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演讲稿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骄傲的曾国藩
奔奔曾经说过:“你对历史不感兴趣,所以历史对你不感兴趣。”过去是现在的历史,现在是未来的历史。过去的已经是历史,而历史一再重演。所以历史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活着的人思考如何把正在进行的历史故事演义得更加有趣。
我今天要讲的让毛泽东“独服”的“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让蒋介石称赞“足为吾人之师资”,被后人推崇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立德立功立言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曾国藩——骄傲的曾国藩。
我说的骄傲既不单是褒义也不单是贬义。
曾国藩被许多人评价过,但我认为曾国藩是骄傲的,所以曾国藩一出生下来就是骄傲的。
1811年,曾国藩出生在湖南一个豪门地主家庭,兄妹九人,其祖父阅历丰富,父亲是个秀才。所以曾国藩受到了很好的文化教育,而且作为老大的曾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16岁童子试第7,23岁考取秀才。曾国藩作为8个弟弟妹妹的榜样怎么能不骄傲呢?曾国藩考取进士之后由翰林院庶吉士到侍读到侍讲学士到文渊阁值阁事到内阁学时到稽察中书科事务到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到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作为汉人当时做官能做到“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能不骄傲吗?当官的时候曾国藩讽刺身边的人说:“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曾国藩还说:“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就是说他不跟一般人相处只跟像自己那样贤明的人相处。
作为理学家学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曾国藩的“文傲”不是一般人能看出来的。曾国藩写过很多书《京史百家杂钞》《求阙文集》《诗集》《读书录》《家调》《家书》《求学道》《五箴》等不下百十数本卷。首先曾国藩很骄傲自我感觉良好,所以噶写书,他写书之后更加骄傲了于是一写几十本。于是骄傲成了曾国藩的本性。曾国藩的治学论道,识人修身,持家教子,为官当将成了曾国藩骄傲的资本,并且他还要把他的骄傲传授给别人。所以很多人如左宗棠李鸿章看见曾国藩时喊他老师而不是大人。
其实曾国藩真正走上历史舞台还是因为他的“武傲”。有句话为证“经商要学胡雪岩,当官要学曾国藩”。
当太平天国起义轰轰烈烈时,清政府很恐慌,曾国藩很高兴。因为清政府的八旗、六营军腐败到不堪一击,而曾国藩的湘军正在卧薪尝胆。于是曾国藩开始发挥自己笔杆子的骄傲,在《讨粤匪缴》中说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之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等等。他都把自己与孔孟并列了,你说他骄傲不骄傲?
1854年初,湘军组成陆军十三营,水师十营,共一万七千多人,同时正式出师与太平天国作战。湘军进围九江时,曾国藩得意忘形地叫嚷:“肃清江面,直捣金陵”。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太平天国派石达开等率军西援,在湖口、九江战役中,痛歼湘军水师。1855年2日11日,太平军放火焚毁停泊在江面的湘军大船百余艘,夺得曾国藩座船,曾国藩走投无路,几次跳水自杀未遂。然后仓促逃入南昌,陷入太平军的包围之中,使他“呼救无人”,“梦魂屡惊”。
这是曾国藩表露无疑的骄傲,所以曾国藩吃到了骄傲的苦果,然后曾国藩羞愧难当要自杀。也正是因为曾国藩还是湘军的骄傲,是曾氏家族的骄傲,是汉人为官的骄傲,所以曾国藩自杀未遂,他为了别人的骄傲而活着。
1856年,太平天国内部发生变乱,湘军乘机卷土重来,12月攻下武汉,接着李续宾率领湘军主力投入江西战场,陷九江,进逼太平军重要军事据点三河镇。显然,曾国藩意图是先拿下武汉、九江,然后以湖北、江西为后方,同太平军争夺安徽,特别着重争夺安庆。他认为只要占领安庆,就可以沿江东下,直取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1858年11月,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在三河发起对湘军垢猛攻,三路大军包围了李续宾的大营,湘军大败,李续宾以下文武头目四百余人全部被歼。曾国藩不得不承认:“三河之挫,敝邑阵亡达六千人,士气大伤!”
这就是著名的三河大捷。曾国藩的骄傲再次被打击,所以有人说后期的曾国藩很抑郁。
曾国藩的湘军,虽然在三河遭到惨败,但力量并未溃灭,他仍然坚持夺取安庆进取天京的战略。1860年曾国藩亲率湘军八万实现了对安庆的包围。这时太平军击溃江南大营,东征苏、常,咸丰帝气急败坏,要曾国藩赶快发兵救援,但是他拒绝应命,说:“安庆一军,目前关系淮南之全局,将来即为克服金陵之张本”。为了解安庆之围,太平天国决定分兵两路,突入敌人后方,攻取武汉。这一行动,引起了湘军内部的一片惊慌,有人主张撤安庆之围,回师救援湖北,可是曾国藩不为所动,仍坚持原议,说:“吾但求力破安庆一关,此外皆不遽与之争得失”。果然,太平军西取武汉的计划未能实现,而曾国藩孤注一掷,如愿以偿。经过五个月的争夺,1861年9月5日,安庆终于落入湘军手中。这时的曾国藩找回了骄傲的资本,准备有所作为。当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时,很高兴,他说廉颇只能三遗矢。
1864年,曾国藩攻取南京,湘军在南京屠杀三天三夜,共杀人10余万。曾国藩不仅自己直接杀人,他的父亲和四个弟弟也杀人,当时人们就称呼曾国藩为“曾剃头”“曾屠户”。据说,南京小孩夜哭,妈妈说“曾剃头来了”,小孩就不哭了。有人曾经为曾国藩辩解说那是形势所迫,身境所绕,不得已而为行之的谋略而已。
试想一下,我们在拿老鼠兔子做实验时,是不是因为我们觉得动物的生命比人低贱得多?所以曾国藩认为湘军是骄傲的,至少曾国藩认为自己是骄傲的。
1861年8月21日,咸丰帝病逝,年仅6岁的载淳继承皇位。这时候的曾国藩掌握的湘军已经强大到可以让他称帝。但曾国藩为什么没有称帝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曾国藩很骄傲。儒家思想是曾国藩的骄傲,孝悌忠信是曾国藩的骄傲,个人的完美是曾国藩的骄傲,对旧王朝的愚忠是曾国藩的骄傲。要说龙袍加身对曾国藩没有半点儿诱惑,肯定是一句假话。但要他放弃一生所坚持的骄傲是不可能的。
1870年6月21日,天津数千名群众因怀疑天主教堂以育婴堂为晃子拐骗人口、虐杀婴儿,群集在法国天主教堂前面。法国领事丰大业认为官方没有认真弹压,持枪在街上碰到天津知县刘杰,因发生争执开枪射击,当场击死刘杰仆人一人,民众激愤之下先杀死了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之后又杀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法国领事馆、望海楼天主堂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国联合提出抗议,并出动军舰逞威。曾国藩到天津后,考量当时局势,不愿与法国开战,“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这个交涉结果,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引起全国朝野的垂骂,连他的湖南同乡,也把他在湖广会馆夸耀其功名的匾额砸烂焚毁。
这时候的曾国藩很生气,因为曾国藩很骄傲,他不允许别人鼾睡在自己的榻边。曾国藩气自己的祖国那样懦弱无能,毁了他的声誉,毁了他的骄傲。于是以“师以长技以制夷”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在曾国藩的领导下蓬勃发展。
1872年,曾国藩骄傲地病死在南京。因为他死的时候,他提拔的人如左宗棠李鸿章,一个个都像那样很骄傲了,他的洋务运动也早就了一批批骄傲的人才,如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
评价历史人物时“伟大”只用来形容那些力争上游的人,随波逐流的那些人只能用“可怜”形容,我用骄傲来形容曾国藩是因为他使得中国近代历史前行的步履,变得那么迷惘而惶惑、彷徨而犹豫、蹒跚而踉跄……
奔奔曾经说过:“你对历史不感兴趣,所以历史对你不感兴趣。”过去是现在的历史,现在是未来的历史。过去的已经是历史,而历史一再重演。所以历史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活着的人思考如何把正在进行的历史故事演义得更加有趣。
我今天要讲的让毛泽东“独服”的“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让蒋介石称赞“足为吾人之师资”,被后人推崇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立德立功立言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曾国藩——骄傲的曾国藩。
我说的骄傲既不单是褒义也不单是贬义。
曾国藩被许多人评价过,但我认为曾国藩是骄傲的,所以曾国藩一出生下来就是骄傲的。
1811年,曾国藩出生在湖南一个豪门地主家庭,兄妹九人,其祖父阅历丰富,父亲是个秀才。所以曾国藩受到了很好的文化教育,而且作为老大的曾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16岁童子试第7,23岁考取秀才。曾国藩作为8个弟弟妹妹的榜样怎么能不骄傲呢?曾国藩考取进士之后由翰林院庶吉士到侍读到侍讲学士到文渊阁值阁事到内阁学时到稽察中书科事务到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到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作为汉人当时做官能做到“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能不骄傲吗?当官的时候曾国藩讽刺身边的人说:“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曾国藩还说:“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就是说他不跟一般人相处只跟像自己那样贤明的人相处。
作为理学家学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曾国藩的“文傲”不是一般人能看出来的。曾国藩写过很多书《京史百家杂钞》《求阙文集》《诗集》《读书录》《家调》《家书》《求学道》《五箴》等不下百十数本卷。首先曾国藩很骄傲自我感觉良好,所以噶写书,他写书之后更加骄傲了于是一写几十本。于是骄傲成了曾国藩的本性。曾国藩的治学论道,识人修身,持家教子,为官当将成了曾国藩骄傲的资本,并且他还要把他的骄傲传授给别人。所以很多人如左宗棠李鸿章看见曾国藩时喊他老师而不是大人。
其实曾国藩真正走上历史舞台还是因为他的“武傲”。有句话为证“经商要学胡雪岩,当官要学曾国藩”。
当太平天国起义轰轰烈烈时,清政府很恐慌,曾国藩很高兴。因为清政府的八旗、六营军腐败到不堪一击,而曾国藩的湘军正在卧薪尝胆。于是曾国藩开始发挥自己笔杆子的骄傲,在《讨粤匪缴》中说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之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等等。他都把自己与孔孟并列了,你说他骄傲不骄傲?
1854年初,湘军组成陆军十三营,水师十营,共一万七千多人,同时正式出师与太平天国作战。湘军进围九江时,曾国藩得意忘形地叫嚷:“肃清江面,直捣金陵”。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太平天国派石达开等率军西援,在湖口、九江战役中,痛歼湘军水师。1855年2日11日,太平军放火焚毁停泊在江面的湘军大船百余艘,夺得曾国藩座船,曾国藩走投无路,几次跳水自杀未遂。然后仓促逃入南昌,陷入太平军的包围之中,使他“呼救无人”,“梦魂屡惊”。
这是曾国藩表露无疑的骄傲,所以曾国藩吃到了骄傲的苦果,然后曾国藩羞愧难当要自杀。也正是因为曾国藩还是湘军的骄傲,是曾氏家族的骄傲,是汉人为官的骄傲,所以曾国藩自杀未遂,他为了别人的骄傲而活着。
1856年,太平天国内部发生变乱,湘军乘机卷土重来,12月攻下武汉,接着李续宾率领湘军主力投入江西战场,陷九江,进逼太平军重要军事据点三河镇。显然,曾国藩意图是先拿下武汉、九江,然后以湖北、江西为后方,同太平军争夺安徽,特别着重争夺安庆。他认为只要占领安庆,就可以沿江东下,直取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1858年11月,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在三河发起对湘军垢猛攻,三路大军包围了李续宾的大营,湘军大败,李续宾以下文武头目四百余人全部被歼。曾国藩不得不承认:“三河之挫,敝邑阵亡达六千人,士气大伤!”
这就是著名的三河大捷。曾国藩的骄傲再次被打击,所以有人说后期的曾国藩很抑郁。
曾国藩的湘军,虽然在三河遭到惨败,但力量并未溃灭,他仍然坚持夺取安庆进取天京的战略。1860年曾国藩亲率湘军八万实现了对安庆的包围。这时太平军击溃江南大营,东征苏、常,咸丰帝气急败坏,要曾国藩赶快发兵救援,但是他拒绝应命,说:“安庆一军,目前关系淮南之全局,将来即为克服金陵之张本”。为了解安庆之围,太平天国决定分兵两路,突入敌人后方,攻取武汉。这一行动,引起了湘军内部的一片惊慌,有人主张撤安庆之围,回师救援湖北,可是曾国藩不为所动,仍坚持原议,说:“吾但求力破安庆一关,此外皆不遽与之争得失”。果然,太平军西取武汉的计划未能实现,而曾国藩孤注一掷,如愿以偿。经过五个月的争夺,1861年9月5日,安庆终于落入湘军手中。这时的曾国藩找回了骄傲的资本,准备有所作为。当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时,很高兴,他说廉颇只能三遗矢。
1864年,曾国藩攻取南京,湘军在南京屠杀三天三夜,共杀人10余万。曾国藩不仅自己直接杀人,他的父亲和四个弟弟也杀人,当时人们就称呼曾国藩为“曾剃头”“曾屠户”。据说,南京小孩夜哭,妈妈说“曾剃头来了”,小孩就不哭了。有人曾经为曾国藩辩解说那是形势所迫,身境所绕,不得已而为行之的谋略而已。
试想一下,我们在拿老鼠兔子做实验时,是不是因为我们觉得动物的生命比人低贱得多?所以曾国藩认为湘军是骄傲的,至少曾国藩认为自己是骄傲的。
1861年8月21日,咸丰帝病逝,年仅6岁的载淳继承皇位。这时候的曾国藩掌握的湘军已经强大到可以让他称帝。但曾国藩为什么没有称帝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曾国藩很骄傲。儒家思想是曾国藩的骄傲,孝悌忠信是曾国藩的骄傲,个人的完美是曾国藩的骄傲,对旧王朝的愚忠是曾国藩的骄傲。要说龙袍加身对曾国藩没有半点儿诱惑,肯定是一句假话。但要他放弃一生所坚持的骄傲是不可能的。
1870年6月21日,天津数千名群众因怀疑天主教堂以育婴堂为晃子拐骗人口、虐杀婴儿,群集在法国天主教堂前面。法国领事丰大业认为官方没有认真弹压,持枪在街上碰到天津知县刘杰,因发生争执开枪射击,当场击死刘杰仆人一人,民众激愤之下先杀死了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之后又杀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法国领事馆、望海楼天主堂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国联合提出抗议,并出动军舰逞威。曾国藩到天津后,考量当时局势,不愿与法国开战,“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这个交涉结果,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引起全国朝野的垂骂,连他的湖南同乡,也把他在湖广会馆夸耀其功名的匾额砸烂焚毁。
这时候的曾国藩很生气,因为曾国藩很骄傲,他不允许别人鼾睡在自己的榻边。曾国藩气自己的祖国那样懦弱无能,毁了他的声誉,毁了他的骄傲。于是以“师以长技以制夷”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在曾国藩的领导下蓬勃发展。
1872年,曾国藩骄傲地病死在南京。因为他死的时候,他提拔的人如左宗棠李鸿章,一个个都像那样很骄傲了,他的洋务运动也早就了一批批骄傲的人才,如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
评价历史人物时“伟大”只用来形容那些力争上游的人,随波逐流的那些人只能用“可怜”形容,我用骄傲来形容曾国藩是因为他使得中国近代历史前行的步履,变得那么迷惘而惶惑、彷徨而犹豫、蹒跚而踉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