在父亲和奶奶的悉心照料下,姐弟俩逐渐从失去母亲的阴?中走了出来。一家人的生活逐渐恢复了平静。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2004年初,她的父亲在屋顶捡瓦时,不慎从屋顶摔下,当场死亡。看着父亲那血肉模糊的身体,听着奶奶和姐姐撕心裂肺的哭喊。向立华趴在父亲冰冷的身上哭成了泪人。爸,你也不要我们吗,爸爸我该怎么办,我们该怎么办啊,爸爸你醒醒,你醒醒。父亲就这样撒手离去。留下了一对孤苦伶仃的姐弟和年迈多病的奶奶,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姐弟俩将父亲 的遗体送上了山。这风雨飘渺的家在失去父亲的支撑后生活显得更加艰难,小学刚毕业本该读初中的姐姐伤心的藏好心爱的书本,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年仅10岁的向立华是多么不愿意姐姐的离去啊,但他又有什么办法呢,他只能含着热泪日复一日的在村口守望,期待姐姐那熟悉的身影。短短四年时间,父母相继离去,姐姐背井离乡,78岁的老奶奶由于过度悲伤哭瞎了双眼,整日不吃不喝,神志恍惚。经过了一连串的变故,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一贫如洗,原有的老木板房早已破烂不堪,祖孙两只能暂时借邻居的一栋土房住下,土屋墙壁的石灰粉刷已斑驳脱落,屋顶的凹痕上,向立华就拿一些啥树皮遮阳挡雨,门窗都已破烂,他就用几个化肥袋子钉在窗户上挡风避寒。一架旧木床、一床土布被、一张旧木凳、一口旧木箱,就是奶奶房间里的全部家当。向立华的房间仅有的是床上一套斑驳的被子,和窗前一张简易小桌,一盏电灯便是他家里的唯一电器。面对这样的境况,向立华沉淀下所有的伤痛,扛起了本该不属于他的责任。他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奶奶的起居饮食,和奶奶相依为命的生活着。一天傍晚,向立华揭开米缸,准备做饭时,发现米缸已经空了。看着空空的米缸,向立华一下子呆住了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转。她想哭出来,可不敢,他怕奶奶替她伤心。这时,他想到了姐姐。姐姐你在那里我该怎么办,在生活的绝境面前,这个只有10岁的孩子萌生了最可怕的念头,相随爸妈而去。也许到了另一个世界,有了父母的陪伴,他不会在流泪,也不会在挨饿。可是我死了,奶奶该怎么办呢?想起奶奶,想起和奶奶相依为命的那些日子,他犹豫了。为了奶奶,为了自己,他要勇敢的活下去。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难以让常人吃惊而又痛苦的决定,剥下脸皮去讨饭。那天晚上,他把讨来的饭菜一口一口喂到奶奶嘴里时,奶奶的泪水滑落在碗里,朴实的向立华虽然显得那样无助,但他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什么。等奶奶睡着后,他借着朦胧的月光在门前的椿树下刻下了一个大大的生字。生在我们大家看来非常平淡的字眼,此刻,却深深刺痛着我的内心。因为我们明白向立华的刻字举动,是他做出的一个艰难的人生抉择。一个孩子,要做出这么一个抉择,是要付出多么大的勇气,又将担负起多少责任啊。望着椿树上那一笔一划刻出的“生”字,向立华对自己说:我不仅要活下去,我还要让奶奶好好的活下去!!在乡邻们的帮助下,祖孙们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字,但日子还得一天一天过下去,困难还得自己去一点一点解决。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从那天起,织纺村又多了一位特殊的农民,由于年龄太小力气不够,他把7亩水田转包给同村的农民耕种,自己就在家里打理着一亩多的旱地。白天,他跨着书包在学校里学习,放学后,就在地里忙活。慢慢的,他知道了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除草,知道了天旱造水,雨天打棚。知道了向村里的老爷爷老奶奶们、村干部里学习。今年来他利用课余时间在自家地里种了玉米,豆角、辣椒等还掌握了西瓜、油菜、红薯的栽培技术。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地里的收成也在一年一年的增加。2009年,仅干玉米就收了1000斤,干红椒70多斤。乡亲里都赞不绝口,这十几岁的孩子,比许多大人的地都种的好啊!为了读书和贴补家用,他还开始养鸡、养鸭,从开始的几只十几只,到后来的四五十只。多年的劳动,让向立华一双嫩嫩的小手长满了老茧。向立华一个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他一边种地,一边操持家务,一边照顾奶奶。他觉0得,奶奶是他生活中最大的0依靠和支撑,为了让奶奶生活的更好,身体更健康,他天天坚持给奶奶洗脸洗脚、梳头喂饭,还不时煮鸡蛋给奶奶吃。天热了,他就扶奶奶到门口乘凉。天冷了,他就尽量不让奶奶冻着。白天要上学,他怕奶奶一个人在家里寂寞,就特意养了一条狗在家陪奶奶作伴。有一次,奶奶患了重病,这可把小立华急坏了,那段时间,他床前床后地守护在奶奶身边,给奶奶煎药喂药,想尽办法给奶奶做些好吃的,还唱歌、讲故事给奶奶听。在他的辛勤照料下,奶奶的病终于痊愈了。13岁那年的春节前夕,向立华把自家养的几只土鸡带到集市上卖掉,卖了140多元钱,第一次怀揣着自己辛苦劳动换来的那么多钱,向立华别提有多高兴了,他在热闹的集市上,他看看这个摊上的新衣,摸摸那个摊上的玩具,翻开书店里的小书,口袋里的钱,被他放了又拿,拿了又放,几次反复,钱都被捏湿了,是的,在一个少年的内心里,这些东西都是充满诱惑的,此刻的他,也确实渴望着能真正拥有这些东西,而不是在梦里。最后,他花了12块钱买了3样东西……

我是来自溆浦的一位教师,2009年,我走进了一个特殊的家庭,认识了向立华,17岁 他的经历,他的苦难,他的坚强,感动着我, 我相信也能感动在座的每一位。1993年,向立华,出生在1993年出生在我县油洋乡址坊村一个贫穷落后的农村家庭,家里,又老实忠厚的父亲,有身患聋哑残疾但勤劳贤惠的母亲,还有大他5岁的姐姐和年迈的奶奶,5口之家虽清苦但相互温暖、其乐融融。和许多的农村孩子一样,向立华有一个天真、快乐的童年。2000年,姐姐拉着向立华的手迈入了小学的大门,临行前,妈妈一边将煮熟的鸡蛋塞进向立华的书包里,一边咿咿呀呀的比划着,要向立华好好听老师的话,做个好学生。从此,姐弟俩每天欢歌笑语,每天上学相伴同行,放学结伴而归。放学回家,虽然妈妈听不见,但向立华总是张大嘴用最大的声音给妈妈背诵老师教过的唐诗、汉字。每当这时,父亲那爽朗的笑声就会透过破旧的墙壁传递到大山的深处。然而,幸福的时光却是那么短暂,2001年,他的母亲不慎跌落在门前的高台上,当姐弟俩得到消息狂奔回家时,看到的却是紧闭这眼睛的母亲,向立华怎么也不愿意相信妈妈就这样匆匆的走了。从此,向立华再也听不到妈妈熟悉的声音,再也感受不到妈妈那温暖入骨的抚摸。第一次失去亲人的伤痛让向立华悲伤不止。他扯着爸爸的衣襟,拉着爸爸的手使劲的摇着、哭着、喊着:“爸爸,妈妈真的死了吗,我要妈妈!妈妈你听的见吗?妈妈你不要死!”向立华的哭喊声回响在空荡的山里,是呀,有谁不留恋母亲温暖的怀抱,又有谁不渴望母亲慈爱的呵护呢?何况一个七岁的孩子,他甚至来不及回味,就永远的失去了母爱……从此,母亲,成了他记忆中永远的伤痛,和无尽的眷恋。在父亲和奶奶的悉心照料下,姐弟俩逐渐从失去母亲的阴?中走了出来。一家人的生活逐渐恢复了平静。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2004年初,她的父亲在屋顶捡瓦时,不慎从屋顶摔下,当场死亡。看着父亲那血肉模糊的身体,听着奶奶和姐姐撕心裂肺的哭喊。向立华趴在父亲冰冷的身上哭成了泪人。爸,你也不要我们吗,爸爸我该怎么办,我们该怎么办啊,爸爸你醒醒,你醒醒。父亲就这样撒手离去。留下了一对孤苦伶仃的姐弟和年迈多病的奶奶,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姐弟俩将父亲 的遗体送上了山。这风雨飘渺的家在失去父亲的支撑后生活显得更加艰难,小学刚毕业本该读初中的姐姐伤心的藏好心爱的书本,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年仅10岁的向立华是多么不愿意姐姐的离去啊,但他又有什么办法呢,他只能含着热泪日复一日的在村口守望,期待姐姐那熟悉的身影。短短四年时间,父母相继离去,姐姐背井离乡,78岁的老奶奶由于过度悲伤哭瞎了双眼,整日不吃不喝,神志恍惚。经过了一连串的变故,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一贫如洗,原有的老木板房早已破烂不堪,祖孙两只能暂时借邻居的一栋土房住下,土屋墙壁的石灰粉刷已斑驳脱落,屋顶的凹痕上,向立华就拿一些啥树皮遮阳挡雨,门窗都已破烂,他就用几个化肥袋子钉在窗户上挡风避寒。一架旧木床、一床土布被、一张旧木凳、一口旧木箱,就是奶奶房间里的全部家当。向立华的房间仅有的是床上一套斑驳的被子,和窗前一张简易小桌,一盏电灯便是他家里的唯一电器。面对这样的境况,向立华沉淀下所有的伤痛,扛起了本该不属于他的责任。他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奶奶的起居饮食,和奶奶相依为命的生活着。一天傍晚,向立华揭开米缸,准备做饭时,发现米缸已经空了。看着空空的米缸,向立华一下子呆住了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转。她想哭出来,可不敢,他怕奶奶替她伤心。这时,他想到了姐姐。姐姐你在那里我该怎么办,在生活的绝境面前,这个只有10岁的孩子萌生了最可怕的念头,相随爸妈而去。也许到了另一个世界,有了父母的陪伴,他不会在流泪,也不会在挨饿。可是我死了,奶奶该怎么办呢?想起奶奶,想起和奶奶相依为命的那些日子,他犹豫了。为了奶奶,为了自己,他要勇敢的活下去。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难以让常人吃惊而又痛苦的决定,剥下脸皮去讨饭。那天晚上,他把讨来的饭菜一口一口喂到奶奶嘴里时,奶奶的泪水滑落在碗里,朴实的向立华虽然显得那样无助,但他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什么。等奶奶睡着后,他借着朦胧的月光在门前的椿树下刻下了一个大大的生字。生在我们大家看来非常平淡的字眼,此刻,却深深刺痛着我的内心。因为我们明白向立华的刻字举动,是他做出的一个艰难的人生抉择。一个孩子,要做出这么一个抉择,是要付出多么大的勇气,又将担负起多少责任啊。望着椿树上那一笔一划刻出的“生”字,向立华对自己说:我不仅要活下去,我还要让奶奶好好的活下去!!在乡邻们的帮助下,祖孙们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字,但日子还得一天一天过下去,困难还得自己去一点一点解决。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从那天起,织纺村又多了一位特殊的农民,由于年龄太小力气不够,他把7亩水田转包给同村的农民耕种,自己就在家里打理着一亩多的旱地。白天,他跨着书包在学校里学习,放学后,就在地里忙活。慢慢的,他知道了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除草,知道了天旱造水,雨天打棚。知道了向村里的老爷爷老奶奶们、村干部里学习。今年来他利用课余时间在自家地里种了玉米,豆角、辣椒等还掌握了西瓜、油菜、红薯的栽培技术。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地里的收成也在一年一年的增加。2009年,仅干玉米就收了1000斤,干红椒70多斤。乡亲里都赞不绝口,这十几岁的孩子,比许多大人的地都种的好啊!为了读书和贴补家用,他还开始养鸡、养鸭,从开始的几只十几只,到后来的四五十只。多年的劳动,让向立华一双嫩嫩的小手长满了老茧。向立华一个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他一边种地,一边操持家务,一边照顾奶奶。他觉0得,奶奶是他生活中最大的0依靠和支撑,为了让奶奶生活的更好,身体更健康,他天天坚持给奶奶洗脸洗脚、梳头喂饭,还不时煮鸡蛋给奶奶吃。天热了,他就扶奶奶到门口乘凉。天冷了,他就尽量不让奶奶冻着。白天要上学,他怕奶奶一个人在家里寂寞,就特意养了一条狗在家陪奶奶作伴。有一次,奶奶患了重病,这可把小立华急坏了,那段时间,他床前床后地守护在奶奶身边,给奶奶煎药喂药,想尽办法给奶奶做些好吃的,还唱歌、讲故事给奶奶听。在他的辛勤照料下,奶奶的病终于痊愈了。13岁那年的春节前夕,向立华把自家养的几只土鸡带到集市上卖掉,卖了140多元钱,第一次怀揣着自己辛苦劳动换来的那么多钱,向立华别提有多高兴了,他在热闹的集市上,他看看这个摊上的新衣,摸摸那个摊上的玩具,翻开书店里的小书,口袋里的钱,被他放了又拿,拿了又放,几次反复,钱都被捏湿了,是的,在一个少年的内心里,这些东西都是充满诱惑的,此刻的他,也确实渴望着能真正拥有这些东西,而不是在梦里。最后,他花了12块钱买了3样东西。

参考资料: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XnXo-l1cwk/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