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速求关于 演讲与主持技巧的论文.字数不多1000字左右就行!!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被要求做一些礼仪性的演讲。要巧妙、 有效地从事这些演讲,讲者除了熟谙于演讲的一般理论或技巧外,还应了解 有关这些特殊境遇下的演讲的技艺。下面,我们想就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礼仪 性演讲的基本技艺做些介绍,以供参考。
1.引见演讲 在某些团体会议上,讲者是被特别邀请来的或是听者所不熟悉的,此时,
就需要会议主持人以即席方式做个引见演讲,以把讲者介绍给听者。通过主
持人的引见这个中间环节,讲者和听者消除了彼此间的陌生,建立起一种友 好关系,使双方能在融洽的气氛中从事交流。
会议主持人要使引见演讲获得成功,关键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不僭越讲 者的地位。他虽然要做一番介绍性讲话,但他不是主要讲者。如同宴席上的 招待员一样,他只是提供某种服务,至于出席宴席的宾客,才是名副其实的 主角,所以,主持人在该场合,要委屈自己一下,给讲者以突出地位。通常, 他的讲话不应超过 5 分钟,有时甚至几句话就可完成。
引见演讲要向听者交待有关讲者及其演讲的背景材料。这种交待通常可
围绕讲者的特点或讲者演讲的讲题进行,如主持人可概括介绍一下邀讲者的 一般情况及其在该演讲领域内的出色成绩,也可解释一下邀请讲者就该课题 演讲的原因及意义,还可叙述一下听者对讲者及其演讲的热切朗待等。这里, 主持人应严格限制自己的话题,不能为显示自己的才智,过多介绍、评价讲 者演讲的内容,因为这样做会使讲者陷于窘境,使其感到自己无话或无重要 话可讲。
会议主持人为使自己对背景材料的交待恰当正确,就得借助多种渠道去
了解讲者,熟悉有关讲者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材料,有条件的话,在演讲前可 安排一次与讲者的谈话,以确保自己引见时说的话都恰如其分。
会议主持人在引见叙说既将结束之际,为不使讲者出场显得唐突,可通
过声音或语调的变化,借助像““同志们,现在请×××为我们演讲”或“各 位听众,让我们以热烈掌声欢迎×××演讲”等恰当地连接语句,把讲者从 坐席上请出来。此时,主持人还要面转向讲者,并带头鼓掌欢迎。
谙熟于引见演讲的会议主持人,除应遵循上述方法外,还应力求做到:
①用引人注意的话开始演讲,语句要清楚、明确,必要时可说些幽默、诙谐 的话;②清楚、准确说出讲者的姓名及演讲题目;③真诚、客观地介绍讲者 的背景材料,不给人以牵强、吹捧之感;④充分表现自己的欢快和热情。
2.授奖演讲 许多团体为鼓励先进、鞭策落后,都有定朗或非定期地召开庆功授奖大
会的惯例。在这种大会上,通常在颁布奖品前或后,由团体领导做个授奖演
讲,以表彰那些在日常或特殊的工作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或组织。授奖演 讲有时还可用来纪念某个具有特别意义的日子或事件。
庆功授奖的场合一般是较隆重、热烈的,因此,伴随着的授奖演讲也应
当具有相应的气氛。擅长于授奖演讲的人往往借助一些充满欢快而又响亮有 力的呼吁或口号,来点缀自己的演讲,以渲染大会的喜庆气氛和振奋听者的 精神。
授奖演讲的讲者可以热烈祝贺来作为演讲的开始。然后,他可围绕下述 几个方面来构造自己的演讲:有功人员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或特点;他们在工 作中显现出的卓绝艰苦的努力和忘我奉献精神:他们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或杰 出贡献;他们体现出的榜佯力量的重要意义等。最后,讲者可以以向有功人 员学习的用力呼吁或对他们从事艰巨工作的真诚谢意来结束自己的演讲。在 整个演讲过程中,讲者应表现出一种能使全体在场人员都可感受到的出自内 心的喜悦和欢快,使大会始终保持高涨、热烈的情绪,从而产生先进更先进、 后进赶先进的激励效果。
真正有效的授奖演讲还要求讲者做到:①视场合的具体情况, 决定是否 使用稿件;②使用明确、活泼和富有号召力的语言;③ 对有功人员的褒奖, 要避免夸张不实之词。
3.领受演讲 领受演讲由参加庆功授奖大会的有功人员或组织的代表来做,其通常出
现在大会表彰和颁布奖品之后。领受演讲一般采取简短的即席演讲的方式,
除非与会者希望有功人员做个长篇发言。成功的领受演讲的最重要特征就在 于:必须符合演讲的境遇,即符合授奖大会的礼仪、气氛、前面其他人的演 讲、接受到的荣誉称号或奖励的类型等等。
领受演讲的讲者在始终关注符合演讲境遇的同时,应努力使自己的演讲
达到如下两个意图:(一)诚挚地向授于自己荣誉或奖品的组织和个人致以 谢意,以规避给人不礼貌之感;(二)谦虚而又如实地介绍自己取得的成绩 和经验教训,以给他人以借鉴,鼓舞和驱策他人共同前进。为此,他可以: 如实谈谈自己对所从事工作的认识和付出的努力;有分寸地列举自己取得的 成就;客观分析自己获得荣誉和奖励的意义所在;最后交待自己今后的打算 或愿望,以表示自己的决心。
引此,恰当得体的领受演讲还要求讲者:①始终以真诚、谦虚的语气讲
话;②在对自己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做介绍时,既要防止言过其实,又 要防止过分谦恭;③发言简短、明了,有时仅需表达自己的谢意或决心就行。
4.欢迎演讲 通常,当外来的组织或人访问某团体,或者有人开始成为某团的新成员
时,该团体的领导就得扮演欢迎者的角色,履行致欢迎词的义务。欢迎演讲
可以是长篇的演说,也可以是简短的即兴发言,其正规程度既取决于演讲规 模大小,也取决于来访者或新成员拥有的名声、地位等状况。但不管怎样, 欢迎演讲的讲者,可围绕下述领域来选择演讲内容:衷心表达对来访者或新 成员的热烈欢迎;热情叙说自己团体与他们之间以往的联系、合作、友谊或 共同的利益、理想、愿望等;客观地介绍自己团体诸方面的特点;友好地表 达对他们的良好祝愿或要求;恳求他们能对团体的工作提出要求或建议等。 偶尔,你如是被欢迎者的话,你可考虑在下述领域选择自己的演讲:真
诚而又礼貌地表达自己的谢意;愉快地回顾与该团体以往的联系、合作、友 谊或共同的理想、利益、愿望等;亲切赞美自己对该团体的印象和表达自己 的良好祝愿或决心等。
无论是欢迎者还是被欢迎者,在抉择好演讲内容的基础上,还应注意:
(1)视欢迎会的正规程度,酌情考虑是否借助稿件;(2)演讲要始终热情 洋溢、亲切友好。
5.悼词 悼词的作用在于悼念去世者,寄托人们对去世者的哀思。殡仪馆是致悼
词的最常见场所。在一些已故著名人物的诞辰或逝世的周年纪念会上的发
言,也应属于悼词一类,悼词对讲者的最大要求就是:既要深沉而有情感地 表达对去世者的悲哀、怀念之情,又要保持理智,不放纵情感,以教育和感 染与会的听者,激发起人们继承去世者遗愿的决心。由于致悼词的场合通常 比较隆重、庄严的,因此,讲者应借助稿件来进行。
悼词的要主要内容之一是缅怀去世者的生平和业绩。通常,有经验的讲 者借助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 (1)年代法即讲者按死者生前的不同时期有 秩序地追怀其功绩(如按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成年时期、老年 时期或按就读时期、开始取得成就时期、出名时期等)。讲者使用该方法时, 要力求抓住去世者生前不同时期的具有代表性或典型的事实,而不要简单罗 列事实,报流水帐。 (2)答题法即讲者通过对有关死者的若干重要问题的 回答来构造整篇悼词,这些问题包括:为什么说死者是个伟人或杰出的人? 他做出了什么成绩或完成了什么事业?他拥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他有哪些 富有魅力的个性或深切感人的事?他人是如何评价他的?等等。
悼词的另一不可少的内容就是要表达继承死者遗愿的决心。在这部分内
容中,讲者可一般地表达自己继承死者遗志的意志或愿望,也可具体列出死 者生前未实现的若干憾事,然后表明自己为之奋斗的决心。
通常,感人而又催人奋发的悼词还具有如下特点: (1)使用诚挚而朴
实无华的语言; (2)规避任何滑稽可笑或幽默的内容;(3)缅怀死者的 业绩要客观,不给人吹捧之嫌,有时不隐讳死者的不足或过失,效果更好些。
6.告别演讲 告别演讲最经常出现于这样两种情况下:一是某人在一岗位上工作多年
行将离职时;二是某人与亲朋好友分手前为表达自己的友好或依恋心情时。
告别演讲面临的境遇是多样的,因此它同欢迎演讲一样,其形式可表现为正 规的公开演说,也可表现为简短的即兴发言。每位讲者应依具体情况,选择 恰当的告别演讲的形式。
告别演说在前一种情况下,讲者可参考下述内容:表达自己对离职的依 恋心情;阐述自己从事工作的原则或指导思想;坦诚说出自己工作中取得的 成绩、变化以及还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回顾自己工作中遇到最难忘或最有趣 的经历或轶事;诚挚感谢长期来帮助和支持自己工作的领导或同事。
告别演讲出现在后一种情况时,讲者可参考下述内容:表达自己与友人 分别的留恋心情;回忆与友人相处中的最难忘怀或最能体现双方间真诚情谊
的经历或轶事;对双方间友谊长存的真诚的祝愿;衷心感谢友人的周到服务 或热情款待。
告别演讲的讲者除选择好内容外,还应注意: (1)根据场合情况决定 是否使用稿件; (2)使用朴素、简明的语言; (3)表达依恋心情或谢 意必须情真意切; (4)介绍自己的工作成绩不自吹自擂,谈自己的工作不 足不过于具体,不纠缠细节。
上面,我们扼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礼仪性演讲。当然,类似的演讲在生 活中还很多,我们这里只是聊举数端而已。总之,你在运用演讲的一般理论 和技巧时,只要始终牢记: (1)认清自己演讲境遇的基本要求; (2) 选择适合于该演讲境遇的内容和方法,你就能娴熟自如地应付各种境遇下的 礼仪性演讲。
(卫群)
企业家的演讲技巧
演讲是企业家不可缺少的政务活动之一。在沟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 会、企业家与员工的关系中,企业家的一次好的演讲可以收到争取到政府的 支持;求得社区内公分的信任和理解:激励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的作用。有人 说:“世界上可以有拙于言辞的科学家,可以有拙于言辞的作家,可以有拙 于言辞的画家,就是不能容忍拙于言辞的企业家。”这话不一定百分之百的 正确,但是企业家必须具备演讲家的素质是不庸置疑的,笔者同几位擅长演 讲的企业家曾讨论过企业家如何做好演讲的问题。他们谈了很多切身经验, 我觉得以下几点确实应该引起企业家在演讲时注意:
在面对政府工作人员演讲时,千万不要把自己置于被考察的地位, 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政治家不喜欢没有自信心的全业家。说你要说的话, 千万不要采用“汇报式”。
一般说来,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寻求政府支持时,才会争取面对政府工 作人员演讲的机会,而且这种机会的争得是相当不容易的。因此一些企业家 在十分珍视这样的机会的同时,又往往表现得过于谨慎,总愿意把自己置于 被考察的地位,对演讲辞字斟句酌,既怕被人看成言过其实不可信任,又怕 被人看成庸碌无能没有才干。在演讲辞中往往把企业发展、个人功绩、企业 发展目标等等都点尘不漏他讲给政府工作人员听,把一次演讲变成了一次汇 报,结果适得其反。某乡有两户濒临破产的企业,在寻找生存与发展时,都 看准了一项投资较大,技术难度较高的生产项目。在争取乡政府能够给予投 资时,乡领导由于两个企业的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究竟支持哪一户,举棋 不定。最后决定召开一次演讲会,让两个企业的经理向乡机关全体工作人员 做一次演讲,然后投票表决支持谁。结果采用“汇报式”演讲的落选了。会 后在调查投票心理时,投票者说:两个企业的情况我们都是很了解的,听演 讲,就是要听哪个企业的自信心强,没有自信怎么能搞好企业呢?当问到演 讲者哪些话最能打动人时,投票者说:当选者的这样几句话最能打动人:
作为企业负责人,对企业走进濒临破产的绝地,我愧对父老乡亲。但是 面对绝境就一蹶不振,这不是我的性格。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我 和我的员工们决心背水一战,否则我们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同样是人,别人 能办到的,我们也能办到。
这段话不讲企业濒临破产的客观原因,不推卸自己的责任,不看过去, 只讲未来怎么做。信心十足,使人激动,让人放心。比起讲过去,讲自己的 功绩,讲客观原因,当然更能打动人了。有的投票者甚至打趣地说:“那位 汇报了两个多小时工作的经验,如果取得投资,结果把企业又搞垮了,是否 又会把责任推到客观环境上去?”
在面对社区公众演讲时,千万不要炫耀企业的地位,社区公众的利益是 你演讲的题目。社区公众不喜欢听你在社区外的影响,说你与社区间的 共同利益。千万不要采用“政治报告”式。
当企业的利益与社区公众的利益发生矛盾时,企业家选择面对公众演
讲,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但是拙劣的演讲不但不能促进社区关系的改善, 反而会恶化社区关系。因此在企业家面对广大公众演讲时,一定要十分注意 演讲词的准确。一个在某地很有影响的水泥厂曾经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十 年动乱结束后,环境保护问题得到了充分重视。通过环保部门对该厂烟筒喷 散粉尘的监测,该厂喷散粉尘量过高,影响社区内公众的身体健康,有关部 门会同研究决定,改造设备降低粉尘喷散量,在设备改造期间,关于该厂粉 尘污染问题暂时保密,但不幸的是,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社区内广大 公众的不满,纷纷向政府机关告状,并有许多群众到该厂阻止工厂生产。而 对群情汹汹的场面,工厂的有些负责人向公众做解说工作时宣称:工厂是国 家的,水泥是基本建设的急需产品,工厂是在国内很有影响的企业,公众不 应该不考虑国家利益,阻止生产是错误的。结果激起了公众的更大情绪,群 众闹得更凶了。在紧要关头,该厂厂长向社区公众发表了一篇简短的即席演 讲,得到了社区公众的谅解,群众的情绪平息了下来。这段话是这样的:
一直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同志们: 我厂粉尘污染给大家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我非常痛心。过去我们没有
注意到环境污染问题是非常错误的。我向受害的父老乡亲深刻检讨。粉尘污
染问题,我们一定在一个月内解决。 我是我们这个社区的纳税人,工厂停工一天,社区财政就少收入近万元
钱,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医院,我们的其它公益事业在等着我们。为了我们
社区内的孩子,为了我们社区内的病人,为了我们的生活方便,请父老乡亲 们再给我一个月的时间。谢谢大家!
这篇简短演讲的特点,是把工厂的利益与社区的利益紧紧结合到了一 起,使公众在不知不觉之中,也站到了工厂的一边,得到了公众的理解和原 谅。
在面对你的员工演讲时,千万不要抱着他们是你下属的偏见, 别摆上司的架子。站在平等地位上的沟通,才是最佳的沟通方 式。千万不要采用“训款式”。
一位有经验的企业家说:问候你的员工,并向他们的家属致意是每个企 业家向员工演讲时必不可少的话题;把企业存在的问题留给员工去思考是企 业家最精明的表现;把你的想法改换语气说出来,是企业家对员工最有效的 号召。
这是一种企业家把自己与员工的地位摆平和员工接近感情的演讲方式。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感情上有时被拉长距离是势所难免的。利用 演讲的机会把这种距离缩短是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因此在演讲时,就要努 力寻找能缩短这个距离的词句。如果演讲时,你居高临下,采用“训教式”, 那么原本就有的距离就会加大。比如某些企业出现了亏损,其原因是企业员 工纪律松散,工作效率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家要面对员工演讲,采 用以下两种方法,效果就不一样。这样讲:企业亏损就是因为你们纪律松散,
劳动效率低;从今以后,谁再这么松散就开除谁的厂籍。员工们一定会群情 汹汹,甚至有人会因此而和你叫上劲——我就这样,看你能把我怎么样?这 样讲:女士们、先生们:大家辛苦了,请大家转达我对你们家属的敬意。企 业现在面临着倒闭的危险,我们都站在了失业的边缘上了。我们怎么办?我 有信心带领大家重振厂威,为了度过难关,我们首先从严格劳动纪律入手, 大家会支持我的吧!员工们的情绪会怎样呢?我想大多数员工会站到企业家 的一边的。
(韩际平)
领导者演讲中的“少”与“多”
身为领导者,众目睽睽之下演讲说话的机会自然很多,缺点毛病也易于 暴露,倘经心留意,细细品味,再加上点吹毛求疵,过高要求,汇拢分析起 来,能找出不少失误之处。考虑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遵循“知 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便尝试着对领导者的演讲来一番评头品足,于 是就有了如下的“少”与“多”。
1.少一点“冗长芜杂”多一点“简单扼要” 领导者有权,发言权便是“权”中应有之意。演讲题目、内容、时间都
可以自决自定,没有谁去硬要限制、规范。如果领导者缺乏群众观点,自我
中心,演讲时就很容易溜进“冗长芜杂”的泥沼,难于自拔。话语越讲越多, 问题越扯越远,事情越谈越杂,有时兴之所至,随意“侃”去,三四个钟头 谈锋不钝,令人心中叫苦不迭。再加上语言不注意修炼,口头禅、浪荡语多 而轻率、随意,闻者实在难得要领,频添烦恼。改革的年代,时间就是生命, 人们需要的是那种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简单扼要的讲话,长而无物、拉拉 杂杂的话还是少说为佳。
2.少一点“照本宣科”多一点“即席演讲” 像走路离不开拐棍,领导者讲话,大都手持讲稿,厚厚一迭,一上台就
让人望而生畏。有时事先看熟了,便从。讲三五句喝一口茶水,翻一二页吸
一口香烟,不紧亦不慢。有时太匆促,便紧张,未曾读过初次见面的稿子自 然生疏,念字不看人,还念得干干巴巴,坎坎坷坷,自己着急,下边听众也 跟着干使劲。有的人甚至五分钟话也要讲稿,离了稿就不能讲、讲不好。诸 如“鼓掌”、“起立”之类字样也遗漏不得,须用括号标在上面。这样演讲 的效果究竟如何可想而知。人们希望领导者多一些脱稿的即兴演讲——不是 去背,而是情况胸有成竹,观点清晰鲜明,意见具体明确,语言也自然生动 流畅。这样的演讲极易闪现灵感火花,引起呼应共鸣,发挥激励、影响、感 召的作用。
3.少一点“千篇一律”多一点“个性特点” 许多人都有同感:如今不少领导者的讲话“模样”相差无几,如出一辙。
大都是面面俱到,四平八稳,几乎形成一种固定的“套数”、“八股”。其
原因很简单:讲稿出自秘书之手,秘书哪一方面敢遗漏?你也兼顾,他也提 及;公也正确,婆也有理。结果讲稿有全面欠深刻,多呆板少活泼,在人心 里打不下烙印,激不起浪花。人们欢迎那种既有党性原则又有个性特点的“这 一个”式的讲话,让“普遍”通过“个别”而存在,“一般”借助“特殊” 而传播。
4.少一点“连篇空话”多一点“有的放矢”
空话、套话、不痛不痒、应景交差的话太多,亦是领导者演讲的一个问 题。可分几种情况:
帽大头小,脱离实际。不管是工作会议,还是业务会议,一律沿着“一 国际二国内三本省”的轨道溜车,临到本单位了,只寥寥几句挂个边,便煞 住不动了。
笼而统之,模棱两可。开口便是“基本上”、“原则上”、“一般说来”、 “既要”如此“又要”那般,让人听后如坠五里雾中。
此外还有回避矛盾、以空对空,指向不明、目的不清、信息贫乏、内容 空洞等等的演讲,皆属此类。
领导者改变演讲“空”的途径很多。其中主要的一条便是“有的放矢”, “有感而发”之路,如果无“的”无“感”,最好三缄其口,有话也莫“放” 莫“发”。
5.少一点“原装运输”多一点“改造加工” 热衷于看起来“保险”“稳妥”,实则是糊弄应付、不负责任的“原装
运输”式演讲的领导者,可以说是不乏其人。
这种演讲的特点是“上头”如何讲,我便如何说,原封不动,照传不误。 讲时一字不加,半字不少,甚至连感情色彩都无可琢磨,让人不由想到“录 音机”“传声筒”。已经及时传“讲”,并且是“原原本本”,对此谁能挑 剔、怪罪?然而传之是否能达之,效果如何,自然不去闻问。
还有的形似“原装”,实已“散包”的演讲,本来对上“接受”信息时
就记录不全,断脚残肢,收获无多,往下运输过程中又颠落、丢失不少,传 达演讲时剩啥讲啥,哪怕它支离破碎,毁不成篇?又哪怕它似是而非,面目 全非?这样的演讲问题是没有把上级精神、普遍原则与本单位具体实际相结 合,缺少改造加工的过程。同时,又不看接受对象的基础、能力,机械灌输, 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事倍功半的结果。
6.少一点“呆板生硬”多一点“风趣幽默” 也许是受圣人所言“君子不重则不威”的影响,有的领导者演讲时常常
表情严肃,语调僵直,脱口而出的不是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联珠妙语,而
是一个个互不关连的单调乏味的“呆”音。即使本来很生动的例子,一经他 口也便“脱水”干净,变得干巴巴,味同嚼蜡,还有的平常说话倒也亲切、 平易,一上台演讲却马上端个架儿,摆个谱儿,哼啊哈咿,拿腔作调。至于 那种傲慢粗鲁、以势压人的训斥说教,几乎令人难于忍受,还谈什么聆听接 受?
难能可贵的是领导者演讲有幽默感。幽默的作用在于既能够消除演讲者 的紧张、拘谨,给人以可亲可敬可信之感;又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他 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赞同、接受你的观点。
7.少一点“坐而论道”多一点“立谈之间” 领导者报告、演讲,多是坐在台上侃侃而谈,这种“坐”而论道式的演
讲,其弊端有三:一是容易丢掉时间感,说话无节制,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免不了短话长说,言及一个问题,常如吃大厚皮饺子,咬好几口不见焰。即 使台下嗡嗡然,昏昏然,讲者也能任凭风浪起,稳坐演讲台。二是容易忘记 平等感,居高临下,俯视全场,我说你听,不时误生高人一等的感觉,说话 的语气、用词,都可能会有教训人、驱使人的味道。三是容易产生距离感, 难免要让人屡屡意识到双方之间的鸿沟、差异,从而造成对所讲的内容的疏 离、排斥。
领导者成功的演讲姿势常常是面对听众站立。立谈之间,不仅是指说话 简洁、办事干练,而且标志着人际间的平等、亲切,是对听众的尊敬、感谢。 敬人者人恒敬之,你尊敬听众,听众对你演讲的欢迎、理解和接纳,也是必 然的了。
8.少一点“土方言”多一点“普通话”
1956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号召全国人民广泛学 习和使用普通话,特别是明确要求县以上机关的工作人员更要学好,用好普 通话。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用普通话来进行人际传播、交流成了对 现代人的直接要求,然而,在聆听领导者演讲时,人们常为那浓重、费解的 乡音、土语、俚话、方言所困惑。有的难听懂,洗耳恭听,却也一知半解; 有的听不懂,任你竖耳引颈,还是不知所云。听众因此而不愿听、不想听、 不能听现象,以及误传、误解、误事的例子可说俯拾即是。可见方言土语已 成为人际交流的障碍,虽是同宗、同族、同语的人与人之间,也不得不靠“翻 译”帮助交往。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以方言为美、为荣、为尊的观念有所上升, 有人以能讲广东、福建、上海、江浙方言而觉荣耀。说地方话有声有色,眉 飞色舞,讲普通话结结巴巴,词不达意,这样的现象令人忧虑。最近广州、 深圳等地已加强对普通话的推广,有识之士为之叫好,对于领导者来说,在 演讲时使用普通话,也应该成为最基本的要求。
1.引见演讲 在某些团体会议上,讲者是被特别邀请来的或是听者所不熟悉的,此时,
就需要会议主持人以即席方式做个引见演讲,以把讲者介绍给听者。通过主
持人的引见这个中间环节,讲者和听者消除了彼此间的陌生,建立起一种友 好关系,使双方能在融洽的气氛中从事交流。
会议主持人要使引见演讲获得成功,关键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不僭越讲 者的地位。他虽然要做一番介绍性讲话,但他不是主要讲者。如同宴席上的 招待员一样,他只是提供某种服务,至于出席宴席的宾客,才是名副其实的 主角,所以,主持人在该场合,要委屈自己一下,给讲者以突出地位。通常, 他的讲话不应超过 5 分钟,有时甚至几句话就可完成。
引见演讲要向听者交待有关讲者及其演讲的背景材料。这种交待通常可
围绕讲者的特点或讲者演讲的讲题进行,如主持人可概括介绍一下邀讲者的 一般情况及其在该演讲领域内的出色成绩,也可解释一下邀请讲者就该课题 演讲的原因及意义,还可叙述一下听者对讲者及其演讲的热切朗待等。这里, 主持人应严格限制自己的话题,不能为显示自己的才智,过多介绍、评价讲 者演讲的内容,因为这样做会使讲者陷于窘境,使其感到自己无话或无重要 话可讲。
会议主持人为使自己对背景材料的交待恰当正确,就得借助多种渠道去
了解讲者,熟悉有关讲者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材料,有条件的话,在演讲前可 安排一次与讲者的谈话,以确保自己引见时说的话都恰如其分。
会议主持人在引见叙说既将结束之际,为不使讲者出场显得唐突,可通
过声音或语调的变化,借助像““同志们,现在请×××为我们演讲”或“各 位听众,让我们以热烈掌声欢迎×××演讲”等恰当地连接语句,把讲者从 坐席上请出来。此时,主持人还要面转向讲者,并带头鼓掌欢迎。
谙熟于引见演讲的会议主持人,除应遵循上述方法外,还应力求做到:
①用引人注意的话开始演讲,语句要清楚、明确,必要时可说些幽默、诙谐 的话;②清楚、准确说出讲者的姓名及演讲题目;③真诚、客观地介绍讲者 的背景材料,不给人以牵强、吹捧之感;④充分表现自己的欢快和热情。
2.授奖演讲 许多团体为鼓励先进、鞭策落后,都有定朗或非定期地召开庆功授奖大
会的惯例。在这种大会上,通常在颁布奖品前或后,由团体领导做个授奖演
讲,以表彰那些在日常或特殊的工作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或组织。授奖演 讲有时还可用来纪念某个具有特别意义的日子或事件。
庆功授奖的场合一般是较隆重、热烈的,因此,伴随着的授奖演讲也应
当具有相应的气氛。擅长于授奖演讲的人往往借助一些充满欢快而又响亮有 力的呼吁或口号,来点缀自己的演讲,以渲染大会的喜庆气氛和振奋听者的 精神。
授奖演讲的讲者可以热烈祝贺来作为演讲的开始。然后,他可围绕下述 几个方面来构造自己的演讲:有功人员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或特点;他们在工 作中显现出的卓绝艰苦的努力和忘我奉献精神:他们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或杰 出贡献;他们体现出的榜佯力量的重要意义等。最后,讲者可以以向有功人 员学习的用力呼吁或对他们从事艰巨工作的真诚谢意来结束自己的演讲。在 整个演讲过程中,讲者应表现出一种能使全体在场人员都可感受到的出自内 心的喜悦和欢快,使大会始终保持高涨、热烈的情绪,从而产生先进更先进、 后进赶先进的激励效果。
真正有效的授奖演讲还要求讲者做到:①视场合的具体情况, 决定是否 使用稿件;②使用明确、活泼和富有号召力的语言;③ 对有功人员的褒奖, 要避免夸张不实之词。
3.领受演讲 领受演讲由参加庆功授奖大会的有功人员或组织的代表来做,其通常出
现在大会表彰和颁布奖品之后。领受演讲一般采取简短的即席演讲的方式,
除非与会者希望有功人员做个长篇发言。成功的领受演讲的最重要特征就在 于:必须符合演讲的境遇,即符合授奖大会的礼仪、气氛、前面其他人的演 讲、接受到的荣誉称号或奖励的类型等等。
领受演讲的讲者在始终关注符合演讲境遇的同时,应努力使自己的演讲
达到如下两个意图:(一)诚挚地向授于自己荣誉或奖品的组织和个人致以 谢意,以规避给人不礼貌之感;(二)谦虚而又如实地介绍自己取得的成绩 和经验教训,以给他人以借鉴,鼓舞和驱策他人共同前进。为此,他可以: 如实谈谈自己对所从事工作的认识和付出的努力;有分寸地列举自己取得的 成就;客观分析自己获得荣誉和奖励的意义所在;最后交待自己今后的打算 或愿望,以表示自己的决心。
引此,恰当得体的领受演讲还要求讲者:①始终以真诚、谦虚的语气讲
话;②在对自己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做介绍时,既要防止言过其实,又 要防止过分谦恭;③发言简短、明了,有时仅需表达自己的谢意或决心就行。
4.欢迎演讲 通常,当外来的组织或人访问某团体,或者有人开始成为某团的新成员
时,该团体的领导就得扮演欢迎者的角色,履行致欢迎词的义务。欢迎演讲
可以是长篇的演说,也可以是简短的即兴发言,其正规程度既取决于演讲规 模大小,也取决于来访者或新成员拥有的名声、地位等状况。但不管怎样, 欢迎演讲的讲者,可围绕下述领域来选择演讲内容:衷心表达对来访者或新 成员的热烈欢迎;热情叙说自己团体与他们之间以往的联系、合作、友谊或 共同的利益、理想、愿望等;客观地介绍自己团体诸方面的特点;友好地表 达对他们的良好祝愿或要求;恳求他们能对团体的工作提出要求或建议等。 偶尔,你如是被欢迎者的话,你可考虑在下述领域选择自己的演讲:真
诚而又礼貌地表达自己的谢意;愉快地回顾与该团体以往的联系、合作、友 谊或共同的理想、利益、愿望等;亲切赞美自己对该团体的印象和表达自己 的良好祝愿或决心等。
无论是欢迎者还是被欢迎者,在抉择好演讲内容的基础上,还应注意:
(1)视欢迎会的正规程度,酌情考虑是否借助稿件;(2)演讲要始终热情 洋溢、亲切友好。
5.悼词 悼词的作用在于悼念去世者,寄托人们对去世者的哀思。殡仪馆是致悼
词的最常见场所。在一些已故著名人物的诞辰或逝世的周年纪念会上的发
言,也应属于悼词一类,悼词对讲者的最大要求就是:既要深沉而有情感地 表达对去世者的悲哀、怀念之情,又要保持理智,不放纵情感,以教育和感 染与会的听者,激发起人们继承去世者遗愿的决心。由于致悼词的场合通常 比较隆重、庄严的,因此,讲者应借助稿件来进行。
悼词的要主要内容之一是缅怀去世者的生平和业绩。通常,有经验的讲 者借助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 (1)年代法即讲者按死者生前的不同时期有 秩序地追怀其功绩(如按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成年时期、老年 时期或按就读时期、开始取得成就时期、出名时期等)。讲者使用该方法时, 要力求抓住去世者生前不同时期的具有代表性或典型的事实,而不要简单罗 列事实,报流水帐。 (2)答题法即讲者通过对有关死者的若干重要问题的 回答来构造整篇悼词,这些问题包括:为什么说死者是个伟人或杰出的人? 他做出了什么成绩或完成了什么事业?他拥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他有哪些 富有魅力的个性或深切感人的事?他人是如何评价他的?等等。
悼词的另一不可少的内容就是要表达继承死者遗愿的决心。在这部分内
容中,讲者可一般地表达自己继承死者遗志的意志或愿望,也可具体列出死 者生前未实现的若干憾事,然后表明自己为之奋斗的决心。
通常,感人而又催人奋发的悼词还具有如下特点: (1)使用诚挚而朴
实无华的语言; (2)规避任何滑稽可笑或幽默的内容;(3)缅怀死者的 业绩要客观,不给人吹捧之嫌,有时不隐讳死者的不足或过失,效果更好些。
6.告别演讲 告别演讲最经常出现于这样两种情况下:一是某人在一岗位上工作多年
行将离职时;二是某人与亲朋好友分手前为表达自己的友好或依恋心情时。
告别演讲面临的境遇是多样的,因此它同欢迎演讲一样,其形式可表现为正 规的公开演说,也可表现为简短的即兴发言。每位讲者应依具体情况,选择 恰当的告别演讲的形式。
告别演说在前一种情况下,讲者可参考下述内容:表达自己对离职的依 恋心情;阐述自己从事工作的原则或指导思想;坦诚说出自己工作中取得的 成绩、变化以及还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回顾自己工作中遇到最难忘或最有趣 的经历或轶事;诚挚感谢长期来帮助和支持自己工作的领导或同事。
告别演讲出现在后一种情况时,讲者可参考下述内容:表达自己与友人 分别的留恋心情;回忆与友人相处中的最难忘怀或最能体现双方间真诚情谊
的经历或轶事;对双方间友谊长存的真诚的祝愿;衷心感谢友人的周到服务 或热情款待。
告别演讲的讲者除选择好内容外,还应注意: (1)根据场合情况决定 是否使用稿件; (2)使用朴素、简明的语言; (3)表达依恋心情或谢 意必须情真意切; (4)介绍自己的工作成绩不自吹自擂,谈自己的工作不 足不过于具体,不纠缠细节。
上面,我们扼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礼仪性演讲。当然,类似的演讲在生 活中还很多,我们这里只是聊举数端而已。总之,你在运用演讲的一般理论 和技巧时,只要始终牢记: (1)认清自己演讲境遇的基本要求; (2) 选择适合于该演讲境遇的内容和方法,你就能娴熟自如地应付各种境遇下的 礼仪性演讲。
(卫群)
企业家的演讲技巧
演讲是企业家不可缺少的政务活动之一。在沟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 会、企业家与员工的关系中,企业家的一次好的演讲可以收到争取到政府的 支持;求得社区内公分的信任和理解:激励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的作用。有人 说:“世界上可以有拙于言辞的科学家,可以有拙于言辞的作家,可以有拙 于言辞的画家,就是不能容忍拙于言辞的企业家。”这话不一定百分之百的 正确,但是企业家必须具备演讲家的素质是不庸置疑的,笔者同几位擅长演 讲的企业家曾讨论过企业家如何做好演讲的问题。他们谈了很多切身经验, 我觉得以下几点确实应该引起企业家在演讲时注意:
在面对政府工作人员演讲时,千万不要把自己置于被考察的地位, 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政治家不喜欢没有自信心的全业家。说你要说的话, 千万不要采用“汇报式”。
一般说来,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寻求政府支持时,才会争取面对政府工 作人员演讲的机会,而且这种机会的争得是相当不容易的。因此一些企业家 在十分珍视这样的机会的同时,又往往表现得过于谨慎,总愿意把自己置于 被考察的地位,对演讲辞字斟句酌,既怕被人看成言过其实不可信任,又怕 被人看成庸碌无能没有才干。在演讲辞中往往把企业发展、个人功绩、企业 发展目标等等都点尘不漏他讲给政府工作人员听,把一次演讲变成了一次汇 报,结果适得其反。某乡有两户濒临破产的企业,在寻找生存与发展时,都 看准了一项投资较大,技术难度较高的生产项目。在争取乡政府能够给予投 资时,乡领导由于两个企业的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究竟支持哪一户,举棋 不定。最后决定召开一次演讲会,让两个企业的经理向乡机关全体工作人员 做一次演讲,然后投票表决支持谁。结果采用“汇报式”演讲的落选了。会 后在调查投票心理时,投票者说:两个企业的情况我们都是很了解的,听演 讲,就是要听哪个企业的自信心强,没有自信怎么能搞好企业呢?当问到演 讲者哪些话最能打动人时,投票者说:当选者的这样几句话最能打动人:
作为企业负责人,对企业走进濒临破产的绝地,我愧对父老乡亲。但是 面对绝境就一蹶不振,这不是我的性格。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我 和我的员工们决心背水一战,否则我们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同样是人,别人 能办到的,我们也能办到。
这段话不讲企业濒临破产的客观原因,不推卸自己的责任,不看过去, 只讲未来怎么做。信心十足,使人激动,让人放心。比起讲过去,讲自己的 功绩,讲客观原因,当然更能打动人了。有的投票者甚至打趣地说:“那位 汇报了两个多小时工作的经验,如果取得投资,结果把企业又搞垮了,是否 又会把责任推到客观环境上去?”
在面对社区公众演讲时,千万不要炫耀企业的地位,社区公众的利益是 你演讲的题目。社区公众不喜欢听你在社区外的影响,说你与社区间的 共同利益。千万不要采用“政治报告”式。
当企业的利益与社区公众的利益发生矛盾时,企业家选择面对公众演
讲,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但是拙劣的演讲不但不能促进社区关系的改善, 反而会恶化社区关系。因此在企业家面对广大公众演讲时,一定要十分注意 演讲词的准确。一个在某地很有影响的水泥厂曾经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十 年动乱结束后,环境保护问题得到了充分重视。通过环保部门对该厂烟筒喷 散粉尘的监测,该厂喷散粉尘量过高,影响社区内公众的身体健康,有关部 门会同研究决定,改造设备降低粉尘喷散量,在设备改造期间,关于该厂粉 尘污染问题暂时保密,但不幸的是,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社区内广大 公众的不满,纷纷向政府机关告状,并有许多群众到该厂阻止工厂生产。而 对群情汹汹的场面,工厂的有些负责人向公众做解说工作时宣称:工厂是国 家的,水泥是基本建设的急需产品,工厂是在国内很有影响的企业,公众不 应该不考虑国家利益,阻止生产是错误的。结果激起了公众的更大情绪,群 众闹得更凶了。在紧要关头,该厂厂长向社区公众发表了一篇简短的即席演 讲,得到了社区公众的谅解,群众的情绪平息了下来。这段话是这样的:
一直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同志们: 我厂粉尘污染给大家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我非常痛心。过去我们没有
注意到环境污染问题是非常错误的。我向受害的父老乡亲深刻检讨。粉尘污
染问题,我们一定在一个月内解决。 我是我们这个社区的纳税人,工厂停工一天,社区财政就少收入近万元
钱,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医院,我们的其它公益事业在等着我们。为了我们
社区内的孩子,为了我们社区内的病人,为了我们的生活方便,请父老乡亲 们再给我一个月的时间。谢谢大家!
这篇简短演讲的特点,是把工厂的利益与社区的利益紧紧结合到了一 起,使公众在不知不觉之中,也站到了工厂的一边,得到了公众的理解和原 谅。
在面对你的员工演讲时,千万不要抱着他们是你下属的偏见, 别摆上司的架子。站在平等地位上的沟通,才是最佳的沟通方 式。千万不要采用“训款式”。
一位有经验的企业家说:问候你的员工,并向他们的家属致意是每个企 业家向员工演讲时必不可少的话题;把企业存在的问题留给员工去思考是企 业家最精明的表现;把你的想法改换语气说出来,是企业家对员工最有效的 号召。
这是一种企业家把自己与员工的地位摆平和员工接近感情的演讲方式。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感情上有时被拉长距离是势所难免的。利用 演讲的机会把这种距离缩短是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因此在演讲时,就要努 力寻找能缩短这个距离的词句。如果演讲时,你居高临下,采用“训教式”, 那么原本就有的距离就会加大。比如某些企业出现了亏损,其原因是企业员 工纪律松散,工作效率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家要面对员工演讲,采 用以下两种方法,效果就不一样。这样讲:企业亏损就是因为你们纪律松散,
劳动效率低;从今以后,谁再这么松散就开除谁的厂籍。员工们一定会群情 汹汹,甚至有人会因此而和你叫上劲——我就这样,看你能把我怎么样?这 样讲:女士们、先生们:大家辛苦了,请大家转达我对你们家属的敬意。企 业现在面临着倒闭的危险,我们都站在了失业的边缘上了。我们怎么办?我 有信心带领大家重振厂威,为了度过难关,我们首先从严格劳动纪律入手, 大家会支持我的吧!员工们的情绪会怎样呢?我想大多数员工会站到企业家 的一边的。
(韩际平)
领导者演讲中的“少”与“多”
身为领导者,众目睽睽之下演讲说话的机会自然很多,缺点毛病也易于 暴露,倘经心留意,细细品味,再加上点吹毛求疵,过高要求,汇拢分析起 来,能找出不少失误之处。考虑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遵循“知 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便尝试着对领导者的演讲来一番评头品足,于 是就有了如下的“少”与“多”。
1.少一点“冗长芜杂”多一点“简单扼要” 领导者有权,发言权便是“权”中应有之意。演讲题目、内容、时间都
可以自决自定,没有谁去硬要限制、规范。如果领导者缺乏群众观点,自我
中心,演讲时就很容易溜进“冗长芜杂”的泥沼,难于自拔。话语越讲越多, 问题越扯越远,事情越谈越杂,有时兴之所至,随意“侃”去,三四个钟头 谈锋不钝,令人心中叫苦不迭。再加上语言不注意修炼,口头禅、浪荡语多 而轻率、随意,闻者实在难得要领,频添烦恼。改革的年代,时间就是生命, 人们需要的是那种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简单扼要的讲话,长而无物、拉拉 杂杂的话还是少说为佳。
2.少一点“照本宣科”多一点“即席演讲” 像走路离不开拐棍,领导者讲话,大都手持讲稿,厚厚一迭,一上台就
让人望而生畏。有时事先看熟了,便从。讲三五句喝一口茶水,翻一二页吸
一口香烟,不紧亦不慢。有时太匆促,便紧张,未曾读过初次见面的稿子自 然生疏,念字不看人,还念得干干巴巴,坎坎坷坷,自己着急,下边听众也 跟着干使劲。有的人甚至五分钟话也要讲稿,离了稿就不能讲、讲不好。诸 如“鼓掌”、“起立”之类字样也遗漏不得,须用括号标在上面。这样演讲 的效果究竟如何可想而知。人们希望领导者多一些脱稿的即兴演讲——不是 去背,而是情况胸有成竹,观点清晰鲜明,意见具体明确,语言也自然生动 流畅。这样的演讲极易闪现灵感火花,引起呼应共鸣,发挥激励、影响、感 召的作用。
3.少一点“千篇一律”多一点“个性特点” 许多人都有同感:如今不少领导者的讲话“模样”相差无几,如出一辙。
大都是面面俱到,四平八稳,几乎形成一种固定的“套数”、“八股”。其
原因很简单:讲稿出自秘书之手,秘书哪一方面敢遗漏?你也兼顾,他也提 及;公也正确,婆也有理。结果讲稿有全面欠深刻,多呆板少活泼,在人心 里打不下烙印,激不起浪花。人们欢迎那种既有党性原则又有个性特点的“这 一个”式的讲话,让“普遍”通过“个别”而存在,“一般”借助“特殊” 而传播。
4.少一点“连篇空话”多一点“有的放矢”
空话、套话、不痛不痒、应景交差的话太多,亦是领导者演讲的一个问 题。可分几种情况:
帽大头小,脱离实际。不管是工作会议,还是业务会议,一律沿着“一 国际二国内三本省”的轨道溜车,临到本单位了,只寥寥几句挂个边,便煞 住不动了。
笼而统之,模棱两可。开口便是“基本上”、“原则上”、“一般说来”、 “既要”如此“又要”那般,让人听后如坠五里雾中。
此外还有回避矛盾、以空对空,指向不明、目的不清、信息贫乏、内容 空洞等等的演讲,皆属此类。
领导者改变演讲“空”的途径很多。其中主要的一条便是“有的放矢”, “有感而发”之路,如果无“的”无“感”,最好三缄其口,有话也莫“放” 莫“发”。
5.少一点“原装运输”多一点“改造加工” 热衷于看起来“保险”“稳妥”,实则是糊弄应付、不负责任的“原装
运输”式演讲的领导者,可以说是不乏其人。
这种演讲的特点是“上头”如何讲,我便如何说,原封不动,照传不误。 讲时一字不加,半字不少,甚至连感情色彩都无可琢磨,让人不由想到“录 音机”“传声筒”。已经及时传“讲”,并且是“原原本本”,对此谁能挑 剔、怪罪?然而传之是否能达之,效果如何,自然不去闻问。
还有的形似“原装”,实已“散包”的演讲,本来对上“接受”信息时
就记录不全,断脚残肢,收获无多,往下运输过程中又颠落、丢失不少,传 达演讲时剩啥讲啥,哪怕它支离破碎,毁不成篇?又哪怕它似是而非,面目 全非?这样的演讲问题是没有把上级精神、普遍原则与本单位具体实际相结 合,缺少改造加工的过程。同时,又不看接受对象的基础、能力,机械灌输, 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事倍功半的结果。
6.少一点“呆板生硬”多一点“风趣幽默” 也许是受圣人所言“君子不重则不威”的影响,有的领导者演讲时常常
表情严肃,语调僵直,脱口而出的不是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联珠妙语,而
是一个个互不关连的单调乏味的“呆”音。即使本来很生动的例子,一经他 口也便“脱水”干净,变得干巴巴,味同嚼蜡,还有的平常说话倒也亲切、 平易,一上台演讲却马上端个架儿,摆个谱儿,哼啊哈咿,拿腔作调。至于 那种傲慢粗鲁、以势压人的训斥说教,几乎令人难于忍受,还谈什么聆听接 受?
难能可贵的是领导者演讲有幽默感。幽默的作用在于既能够消除演讲者 的紧张、拘谨,给人以可亲可敬可信之感;又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他 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赞同、接受你的观点。
7.少一点“坐而论道”多一点“立谈之间” 领导者报告、演讲,多是坐在台上侃侃而谈,这种“坐”而论道式的演
讲,其弊端有三:一是容易丢掉时间感,说话无节制,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免不了短话长说,言及一个问题,常如吃大厚皮饺子,咬好几口不见焰。即 使台下嗡嗡然,昏昏然,讲者也能任凭风浪起,稳坐演讲台。二是容易忘记 平等感,居高临下,俯视全场,我说你听,不时误生高人一等的感觉,说话 的语气、用词,都可能会有教训人、驱使人的味道。三是容易产生距离感, 难免要让人屡屡意识到双方之间的鸿沟、差异,从而造成对所讲的内容的疏 离、排斥。
领导者成功的演讲姿势常常是面对听众站立。立谈之间,不仅是指说话 简洁、办事干练,而且标志着人际间的平等、亲切,是对听众的尊敬、感谢。 敬人者人恒敬之,你尊敬听众,听众对你演讲的欢迎、理解和接纳,也是必 然的了。
8.少一点“土方言”多一点“普通话”
1956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号召全国人民广泛学 习和使用普通话,特别是明确要求县以上机关的工作人员更要学好,用好普 通话。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用普通话来进行人际传播、交流成了对 现代人的直接要求,然而,在聆听领导者演讲时,人们常为那浓重、费解的 乡音、土语、俚话、方言所困惑。有的难听懂,洗耳恭听,却也一知半解; 有的听不懂,任你竖耳引颈,还是不知所云。听众因此而不愿听、不想听、 不能听现象,以及误传、误解、误事的例子可说俯拾即是。可见方言土语已 成为人际交流的障碍,虽是同宗、同族、同语的人与人之间,也不得不靠“翻 译”帮助交往。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以方言为美、为荣、为尊的观念有所上升, 有人以能讲广东、福建、上海、江浙方言而觉荣耀。说地方话有声有色,眉 飞色舞,讲普通话结结巴巴,词不达意,这样的现象令人忧虑。最近广州、 深圳等地已加强对普通话的推广,有识之士为之叫好,对于领导者来说,在 演讲时使用普通话,也应该成为最基本的要求。
展开全部
你好,这位朋友,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对于演讲和主持的论文相信网上都有铺天盖地的大篇文章,你可能认为那都是千篇一律,我们仅作参考吧,看多了觉得也没太大感觉,个人觉得还是某个人的具体经历和感触最值得我们学习,我把我的感想写给你,这是我的感触,自己写的,不想为了积分而从网上大段复制,这样太没意思了,对吧。
只谈我的感想,论文格式你自己都应该能找到,演讲的话我认为,首先要明确演讲的主题是什么,你要讲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点后,再根据你所讲的主题选择适合他的内容贯穿进去,这样是为了演讲不跑题。第二就是你对自己的期望程度,很关键这点,如果你讲的是比较积极有意义的有渲染气氛的,那么你自己要做到很有自信,自信这点如能做到你的演讲成功了一大半,演讲前难免会紧张,如何缓解呢这点很重要,首先你要要自我暗示:我一定能行,我一定办得到,我能,内心有种强大的动力,不因任何人的举动而打乱你的阵脚,内容要记熟,不能忘词,我一般喜欢即兴演讲,这需要内心有种丰富的精神,有种热情,有种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去想的精神,当你演讲时注意:你是主角,台下的谁都不必去理会,大胆肆意些,自信些,你能的,演讲时可以顺便带些手势动作,来增加你的气势,也可以适当走动,看情况而定。平时就应锻炼自己的胆量,多参加些类似的活动,越放开越好,还有音乐很重要,当你需要沉浸下来的时候,多听一些能培养自己内在精神素养的音乐,锻炼自己的感情世界,演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非难事,只要你有心就可以,只要你内心充满感情,这点很有体会啊,呵呵,讲得好了慢慢的会有种在台上的成就感,多多培养这种感觉,你在台上要有种享受的感觉,可以自己私下里练一下,不要管其他无视你的人,就是要让别人产生共鸣,产生鸡皮疙瘩,这样目的达到。我的建议比较杂,你可以从中提取。
主持就更需要多方面的素质,台风很重要,站姿很重要,要有定力,大大方方,过犹不及,适可而止,主持人不同演讲,他需要有控制全局的能力,也不是一定的幽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说多练,增加实战经验,口才,发音,着装,还有你的气质,在这我不多说了,呵呵。
我总结就是在平多参加些比赛锻炼自己,增加自己的信心,满怀激情和热情去投入到这其中吧,你会成功的,你可以的,要自信!谢谢!
只谈我的感想,论文格式你自己都应该能找到,演讲的话我认为,首先要明确演讲的主题是什么,你要讲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点后,再根据你所讲的主题选择适合他的内容贯穿进去,这样是为了演讲不跑题。第二就是你对自己的期望程度,很关键这点,如果你讲的是比较积极有意义的有渲染气氛的,那么你自己要做到很有自信,自信这点如能做到你的演讲成功了一大半,演讲前难免会紧张,如何缓解呢这点很重要,首先你要要自我暗示:我一定能行,我一定办得到,我能,内心有种强大的动力,不因任何人的举动而打乱你的阵脚,内容要记熟,不能忘词,我一般喜欢即兴演讲,这需要内心有种丰富的精神,有种热情,有种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去想的精神,当你演讲时注意:你是主角,台下的谁都不必去理会,大胆肆意些,自信些,你能的,演讲时可以顺便带些手势动作,来增加你的气势,也可以适当走动,看情况而定。平时就应锻炼自己的胆量,多参加些类似的活动,越放开越好,还有音乐很重要,当你需要沉浸下来的时候,多听一些能培养自己内在精神素养的音乐,锻炼自己的感情世界,演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非难事,只要你有心就可以,只要你内心充满感情,这点很有体会啊,呵呵,讲得好了慢慢的会有种在台上的成就感,多多培养这种感觉,你在台上要有种享受的感觉,可以自己私下里练一下,不要管其他无视你的人,就是要让别人产生共鸣,产生鸡皮疙瘩,这样目的达到。我的建议比较杂,你可以从中提取。
主持就更需要多方面的素质,台风很重要,站姿很重要,要有定力,大大方方,过犹不及,适可而止,主持人不同演讲,他需要有控制全局的能力,也不是一定的幽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说多练,增加实战经验,口才,发音,着装,还有你的气质,在这我不多说了,呵呵。
我总结就是在平多参加些比赛锻炼自己,增加自己的信心,满怀激情和热情去投入到这其中吧,你会成功的,你可以的,要自信!谢谢!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zjx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